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灾害发生后废墟空间环境复杂,通信中断,大型搜救设备难以快速到达,搜救工作面临诸多困难。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WiFi技术的小型无线搜救机器人设计方案。该系统由具有WiFi功能的移动机器人和位于远程的操作终端构成,可以在没有WiFi网络或者3G网络的区域,进行移动搜救,环境参数探测,视频传输,数据传输和多机协同作业等多种功能。本文介绍了系统的硬件组成和软件设计方案。移动机器人部分由微处理器控制模块、底盘及设备运动驱动模块、摄像头及云台控制模块、无线模块、环境参数感知模块和电源模块等组成。操作终端通过WiFi与机器人进行数据通信。实验结果表明该机器人在无线网络下的移动控制,数据及视频传输有效。  相似文献   

2.
针对农业温室环境数据采集及远程应用的需求,提出了一种用于温室环境监控的智能无线传感系统,避免了传统温室环境有线监控安装和维护的繁琐,拓展了温室环境监控的应用范围。系统传感节点以MCU51为主控芯片,通过光强、温湿度及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实时采集环境参数,采集的参数通过ZigBee网络传到系统的ZigBee-WiFi无线网关,网关将数据转发到上位机PC中,环境参数可以在Internet上得到应用,系统可实现温室环境的远程监控。  相似文献   

3.
温室大棚环境参数检测系统在使用WiFi, Bluetooth, GPRS,ZigBee, 4G等通信技术时,要么存在通信距离短,要么存在功耗高的缺点,而LoRa和NB-IoT刚好解决了这一看似矛盾的问题。文章应用LoRa和NB-IoT无线通信技术,设计了温室大棚数据采集系统网关,实现了接收数据采集终端上报的数据并转发到OceanConnect物联网平台,推送到应用服务器,并详细介绍了网关的软硬件设计。通过对这两种无线通信技术的组合,在一定范围和特定场景下能够降低无线通信的功耗和费用,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温室环境监测和控制系统是温室系统的核心。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大多数温室监测系统主要基于RS-485(串行总线标准)有线网络,下位机控制各种传感器采集环境参数,并通过RS-485网络将其传送给监控主机,从而实现自动控制环境参数。但该控制系统存在很多缺点,比如施工周期长,成本比较高,线路易老化,可靠性较差,传感器移动不便,网络规模较小等。针对温室环境监测系统存在的这些不足,提出基于Zigbee(紫蜂协议)的温室监控系统。此系统由Zigbee无线传感器节点,无线路由器节点,无线网络协调器和监控主机组成。Zigbee无线传感器节点用于采集环境信息。无线路由器节点用于接收传感器发送的环境数据,并通过网络协调器传送给监控主机。监控主机发出控制指令,从而实现环境参数的自动控制。监控主机还可以连接互联网,进而实现远程控制。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一个基于Zigbee协议的温室远程监控系统,利用物联网及分布式传感器网络将温室内的环境参数进行采集、存储、处理、传输和输出,根据数据显示远程控制温室环境。本系统实现无人值守,具有低成本、实时和便捷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现代电子技术》2016,(24):48-53
综合运用传感器监测技术、ZigBee技术和LabVIEW技术,研究并设计一种基于LabVIEW和ZigBee的温室智能控制系统。通过ZigBee传感端节点上的传感器采集温室各环境参数,并通过ZigBee构建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将数据传输到ZigBee协调器,ZigBee协调器与PC机进行串口通信,在PC端上位机软件中实时动态显示和存储温室环境参数,并对改善温室环境参数的执行设备进行智能控制。所采用的各模块和针对该系统的设计能够正常工作并达到预期目的,为及时掌握作物生长环境状况,实现信息预警和科学决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有效降低构建温室智能控制系统的成本,并支持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节能经济,同时提供了良好的用户体验界面。  相似文献   

7.
当前温室大棚存在监测困难、有线传输系统成本过高等问题。为实现对温室大棚数据的有效监控,文章基于无线传感器的技术优势,设计出温室大棚智能监控系统。作者通过建立无线传感器网络并利用温湿度及气体传感器对温室大棚内的环境参数进行测算,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了数据高速传输,提高了温室大棚环境监测的智能性和可靠性,降低了温室大棚的监控成本,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远程监控。  相似文献   

8.
朱詠筠  郝建卫  易艺  郭鑫  王萌萌 《电子世界》2013,(24):132-132,F0003
传统温室环境检测仪存在检测的环境参数种类少、检测精度低等缺陷。为了满足温室的环境检测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采ATMEL公司的NXMEGA系列单片机作为控制器,结合传感器模块、显示模块、报警模块等模块电路建立温室环境检测系统的方案。经实验证明,该方案具有检测精度高、响应快、节能等特点,能很好的满足温室环境检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农业大棚环境监测系统的成本高,布线复杂等问题,本文设计一种基于Zig Bee网络与GPRS网络的农业温室监测系统。该系统能够有效地实时测量农业大棚温室中的各种环境参数,具有廉价,实用,低功耗等特点。通过实验验证,证明了本系统确实可行性和有效。  相似文献   

10.
吕小征  冯岷生 《电子科技》2014,27(7):162-164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解决当前温室大棚环境检测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利用ZigBee无线传感器技术来检测环境参数的方案。该方案以TI的CC2530为主控制器,辅助检测电路为各种环境参数传感器,介绍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稳定、功耗低、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张学武  何玉钧 《电子科技》2013,26(2):4-6,10
WiFi以其强大的覆盖范围和更高的传输速率得到广泛应用。文中研究了无线视频传输技术在机器人中的应用。文中设计的WiFi机器人是以WiFi无线网络为数据传输载体,实现实时控制、音视频传输和图像采集等功能的智能系统。经测试,该机器人可用于在反恐侦查、战场C4ISR系统、消防救灾、生命探测等民用及军事领域。  相似文献   

12.
张伟 《电视技术》2015,39(22):49-52
公共WiFi建设一直是各国电信业务系统建设的重点,因面向庞大的用户群和拥有灵活的业务接入能力,公共WiFi呈现出很强的生命力和扩展性。相比电信行业而言,广电有特殊的内容和渠道优势,并拥有传统累积的电视用户群, 同时,提供上网服务也是各地有线网络公司未来主要的增值业务之一,如何利用公共WiFi系统实现用户的增量突破和业务的创新是广电当前所思考的普遍问题。本文探讨了基于云管方式的公共WiFi组网技术方案,结合广电特色和应用场景,对未来广电公共WiFi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面向展会园区信息服务,针对复杂环境下的RFID识别和实时数据采集分析应用,基于WiMAX+WiFi联合组网,并结合Mesh网结构,提出了多种接入方式相结合的分层无线异构网络,并基于此实现了RFID信息平台和智能监控系统。通过实例详细介绍了WiFi网络规划。本文提出的无线异构网络已在示范平台上进行了业务能力验证。  相似文献   

14.
吴燕  张申 《半导体光电》2017,38(6):853-856,861
对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进行研究,提出了基本的组网结构及改进的切换策略.根据室内VLC-WiFi异构网络的特点,确定了上下行传输方案,即上行数据使用WiFi链路传输,下行数据使用VLC和WiFi链路传输.当下行VLC链路不可用时,提出了一种基于切换间隔和运动趋势的动态驻留时间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切换算法与传统算法相比,在不增加乒乓效应的前提下提高了系统的命中率.  相似文献   

15.
在移动智能终端快速普及的今天,使用应用软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使用习惯,WiFi网络的系统平台、运营模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同时随着广电运营商近年来的不断发展,广电的宽带用户数量呈现持续增长,因此其对于公共WiFi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从WiFi系统的整体设计到系统应用场景,全面、详细地进行分析与介绍,阐述了构建适合广电自身发展的WiFi系统平台以及系统内部设备及路由配置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介绍一种在ARM处理器与LBWA18HEPZ-135 WiFi模块间利用SDIO方式实现电纸书WiFi接口的方法.在阐述嵌入式体系结构与系统开发流程的基础上,介绍WiFi模块,给出硬件接口并简要分析其设备驱动与电纸书应用程序的处理流程,重点对WiFi设备的驱动(包括模块初始化、数据传输与应用模块移植)以及网络应用模块的调试方法进行阐述.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成功实现了电纸书SDIO方式的WiFi通信接口.  相似文献   

17.
2018年10月,IEEE发布了最新的WiFi标准协议802.11ax(WiFi6),它同时支持2.4 GHz和5 GHz频段,传输速率可达9.6 Gbit/s[1]。WiFi6的横空出世引起大量技术人员的研究,目前,WiFi6已应用在智能家居、广电、矿井建设等领域,但在轨道交通领域屈指可数。本文设计了基于WiFi6的城市轨道交通车地通信综合承载系统,通过将WiFi6赋能轨道交通车地通信系统,可以解决城市轨道交通的各项生产业务间严重的争抢频率资源问题,并在大连地铁13号线进行全国第一个WiFi6系统的真实地铁线路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WiFi6系统具有网络吞吐能力大,传输速率快,覆盖范围广等特点,能够满足轨道交通业务需求,同时能够为CCTV和PIS等业务提供有效的传输通道。  相似文献   

18.
We propose an analytic model for an integrated wireless network using WiMAX as backhaul support for WiFi traffic and evaluate the system performance. A unique feature for the proposed model is that the WiFi traffic completely reflects the realistic user mobility. A WiFi call can be overflowed to its overlaid WiMAX cell when it is rejected at the WiFi cell; a WiFi call may also work for some period of time in the WiFi cell and then make a vertical handoff to its overlaid WiMAX cell when it wants to move from its current WiFi cell (e.g., office) to its target WiFi cell (e.g., airport). Further, the target WiFi cell may be located at another place in the same WiMAX cell, or at a different WiMAX cell. We use Markov processes to model the dynamics of the WiMAX traffic and WiFi traffic including the overflowed WiFi traffic, the vertical handoff WiFi traffic, the horizontal handoff WiFi traffic, and the take-back WiFi traffic. We derive the explicit expressions of various traffic arrival rates and performance metrics and analyze the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the WiFi traffic and the impact on the WiMAX traffic due to backhaul support. Numerical results are provided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gain and loss of the integrated architecture.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家庭用户对无线通信的需求与日俱增,WiFi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得到了普遍认可,显示出极大的应用前景。简单地介绍了WiFi的含义和发展历程,详细说明了WiFi的特点及技术优势,并将其与有线网络作了比较。最后对WiFi的应用和未来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WiFi网络可以分担蜂窝网络的通信业务压力,缓解其拥塞状况。然而,WiFi网络的业务分担只能在其覆盖范围内进行。由于用户具有移动性,如果通过提供一些奖励引导WiFi网络覆盖范围之外的用户延迟其在蜂窝网络中的业务、直至其进入WiFi覆盖区再接受服务,WiFi网络的业务分担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该文探讨了运营商通过激励机制鼓励用户延迟其蜂窝网络业务转而接入WiFi网络的过程,并将其建模为两阶段斯塔克博格(Stackelberg)博弈。在该博弈中,运营商期望采取最优的奖励方案,能够兼顾蜂窝网络拥塞和付出的用户奖励。该文推导出了运营商的最优奖励方案。数值结果表明,所提激励机制可以有效降低包括蜂窝网络拥塞代价和奖励用户代价在内的运营商总代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