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高校老年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山东大学离退休教职工人群幽门螺杆菌(Hp)及其亚型(CagA,VacA)感染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入户问卷调查山东大学3个校区60岁及以上的离退休教职工865名,应用免疫印迹法测定血清HpCagA,VacA和尿素酶(Ureas)抗体。结果老年人群Hp总感染率为83.4%,其中Ⅰ型Hp菌株感染率为56.0%;以素食为主的老年人Ⅰ型Hp菌株感染率显著高于以高蛋白饮食为主的老年人(P〈0.001)。结论山东大学老年教职工人群Hp感染率较高,以Ⅰ型Hp感染为主,其亚型分布在年龄和饮食习惯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定植在人类的胃上皮细胞表面,全世界Hp的感染率在50%以上[1].严重胃炎与感染的Hp菌株是否表达VacA和CagA蛋白密切相关[2-3].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CagA+及VacA+的幽门螺杆菌(Hp)对克拉霉素耐药与23S rRNA基因点突变的关系。方法采集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06~2008年确诊为Hp感染患者的胃窦部黏膜样本进行Hp分离培养和鉴定,PCR扩增CagA+及VacA+基因,E-test进行药敏实验,PCR方法扩增23S rRNA基因,基因测序检测克拉霉素耐药菌株的点突变。结果对克拉霉素耐药的CagA+及VacA+Hp菌株均存在23S rRNA基因v功能区第2144位和第2143位A-G突变,而敏感菌株没有发现该位点突变。结论Hp对克拉霉素耐药的23S rRNA基因A2143G、A2144G点发生突变,与基因分型无关。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尤其是高致病力细胞毒性相关基因A(CagA)阳性菌株血清感染率增加已在一些胃十二指肠外病理学观察中发现,以免疫介质激活为特征。而且已有报道慢性支气管炎有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本研究是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用于幽门螺杆菌快速定量检测和分型的TaqMan MGB探针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采用Primer Premier 5软件分析设计引物和探针,采用双重荧光定量PCR扩增幽门螺杆菌CagA和VacA基因片段,建立循环数与拷贝数关系的标准曲线。检测临床标本中所含幽门螺杆菌的循环数,用该方法对临床胃黏膜标本进行检测并与标准曲线对比,计算所含幽门螺杆菌的拷贝数。结果建立的TaqMan MGB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质粒的线性范围是10~2~10~8拷贝/μl,CagA和VacA基因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977 8和0.990 4。29份临床胃黏膜标本的CagA和VacA基因循环数Ct值分别在29~35和30~35之间,幽门螺杆菌拷贝数分别在1.0×10^(1.39)~1.0×10^(3.87)和1.0×10^(3.06)~1.0×10^(3.91)之间,且临床标本中的幽门螺杆菌均为I型。结论建立的TaqMan MGB双重荧光定量PCR法具有敏感、精确、快速的特点,可用于幽门螺杆菌的快速定量检测与分型鉴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用于幽门螺杆菌快速定量检测和分型的TaqMan MGB探针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采用Primer Premier 5软件分析设计引物和探针,采用双重荧光定量PCR扩增幽门螺杆菌CagA和VacA基因片段,建立循环数与拷贝数关系的标准曲线。检测临床标本中所含幽门螺杆菌的循环数,用该方法对临床胃黏膜标本进行检测并与标准曲线对比,计算所含幽门螺杆菌的拷贝数。结果建立的TaqMan MGB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质粒的线性范围是10~2~10~8拷贝/μl,CagA和VacA基因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977 8和0.990 4。29份临床胃黏膜标本的CagA和VacA基因循环数Ct值分别在29~35和30~35之间,幽门螺杆菌拷贝数分别在1.0×10~(1.39)~1.0×10~(3.87)和1.0×10~(3.06)~1.0×10~(3.91)之间,且临床标本中的幽门螺杆菌均为I型。结论建立的TaqMan MGB双重荧光定量PCR法具有敏感、精确、快速的特点,可用于幽门螺杆菌的快速定量检测与分型鉴定。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癌组织中螺杆菌属16S rRNA基因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CC)组织中螺杆菌感染情况。方法选取经病理诊断的28例HCC患者的肝癌组织为实验组,22例非肝癌肝病患者肝组织和25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作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螺杆菌属16S rRNA基因、幽门螺杆菌相关功能基因空泡毒素基因(vacA)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cagA),16S rRNA的扩增产物经Southern杂交确认,并将PCR产物进行测序及同源性比较。结果28例HCC标本中有17例检出螺杆菌属16S rRNA基因,阳性率为60.7%;25例胃癌标本有18例检出螺杆菌16S rRNA,阳性率为72.0%;其他肝病组未扩增出16S rRNA基因。16Sr RNA PCR产物经Southern杂交证实为幽门螺杆菌。序列测定表明,肝癌和胃癌组织中的螺杆菌16S rRNA序列与幽门螺杆菌序列有97.8%的同源性。肝癌组相关功能基因有3例cagA基因阳性,胃癌组有2例cagA基因阳性,均未扩增出VacA基因。提示,幽门螺杆菌菌株的基因型多为Ⅱ型,而少数为Ⅰ型。结论HCC患者肝组织中存在螺杆菌感染且感染率较高。螺杆菌感染与HCC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Hp)感染已遍布世界各地,它与一些重要疾病的发生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慢性活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底腺癌、胃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如淋巴瘤等有密切相关。幽门螺杆菌感染在中国显示出比较高的流行率,中国成年人群的感染率近60%,与之相关的疾病亦很常见。在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病人的Hp菌株中发现约40kb的DNA片断与Hp致病性有密切关系,其被命名为cag致病岛(pathogeniciry island),本文就有关Hpcag致病岛的情况作一综述。 1 cag致病岛的发现 1995年,Xiang等根据空泡毒素(VacA)和毒素相关基因A抗原(CagA)的表达与否将Hp分成Ⅰ型和Ⅱ型(VacA~-,CagA~-)。1996年,Censini等在研究Ⅰ型和Ⅱ型Hp菌株的遗传学差异与致病关系中发现Ⅰ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ytotcxin Associated gene A,CagA)阳性株幽门螺杆菌感染在疣状胃炎中的意义。方法 分别观察50例疣状胃炎伴有、6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病人中CagA的阳性率。结果 疣状胃炎组CagA的阳性率为88%,慢性浅表性胃炎组CagA的阳性率为61.7%,两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 CagA^ 的幽门螺杆菌在疣状胃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需进行HP的根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兰州地区患者中幽门螺杆菌(Hp)致病因子VacA、CagA、UreA和UreB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方法病理学HE染色诊断患者,免疫印迹技术检测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6例)、消化性溃疡(24例)及胃癌患者(40例)血清中VacA、CagA、UreA和UreB抗体,分析与疾病的相关性。结果兰州地区人群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中HpCagA、VacA、UreA和UreB抗体阳性率依次为87.50%、95.00%、82.50%和80.00%;消化性溃疡组UreB抗体阳性率显著低于胃癌组(P0.05);在消化性溃疡、胃癌组中CagA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萎缩性胃炎组(P0.05)。结论兰州地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中Hp感染率高,以Ⅰ型菌株为主;UreB与胃癌的发病关系密切;CagA在消化性溃疡和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胃大部份切除术后幽门螺杆菌(Hp)感染致吻合口溃疡的发生因素,为术后Hp感染和吻合口溃疡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123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36例职业司机组,其他患者87例患者对照组)进行胃镜检查、快速尿素酶试验及Hp免疫印迹检测,检查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吻合口溃疡的发生情况、胃内Hp感染及Hp抗体,以了解幽门螺杆菌感染、宿主抗Hp免疫反应强度,免疫分型,Hp的菌型(尤其是CagA和VacA)和感染时间的长短,进一步研究Hp的致病作用。结果 司机组吻合口溃疡的发生率和Hp的检出率分别为47.2%和41.7%,而对照组为25.3%和21.8%。司机组吻合口溃疡的发生率和Hp感染率显著增高于对照组。结论 司机组胃大部切除术后吻合口溃疡的发生率和Hp感染率明显高于非司机组,提示胃大部切除术后Hp感染和工作紧张、饮食不规律对吻合口溃疡的发生起重要作用,术后行Hp根除治疗、避免精神紧张和饮食不节是降低吻合口溃疡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共同作用的长期发展过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作为环境因素之一,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新近的研究发现遗传因素、Hp感染的年龄、Hp 诱导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失衡以及 Hp 的 CagA 和 VacA 阳性菌株等对胃癌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感染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患者的粪便是否存在活的Hp,以探讨Hp的传播途径。方法收集60例胃粘膜快速尿素酶试验强阳性患者的胃粘膜和新鲜粪便,进行Hp的分离培养和PCR检测。结果52份胃粘膜标本分离到Hp,阳性率86.7%;6份粪便标本分离到Hp,阳性率10.0%,其中4份来自慢性胃炎患者,2份来自消化性溃疡患者。粪便培养阳性的患者胃粘膜培养均阳性;PCR检测同一患者两种标本分离菌株的细胞毒素相关蛋白基因(CagA)和空泡毒素信号序列s1a基因(VacA s1a)一致,其中4株为CagA+和VacA s1a+,另2株VacA s1a+和尿素酶A亚单位(UreA)基因阳性。结论Hp感染者的粪便中有活的Hp存在,该菌可能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和CagA-Hp-IgG(细胞毒素相关蛋白抗体),探讨CagA基因菌株Hp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相关性。方法206例因胃肠症状在门诊、住院就诊者,男143例,女63例,年龄18岁~76岁.在内镜检查同时取胃粘膜组织4块,十二指肠溃疡者取距幽门1cm~2cm大弯侧,胃溃疡取溃疡边缘处,胃炎取炎症区.2块进病理检查,2块分别用尿素酶快速试验及用PCR法检测Hp,同时抽取静脉血3mL作CagA-Hp-IgG抗体检测.结果用尿素酶快速试验及PCR法检出Hp阳性者180例,男性感染率91%,女性78%,二者差异显著(P<0.005),各年龄组构成无明显差异.两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检出CagA-Hp-IgG阳性者95例,在Hp感染组中阳性率89/180(50%),非感染组阳性率6/26(23%),二者差异显著(P<0.05).感染组CagA阳性者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4/55(80%),胃溃疡21/34(61%),慢性胃炎24/91(26%),三者差异明显(P<0.025).病理结果为轻、中、重度炎症CafA-Hp阳性率分别为25%,56%,70%,三者差异显著(P<0.005).结论CagA基因菌株Hp较CagA阴性菌株Hp具有更强的导致炎症的作用.CagA基因Hp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的重要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关系研究中的新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多因素共同作用的长期发展过程、幽门螺杆菌(HeJicobacter pylorl,HP)感染作为环境因素之一,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新近的研究发现遗传因素、Hp感染的年龄、Hp诱导细胞凋亡与增殖的失衡以及Hp的CagA和VacA阳性菌株等对胃癌的发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下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配偶间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以及确定配偶间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的传播,并分析影响配偶间H.pylori传播的因素。方法使用^13C-尿素呼气试验对武汉市206例胃炎患者及其配偶进行H.pylori感染检测,同时使用ELISA法检测同一地区102例18-22岁未婚志愿者的H.pylori感染状况。结果206例胃炎患者的H.pylori感染率为60.19%(124/206),124例H.pylori感染的胃炎患者的配偶的感染率为56.45%(70/124),82例未感染患者的配偶Hpylori阳性率为37.80%(31/82)。拥有H.pylori阳性的配偶是H.pylori感染的危险因素(OR=2.13,95%可信区间:1.21-3.75)。未婚志愿者的H.pylori阳性率(34.31%)显著低于H.pylori(+)胃炎患者配偶的感染率(X^2=11.026,P=0.001〈0.05)。胃炎患者的呕吐症状和抽水马桶的使用与H.pylori(+)患者的配偶感染相关(P〈0.05)。结论H.pylori可以在夫妻之间传播,胃炎患者的呕吐和反流症状以及家庭不良卫生状况是H.prlori(+)者的配偶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cagA/CagA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人数众多,但临床表现各异。大部分感染者终生无症状,但部分感染者会发展为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粘膜相关胃淋巴瘤。Hp感染之所以有不同结局,在于菌株间存在致病力差异。Hp的致病因子包括菌毛、鞭毛、尿素酶、粘附素、细胞空泡毒素(vacuolization cytotoxin,VacA)、细胞毒素相关基因(cytotoxinassociated gene A,cagA)产物等,一些国家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含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表达细胞毒素相关抗原A(cytotoxinassociated antigen A,CagA)的Hp菌株感染与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等严重胃肠疾病发生有关,使cagA/CagA备受各国学者关注。最近,CagA进入宿主细胞后被磷酸化并导致宿主细胞形态改变的报道,为阐明CagA的致病作用和机制提供了契机,使得CagA的功能成为目前Hp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细胞毒素在胃十二指肠疾病中的作用及HP免疫分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HP感染的胃十二指肠相关疾病的CagA和VacA抗体,并给所选病例三联HP根除方案治疗后,观察其根除率。结果 ①CagA和VacA的阳性率及CagA和VacA双阳性率正常对照组显著低干DU、GU、及GC组(P<0.05),而CagA和VacA双阴性率显著高于DU、GU及GC组(P<0.05);除DU组CagA阳性率及CagA和VacA的阳性率、CagA和VacA双阳性率显著高于UND组(P<0.05)外,其余UND、DU、GU及GC组间CagA和VacA双阳性率及双阴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PU较UND的HP根除率高;HP根除成功的病例中CagA阳性率显著高于CagA阴性(P<0.01)。结论 CagA和VacA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发生有密切关系,但不能作为判断HP导致特异性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单一指标。HP免疫分型可能无助干症状及疾病的诊断。同样的根除治疗方案,CagA阳性菌的HP根除率显著高于CagA阴性菌,CagA抗体可作为预测抗菌治疗疗效的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以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方法 对224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进行血溥 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结果(1)功能消化不良病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68.1%(1528/2244),其中男性756例,占33.96%,女性759例,占33.82%.(2)30-39年龄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最高,达72.1%,以后随增长有逐渐下降趋势,≥70年龄组阳性率为50.5%。  相似文献   

20.
产细胞毒素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发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率在正常人群中为50%~60%,而在胃癌患者中达70%~80%。Hp中具有产细胞毒素能力者,其相关基因蛋白(CagA)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癌的发生有关。可能在产细胞毒素Hp感染作用下,细胞因子IL-2、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生长因子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