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吴门医派正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联合肢体牵引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2组患者均采取吴门医派正骨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固定,治疗组另给予肢体远端牵引3周,分别观察2组患者影像学指标(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及腕关节功能(改良Gree...  相似文献   

2.
黄正霜  胡亚飞  叶晶 《新中医》2015,47(11):115-116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汤结合逆向牵引复位固定治疗Ⅲ型距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Ⅲ型距骨颈骨折93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采取逆向牵引复位固定治疗,研究组4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活血化瘀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优良率研究组为91.5%,对照组为76.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为6.4%,低于对照组的15.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汤结合逆向牵引复位固定治疗Ⅲ型距骨颈骨折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手法复位两种外固定方法治疗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的观察分析,探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最佳外固定位置。方法:将101例Colles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采用腕伸位固定,对照组49例,采用腕屈位固定。所有病例均经过3个月~5年、平均2.3年的随访,对平均骨折愈合时间、解剖学评分、腕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骨折解剖学评分、腕关节功能评分两个指标优良率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手法复位外固定方法治疗Colles骨折,腕伸位固定方式在解剖复位、腕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均好于腕屈位固定,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顺势牵引动态复位法治疗胫腓骨干闭合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9~2007年所收治的236例胫腓骨干闭合性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治疗组156例,采用顺势牵引动态复位微创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传统的手法复位加牵引夹板固定。观察比较两组综合疗效、骨牵引重量、夹板调整次数及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结果:两组综合疗效、骨牵引重量、夹板调整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势牵引动态复位法治疗胫腓骨干闭合性骨折方法简单,骨折愈合时间快。  相似文献   

5.
梁军 《西部中医药》2013,26(7):88-89
目的:观察运用手法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93例。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77%,对照组为79.57%。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最短28天,最长49天,平均(34.5±2.7)天;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最短36天,最长92天,平均(55.3±4.8)天。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经皮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临床疗效显著,有助于骨折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外治、内服配合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2年9月我院进行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治疗组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药外治、内服。观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计算髋关节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临床愈合时间小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髋关节评分治疗组优良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外治、内服配合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髌骨翻转复位、近端牵引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粉碎性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髌骨翻转复位和近端牵引治疗,对照组给予复位钳复位骨折和维持骨折位置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再移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骨折再移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期间,观察组膝关节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髌骨翻转复位、近端牵引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疗效确切,能够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罗贤红  李雄 《中医药导报》2007,13(11):39-40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将6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分别观察两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骨折复位情况优于治疗组,治疗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疗效满意,与手术相比,具有骨折愈合快,肩关节功能恢复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一种骨折术中应用的临时复位、固定器械,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间,四肢管状骨折病人70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35例术中使用四爪持骨复位固定器复位临时固定(观察组),另35例手术复位固定应用常规器械(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复位质量及骨折愈合时间,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60~120min,平均75min;观察组手术时间30~85min,平均56min。对照组复位固定后,骨折端有轻微错位或成角现象,不满意率20%。观察组骨折端错位成角现象较少,不满意率3%。病例随访6个月~24个月,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2.5~8个月,平均3.8个月;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2~6个月,平均3个月。结论在四肢管状骨骨折术中,应用四爪持骨复位固定器临时复位固定,可良好复位骨折移位,节省有效手术时间,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中医正骨手法加骨折闭合复位微创内固定;对照组采用的是一般骨牵引治疗,再加骨折闭合复位微创内固定治疗法。治疗后,分析评价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有效率为73.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腓骨骨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切开撬拔复位、大块髂骨支撑、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中医药辅助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肱骨近端四部分行内固定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11例采取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中医药辅助治疗,治疗组12例采取切开撬拔复位、大块髂骨支撑、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中医药辅助治疗。观察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手术时间。结果:2组术后6月和术后12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127.27 min,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59.58 min,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采取切开撬拔复位、大块髂骨支撑、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中医药辅助治疗,可以很好地保护肱骨头的血运,恢复肱骨距的支撑作用,大大地缩短了手术时间,术后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2.
反牵引复位固定治疗Ⅱ型、Ⅲ型距骨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观察反牵引复位固定治疗Ⅱ 型、Ⅲ 型距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采用复位手法结合反牵引外固定器治疗 Ⅱ 型、Ⅲ 型距骨颈骨折 3 4例 ,与文献组报道结果相对比显示 :反牵引复位固定治疗Ⅱ 型、Ⅲ 型距骨颈骨折 ,疗效明显优于文献对照组 (P <0 .0 5 ) ,距骨体坏死率明显低于文献对照组 (P <0 .0 5 )。表明反牵引复位固定有利于距骨骨折的复位和稳定 ,是治疗 Ⅱ 型、Ⅲ 型距骨颈骨折的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后石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接骨七厘片治疗,观察组采取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7.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手背肿胀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消除肿胀,缩短恢复时间,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35例,观察组予以手法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实施手术切开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和分析两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平均时间(11.40±5.41)周短于对照组的(14.12±4.92)周;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在疼痛、功能、运动限制、解剖复位以及总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优良率91.43%,高于对照组的77.14%。结论手法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外展型和内收型肱骨外科颈骨折,与手术切开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相比,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时间短、患者痛苦少、整体疗效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医正骨手法在胫腓骨骨折闭合复位微创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接受中医正骨手法治疗+骨折闭合复位微创内固定;对照组接受一般骨牵引治疗+骨折闭合复位微创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愈29例,有效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治愈17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5.0%,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感染。结论:在胫腓骨骨折闭合复位微创内固定治疗中应用中医正骨手法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加快骨折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固定联合针灸治疗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4例,随机将其分成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均采用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固定,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局部取穴),定期采用X线片复查骨折愈合情况,观察患者消肿时间、临床愈合时间、治疗失败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消肿时间、临床愈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固定联合针刺治疗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可以明显缩短患者消肿时间及骨折临床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手法复位外固定与中药内服结合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肱骨踝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中医复位联合外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重要内毒外用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平均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平均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手法复位外固定与中药内服结合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效果显著,且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后配合夹板固定联合中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两组,行手法复位配合夹板固定后,对照组应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应用中药三期辨证施治,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腕关节功能、愈合时间等.结果:治疗组优良率为96.7%,且平均骨折愈合时间短,组间腕关节功能对比等差异显著(P<0.05).结论:手法复位后配合夹板固定联合中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加髓内钉或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患肢肿胀消失时间、术后腕关节患者自行评(PRWE)量表评分结果、平均治疗费用、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患肢肿胀消失时间、PRWE评分、平均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骨折具有住院时间短、平均治疗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复位架牵引下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6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复位架组和手法复位组,每组30例。复位架组采用复位架牵引下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手法复位组采用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肘内翻发生率及临床疗效。临床疗效评价采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标准。结果:复位架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手法复位组短[(33.73±10.33)min,(40.55±9.44)min,t=9.223,P=0.000;(13.95±2.96)d,(17.75±4.10)d,t=1.425,P=0.037]。术后6周时共有3例患者失访(复位架组1例、手法复位组2例),复位架组9例发生肘内翻、手法复位组15例发生肘内翻,2组患者肘内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68,P=0.085);复位架组治愈20例、好转9例,手法复位组治愈13例、好转15例,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08,P=0.088)。结论:复位架牵引下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确切,并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