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1961—2020年青岛和济南气象观测要素及青岛近海海表温度等资料,对青岛和济南雾日数气候变化特征差异性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青岛平均年雾日数50.4 d,约是济南的3.1倍。两地雾多发季节明显不同,青岛是在春、夏季,约占全年的78.4%;济南则在秋、冬季,约占全年的70.7%。年、季雾日数变化差异明显,青岛年雾日数增加,春夏季减少、秋冬季显著增加;济南年雾日数减少,四季均减少,且秋季减少显著。年雾日数气候变率和突变特征差异明显,青岛气候变率呈增大趋势且保持在高位状态,济南则呈减小趋势,表明青岛出现极端多雾的概率更大;青岛在1969年发生雾日数增多突变,济南在1995年发生减少突变。青岛秋冬季雾日数增加与近海海表温度显著升高、大气中水汽含量显著增多关系密切;济南秋冬季雾日数减少与最低气温显著升高、湿度减少、温度露点差显著增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利用1971年~2010年鄂西北17个气象站霾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正交分解、小波分析和突变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40a来鄂西北霾的长期变化特点和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鄂西北霾日数1月最多,最少是7~8月,冬季占全年灰霾日总数的48%以上.年灰霾日数总体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达3.8d/10a,尤其是90年代后呈急剧上升的趋势.年灰霾日数变化可分为5个阶段,其中90年代中后期和本世纪初是灰霾的两个急剧上升阶段,全年灰霾平均天数为22.2d.灰霾日数区域分布为老河口最多,其次为丹江口,最少为房县.霾具有显着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存在8a的显著年际周期,灰霾突变期出现在2002年.  相似文献   

3.
利用1981-2014年川渝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川渝地区雾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川渝地区雾日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两种雾日观测资料的倾向率分别为-6d/10a和-8.2d/10a,研究时段内未出现突变点,80年代到90年代初,雾日变化周期以2~4a为主,21世纪后以8~10a为主.霾日总体趋势与雾日变化相反,呈上升趋势,倾向率为8.2d/10a,1997年开始发生突变,90年代变化周期以2~4a为主,2000年后4~10a周期变化较显著.在对雾霾与风速和空气相对湿度的关系讨论中发现,整个川渝地区雾与风速的变化趋势一致,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霾与风速的变化趋势相反,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北部湾海雾气候特征及变化初步解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广西北部湾典型地面气象观测站数据,全面分析广西北部湾地区轻雾、大雾的年际、年代际、逐月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气温和相对湿度多个气候因子分析北部湾海雾气候特征变化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地区多数站点轻雾发生频次呈增加趋势,其发生频次经过不同次数和幅度的波动。总体来说,多数站点轻雾20世纪70年代前为降低趋势,70年代后为增加趋势;各站点轻雾年代际变化规律波动较大。北部湾地区多数站点大雾发生频次呈减少趋势,较之于轻雾而言,其波动更频繁,周期更短。多数站点20世纪80年代前为增加趋势,80年代后为减少趋势;各站点大雾年代际变化规律波动也较大。各站点轻雾、大雾主要集中发生在每年在1~4月和12月,这5个月轻雾出现概率达53.9%~83.3%、大雾出现概率达80.1%~98.4%。北部湾地区温度的升高和大气湿度的降低是其轻雾日数增加和大雾日数减少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5.
兰州市霾日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2006年的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兰州市霾日的气候特征.研究表明20世纪70,80年代兰州市霾日发生较频繁,但整体呈减少趋势,尤其90年代开始大幅下降;兰州的霾日一年内各季均有发生,但主要发生在秋末和冬季,12月份最多,强度最强的霾日也集中在冬季;时次分布上春、夏季8:00出现霾日最多,而秋、冬季14:00最多;一年中霾日数成"U"型分布,与地表气温呈负相关,气温越低,霾日出现的概率越高;风速小于2m/s和日平均相对湿度低于70%也是霾发生的主要气象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6.
利用1999—2018年的雾霾观测资料,对气候特征相近的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保定、高阳、徐水的雾霾日数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因观测方法的改变导致雾霾日数的变化,探讨产生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与人工观测相比,自动判别会引起霾、雾、轻雾日数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的霾增加最为显著;自动判别采取瞬间观测记录方式是造成雾霾日数偏多的主要原因;自动判别霾现象日数据记录订正方法使用后,相比订正前,霾日数据序列的连续性有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7.
根据宜昌市1952年~2008年57年间21个主要气候要素及其极值资料,通过趋势分析和年代际比较,揭示宜昌市气候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当地城市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宜昌市6项气温因子中,有4项为升温趋势,2项为降温趋势.其中年平均最低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年平均气温极显著上升,1970年代中后期升温速度加快;年极端最高气温和37℃以上的高温日数表现下降趋势.2)年降水量、降水日数均为减少趋势,而年最大日雨量、暴雨日数为弱增加趋势.年平均相对湿度显著减小,年最小相对湿度以1970年代为界,先增后减.3)年平均风速、极大风速、最大风速及大风日数均一致性减小,后两项为极端显著减小;4)年日照时数下降趋势显著.5)年雾霾总日数、轻雾日数、霾日数均极显著增加,而年大雾日数显著减少.可见宜昌市大部分气候要素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8.
宁夏雾霾时间的气候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61—2012年宁夏22个气象台站逐日天气现象、能见度资料,用气候倾向率、趋势系数和突变分析等方法研究宁夏全区及各区域雾霾时间的演变特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2a来宁夏全区年雾霾时间总体呈增多的趋势,气候趋势系数均通过0.001信度检验;雾霾时间的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即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为明显减少的阶段,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期为波动增多、减少的阶段,2001年以后为明显增多的阶段,全区和中部干旱区在2000年左右发生突变;秋季是全区各地雾霾天气防治的主要季节,银川、固原—泾源一带是雾霾天气防治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9.
利用南宁市城区1951~2005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近50年来气温、降水、日照时数、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南宁市年平均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1986年以来升温最明显,随着气候变暖,寒冻害明显减少,高温天气有增多的趋势.年降水量的长期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年际变化较大;年降水日数有减少的趋势,≥25 mm和≥50 mm的强降水日数呈微弱的增加趋势.年日照时数、年平均风速、大风日数呈明显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南宁市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南宁市城区1951~2005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近50年来气温、降水、日照时数、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南宁市年平均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1986年以来升温最明显,随着气候变暖,寒冻害明显减少,高温天气有增多的趋势.年降水量的长期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年际变化较大;年降水日数有减少的趋势,≥25 mm和≥50 mm的强降水日数呈微弱的增加趋势.年日照时数、年平均风速、大风日数呈明显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路遥小说中的知青形象,揭示了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艰难的生活历程与作家对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独特评价。  相似文献   

12.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修养,素质教育是关键。而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教育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现代河流地貌学中,一般将河曲两岸区分为侵蚀岸与堆积岸.中国古代也有相应的述称: 与 .但是,自汉朝以后,汉语中此两词渐至不用而成为冷僻字词,汉以来的经学家对其解说由含混而至不清,其本义遂至湮没.文章从先秦经史文献中搜集" "、" "二词,条析其在古文中的语言情境,用传统的考据与文字训诂方法,重点论证" "即河曲侵蚀岸,与堆积岸" "相对.由此,恢复中国古代地理学史中,关于河曲地貌述称的科学史.  相似文献   

14.
准确理解和表达年、月、日是研究古文献的重要条件。从古文献学的角度对中国古代主要纪年、纪月、纪日的方法及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和梳理.追述了各种方法的起源与沿革。  相似文献   

15.
年节的省思     
汉族的传统四大节日,依时间的顺序,是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这些节日在全国各地的庆祝方式、细节不尽相同,但核心活动是一致的。先以中秋节来说,民众过这个节日的最具体行为就是吃月饼,其次是赏月,至于是否当晚一家团聚,共同赏月,已不见强调。  相似文献   

16.
彻底清肃日本殖民教育的影响,这是1945年台湾重归中国版图后国民政府急待解决的大事。考诸光复初期(1945—1949)国民政府在台湾的各项教育举措,师范教育尤为当时改造之重点。国民政府以“去日本化”作指导,通过特殊时期大规模的教师征招、培训,在台湾建立起了以中国教育制度为基础的新的师范教育体系,为本国文化在台湾的传承、宏扬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清初韶州诗人廖燕的竹枝词活泼明快、朴实自然,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方风貌,这对于了解清初岭南地区的风俗民情和竹枝词的流传情况多有助益,通过对他的竹枝词的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分析,可以揭示廖燕诗歌自觉向民歌学习、诗歌风格中质朴自然的艺术渊源。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失业人员素质低下,地区经济发展失衡以及用人单位招工条件过高等,广州出现了严重的结构性失业。党和政府通过举办转业训练,进行劳动力统一调配,制定合理的招工政策以及动员失业工人回乡生产或移民生产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治理实效,缓解了结构性失业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六大传统节日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后,特别是清明、端午、中秋等增补为国家法定节日后,全国各地把中华民族共享的传统节日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的软实力加以弘扬。尤其在一年中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上演了一幕幕地域特色鲜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