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了解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肝炎痰病中的阳性率,在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中抗体检测的情况。方法利用免疫荧光法(AIH),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式,并且观察在各种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细胞模式的差异。结果在胆汁肝硬化中。Hep-2细胞及猴肝细胞中,均质型、颗粒型、着替点型、线粒体型分别是2.3%、1.1%、14%、82.3%,在自身免疫性肝炎中颗粒型占2.3%。  相似文献   

2.
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是一组不明原因、伴血清自身抗体、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和肝脏慢性炎症及纤维化组织学改变的反应性肝病[1]。目前国际上依据非特异的自身抗体将AIH分为1和2型。各型AIH在发病人群、临床特征、预后等方面均有显著不同,故将与AIH分型[2]有关的自身抗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一、1型AIH的自身抗体1型AIH最常见,多见于女性,发病年龄有10~20岁和45~70岁2个高峰,70%以上的患者年龄<40岁[3],特征是抗核抗体(antinuclearantibod ies,ANA,50%~80%)和/或平滑肌抗体(smooth muscle antibod ies,SMA,50%~…  相似文献   

3.
自身免疫性肝炎相关的自身抗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静 《检验医学》2006,21(2):91-94
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是一组不明原因、伴血清自身抗体、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和肝脏慢性炎症及纤维化组织学改变的反应性肝病。目前国际上依据非特异的自身抗体将AIH分为1和2型。各型AIH在发病人群、临床特征、预后等方面均有显著不同,故将与AIH分型有关的自身抗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沈芳  蒋伟伦  蔡枫  杨向阳  陈沭  王靖 《检验医学》2001,16(3):174-175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存在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以Hep-2细胞、猴肝、猴心及大鼠肾、肝和胃组织为抗原,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174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及30例健康正常人血清作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1.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总阳性率为19.5%,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3%,差异有显著性(χ2=4.73,P<0.05)。2.自身抗体以低滴度为主,多见抗核抗体和抗平滑肌抗体。3.随着病情的加重,抗肌动蛋白的阳性率有逐步增高趋势。结论丙型肝炎患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检测其自身抗体的滴度与类型,对丙型肝炎重叠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检测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的存在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以 Hep- 2细胞、猴肝、猴心及大鼠肾、肝和胃组织为抗原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 ,对 174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及 30例健康正常人血清作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 1.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总阳性率为 19.5 % ,高于正常对照组的 3.3% ,差异有显著性 (χ2 =4.73,P<0 .0 5 )。 2 .自身抗体以低滴度为主 ,多见抗核抗体和抗平滑肌抗体。 3.随着病情的加重 ,抗肌动蛋白的阳性率有逐步增高趋势。结论丙型肝炎患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 ,检测其自身抗体的滴度与类型 ,对丙型肝炎重叠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自身抗体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于本院体检的6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65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65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三组研究对象均接受常规生化指标检查、自身抗体检测.比较三组的各项常规生化指...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3):496-497
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8例需要进行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患者,将此98例患者分为自身免疫性肝病组(49例)和慢性病毒性肝炎组(49例),再选择41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本次研究。应用免疫印迹法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来分别为患者的抗线粒体抗体、抗可溶性肝抗原、抗核抗体、抗核膜糖蛋白抗体、肾微粒抗体Ⅰ型、抗肝细胞浆Ⅰ型抗原抗体以及抗可溶酸性核蛋白抗体进行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病组的自身免疫肝炎以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检测出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别组成员的检测结果,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的临床价值较为显著,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与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的特征,相关性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炎、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出现的ANA、ASMA、AMA及抗SIA/LP、抗LKM-1和抗LC-1等肝脏疾病相关的自身抗体。结果AIH患者自身抗体主要以ANA、ASMA抗体为主,其中抗体合并阳性率占53.3%,而丙型肝炎患者仅占3.6%,此外尚有16.6%和3.3%的AIH患者出现抗SLA/LP和抗LC-1抗体,丙型肝炎患者未检测出。在抗体滴度检测中两种疾病存在极大差异(P〈0.01),AIH患者以高滴度抗体为主,抗体滴度常在1:160(64.0%),丙型肝炎患者在1:100以内(66.6%)以低滴度抗体为主。有5例(6.1%)丙型肝炎患者出现与AIH相似的自身抗体抗LKM-1抗体,其中有2例抗体滴度大于1:100,进行肝穿病理检测提示符合Ⅱ型AIH。结论MH和丙型肝炎患者在感染过程中,免疫介导和病毒对肝细胞都有直接损伤,但在感染病例中如何选择治疗方案成为关键,监测自身抗体滴度对提高诊断调整治疗方案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抗可溶性肝抗原/抗肝胰抗原(SLA/LP)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的意义.方法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检测抗SLA/LP抗体,并与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M2)及抗肝肾微粒体(LKM-1)抗体之间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组、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组抗SLA/LP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1,7%、5.9%和0.0%,与SMA、AMA-M2及LKM-1抗体之间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抗SLA/LP抗体在AIH相关抗体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视为AIH新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体内自身抗体的特点,探讨自身抗体在乙型肝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欧蒙印迹法检测150例乙型肝炎患者(HBV组)、31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AIH组)和100例健康人血清中的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1)、抗肝特异性蛋白抗体(LSP)、抗胃壁细胞抗体(APCA)、抗心肌抗体(AHRA)、抗可溶性肝抗原/抗肝胰抗原(SLA/LP)、抗线粒体II型抗体(AMA-M2)、肝溶质抗原I型(LC-1)等自身抗体,并进行分析。结果 HBV组ANA、LKM-1、SAMA、AMA-M2、APCA阳性率分别是12.67%、0.67%、0.67%、0.67%、0.67%,而且阳性滴度都低于1∶320,阳性结果中89.47%滴度都处于1∶100,均低于AIH组,以高滴度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肝炎DNA阳性组自身抗体阳性率高于DNA阴性组(P0.05),ANA阳性组和阴性组肝功能有差异,ANA阳性组的AST、ALT明显高于ANA阴性组(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自身抗体,但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相比滴度较低;HBV引起的自身免疫紊乱尤其是病毒处于复制状态是造成机体免疫损的机制之一,可能引起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了解丙肝患者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CV RNA存在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套式PCR检测46例急性丙型肝炎(丙型肝炎以下简称丙肝)和42例慢性丙肝患者血清和PBMC中HCV RNA.结果 慢性丙肝患者PBMC中HCV RNA检出率显著高于急性丙肝患者(P<0.001);急、慢性丙肝患者血清和慢性丙肝患者PBMC中HCV RNA检出率显著高于ALT正常的抗-HCV阳性者(P<0.001);2例患者血清中HCV RNA阴性,PBMC中可测及,12例患者血清抗-HCV阴性,而血清HCV RNA阳性。结论 血清HCV RNA检测有助于抗-HCV阴性丙肝的诊断和早期诊断;丙肝的肝损害可能与HCV RNA血症有关;PBMC中HCV感染在丙肝的慢性化和慢性肝损害中可能起一定作用,PBMC中可贮存HCV RNA。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特异性自身抗体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220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进行肝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检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定量检测血清HCV-RNA含量,HCV抗体的检测用ELISA法;结果 220例丙型肝炎患者总自身抗体检出率为34.55%;单纯Ant-HCV阳性的检出率为29.57%;HCVRNA和Ant-HCV均阳性自身抗体检出率为40.59%,单纯Ant-HCV阳性与HCV-RNA和Ant-HCV均阳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各组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自身抗体以低滴度为主,主要为抗核抗体。自身抗体阳性的检出与性别无关(P〉0.05)而与年龄关系密切(P〈0.01),且自身抗体随年龄的增加检出率升高。结论 HCV感染可诱导自身免疫反应,使患者血清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检测其自身抗体及滴度对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2005年2月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5例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资料,了解相关危险因素、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15例中9例肝移植术后HCV复发,血清中检测到HCVRNA,和(或)出现病理肝活检组织学改变。3例死亡皆因HCV复发不能控制所致。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例,HCVRNA血清滴度在治疗后1周皆明显下降。结论:HCV复发是目前肝移植术后一个普遍而又处理棘手的问题。控制并减少HCV复发的危险因素,早期诊断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是提高丙肝肝移植效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自身免疫性肝炎病人的护理经验:症状观察、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出院指导及健康教育。结果 除2例死亡,2例因经济困难等原因自行停药外,其他病人症状得以控制。结论 及早确诊、遵嘱服药、加强健康教育是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不同基因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自身免疫表现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HCV感染的丙型肝炎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和其他免疫指标。方法:24例丙肝患者为研究组,5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HCV感染用RT-PCR证实。HCV基因型的检测用型特异性探针核酸杂交法检测。抗核抗体和抗平滑肌抗体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抗Sm抗体和抗RNP抗体用对流免疫电泳法检测,类风湿因子,抗双链DNA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抗甲状腺微粒抗体用ELISA检测。冷球蛋白用冷沉淀法检测。免疫球蛋白水平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循环免疫复合物用抗补体法测定。结果:(1)24例丙肝患者中,13例(54.2%)为Ⅱ型HCV(okamoto分型法)感染,7例(29.2%)为)Ⅲ型,2例(8.3%为混和型(Ⅱ型+Ⅲ型),2例(8.3%)难以确定。(2)自身抗体检测:患者组中有10例(41.7%)检出21项次自身抗体。Ⅱ型HCV感染的13例中有7例检出16项次,Ⅲ型HCV感染的7例中有1例检出1项次。Ⅱ型和Ⅲ型混和感染的2例中检出4项次自身抗体。检出自身抗体的患者中有7例检出类风湿因子,4例检出抗核抗体,4例检出抗心磷脂抗体,2例检出抗平滑肌抗体,2例检出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1例检出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1例检出抗双链DNA抗体。结论:(1)在本地区的丙肝患者中,感染Ⅱ型HCV者占多数;(2)部分丙肝患者可检出自身抗体,感染Ⅱ型HCV和同时感染Ⅱ型,Ⅲ型HCV的患者的自身抗体检出率高于感染Ⅲ型HCV的患者。提示感染Ⅱ型HCV的患者体内自身免疫应答过程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及丙肝病毒感染对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995—2000年在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行手术切除的355例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其中乙肝相关肝细胞癌163例(HBV组),丙肝相关肝细胞癌73例(HCV组),119例非病毒相关肝细胞癌作为对照组(NBNC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对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结果:临床病理特征:乙肝相关肝细胞癌患者年龄轻,男性患者比例高,甲胎蛋白(AFP)均值高;丙肝相关肝细胞癌患者年龄最大,术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伴白蛋白降低者比例高,体检发现的小肝癌居多,肿瘤分期相对较早;NBNC组患者由于无肝病背景,往往缺乏定期体检,多因出现临床症状就诊,故发现时以大肝癌为主,合并血管侵犯,肿瘤突破包膜者比例高。术后生存情况:HBV-HCC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5个月,1-,3-,5~7-年生存率分别为:71.0%,34.0%,30.7%和11.53%;HCV-HCC组中位生存期为19个月,1-,3-,5~7-年生存率分别为90.3%,68.2%,41.9%和31.41%。提示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癌总体预后好于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癌(χ2=10.92,P〈0.001)。多因素分析提示病毒感染类型是肝细胞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相对于无病毒感染肝细胞癌患者而言,乙肝相关肝细胞癌术后死亡的风险是前者的1.5倍(P=0.03),而丙肝相关肝细胞癌术后死亡的风险是其0.85(P=0.58)。结论:乙肝病毒与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显著差异。丙肝相关肝细胞癌总体预后好于乙肝相关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18.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与预后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情况,探讨预防控制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的措施。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净化中心88例HD患者用化学发光法检测HCV抗体,随访3年,分析HCV感染与透析时间、输血、肾移植史、血清转氨酶(ALT)异常的关系,并观察转归及预后。结果88例患者中,抗-HCV阳性率为10.2%,HCV-RNA阳性率为4.5%,HCV总感染率11.4%。随访3年无新感染者;单纯HCV感染者未出现血清转氨酶(ALT)增高及影像学所见的肝损害;5例抗-HCV( )伴有HBcAb( )者均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及早期肝硬化表现。结论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与透析时间、输血、肾移植史有关;采取严格隔离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HBV与HCV同时感染者更易出现肝脏损害,值得重视。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情况,探讨预防控制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的措施。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净化中心88例HD患者用化学发光法检测HCV抗体,随访3年,分析HCV感染与透析时间、输血、肾移植史、血清转氨酶(ALT)异常的关系,并观察转归及预后。结果88例患者中,抗-HCV阳性率为10.2%,HCV-RNA阳性率为4.5%,HCV总感染率11.4%。随访3年无新感染者;单纯HCV感染者未出现血清转氨酶(ALT)增高及影像学所见的肝损害;5例抗-HCV( )伴有HBcAb( )者均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及早期肝硬化表现。结论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与透析时间、输血、肾移植史有关;采取严格隔离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HBV与HCV同时感染者更易出现肝脏损害,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肾移植受者的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比较术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或(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BV)阳性与HBsAg和抗-HCV均阴性肾移植术患者的预后,用Kaplan—Meier法统计生存率。结果:肝炎病毒阴性受者的生存率和肾存活率分别为:1年94%和92.3%;3年88.6%和86.5%;5年83%和79.6%;10年69.9%和54%;肝炎病毒阳性受者的生存率和肾存活率分别为:1年98%和95.9%;3年91.3%和89.3%;5年79%和80.8%;10年64.7%和64.7%,阳性和阴性者相比生存率无明显差别。1999年前免疫抑制剂以环孢素A(CsA)、硫唑嘌呤(Aza)和激素为主,肝炎病毒阳性者5年和10年人生存率低于阴性患者,移植肾生存率无差别。肝炎病毒阳性受者死亡8例,4例死因为肝功能衰竭或肝硬化。1999年后吗替麦考酚酯(MMF)及他克莫司(FK506)应用于抗排斥治疗,肝炎病毒阳性和阴性受者移植肾和患者生存率均无差异,29例阳性者仅1例死亡,原因为移植肾失功后尿毒症。结论:在以CsA和A2a为主要免疫抑制剂的年代,肝相关并发症是肝炎病毒阳性肾移植受者重要死因,但肝炎病毒阳性与阴性者相比生存率、肾活率无明显差别。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和移植前后正确处理,可能改善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肾移植受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