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系统评价电休克(electroconvulsive treatment,ECT)治疗抑郁症患者后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EMBASE等数据库,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应用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3个研究(n=470),Meta结果显示,重复ECT治疗后患者IL-6水平较前下降[随机效应模型,SMD=0.49,95%CI(0.11,0.88)],单次ECT后患者IL-6水平升高[固定效应模型,SMD=-0.58,95%CI(-1.02,-0.15)]。结论 ECT能调节抑郁症患者紊乱的神经免疫功能,单次ECT短期促进炎症,而长期重复ECT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抑郁症在不同麻醉深度下行电休克治疗的疗效及对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75例初次接受电休克治疗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5例。A组:单次静脉推注丙泊酚1.5 mg/kg后实施电休克;B组:丙泊酚泵注维持深麻醉(脑电双频指数<45)下电休克;C组:丙泊酚泵注维持临床麻醉深度(脑电双频指数=45~60)下电休克。于电休克治疗前、治疗后24 h和1周末以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韦氏记忆量表评估抑郁症状及学习记忆功能。结果与C组比较,A组、B组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治疗室观察时间均延长(P<0.05)。三组患者电休克治疗后24 h(F=5.04,P<0.01)及1周末(F=4.05,P<0.05)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而在各时间点评分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三组患者ECT后24 h长时记忆均降低(P<0.05),而ECT后24 h和1周后患者短时记忆、即刻记忆均升高(P<0.05),且B组、C组短时记忆、即刻记忆高于A组(P<0.05)。结论临床麻醉深度下实施电休克治疗可有效缓解抑郁症状,且患者的短期记忆在治疗后可得到早期改善,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更适于电休克的麻醉。  相似文献   

3.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大鼠抑郁症的谷氨酸能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抑郁大鼠电休克治疗后海马内谷氨酸含量以及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的表达,探讨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的谷氨酸能神经机制.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无抽搐电休克组(电休克组)、抑郁模型对照组(抑郁组)、对照组,每组12只.前两组采用孤养加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建立抑郁模型,建模后电休克组在丙泊酚麻醉下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隔天1次共2周.检测各组海马谷氰酸含量和海马CA1区、CA3区NMDA受体2B亚单位(NMDA-NR2B)的表达.结果 ①电休克治疗后电休克组大鼠水平移动格数、垂直竖立次数和糖水消耗量都高于抑郁组(P<0.01).②电休克组大鼠海马内谷氨酸含量低于抑郁组(P<0.01),而抑郁组高于正常组(P<0.01).③电休克组大鼠海马CA1区和CA3区NMDA-NR2B的表达量高于正常组(P<0.05),而抑郁组低于正常组(P<0.01).结论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可抑制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内谷氨酸含量的升高并使NMDA-NR2B的表达量上调,这可能足其抗抑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判断瑜伽治疗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方法检索时间为建库~2017年5月20日。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lsevier,Wile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查找所有瑜伽治疗抑郁症的病例对照研究同时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由两人独立进行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个研究,830例患者,其中瑜伽干预组418人,对照组412人。Meta分析结果如下:瑜伽能明显改善抑郁症[SMD=-1.01,95%CI(-1.49,-0.53),P0.0001],实验组经过瑜伽干预后抑郁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亚组分析发现短期瑜伽干预和对照组相比,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抑郁症[SMD=-0.49,95%CI(-0.84,0.14),P=0.17]。结论瑜伽可明显改善抑郁症,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不妨考虑瑜伽作为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短期治疗后抑郁症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及其与注意力、执行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70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抑郁情绪,采用划销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测试抑郁症组和65名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的认知功能;运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脑动脉血流速度,抑郁症组在抗抑郁治疗4~8周后再次重测。结果:短期治疗后抑郁症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增快(t=2.45,P0.05),但左、右大脑中动脉、左、右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仍低于健康对照组(t=-6.07~-12.14;P均0.01);治疗后抑郁症组划销测验成绩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但除净分IV外仍低于健康对照组(t=-2.54~-17.33;P0.05或P0.01);WCST错误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均较治疗前减少,但仍多于健康对照组(t=9.33~15.13;P均0.01)。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后大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划销测验、WCST成绩显著相关(P0.05或P0.01);椎动脉血流速度差值与划销测验总净分差值、WCST错误应答数差值及持续性错误数差值呈正相关(r=0.454,0.270,0.378;P均0.01)。结论:短期治疗后抑郁症患者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注意力、执行功能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未恢复到正常状态;注意力与执行功能受损可能与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无抽搐电休克疗法治疗难治性抑郁症(TRD)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02—2012-12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难治性抑郁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将80例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40例口服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无抽搐电休克疗法治疗,记录2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2周、4周、8周的HAMD、HAMA评分变化,并记录治疗8周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HAMD、HAMA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D、HAMA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并随着治疗时间的加长,改善程度更显著(P<0.05)。2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χ2=3.16,P=0.075>0.05)。结论应用无抽搐电休克疗法治疗难治性抑郁症(TRD)效果满意,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性强。  相似文献   

7.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6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分别与治疗前及治疗第1、2、4、6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疗效评定,治疗结束后第1d、第1、2周采用韦氏记忆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第1周末,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第6周末有效率94.4%,不良反应少.结论 无抽搐电休克对难治性抑郁症有疗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系统评价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治疗成人伴有疼痛症状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2014年第6期),PubMed、EBSCO、Ovid、sinimed、VIP、WanFang Data(检索年限均为1998~2014年6月),纳入度洛西汀与帕罗西汀比较治疗成人伴有疼痛症状抑郁障碍的RCT研究,按照Cochrane Reviewer's Handbook 5.2系统标准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个RCT研究,合计1 226例抑郁症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8周后,度洛西汀组HAMD评分较帕罗西汀组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CI=-0.25~-0.17,P<0.01);度洛西汀组各种疼痛评价工具的评分较帕罗西汀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CI=-1.06~-0.42,P<0.01).结论 度洛西汀治疗成人伴有疼痛症状的抑郁障碍的疗效较帕罗西汀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4例老年期抑郁症患者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周、2周、4周、6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疗效评定;治疗结束后第1d、第1周及2周末采用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1周末,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第6周末有效率93.2%,不良反应少。结论无抽搐电休克对老年期抑郁症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白介素-6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来我科就诊的临床诊断为抑郁症且愿意接受本研究的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另外收集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研究对象60例(作为对照组),并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白介素-6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水平,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测量观察组患者抑郁得分,分析抑郁得分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IL-6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IL-6水平低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高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D减分率与IL-6水平之间呈负相关,r=-0.745,而与BDNF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813,且两者之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后患者的IL-6水平降低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升高,且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越高,抑郁得分越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国内首发未治抑郁症患者与健康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差异.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以及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关于应用P300评定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对照研究文献,应用分析软件RevMan 5.2对两组P300潜伏期及波幅检测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有11篇文献纳入分析.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两组间P300潜伏期的标准化均数差(SMD)=30.51,95%CI=27.72~33.30,研究组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P<0.01);两组之间P300波幅SMD=-1.26,95%CI=-1.51~-1.01,研究组波幅低于对照组(P<0.01).排除两篇视觉靶刺激文献后进行亚组分析,结果一致.结论 P300可以反映药物治疗前抑郁患者事件相关电位的变化的特征,但P300异常对抑郁症的诊断并无特异性,不直接支持临床中抑郁症的辅助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无痉挛电休克(m ECT)和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于改善难治性抑郁症住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64例,按照年龄、性别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评分进行配对,每对患者随机选择进行m ECT治疗或r TMS治疗,治疗周期均为4周,治疗后均进行HDRS测量。结果两组治疗后的HDR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大幅度下降(P0.05),但是m ECT组的减分明显高于r TMS组(t=4.271,P=0.001);r TMS治疗在改善患者的认知障碍上优于m ECT治疗,而m ECT治疗在改善迟缓和绝望感方面更为突出。结论 m ECT治疗和r TMS治疗均可有效缓解难治性抑郁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m ECT的即时疗效明显高于r TMS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抑郁症患者应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抑郁症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依次编号,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组,单号为研究组,双号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BDNF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均出现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2.50%(74/80)与对照组82.50%(66/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2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HAMA及CGI、认知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此外,2组患者均未发生性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结论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焦虑及认知功能,提高患者BDNF水平,对患者性功能无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系统评价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作用丘脑底核(STN)与苍白球内侧部(GPi)治疗帕金森病(PD)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2015年6月之前在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及VIP等数据库中DBS作用STN或GPi治疗PD的随机临床对照研究,按纳入排除标准进行资料的筛选和提取,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7个研究共613例患者,其中STN组331例,GPi组282例。Meta分析显示,STN-DBS与GPi-DBS治疗后,患者运动症状改善效果(SMD=0.36;95% CI为-0.07~0.78;P=0.10)及生活质量改善(SMD=-0.20,95%CI为-0.78~0.39;P=0.51)相似,且术后3年均效果稳定。STN组较GPi组能明显减少术后药物用量(SMD=0.37;95% CI为0.19~0.55;P<0.0001);gpi组抑郁发生率较stn组明显减少(rr ci为="" 1.28~2.27;p="0.0003)。结论 STN-DBS与GPi-DBS治疗PD后,患者运动症状改善效果与生活质量改善效果相似,STN -DBS能有效减少术后用药量,GPi-DBS术后抑郁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抑郁大鼠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后海马内谷氨酸脱羧酶-65(GAD65)的表达以及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的变化,并阻断γ-氨基丁酸A型受体(GABAA),探讨MECT治疗抑郁症与GABA通路的关系.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MECT治疗组(治疗组)、GABAA受体拈抗组(拮抗组)、抑郁模型对照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对照组),每组12只.前3组大鼠采用孤养加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建立抑郁模型,治疗组和拮抗组均隔天给予MECT处理6次,但后者在丙泊酚腹腔注射麻醉时同时注射GABAA受体特异性阻断剂荷包牡丹碱,余2组正常饲养.随后行open-field评分,每组随机抽取6只大鼠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GAD65蛋白的表达,其余6只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海马GABA含量.结果 ①open-field评分:电休克处理后,治疗组和拮抗组水平计分、垂直计分均高于模型组(P<0.05),拮抗组低于治疗组(P<0.05),提示电休克可有效缓解大鼠抑郁状态,阻断GABAA受体可减弱电休克疗效.②GAD65表达、GABA含最:模型组GAD65的表达量、GABA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拮抗组大鼠高于模型组(P<0.05),提示电休克可以上调GAD65表达,升高GABA含量.结论 无抽搐电休克可上调抑郁大鼠海马GAD65表达,升高GABA含量,改善抑郁症状,GABA通路可能部分参与了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青少年与成人抑郁障碍患者通过电休克治疗疗效,探究影响电休克治疗的相关因素。方法 入组2019年8月~2022年1月我院符合入组标准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19例和成人组抑郁障碍患者28例。两组患者均通过电休克治疗,分别在首次治疗前和末次治疗结束后24h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贝克自杀意念量表(BSI)对治疗效果做评定。结果 青少年组患者女性更多、伴精神病性症状更常见、年龄更小、起病更早、抑郁发作病程更长、精神心理科住院次数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BSI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量表评分减分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无非自杀性自伤行为(OR=9.500,95%CI:1.091-82.725)、男性(OR=7.467,95%CI:1.799-30.994)与电休克治疗疗效有关。结论 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和成人抑郁障碍患者通过电休克治疗均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自杀风险,无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和男性是电休克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锂盐合并喹硫平或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对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影响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80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双相障碍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患者(病例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喹硫平组40例(碳酸锂联合喹硫平治疗组)及MECT组40例(碳酸锂合并MECT组),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末测定血清BDNF水平并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同时对42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测定血清BDNF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经过4周治疗,喹硫平组共完成36例,MECT组完成31例。病例组治疗前血清BDNF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t=-8.91,P0.01);治疗后,喹硫平组与MECT组血清BDNF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t=-6.04,-5.80;P均0.01),HAMD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16.18,17.51;P均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病例组在治疗前后血清BDNF变化水平与HAMD评分变化值呈显著负相关(r=-0.30,P=0.013)。结论: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血清BDNF水平显著降低,锂盐合并喹硫平或MECT治疗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并提高血清BDNF水平,且疗效相当;BDNF可能是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疗效的潜在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抑郁症患者视觉P300的影响. 方法:首发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40例和正常对照组40名.正常对照只行视觉P300检测,抑郁症组在MECT前后行视觉P300检测及HAMD评分;两组间进行P300指标比较及对抑郁症组MECT前后视觉P300与HAMD评分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前抑郁症组N2、P3潜伏期延长(t=3.36,8.38;P<0.01),P3波幅降低(t=2.68,P<0.01);治疗后抑郁症组N2、P3潜伏期较治疗前显著缩短(=2.01,2.98;P <0.01).相关分析显示,HAMD评分与N2、P3潜伏期治疗前(r=0.89,0.88)和治疗后(r=0.85,0.80)均呈高度正相关(P均<0.01);与N2、P3波幅治疗前(r=-0.13,-0.16)和治疗后(r=-0.18,-0.23)呈微弱负相关(P均>0.05). 结论:MECT可改善首发抑郁症患者视觉P300的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过程中引入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抑郁症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n=50)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n=50)施以优质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的疗效、依从性、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不良事件率进行对比。结果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和MARS量表评分无差异;干预后两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有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抑郁症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MARS量表评分均增加,观察组增加更为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抑郁症患者,引入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展开干预,可增强治疗效果,改善治疗依从性,提高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评价氟西汀改善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抑郁情绪及促进缺损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以脑卒中、抑郁及氟西汀等作为关键词在Cochrane图书馆、PubMed、维普及万方等数据库内检索所有关于氟西汀治疗PS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时限为1990-01—2015-05提取原始数据,并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估,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临床RCT研究,共472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治疗结束,干预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减分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2.84,95%CI 2.16~3.73,P0.000 1);治疗结束,干预组卒中量表减分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61,95%CI 1.34~1.94,P0.000 1)。结论氟西汀不但可改善PSD患者抑郁情绪,亦可有效缓解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促进其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