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张正军  周军  邓琪  王晓波 《规划师》2023,(10):34-41
深圳市国土空间规划面临规划体系重构、用地规模约束、“三区三线”管控、规划单元功能主导等新形势,对道路交通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梳理深圳市原有道路交通规划编制体系及其存在的问题,从规划体系、技术方法、规划机制3个维度剖析深圳市国土空间规划对道路交通规划的要求,提出新时期深圳市道路交通规划编制思路,以期建立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相协调的道路交通规划体系,形成适应国土空间用地约束、布局约束、功能约束的道路交通规划方法,创新“多规合一”、动态监管的道路交通规划机制,支撑国土空间和道路交通系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规划师》2010,(Z2)
如何处理道路交通与街区保护之间的关系是老城区保护和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玉溪市在分析老城保护区道路交通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老城保护区交通规划的理念和原则,并从交通流系统组织、静态交通设施布设、公共交通系统优化、交通方式衔接及交通管理等方面对老城保护区道路交通规划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在保护老城区空间肌理的基础上,要通过整合老城保护区道路交通资源、改善各交通子系统和科学组织动静态交通,才能改善老城保护区的出行环境,为老城保护区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3.
城市中心区道路交通系统改善规划——以南京中心区为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钱林波  杨涛  何宁 《规划师》2000,16(1):90-92
城市中心区土地利用的高密度开发引发了中心区交通密度的高强度发展。城市交通的机动化发展趋势与中心区高强度的交通发生量,加剧了城市中心区的道路交通矛盾。作者就南京市中心区道路交通系统问题、发展趋势以及以促进中心区土地利用功能发挥为目的的中心区道路交通系统高效率发展的策略与措施展开讨论,提出了大城市中心区混合交通条件下,道路交通系统组织、道路交通设施改善规划、交通需求管理规划理念。  相似文献   

4.
对当前中小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中存在的比较显著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六个突出的方面进行了论述,解决了正在进行道路交通规划的城市所遇到过的一些道路交通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进  文灵亚 《中外建筑》2009,(1):134-136
新农村规划已在我国全面开展,但针对农村的规划理论却还很薄弱。此背景下,农村道路交通规划很多照搬了城市交通规划的方法和理论,从而使得农村道路交通体系与农业产业化格格不入。本文以农业产业化视角,对现阶段农村道路交通规划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从产业化的特点出发,提出农村道路交通规划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交通规划不协调的问题。道路交通规划是现代城市规划中必不可少的组成,在实际城市规划中与道路交通规划的联系与互动也越来越频繁。基于此,论文为解决当前道路交通规划中现存的问题,从主动交通安全的角度,对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现存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城市布局、交通方式及道路网络等对交通主动安全的影响,最后探究了优化交通主动安全的措施,以期为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提供思路及指导。  相似文献   

7.
大学校园中,道路规划对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和行人交通的交通组织行为、不同功能分区的衔接、校园文化等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大学校园道路规划设计和道路交通组织进行分析研究,挖掘现阶段大学校园道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探索降低校园内交通安全隐患、有利于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并且减少机动车辆对学生的干扰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前期规划对后期道路的交通效率有很大影响。本文通过对淄博市柳泉路现状道路交通存在的问题从前期规划层面进行剖析,指出柳泉路的道路交通问题主要是源于前期规划的前瞻性不足,提出了应协调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从规划层面重视并解决道路交通问题的观点,可供城市规划者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陈相屯镇镇区道路交通规划编制为例,阐述了城镇道路交通规划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详细说明了道路交通规划编制所包含的内容及其编制程序与方法。文中着重提出影响道路交通规划编制结果的重要因素为交通调查与预测。  相似文献   

10.
以武汉大学为例谈高等院校校园道路交通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思齐  赵涛  杨红 《山西建筑》2012,38(24):29-31
以武汉大学为例,分析其校园道路交通规划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借此探讨我国高校校园道路交通规划中需注意的问题,指出高校校园道路交通规划应遵循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根据校园总体功能布局进行设计,力求安全、高效、舒适。  相似文献   

11.
宁波市轨道一号线交通衔接规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赞 《山西建筑》2010,36(4):287-288
以宁波市轨道一号线交通衔接规划为例,从轨道交通衔接模式选择、站点交通功能等级划分和站点交通衔接规划等方面,系统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小汽车交通、自行车交通、步行交通等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以实现无缝衔接与零换乘。  相似文献   

12.
郑文含 《山西建筑》2011,37(34):12-14
提出城市空间组织构建“分层网络”+“多方式接驳”的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模式,探讨了加强土地利用规划与交通规划的组织协调方法,分析了在城市总体规划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不同阶段,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要点内容,以促进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乃嵩  刘婵 《山西建筑》2010,36(16):6-7
在对桂平市铁路客运站的规划分析基础上,利用新城市主义关于交通方面的理论成果,探寻交通零驳接规划思想,以提高城市功能,促进中小城市效率,也为当代中小城市客运接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张剑锋 《城市建筑》2014,(4):230-230
文章针对金华西站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工程选址、交通衔接、站区综合规划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金华西站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铁车站选址与接驳交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截止2 018年底,我国已开通高铁 2.9万公里,高铁车站超过500座。由于我国东 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高铁车站选 址各具特色,同时也出现一些“舍近求远”的 高铁车站选址“怪象”,没有从“以人为本”的 角度对高铁车站的接驳交通进行系统规划建 设,高铁的功能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旅 客出行的便利性大打折扣。为此,基于我国现 行高铁车站城市规划空间特征,本文从宏观 和中微观两个层面分析我国高铁车站的选址 特征,从战略规划、成本技术、绿色环保三 个方面阐述高铁车站选址“怪象”产生的深层 次原因,梳理影响高铁车站选址的内外部因 素,论证高铁车站合理选址的原则、方法与 策略;探讨高铁车站选址与接驳交通体系的 关系,提出高铁车站接驳交通一体化理念, 总结国内外高铁车站接驳交通一体化建设经 验,挖掘我国高铁车站接驳交通系统需解决 的主要问题,并以重庆西站为例,提出改善接 驳交通一体化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聂宏智 《山西建筑》2014,(19):143-144
根据阜六线的特点,从六安地区既有铁路现状、自然条件、城市规划、行车组织、工程投资等方面入手,对阜六铁路六安地区接轨方案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择了合理可行的接轨方案。  相似文献   

17.
张丹 《山西建筑》2012,38(19):7-8
以构建滨河交通系统为规划重点,通过外部交通的梳理和慢行系统的建立进而实现古黄河基地内部景区的串联和滨水绿廊的建立,拉近城市、人、水的尺度,实现古黄河真正意义上的"透水、透绿"。  相似文献   

18.
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规划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素红  杨利军 《规划师》2005,21(8):14-19
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规划与管理,大体上有两大类方法:一是通过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规划,减少交通量;二是制定一系列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在理论与模型研究方面,交通与土地利用体化规划模型的研究较广泛,在实践方面,则主要通过发展战略、规划理念和具体的规划管理措施等体现。  相似文献   

19.
王成新  王书国  姚士谋 《规划师》2006,22(10):51-54
芜湖市交通走廊的主导交通运输方式在近代以水运为主,在近期以公路为主;客货运输的主要流向是长三角方向.据预测,芜湖市交通走廊将成为区域性交通中心,与长三角的联系是未来建设的重点,公路交通走廊优势将越来越明显.芜湖市区域性交通走廊规划形成以芜湖市为中心的五大交通走廊;芜湖市内交通走廊规划构建由四条交通走廊形成的伞形交通格局.  相似文献   

20.
陈行  翟长旭 《重庆建筑》2013,12(4):12-14
重庆当前正面临城市地位大幅提升、城市空间格局调整、大型交通设施建设提速、城市交通问题突出等重大机遇与挑战,其城市交通发展处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当前的交通规划建设将对未来交通格局起到关键作用。2011年编制完成的第3版"综合交通规划"结合重庆城乡总体规划修改工作同步进行,提出了适合现阶段重庆发展交通的建设思路,形成了对外和内部两个层面的交通规划方案。该文将对此次综合交通规划的核心内容进行简要阐述,总结规划编制的特点与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