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董丽  郝培尧  胡晔  曹麟 《景观设计》2020,(1):117-121
引言中国五千多年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园林体系。古典园林是我国乃至世界的瑰宝,而植物景观又是其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植物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与古典园林中许多景观的形成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不同于西方园林的规则式植物景观,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景观看似随意杂乱,实则独具匠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景观以自然美、外在美和意趣美使古典园林更加富有魅力。自然美园林是为了弥补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自然景观。中国古人受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的影响,希望在园林中打造天人和谐的境地。  相似文献   

2.
<正>有3000多年历史,被尊称为"世界园林之母"的中国园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中国人文历史、哲学思想的文脉纽带;"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更是贯穿中国园林的文脉所在,也是人类理性睿智,与自然和谐共处,崇尚与尊重自然的物体佐证,园林更是人类精神家园的象征。纵观中国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园林兴衰与国家强弱息息相关,真正是"国强则民富,园兴则世盛"。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为安邦定国收拾破败河山,园林随着城市建设、百  相似文献   

3.
现代居住生活空间日益趋同化,缺乏应有的吸引力。本文试图由中国古典园林创造出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意生活意境,而散发出的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魅力,倡导创造具有中国园林文化特色的生活居住空间。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1)
中国私家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美的集萃体,而其中的生态美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美学特征,但是在众多的美学赏析中却很少有针对生态的。中国传统理念中的"天人合一"是传统生态思想的一个核心,它描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中国私家古典园林正是在这个核心思想的指导下,形成了它所特有的生态美,在园林的三大要素——山水、建筑、花木中,无一不表现出其生态作用,结合美的赏析,整个中国私家古典园林都体现出了生态之美。通过对古典园林的分析,使现代园林的生态设计可以得到借鉴。  相似文献   

5.
张浩桦 《四川建材》2020,(5):131-132
中国园林艺术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而且具有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特色,其一直以和谐独特、韵味十足的特点展示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所以一直到现代社会,我国传统园林风格仍对许多景观工程有着重要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传统园林风格的特点,并结合实际情况对中国传统园林风格在市政景观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并且对其未来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正1孟兆祯先生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者中国园林的灵魂是文化,这主要体现在它的文化属性。中国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载体。中国园林文化包括物质的、精神的和艺术的3个层次,是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形态。中国园林的发展历程反映了各个时代不同的社会背景以及社会经济的兴衰,蕴含  相似文献   

7.
王健 《安徽建筑》2002,9(6):20-20
传统的隐逸文化对中国园林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士人隐逸文化发展的高峰,也是中国园林受此影响,向自然山水园方向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在士大夫隐逸文化体系的熏陶下,中国园林终于以山水文化的综合实体作为了传统园林形态的总结。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光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着大量体现优秀传统营造理念及经验的光景案例。缘起于吴硕贤院士提出的"光景"概念以及开展"光景学"学科研究的倡议,对在园林文献典籍、诗词歌赋中所描述的历史上存在过的以及现今留存的传统园林中的若干典型光景及其营造案例加以介绍与解读。中国传统园林讲求形、影、光、声、香交织相辅,充分体现与自然和谐及以人为本的设计及营造理念,值得我们在现代景观规划及风景园林设计中予以遵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视景观园林中的光景维护与营造,对于更好地提升我国人居环境质量,建设美丽中国及留住乡愁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玉华 《中州建设》2014,(23):59-60
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设计是营造园林自然空间的重要手段,从中国古代文人崇尚园林雅居的文化境界,对不同时代的传统园林的文化内涵和营造技艺做了探讨,揭示出中国传统园林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0.
热带园林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李敏 《中国园林》2004,20(11):58-64
热带园林是一种基于气候带资源特征的地带适宜性园林形式,也是现代园林景观营造中生态与人文和谐共存的典型文化载体之一.对热带园林基本概念、发展特点及景观特色的学术研究,有利于构建源于自然的"地带园林学"理论体系,开拓中国岭南园林与世界同气候带园林文化交流研究新领域.  相似文献   

11.
张曙辉 《华中建筑》2007,25(8):184-187
中国古典园林因其独有的文化及艺术魅力,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一席特殊的地位.其中蕴涵着深奥的禅理需要去参、去悟,而不能只是去看、去察,此即园林欣赏的3个层次--游园、赏园和品园.该文从园林欣赏的角度,分析"禅"对中国文人、文化及审美等的影响,进而借此浅析"品园"这一中华独有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杨岚  张少雄 《中外建筑》2013,(8):102-103
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三大造园体系中,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意蕴。这些园林,曾经是士人理想的居住、休憩、玩赏之所,其中的山、水、厅堂、花木,处处寄托着他们的精神、情感,流露出他们的审美趣味。旧日的园林为什么令今天无数中外游客陶醉?研究这种超越时空的魅力,首先要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空间结构。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布局特征,解读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空间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寺庙园林造园意匠研究——以宁波天童寺 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明  金荷仙 《中国园林》2020,36(1):134-139
寺庙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三大主流类型之一,历史底蕴深厚,文化内涵丰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皇家园林的气势恢宏、私家园林的精致细腻不同,基于佛教文化背景产生的寺庙园林,有着独树一帜的造园特色。以宁波天童寺为例,从整体布局、相地风水、植物配置、理景艺术等方面对寺院的“匠心”布局进行分析,从视境、声境、嗅境、味境和触境五境对寺庙园林造园“意境”进行阐述,总结寺庙园林造园意匠特征,丰富传统园林文化7理论,传承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任树强  徐雷  曹震宇 《华中建筑》2011,29(4):126-129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有着独特的理念理法和丰富的文化哲理内涵,它所塑造的水景优美而富有意境。文章分析了古典园林理水对水形、水色、水声、动与静的塑造,对融于物和意境的表达,并结合现代城市景观的特点和创作实践,阐述了中国古典园林理水的继承与发展,以期探索既符合当代城市发展理念,又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现代水景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历史名园对伦敦、巴黎和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方历史园林不仅与城市营建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作为城市文化的历史积淀,体现着城市的文化魅力和个性特色.北京21座历史名园,有别于巴黎和伦敦的历史园林,其与占都的设计建设理念密不可分,是北京世界城市建设中丰厚的资本,更是城市特色的标志.北京历史名园作为城市文化和生态文明的结晶,在传承不同民族的城市文脉、体现城市生态文明、推动城市文化事业发展、构建国际交往平台、提供民生保障服务、促进城市旅游事业发展等方面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三才之道、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修己安人、内圣外王的价值体系及不事王侯、高尚其事的士人风节三方面,阐述了中华民族早熟的生态意识、兼济天下的社会理想和不尚荣禄的人格操守,彰显了中国园林独具的民族精神气质。而这些皆奠基于中华文化元典,自此,如遗传基因一样,成为中国园林代代相传的精神主轴,使中国园林艺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成为中华知识精英的心态化石、中华爱国心之源泉,也是我们亲近祖先、明识文化的慧根。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苏,中国古典园林也开始渐渐回归到人们的视野之中,但是当下的很多专业人士认为,封闭性的中国古典园林营造方法已经不适用于当下开放性的城市景现体系,一提到中国园林便意味着封闭私有,对古典园林的回归持否定态度.从长远看,对中国园林遗产的保护和弘扬都是非常不利的.这种思想其实是把中国古代园林这一概念局限在了“末期私家园林”这一很小的范畴,从相当长的中国古典园林生成及发展的过程看,中国的传统园林具有一定开放精神和服务精神,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都体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书院园林的文化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园林文化源远流长,作为它的组成部分之一的书院园林,在唐朝已经开始形成.通过对书院园林的分析,从文化角度探讨了书院园林的文化内涵.认为:书院教育重在陶冶人的品格、寄情山水、崇尚自然,往往都建于山清水秀、景色如画的幽静处,书院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张健  孙语鸿 《建筑与文化》2016,(10):177-179
清代辽沈地区在园林艺术和园林文化方面的积淀较弱,但所表现出的地域与文化特色却十分独特,既有北方寒地园林的景观特点,又不失中国古典园林的风韵。文庙的建筑与装饰、具有地域特点的园林植物、季相景观和当地建筑材料等,这些要素构成的清代辽沈地区园林,深受中原地区传统的建筑与园林文化的深刻影响,并显示出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多民族文化交汇融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伴随当代健康理念与家国情怀、文化自信观念的共时推演,对古典园林精神生态机制的重新认识与诠释成为新时代风景园林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古典园林依托我国传统文化与哲学思想,蕴含丰富的健康园林营造方法与机制。点景题名是其中最具中国特色的景观载体。本文力争站在民族与文化自信的时代高点上,以承德避暑山庄点景题名为例,分析其文化深度和精神生态共时性营造特征;以代表性匾额题刻等点景题名的文本解读与语义转换为切入点,在命名点题、记叙典故、抒情喻志基础上,阐释其勤勉自强、藉古喻今、精神超越的内在精神与文化关联。研究结果对中国园林文化内涵再理解及当代园林景观建设具有参考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