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离子氮化是一种强化金属零件表面的热处理新工艺。其作用原理是:在真空容器内,通入少量氨气或氮、氢混合气,以真空容器当阳极,被处理工件为阴极,外加高压直流电场使气体电离,氮离子移向阴极,并以高速撞击工件表面,使工件发热,氮离子渗入工件,形成硬度高、耐磨、耐疲劳、耐腐蚀的氮化层。整个处理过程中工件被一层稳定的辉光所包围,故又称辉光离子氮化。  相似文献   

2.
模具热处理不当是造成模具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研究了目前模具表面强化处理的一些新工艺,分析了低温化学热处理、气相沉积、激光热处理以及稀土元素表面强化等新工艺的模具表面强化特点,为使用表面强化技术提高模具使用寿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渗碳、碳氮共渗、氮化等常用的化学热处理后所产生的残余应力分布特点,及其对疲劳强度的影响。试验表明,化学热处理后残余压应力的深度往往与渗层深度相一致。渗层中的相变次序和残余奥氏体的存在对残余应力分布影响较大。表层残余压力对工件的疲劳强度起着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常规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是一种综合重要的工艺,也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为使金属工件具有所需要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除合理选用材料和各种成形工艺外,热处理工艺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文章分析了热处理工艺分类,工艺技术及热处理工艺缺陷及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热处理技术是提高机械零件综合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关键技术之一,化学热处理是热处理工艺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对化学热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能大大提高机器零件的综合性能,改善其切削加工性能和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本文从气体硫氮碳共渗的工艺研究出发探索其工艺规律,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尤其在汽车齿轮制造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该产品主要特点是提高热处理工件的产品质量,生产效率高,运行可靠,节能显著,它比一般的热处理炉节约电能20%以上,与相同功率的电炉相比年节省电能13.6万元。该生产线保护气选用氮基气氛,即Nz(99.9%) 甲醇(N_2CH 介质),气氛数选用2~2.5,工件在加热过程中始终处于中性及还  相似文献   

7.
渗碳工艺是当前机械制造工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化学热处理方法,它使被渗工件获得一定的强度、较高的耐磨性和疲劳抗力。被渗工件的机械性能主要决定于渗碳层中的碳浓度及淬火回火后的金相显微组织。当渗碳层中碳浓度较高时,淬火后具有针状马氏体和大块或网状碳化物以及数量较多的残留奥氏体。近年来又观察到当渗碳层的碳含量较高时会伴随针状马氏体出现一定数量的显微裂纹。若从疲劳强度考虑上面这些组织  相似文献   

8.
热处理对多壁碳纳米管储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容量法测量在常温下压力升高到10 MPa时,多壁碳纳米管的吸附储氢性能,分析了热处理对碳纳米管的结构和吸附储氢量的影响。采用透射电镜(TEM)、激光拉曼光谱(Raman)和低温N2吸附(BET)对碳纳米管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发现,热处理能明显地提高碳纳米管的石墨化程度,热处理后碳纳米管的质量储氢容量从原来的1.90%升高到2.17%。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次把疲劳断裂韧性概念引入到表面化学热处理强化钢中。试验结果表明:在较低过载应力下存在内部疲劳裂纹时,“鱼眼”半径可定义为临界裂纹半长;对每一处理状态,疲劳断裂韧性可视为一定值;除强度和塑性外,表面化学热处理钢中所特有的残余应力对疲劳断裂韧性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在碳氮共渗层中,当裂纹向着高碳含量方向扩展时,残余压应力对裂纹的扩展起着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仿红木水热处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仿红木试验涉及到水热处理、干燥、化学处理、表面涂饰等。水热处理的实质是用热水浸泡木材,溶解出木材内部的胶质物质,疏通水分的通道,以利于减少干燥缺陷,同时便于化学药剂的浸注处理,从而提高其物理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热处理是机械工业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艺,对于充分发挥金属材料的性能潜力,提高产品的内在质量意义重大.本文着重论述在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的前提下,采用复合热处理的方法加工工件,既能保证工件的质量,又能达到节能的目的,促成热处理与节能环保的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氮化硅薄膜的快速热处理在太阳电池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低温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氮化硅(SiNx)薄膜的快速热处理,发现一种能使硅片少子寿命(τ)显著提高的快速热退火工艺并对其机理和应用方法进行初步讨论.硅片在700℃、1 s的快速热处理下,τ提高200%左右,用PC1D--太阳电池模拟软件知其可带来0.54%的效率提高.同样的实验在已经扩磷的硅片上进行,少子寿命亦只提高55%.把上述研究和最新的激光烧穿接触工艺用于太阳电池,可使太阳电池效率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13.
用化学氧化及苯并三氮唑(BTA)钝化处理的方法来提高化学镀铜层的表面抗氧化、耐腐蚀和耐磨性能。并与铬酸盐钝化处理方法进行了对比,得出BTA可取代铬酸盐的钝化处理方法;化学氧化处理略逊于BTA或铬酸盐钝化处理方法。此外,对化学氧化和BTA钝化处理方法的机理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材料表面处理是一项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零件使用寿命,以及能使材料具备某些特殊功能的技术,目前,主要有材料表面化学热处理、热喷涂、电镀、化学镀等。笔者研究的镍—聚四氟乙烯(Ni—PTFE)化学复合镀工艺是在表面化学镀镍—磷(Ni—P)合金工艺的基础上,复合进聚四氟乙烯微粒。聚四氟乙烯是一种化学稳定性和干润滑性俱佳的有机高分子材料,耐酸碱,摩擦系数和抗粘着性极低,而Ni—P化学镀的合金镀层,经热处理后硬度和耐磨性均得以提高。Ni—PTFE化学复合镀工艺则集中了以上两种工艺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低温等离子体废水处理技术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目前技术的处理效率还有待提高.改进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工业化扩展的低温等离子装置,研究不同因素对有机染料废水降解的影响,寻找最佳的处理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低温等离子体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能有效降解染料;添加合适剂量的亚铁离子能进一步提高亚甲基蓝的降解效率;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溶液的化学需氧量降低.  相似文献   

16.
碳化钛复层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和低磨擦系数等特点,因此在制造超硬工具和在无法进行润滑的超高真空和高温下工作滚动轴承,以及要求具有高耐磨性的工件等方面有广泛作用。通过前一段工作,使在钢基体上进行碳化钛气相沉积的沉积温度降低至800—900℃。工艺特点是常压、低氢气流量并在炉中放入海绵钛,以强化工艺过程。同时,对基体进行予先化学热处理使碳化钛复层与基体间结合力提高30%,并可对已沉积后的工件进行淬火,回火以提高工件性能。现已将这一工艺成功地应用于制造瓷件修坯刀,加工铝合金和铜合金的机动丝锥,钻机的摩擦付等工件上,使这些工件的使用寿命大为提高。与此同时,本文拟应用化学热力学对化学气相沉积中某些反应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田翀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149-150,153
为研究新型热处理工艺-气雾淬火技术的特性,应用该技术对9SiCr钢圆柱体工件进行淬火处理,并对淬火后工件的硬度和组织结构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经过气雾淬火处理后的工件,其硬度较淬火前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且内部硬度略大于外部硬度;淬火后工件内外都得到均匀的针状马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18.
将计算机温度场有限元模拟方法引入热处理工艺设计,预测工件在热处理过程中的温度场变化情况,使热处理工艺的设计由经验型向科学计算型转变,以提高热处理工艺设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Al-Zn-Mg-Cu系铝合金热处理工艺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先低温保温后高温固溶的逐步固溶热处理工艺;通过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以及硬度、电导率测试,应力腐蚀、晶间腐蚀和剥落腐蚀性能测试,研究逐步固溶处理对Al-Zn-Mg-Cu系铝合金锻件的再结晶及局部腐蚀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固溶相比,通过逐步固溶处理明显减少了合金再结晶体积分数;同时,通过逐步固溶处理可使Al-Zn-Mg-Cu合金晶间腐蚀、剥落腐蚀和抗应力腐蚀性能得到明显提高,且合金的硬度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0.
邹宝华  王宏斌 《科技资讯》2012,(8):113+115-113,115
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T)是SBR的一种变形工艺,运行简单灵活,能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介绍了CAST工艺的反应原理和工艺特征,总结了处理低碳氮比污水和低温条件下CAST的优化运行方法,以便获得更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