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与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103例胫腓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给予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术治疗,观察组(52例)应用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优良率(82.69%)高于对照组(80.39%),并发症发生率(1.92%)低于对照组(7.84%),骨折愈合时间及Mazur评分与对照组基本相当(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应用于胫腓骨骨折患者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股骨干粉碎性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钉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各43例,分别采用交锁髓内钉(髓内钉组)和锁定加压钢板(钢板组)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功能恢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钢板组相比,髓内钉组术中出血少、骨折愈合快,且功能恢复优良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相比,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功能恢复效果更佳,可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闭合复位股骨大粗隆入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3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患者平均分组,即单数患者设为对照组(15例),接受切开复位股骨大粗隆入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而双数患者则设为观察组(15例),接受闭合复位股骨大粗隆入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手术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手术时间比较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并发症比较上,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股骨干骨折患者闭合复位股骨大粗隆入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并发挥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作用,故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陈效  何飞宇  钟志勇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11):1460-1462,1466
目的:探讨不同复位下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71例股骨干骨折病人,根据不同复位方式分为切开复位组34例和闭合复位组37例。切开复位组行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闭合复位组行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病人的手术指标,随访12个月后,比较2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闭合复位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切开复位组(P<0.01)。术后12、24、48、72 h,闭合复位组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切开复位组(P<0.05~P<0.01)。术后12个月,闭合复位组的临床疗效优于闭合组(P<0.05);闭合复位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41%,低于切开复位组的23.53%(P<0.05)。结论: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优于切开复位,并有助于促进病人骨折愈合和膝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交锁髓内钉在股骨干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在股骨干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中的特点。方法对6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施行复位内固定手术。结果本组患者全部获得治愈,无手术并发症和髋关节及膝关节功能障碍,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功能,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治疗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胫腓骨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接受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接受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P〈0.05)。两组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χ2=7.12,P〈0.05)。观察组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应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法治疗胫腓骨骨折时,闭合复位比切开复位更具优势,应该作为胫腓骨骨折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股骨干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的特点和护理方法。方法对60例股骨干骨折病人采用交锁髓内钉施行复位内固定手术,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评估,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和并发症的防治,指导术后合理的功能锻炼。结果本组病人全部获得治愈,无手术并发症和髋关节及膝关节功能障碍,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功能,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围术期护理对保证手术成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的最佳内固定方法。方法:比较钢板、梅花型髓内钉和交锁髓内钉三种术式治疗股骨干骨折后,病人下地活动时间、骨折骨性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出现的不同,计算各自的痊愈率。结果与结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有可闭合或小切口复位、内固定牢固、治愈率高、可早期下地活动和防止关节病产生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干骨折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41例,随机摸球法分为对照组20例为微创钢板治疗,观察组21例主要予以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分析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愈合时间无较大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干骨折中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时患者预后恢复效果好且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状况少,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分析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与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78例股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术前及术后6个月HSS评分、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评价、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2个月综合疗效。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65.78±29.34)mL较对照组(451.26±30.02)mL显著减少,骨折愈合时间为(19.36±5.24)周较对照组(31.33±4.48)周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两组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HSS评分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HSS评分提高更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13%较对照组23.08%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对照组综合疗效、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4.87%vs87.18%、94.87%vs89.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与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疗效相当,但是闭合复位可减轻对患者创伤,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与限制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9例肱骨干骨折患者分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组(交锁髓内钉组,N=45)和限制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组(加压钢板组,N=44),比较2组患者术后疗效、肩关节和肘关节功能。结果:交锁髓内钉组手术时间和切口长度短,明显优于加压钢板组,P<0.05;在骨折愈合率、肩关节功能评分和肘关节功能评分方面,加压钢板组优于交锁髓内钉组,P<0.05。结论:肱骨粉碎性骨折和多段骨折适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简单骨折和合并桡神经损伤的骨折适合限制接触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临床医生应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手术方式,以期早期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2.
闫杰 《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804-2805
目的:对比交锁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别。方法将80例诊断为股骨干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比较,交锁髓内钉具有创伤小、愈合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与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58例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与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Johner-Wruhs评价、并发症的发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几项指标。结果:微创经皮钢板固定组的优良率为93.1%,与交锁髓内钉固定组的89.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组间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与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都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且各有其适用范围,临床中应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4.
王大城 《吉林医学》2010,(33):6083-6083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8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对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感染、骨折愈合情况进行记录。结果:随访患者93例,采用闭合复位锁定髓内针治疗股骨骨折,在C臂透视下髓内针可正确置入并能准确判断骨折复位情况,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损伤,可减少出血量、骨感染及骨不愈合率,采用闭合折复位交锁髓内针固定治疗股骨骨折,效果较好。结论:交锁髓内钉符合生物力学要求,在下肢长骨干骨折的类型及部位都比传统的髓内钉或钢板应用指征及范围广,交锁髓内钉最大优点是固定牢固,可早期功能锻炼,能够控制旋转及避免缩短畸形,值得医院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胫腓骨骨折三种内固定的疗效。方法胫腓骨骨折分别予以普通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结果随访1~3年,骨折术后愈合时间:普通钢板螺钉组平均5.2个月,交锁髓内钉组平均3.7个月,微创钢板组平均3.6个月;术后深部感染率:普通钢板螺钉组7.8%,交锁髓内钉组3.2%,微创钢板组0%;内固定失效率:普通钢板螺钉组18.9%,,交锁髓内钉组3.2%,微创钢板组为0;术后患肢关节活动优良率:普通钢板螺钉组94.4%,交锁髓内钉组100%,微创钢板组100%。结论微创经皮钢板及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远期疗效满意,普通钢板螺钉内固定次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成人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4例股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术后疗效、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手术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总优良率分别为63.83%和93.62%,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是治疗成人股骨干骨折的理想术式,具有操作简便、骨折愈合率高、术后愈合时间短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齐剑锋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146-146,148
目的对交锁髓内钉固定法与锁定钢板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治疗组64例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对照组64例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手术效果。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的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明显分别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手术时间短、并发症较少、骨折愈合快,疗效优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胫骨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加压钢板治疗30例,交锁髓内钉32例,经皮微创钢板24例。结果:骨折愈合时间加压钢板组7.5个月,交锁髓内钉组6个月,经皮微创钢板组6个月。加压钢板组发生伤口感染2例,迟发感染1例,钢板断裂1例,骨折成角1例,骨不连1例;交锁髓内钉组发生伤口感染1例;经皮微创钢板组发生伤口感染1例。结论:胫骨中、下段骨折优先选择交锁髓内钉、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  相似文献   

19.
闭合复位绞锁髓内钉内固定在治疗胫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飞  王建伟  张文生  庞军 《吉林医学》2010,31(2):155-156
目的:探讨适于闭合复位绞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选用48例胫骨闭合骨折(包括4例胫骨陈旧骨折骨不连),采用闭合复位绞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并全部予以扩髓。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伤口一期愈合,未出现相关并发症,骨折愈合良好。结果:闭合复位绞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并发症少、优点多,且患者易于接受,是治疗闭合性胫骨骨折的理想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超远端交锁髓内钉固定与微创钢板内固定在治疗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进行胫骨骨折治疗的1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0例。对照组9例。观察组给予超远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对照组给予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有效比例、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最大背伸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远端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干骺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疗效佳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