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7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分析医院获得性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和抗菌治疗,为临床干预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119例医院获得性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将患者分为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SKP)组和耐药(CRKP)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结果 基线状况显示,CRKP组入住重症监护室(ICU)多于CSKP组(42.6%对20.7%);基础疾病,CSKP组实体肿瘤高于CRKP组(36.2%对13.1%,P<0.01),而肺部感染CRKP组显著高于CSKP组(62.3%对27.6%,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血培养前3 d内留置导尿管和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是患者CRKP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与CSKP相比,CRKP血流感染多见于ICU。根据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在诊治中应尽量避免侵袭性操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从而减少CRKP血流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许丽霞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6):2389-2392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预后状况及危险因素,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相关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该院ICU接收诊治的139例MDR-AB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8 d预后状况,将所有患者分为存活组(63例)和死亡组(76例).分析MDR-AB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MDR-AB血流感染患者预后状况的危险因素.结果 139例MDR-AB血流感染患者中女51例,男88例,平均年龄(60.35±6.17)岁,平均住院时间(35.04±3.26)d.基础疾病以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病最为常见.血流感染前,85.61%(119/139)的患者接受过至少1种侵入性操作,88.49%(123/139)的患者接受过抗感染治疗.血流感染时,139例患者均出现发热情况,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平均(21.18±2.35)分,48.92%(68/139)的患者出现低蛋白血症.28 d病死率为54.68%(76/13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基础疾病种类、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暴露、APACHEⅡ评分、感染性休克是影响MDR-AB血流感染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础疾病≥3种、气管插管、APACHEⅡ评分≥22分、感染性休克是影响MDR-AB血流感染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患者MDR-AB血流感染的病死率较高,基础疾病≥3种、气管插管、APACHEⅡ评分≥22分、感染性休克是影响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促进其不良预后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死亡危险因素以及抗菌药物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6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60例CRKP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流感染28 d预后将CRKP血流感染患者分为存活组(36例)和死亡组(24例),分析CRKP血流感染患者的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同时,将其中46例接受抗菌治疗方案的CRKP血流感染患者分为联合用药组(32例)与单药组(1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0例CRKP血流感染患者,28 d病死率为40.0%(24/60)。高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OR=1.15,95%CI为1.0~1.3,P=0.048)为CRKP血流感染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46例纳入抗菌治疗方案研究中32例接受联合用药(包括二联、三联或四联抗菌治疗方案),14例接受单药治疗,28 d总体病死率为34.8%,经单因素分析,28 d病死率在联合用药组与单药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RKP血流感染患者有着较高的病死率,APACHEⅡ评分可作为预测危重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碳青酶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所致血流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和预后转归,为院感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7年7月—2019年7月281例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RKP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后转归。结果281例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中CRKP感染124例,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SKP)感染157例。CRKP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率及住院天数均高于CSKP血流感染患者(P<0.05)。行侵入性治疗、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酶抑制剂是CRKP感染的危险因素。CRKP感染预后较差。结论CRKP血流感染治愈率低,患者预后差。使用抗菌药物及行侵入性治疗可增加CRKP血流感染的风险。感染后经验用药合理仍然是其预后良好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小剂量氢化可的松对肺部感染致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率的影响。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CT)方法,连续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收住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54例肺部感染致感染性休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氢化可的松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一旦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立即同时予以研究药物(氢化可的松或0.9%氯化钠溶液)持续静脉泵入。记录患者28 d病死率、住院病死率、休克逆转率、住ICU及住院时间等,评估早期小剂量氢化可的松的使用对肺部感染致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 结果两组患者在28 d病死率、住院病死率、休克逆转率、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28 d内机械通气时间是肺部感染致感染性休克患者28 d病死率的独立影响因素(OR=0.654,95%CI:0.498~0.860,P=0.002)。而小剂量氢化可的松的应用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肺部感染致感染性休克患者中早期应用小剂量氢化可的松,并不能降低病死率、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21年12月发表的有关CRKP感染危险因素相关研究文献。采用Stata 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7篇研究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纳入的28项危险因素中与CRKP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有17项,分别是近期住院史、入住ICU、APACHE Ⅱ评分、高血压、动静脉导管、机械通气、尿导管、气管插管/切开、胃管、透析,及前期使用碳青霉烯类、头孢类、糖肽类、氨基糖苷类等抗菌药物。结论 近期住院史、入住ICU、APACHE Ⅱ评分、高血压、有创性操作和前期使用抗菌药物是导致CRKP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细菌耐药性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37例确诊为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多重耐药(MDR)菌株感染相关因素。根据28 d预后分为死亡组(40例)和生存组(9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纳入137例患者,28 d病死率29.2%。单因素分析显示外科手术、动静脉置管、导尿管留置、高白细胞计数、低白蛋白血症、起病时高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与MDR菌株感染有关(P值分别为0.023、0.015、0.019、0.013、0.005、0.01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起病时高APACHEⅡ评分(OR=1.167,P=0.025)、低白蛋白血症(OR=0.785,P=0.004)、感染性休克(OR=5.434,P=0.036)是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MDR菌株血流感染患者抗菌治疗方案中,含有多黏菌素B的治疗组28 d病死率与不含多黏菌素B的治疗组28 d病死率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病死率高,起病时高APACHEⅡ评分、合并低白蛋白血症、感染性休克提示预后差。多黏菌素B治疗MDR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有待大样本临床数据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医院多重耐药菌(MDRO)血流感染特点与相关因素,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2014年1月-2018年5月487例医院血流感染患者临床资料,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院MDRO血流感染率为19.71%;单因素分析得知患者糖尿病史、感染前住院时间≥7 d、入住ICU、APACHEⅡ评分≥20、手术治疗、深静脉置管、机械通气、留置导尿、使用糖皮质激素、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 d、抗菌药物种数≥3种、联用抗菌药物≥3种、血糖>11.1 mmol/L、血清白蛋白<30 g/L等14个因素是医院MDRO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得知患者入住ICU、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留置导尿、联用抗菌药物≥3种、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 d等6个因素是医院MDRO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诊疗操作,缩短入住ICU时间,加强ICU医院MDRO防控是降低医院MDRO血流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明确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FRMS、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关于CRKP血流感染患者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应用STATA 12.0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计算各个危险因素合并OR值及95%可信区间(CI)。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有9篇,总样本量为2 015例,7篇病例对照研究,2篇队列研究,NOS评分为6~8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男性、ICU入住史、肾脏疾病、肝脏疾病、机械通气、透析、留置导尿、中心静脉置管、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头孢菌素类、过去90 d使用抗菌药物,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男性、ICU入住史、肾脏疾病、肝脏疾病、机械通气、透析、留置导尿、中心静脉置管、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头孢菌素类、过去90 d使用抗菌药物是CRKP血流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及时识别CRKP的高危人群,采取相应防控措施,降低CRKP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影响血流感染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河北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ICU诊断为血流感染的住院患者,同时选取210例血培养阴性患者资料,比较血培养阳性与阴性患者的生理指标与实验室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将189例血流感染患者按血培养采集后30 d内预后分为存活组(121例)和死亡组(68例),分析影响血流感染30d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年间ICU发生血流感染189例,革兰阴性杆菌118例,革兰阳性球菌65例,真菌6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先前接受碳青霉烯类或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中心静脉置管、住院天数≥2周、机械通气为发生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之前接受碳青霉烯类或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OR=20.15)、中心静脉置管(OR=25.34)、机械通气(OR=18.26)为ICU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或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混合感染或感染性休克、多重耐药(MDR)菌感染和高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是影响血流感染30d预后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混合感染或感染性休克(OR=15.30)、MDR菌感染(OR=10.75)和高APACHEⅡ评分(OR=13.70)为影响血流感染30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之前接受碳青霉烯类或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中心静脉置管、机械通气是ICU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混合感染或感染性休克、MDR菌感染和高APACHEⅡ评分是影响血流感染30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7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CRKP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14 d预后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收集基础疾病、侵袭性操作、发病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细菌耐药性、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等,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11例CRKP血流感染患者,14 d病死率46.8%(52/111)。慢性肺病(OR=3.271,95%CI:1.158~9.235,P=0.025)、合并感染性休克(OR=3.033,95%CI:1.089~8.449,P=0.034)、其他来源(神经系统、肛周脓肿合并右股部脓肿、右膝关节)(OR=10.480,95%CI:1.066~103.059,P=0.044)、SOFA评分≥10.5分(OR=10.491,95%CI:3.049~36.100,P0.001)为CRKP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流感染前住院时间长(OR=0.986,95%CI:0.974~0.998,P=0.019)为保护性因素。抗感染治疗方案中,含替加环素的抗感染治疗方案组最终病死率(85.0%)高于不含替加环素抗感染治疗组(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 CRKP血流感染的病死率高。慢性肺病、合并感染性休克、其他来源、发病时SOFA评分≥10.5分提示预后差,血流感染前住院时间长的患者预后好。含替加环素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可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该院2015—2019年发生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治疗、预后情况,探讨CRE血流感染的发生特点以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该院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239例住院期间发生CRE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以发生CRE血流感染后30 d作为观察终点,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上的差异。根据治疗药物种类不同,采用单药治疗的患者纳入单药治疗组,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敏感药物联合治疗的患者纳入联合治疗组。以Kaplan-Meier(K-M)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单药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之间生存率的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与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死亡组、存活组在住院天数、此次入院前3个月是否有住院史、是否存在中性粒细胞缺乏、Pitt菌血症评分、血流感染后72 h内是否发生感染性休克、发生血流感染前是否有手术操作、单药还是联合治疗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药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的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重症监护室(ICU)治疗、血流感染后72 h内休克、中性粒细胞缺乏为死亡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P<0.05),住院天数长、联合治疗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ICU治疗、血流感染后72 h内休克、中性粒细胞缺乏为死亡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治疗有利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发生自发性肠球菌性腹膜炎(SEP)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搜集2005年1月至2011年7月收住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共3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肝硬化并发SEP患者(SEP组)30例,其他病原体所致SBP患者(对照组)302例.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SEP组中有近期胃肠道出血史、3月内应用抗菌药物史、近期胆道感染史、腹部手术史或中心静脉置管史的患者较多,且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较低(P均<0.05).其中,7d内上消化道出血为发生SEP的独立危险预测因素(β=1.621,RR=5.3,P=0.005).SEP组30 d病死率(43.3%,13/30)远远高于对照组(18.9%,57/302)(x2=9.812,P=0.002),而感染性休克是SEP组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预测因子(β=-3.25,RR=8.7,P=0.004). 结论 肝硬化患者并发SEP预后较差.近期有胃肠道出血提示患者为肠球菌感染,应注意预防并及时治疗感染性休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s-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血流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与预后的关系及血流感染CRKP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未收录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的数据)临床静脉血标本中分离出的CRKP,根据相关标准共纳入50例CRKP血流感染患者,根据住院结局分为死亡组(19例)和生存组(31例),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感染之后抗菌药物治疗方案。比较死亡组与生存组的临床特征、不同抗菌药物治疗方案与预后的相关性,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RKP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CRKP血流感染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为38%(19/50)。死亡组与生存组比较年龄[(66.89±18.13)岁与(55.06±14.39)岁,t=2.555,P=0.014]、查尔森合并症指数[(6.11±2.87)与(3.19±1.97),t=4.256,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组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42.1%(8/19)与3.2%(1/31),χ^(2)=9.574,P=0.002]、查尔森合并症指数≥5[68.4%(13/19)与22.6%(7/31),χ^(2)=10.314,P=0.001]、感染性休克[36.8%(7/19)与6.5%(2/31),χ^(2)=5.456,P=0.020]、肺部感染源[36.8%(7/19)与9.7%(3/31),χ^(2)=3.868,P=0.049]的比例均高于生存组。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恰当的目标治疗30 d病死率低于不恰当的目标治疗(χ^(2)=8.138,P=0.004)。多因素分析显示,感染性休克(OR=56.363,95%CI:4.309~737.273,P=0.002)、查尔森合并症指数≥5(OR=18.605,95%CI:1.813~190.896,P=0.014)是CRKP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CRKP血流感染患者,给予恰当的目标治疗能降低30 d病死率。临床应预防感染性休克的出现,加强对查尔森合并症指数≥5的患者的诊治,以降低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30 d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49例,以同时期敏感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29例作为对照,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将78例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按血培养标本采集后30 d内预后分为存活组(38例)和非存活组(40例),应用上述方法分析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30 d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感染前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应用2类以上抗菌药物、接受机械通气、留置鼻胃管、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入住ICU等;再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住ICU(OR=7.118)、感染前应用2类以上抗菌药物(OR=8.073)是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预后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30 d预后的危险因素包括:入住ICU、机械通气、血培养提示M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等,再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M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OR=5.837)、机械通气(OR=4.926)是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30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感染前入住ICU、应用2类以上抗菌药物是MDR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M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机械通气是影响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30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发生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7年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ICU中血培养为MDR-AB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8d预后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基础资料、住院情况等导致预后差异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ICU MDR-AB血流感染43例,男28例,女15例,多为继发于呼吸道感染病例。同时合并基础疾病≥3个、呼吸系统基础疾病、心血管基础疾病、气管插管、高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是ICU患者发生MDR-AB血流感染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合并基础疾病≥3个、气管插管、高APACHEⅡ评分是MDR-AB血流感染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CU MDR-AB血流感染与基础疾病存在较大相关性,气管插管增加患者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7.
〖HT5"H〗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肺部感染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某三甲医院老年患者肺部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资料,分析老年患者肺部感染CRKP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 收集老年患者肺部感染肺炎克雷伯菌186例,其中发生CRKP感染42例,检出率为22.58%。药敏结果提示,除替加环素外,CRKP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为50%~100%。多因素分析显示,存在糖尿病、合并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病原菌种类≥2种、外院转入、入住ICU是老年患者肺部感染CRK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患者肺部感染CRKP耐药形势严峻,临床应早期筛选CRKP感染高危人群,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33例成人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1月-2017年12月确诊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13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133例患者均系医院感染,其中36例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27.1%(36/133),97例检出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检出率为72.9%(97/133)。除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唑外,MRSA组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MSSA组,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株。MRSA组年龄≥65岁,呼吸衰竭,住院急诊,入住ICU,手术,使用有创呼吸机、导尿管、中心静脉导管显著高于MSSA组(P均0.05);MRSA组患者病死率高于MSSA组(25.0%比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SA组预后不良发生率高于MSSA组(41.7%比24.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RSA组总住院时间长于MSSA组(24 d比1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入住ICU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RSA感染所致的病死率较MSSA高,MRSA血流感染增加患者住院时间,年龄≥65岁、入住ICU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感染性休克ICU治疗患者治疗时间超过1周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10月我院ICU收治4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实施研究,按照患者在ICU治疗时间是否超过1w分为A组(治疗时间≤7d,24例)和B组(治疗时间>7d,16例),收集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可疑危险因素,探究感染性休克ICU治疗患者治...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患者手术切口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有效防控手术切口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其病原菌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糖尿病史、入住ICU、机械通气、保留导尿、深静脉置管、住院时间(>20 d)、ASA评级(>Ⅱ级)、长期卧床、血糖(≥10 mmol/L)、治疗使用抗菌药种类(≥3种)、联用抗菌药物(≥3种)、糖皮质激素、治疗使用抗菌药物时间(>14 d)均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其中入住ICU、机械通气、保留导尿、住院时间(>20 d)、联用抗菌药物(≥3种)、长期卧床、ASA评级(>Ⅱ级)等是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神经外科手术切口多重耐药菌感染与多因素共同相关,临床应采取减少住院时间、缩短入住ICU、控制不必要的创伤性诊疗并及时评估、尽早下床康复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综合措施,有效降低神经外科手术切口多重耐药菌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