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新型犯罪电信网络诈骗异军突起,其犯罪手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更新迭代逐渐智能化、复杂化,危害远远超过传统的诈骗犯罪。当前我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数量爆发式增长,案损巨大,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亟需深入研究,提出破解之道。本文以J市P县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调研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犯罪特征和治理困境,并从整体性治理理论视角提出转变观念、健全机制、明确职责、整合技术资源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阵地控制作为刑侦基础工作之一也应当随着网络化、智能化,如何在网络空间开展阵地控制工作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当前公安机关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为此,公安机关应当从目前网络阵地控制存在的问题出发,构建阵地控制工作完善路径,提高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杀猪盘”式电信网络诈骗是指针对某一明确受害目标,捏造虚拟形象以取得受害者信任,通过多种方式骗取较大数额公私财物的诈骗活动。根据“杀猪盘”式电信网络诈骗的概念分析该网络诈骗的特点、成因以及侦查实践中的打防难点,并在非接触性侵财犯罪的背景下,从新型侦查模式的角度——侦查打击、网络防范和构建反诈体系三个角度,研究此类诈骗案件的打防对策。  相似文献   

4.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从2000年开始便席卷全国,并且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成为我国侵犯财产犯罪中的主要类型,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数以亿计的损失,严重危害我国的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因此本文通过分析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特征和危害,结合当前国家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困境,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而能让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治理效果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时代,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几何级增长趋势,危害性大,对我国的政治安全、人民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秩序有很大的影响。由于网络的跨境、跨区域的特点,导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难以侦破。本文通过对电信网络诈骗的特点、侦防困境来提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侦防对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态势频发,有一种基于情感信任的诈骗方式也开始慢慢出现,这就是“杀猪盘”电信诈骗案件。不同于以往的传统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此类案件的诈骗者深谙心理学原理,并且基于理论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的作案流程与心理控制手段。本文以某市公安局在2018年所侦破的东南亚电信网络诈骗团伙实施的系列“杀猪盘”类案件中的一起案件的相关资料为研究样本,对“杀猪盘”电信诈骗案件的作案环节与心理控制手段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7.
电信网络诈骗是一种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而产生的非接触式犯罪形式,其特点是有组织犯罪,形成诈骗亚文化;时间空间跨度大;诈骗手段多、更新速度快、受骗对象类型范围大。基于总结的电信诈骗特点以及被诈骗对象的心理,应进一步坚持协同治理理念,加强资源统筹、信息互通、互动协作、联防治理,以更好地应对电信网络诈骗。结合当前克拉玛依市的打击和治理电信诈骗先进经验,总结出三条具体可行的措施:依托联席会议增强反诈协同治理,市级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建成;建立健全全民反诈宣传防范体系。  相似文献   

8.
网络空间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多种新型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模式,“杀猪盘”作为其中之一,对我国的网络空间安全和公民的合法权益直接造成了冲击。从被害人的角度展开论述,从大数据的视角入手,能够更好地总结“杀猪盘”诈骗犯罪受害人的主要特点,针对当前公安机关在电信诈骗犯罪被害人预防中存在的警企合作机制不健全、预防工作不积极主动、大数据运用能力欠缺等缺陷,提出利用大数据警务从被害前、被害中、被害后等多个阶段展开路径优化。  相似文献   

9.
电信网络诈骗治理方针已由以往的“以打开路”变为如今的“以防为先”。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治安防控机制中存在宣传工作缺乏精准性、协同机制尚未投入实体化运行、治理技术与机制的耦合度不足等问题。应从电信网络诈骗预防-控制-处置-重建四个阶段完善防控机制,建立精准化、常态化宣传防范机制,推动技术反制与立足基层的劝阻止付机制结合,转变打击重心,重塑社会诚信,以降低电信网络诈骗高发态势。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高发频发态势,成为主导全国刑事案件总体走势的一类犯罪,已然严重危害公民财产安全与幸福感。但公众对被害风险敏感度较低,且多持有侥幸心理,潜在被害率高,加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侦破率低、打击难度大,犯罪数量居高不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属可防性犯罪,加强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被害人预防视角的研究不可或缺。经济学中供给需求模型中,可通过强化共建共治共享的反诈理念,加强对重点区域、易感人群的预防治理,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机制的完善和构建移动网络平台反诈一体化被害人进行预防可有效推动供给曲线左移,降低犯罪数量。  相似文献   

11.
声纹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且相对稳定,已被广泛应用于身份识别。大数据时代,依托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的声纹识别技术是新形势下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有力武器。本文基于声纹识别技术研究设计反诈系统,为精准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实战提供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程度加深,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趋向国际化、产业化、规模化.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连接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地区,目前已形成包含双边和多边合作的复合型安全合作架构.在该区域发展的同时,非传统安全威胁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从生成逻辑研究该区域跨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成因与特点,分析当前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打击跨国电...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异军突起,已成为现阶段发展变化最快的一类刑事犯罪,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和经济安全。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现出“犯罪成本低、收益大”、“作案手段隐蔽、类型多样”、“诈骗组织产业化、跨境化发展”、“智能化、精准化”的发展态势,给公安机关打击治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公安机关在打击此类犯罪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在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过程中面临着反诈宣传工作被动、难以精准打击治理、“案件侦查、取证困难”、信息共享存在壁垒等困境。因此,需要从完善防范宣传工作手段、完善精准劝阻机制、深化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统一反诈情报平台等方面着手,以期为公安机关打破工作困境,全面提升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效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的对敲型洗钱摆脱了传统的接触型洗钱模式,在网络层面形成了非接触洗钱模式,给公安机关侦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探讨对敲型洗钱的相关概述,认识并理清其实施步骤,实行从源头上切断宣传源、从监管上加强管控、从合作上协调并进、从打击上整体兼顾、从防范上全面宣传的治理对策,实现打击、预防同步开展,压缩犯罪生存空间,从而更好地侦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  相似文献   

15.
当前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依然严峻,建立科学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评价指标体系,是推进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预防工作的现实需要,有利于提高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评价的准确性,增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预防决策的前瞻性、系统性、针对性.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进行定量评估,可以为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效...  相似文献   

16.
"杀猪盘"网络诈骗是近年来兴起的热点诈骗类型,虽犯罪举报量不高,但人均损失金额位于新型网络诈骗犯罪前列.该类犯罪与传统的网络婚恋、交友类诈骗犯罪不同,主要分为"投资理财型"和"网络博彩型".通过对35份典型判决书的分析可知,犯罪行为人以男性居多,并且呈现年轻化、专业化等趋势,该类犯罪具有犯罪集团化、对象目标化、诈骗金额...  相似文献   

17.
网络技术与信息的发展使得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层出不穷,犯罪分子跨国境、跨区域进行诈骗,诈骗手段不断更新,严重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存在诸多困境,基于司法主权原则带来的管辖权冲突以及取证、抓捕方面的困难,银行等金融机构监管不到位,公民防范意识薄弱等。针对出现的困境,可以加强国际警务合作,强化金融机构的责任以及加大宣传工作,以此有效防范、打击跨国电信网络诈骗,保障公民的网络安全以及财产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习惯特点的基础之上,整理归纳电信网络诈骗的在学生群体中的常见分类:冒充他人类、利益诱惑类、超前消费类.阐述电信网络诈骗方式更新快、诈骗团队职业化、诈骗范围向互联网领域延伸的特点,进而从学生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角度分析其容易误入电信网络诈骗圈套的三点原因,最终从教育方法有效性、教育宣传深刻...  相似文献   

19.
每年国家都会大力开展电信诈骗专项整治行动,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在不同的重要场合作出重要指示“全面落实打防管控措施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态势”[1]。在社会各主体投入大量资源防范诈骗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防范电信诈骗在高校的发生呢?其实,社会各主体物质资源的投入仅仅是力争创设一个更好的防范电信诈骗的外部环境,要进一步降低大学生电信诈骗发生率,最关键的仍是进一步提升大学生防范电信诈骗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与网络》2007,(2):51-53
随着网络发展.电信行业作为基础的网络运营商.其网络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然而来自网络的各种各样的不安全因素也正在严重威胁着电信行业的网络安全。作为全球网络安全的领导厂商.趋势科技以其领先的防护理念及完善的产品线已为多家电信企业成功部署了全面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