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比较两种截骨顺序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1年3月丰城市中医院收治的82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截骨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1,先行股骨截骨)和对照组(n=41,先行胫骨截骨)。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降低(P<0.05);两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上升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优先截骨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临床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2.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Zhou YX  Yao L  Kang Q  Xu H  Dou BX  Huang DY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2):1949-1951
目的研究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长期疗妒。方法对1983—2000年间行胫骨高位截骨术的107例(156膝)膝骨关节炎患者随诊,测量术前及复查时拍摄负重位X线片角度并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好的临床效果在术后1~5年为88%,5~10年为75%,10年以上为63%。1例在术后8年做全膝置换术。结论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近期效果显著,中远期效果能较好的保持。截骨后行内固定有利于患者早期活动及恢复。  相似文献   

3.
4.
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假体力线及导航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子荣 《广东医学》2005,26(2):145-146
现代全膝关节置换术 (totalkneearthroplasty,TKA)之父Insall医师说 :TKA是一种技术上很困难的操作。为什么 ?因为牵涉到许多复杂问题。欲接受TKA手术的患者除膝关节疼痛外 ,多数患者均存在程度不等的各种畸形 ,包括内外翻 ,旋转 ,屈曲及远离关节的骨干畸形。要使假体安装在理想的位置也要考虑许多因素 ,包括股骨和胫骨的假体 ,它们可能成为内翻或外翻 ,内旋或外旋 ,屈曲和过伸 ,前移或后移 ,以截骨的长短等 ,髌骨假体也可成高位或低位内移和外移 ,厚和薄以及截骨面倾斜等 ,上述近 2 0个因素需医师在手术时考虑选择 ,稍有不慎或经验不足…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观察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利用自体骨植骨的方式修复胫骨平台骨缺损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有胫骨平台骨缺损的膝关节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0例(12膝).观察术后患者疼痛、关节活动范围、畸形矫正程度及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并对患者手术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例患者术中胫骨平台骨缺损有效修复,承载假体可靠;术后载线片显示胫骨假体下方无骨质缺损表现,假体位置良好.术前HSS评分平均为(19.0±4.0)分,术后HSS评分平均为(87.6±12.5)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HSS疼痛评分为(14.8±3.6)分,术后为(25.4±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膝关节平均活动范围为(61.0±14.7)°,术后平均为(107.3±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平均胫股角(FTA)为(182.1±10.7)°,术后平均FTA为(176.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使用自体骨植骨修复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平台骨缺损,可合理利用截骨获得的自体骨,达到缺损部位的理想修复,既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胫骨平台的骨量,又重建了胫骨假体的均衡力学支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GEMINI MKⅡ在胫骨高位截骨术(HTO)术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5例(27膝)HTO术后需进行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TKA)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GEMINI MKⅡ人工假体进行TKA手术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6个月及12个月观察膝关节功能评分、Feller髌骨评分等疗效指标以及膝关节屈曲度、患者满意度等临床指标。结果患者术后膝关节屈曲度显著增加,由术前的(93.80±12.64)°增加至术后1、6个月以及12个月的(123.29±11.39)°、(124.70±13.38)°以及(127.95±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随访时间的推移,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KSS评分)、Feller髌骨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不断显著增加,其中患者满意度由术后1个月的70.37%显著增加至术后6个月的81.48%以及12个月的9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SS评分由术前的(45.88±6.37)分显著增加至术后1个月的(54.03±6.74)分、6个月的(76.50±6.33)分以及12个月的(93.82±5.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Feller髌骨评分由术前的(17.94±2.98)分增加至术后1个月的(18.03±1.11)分、6个月的(23.25±2.00)分以及12个月的(27.63±3.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TO手术后需进行TKA手术的患者,GEMINI MKⅡ型人工膝关节假体治疗效果确切肯定,对改善膝关节功能、疼痛等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王毅  赵继华  李霞  罗浩天  姜楠 《西部医学》2020,32(8):1170-1174
目的 探讨数字化三维打印技术截骨导向器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及疗效。 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医院2015年1月~2019年1月接受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术中使用数字化三维打印技术截骨导向器进行截骨,对照组使用常规手术器械进行截骨。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影像学指标、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不良反应。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术期未有严重并发症,手术切口获得一期愈合,观察组止血带使用时间及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观察组全下肢力线离群值、股骨假体冠状位力线角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全下肢力线、股骨假体离群值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植入物和宿主均未出现过敏、免疫排斥反应,无感染、静脉血栓形成,随访过程未出现假体松动脱位下沉等现象。结论 数字化三维打印技术截骨导向器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效果明显,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更精确地修正下肢力线,有助于膝关节活动度的恢复,可在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万仲贤  陈泽  陈福洪 《西部医学》2011,23(6):1082-1084
目的探讨五合一截骨法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疗效、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中医特色的康复锻炼。方法应用五合一截骨法施行全膝关节置换术38例42膝,术前、术后4周和12周进行膝关节评分法(HSS)评分,并测量膝关节活动度(ROM)。结果术前HSS评分平均30.8分,术后4周和12周HSS评分分别平均为83.4分和92.2分;膝关节活动度:术前56.69°,术后4周增至101.14°,12周为115.79°。术后2周内无发生深静脉血栓、未出现感染、骨折、脱位等并发症。结论五合一截骨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准确率,是治疗重度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术后早期实施中医特色的康复锻炼安全可行,可使关节功能早期恢复,并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间隙平衡技术与测量截骨技术在内翻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三集团军医院收治的60例内翻KOA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测量截骨组和间隙平衡组,每组30例。间隙平衡组患者采用间隙平衡技术,测量截骨组患者采用测量截骨技术。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4 d及术后6、12、3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膝关节疼痛程度,采用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术后3 d, 2组患者均于伸直、屈曲90°位行内、外翻应力下X线检查,并测量内、外翻应力下胫股关节角。结果 间隙平衡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测量截骨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测量截骨组(P<0.05);2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4 d、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膝关节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36个月,间隙平衡组患者的膝关节VAS评分显著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胫骨高位截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1994年以来采用胫骨高位截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13例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结果:有5年以上随访结果的13例进行总结,取得满意效果.结论:疗效与年龄有关,与手术方式无明显关系。本文结论用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4):90-93+98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前髁截骨量与股骨前髁侧假体的差异对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共计62例。术中测量股骨前髁截骨骨块最高处和所用锯片的厚度,定义T=股骨前髁截骨骨块最高处厚度+锯片厚度,根据T将患者分为A(T8 mm)14例、B(8 mm≤T≤10 mm)32例、C(T10 mm)16例三组,收集三组患者手术前后HSS评分、Melbourne髌股关节评分、ROM、膝关节正侧位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2例患者得到良好的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三组患者术后HSS评分、Melbourne髌股关节评分、ROM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与术后的HSS、ROM的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C组的术后Melbourn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的术后Melbourne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能够改善终末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术中股骨前髁截骨量与假体前髁厚度之间的差异对膝关节活动度无临床意义,对髌股关节功能有统计学意义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测量截骨与常规截骨这两种方法,通过术前测量指导术中截骨并分析患者手术前后相关影像学资料,对患者术后近期疗效进行评价,探讨测量截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006年5月至2008年3月在我院骨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例60例,将其分为两大组:常规截骨组(常规组)与测量截骨组(测量组).在手术前后X线片上测量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股骨外翻角,髋膝踝角等.采用KSS评分标准计算两组的优良率,通过优良率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同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评价两组近期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测量组30例,疗效优24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3.3%.常规组30例,疗效优20例、良6例、可4例、差O例.优良率86.7%.同时,测量组相对常规组有较好的术后关节活动恢复情况,下肢力线改善情况.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测量截骨较常规截骨的临床疗效更为肯定,并且近期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且下肢力线改善满意,是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可选择的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HTO)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效果及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郑州大学医院实施手术治疗的126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1例患者采用HTO技术治疗(HTO组),另外65例患者采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对照组)治疗。统计学分析2组的手术创伤及术后康复指标、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膝关节影像学指标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HTO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3个月、6个月,HTO组和对照组的Lysholm评分较本组术前均显著升高(P<0.05);在术后6个月,HTO组和对照组的胫骨平台后倾角、外侧髌骨角较术前均显著升高(P<0.05),2组患者的股胫角、髌骨适合角、髌骨倾斜角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HTO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效果与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差异不大,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基础上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的优势,2种手术方法的远期疗效差异尚需要进一步延长观察时间后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微创单髁置换术和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自发性膝关节骨坏死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自发性膝关节骨坏死患者98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单髁置换术组(49例)和胫骨高位截骨组(49例),分别采用微创单髁置换术和胫骨高位截骨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对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治疗前后Tegner评分、Lysholm评分和VAS评分,并对治疗前后两组步态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单髁置换组治疗有效率(93.88%)高于胫骨高位截骨组(8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52,P=0.020)。单髁置换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胫骨高位截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83、5.293、49.290、25.067,P=0.000)。治疗前两组患者Tegner评分与Lysholm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egner评分和Lysholm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髁置换组和胫骨高位截骨组Tegner评分与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月和术后3月单髁置换组VAS评分明显低于胫骨高位截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61、15.537,P=0.000)。治疗前两组患者步速、步长、步频、双支撑相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单髁置换组步速、步长和步频明显增加,双支撑相比例明显减少,且单髁置换组增加/减少程度较胫骨高位截骨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胫骨高位截骨术相比,微创单髁置换术具有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膝关节评分较高等特点,且患者疼痛程度更低,值得骨科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19.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膝关节骨关节炎 ,晚期表现为非细菌性炎症 ,其临床特征为 :膝关节疼痛、肿胀、关节积液、关节软骨损伤及骨质增生 ,多发生于 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目前胫骨高位截骨术(HTO)已广泛应用于治疗伴有内外翻畸形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我院自 1989年 10月至 2 0 0 0年 1月共行HTO12例 (共 13膝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 7例 ,女 5例 ,年龄5 4~ 71岁 ,平均 49 7岁。左膝 5例 ,右膝 6例 ,双膝1例 ,膝内翻畸形 12例 ,术后随访 10例 ,最长时间为 10年 5个月 ,最短为 6个月 ,平均 5 3年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胫骨通配型全膝关节假体治疗合并胫骨平台骨缺损的重度内翻全膝的近期疗效。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40例(43膝)重度骨关节炎应用股骨-胫骨通配型全膝关节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其中6例为合并内侧胫骨平台骨质缺损重度内翻畸形。术前检查膝关节活动度,用X线测量股胫角(femorotibial angle,FTA)测量KSS评分。手术采用髌旁内侧入路、常规截骨,胫骨平台骨质缺损病例采用适当增加胫骨平台截骨量、骨水泥填充及自体骨植骨并配合使用胫骨侧延长杆以增加膝关节假体的稳定性,所选假体为北京爱康宜诚公司生产的股骨-胫骨通配型全膝关节假体。术后测量FTA角,随访6个月至1年,定期测量膝关节活动度并采用KSS评分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36例获得随访,其中包括合并胫骨平台骨质缺损5例。术后无切口感染、关节脱位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按KSS评分法评定:优30例,良5例,中1例,优良率97℅,6例合并胫骨平台骨缺损病例均为优良。结论:应用股骨-胫骨通配型全膝关节假体治疗重度内翻膝疗效满意,尤其在治疗合并胫骨平台骨缺损病例时能有效解决股骨胫骨假体大小不匹配的问题,减少关节假体磨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