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胆手术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胆手术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危险因素,为制定SSI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的方法,研究肝胆手术SSI的发生情况,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术前住院日、有无糖尿病、外周血血浆清蛋白、手术持续时间、手术方式、ASA评分、切口方向、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天数及有无术后并发症等24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肝胆手术SSI发生率为11.74%(35/298),其中住院期问感染24例(68.57%),出院后随访发现感染11例(31.4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出现脂肪液化和切口裂开等并发症、手术持续时间及术后引流天数是S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胆手术SSI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SS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随着19世纪术前洗手、手消毒、消毒手术器械,到20世纪早期外科医师戴手套成为常规、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等,尽管采取了各种不同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措施,使手术部位感染率有了明显降低,但手术部位感染依然存在,人们也因此从未停止对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可以导致医院的患病率、死亡率增加,加重医院和患者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医疗质量。如何防治手术部位感染早已成为美国的国家重点问题,我国对其重视程度也在逐年增高。本文就国内外在手术部位感染的发展历史及现状、概念及诊断标准、对医疗资源影响及防控措施等方面相关研究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为今后更好地预防与控制手术部位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普外科无菌手术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医院行普外科手术患者116例,分析术后发生切口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术后切口感染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调查116例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58例,感染率为50.00%;经单因素分析可知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手术季节、病房条件、抗菌药物应用时间等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有关;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可知BMI高、手术时间长、多人病房、操作者资历低、切口类型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普外科患者术后感染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术前调整患者体质量指数、缩短备皮至手术时间、改善病房条件、提高手术操作者业务水平,可有效降低普外科无菌手术术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5.
骨科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以针对危险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某院骨科1 082例手术患者进行监测,由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通过查阅病历资料、现场查看切口及出院后电话随访等方式了解SSI情况。结果共监测骨科手术患者1 082例,发生SSI 8例,SSI率为0.7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SI与年龄、合并糖尿病、急诊手术、切口个数、切口类型、手术时间、植入物7项因素有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急诊手术、切口个数、切口类型、手术时间是SS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SSI的发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必须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才能有效降低SS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心胸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查阅病历资料、床旁调查及出院后电话随访等方式对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某院心胸外科手术患者SSI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监测手术患者953例,发生SSI 21例,SSI发病率为2.2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SI与年龄、切口类型、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恶性肿瘤6项因素有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和引流管留置时间是SS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建议针对心胸外科SSI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关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S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胆手术部位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手术部位感染提供预防性指导意见。方法回顾性分析477例肝胆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部位感染率、感染部位及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细菌培养和分离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采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77例肝胆手术患者中发生手术部位感染26例,感染率为5.45%,Ⅰ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77%、3.85%、46.43%和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部位分布为表浅切口感染23例、深部切口感染2例和器官腔隙感染1例,分别占88.46%、7.69%和3.85%;分离出革兰阴性菌19株占73.08%,革兰阳性菌7株占26.92%,其中以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最多,分别占30.77%和23.08%;引流时间、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手术切口(ⅡⅣ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77%、3.85%、46.43%和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部位分布为表浅切口感染23例、深部切口感染2例和器官腔隙感染1例,分别占88.46%、7.69%和3.85%;分离出革兰阴性菌19株占73.08%,革兰阳性菌7株占26.92%,其中以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最多,分别占30.77%和23.08%;引流时间、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手术切口(Ⅱ类)和开腹手术为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胆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在评估患者病情后,采用腹腔镜手术,保持Ⅰ类手术切口,同时提高手术操作水平,加强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从而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肝胆手术后的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针对肝胆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进行研究,为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提取2008年5月-2011年3月肝胆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对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术前情况、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利用logistic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肝胆手术患者共312例,手术部位感染37例,感染率11.86%;其中住院期间发生感染25例,占67.57%;出院后发生感染12例,占32.43%;发生部位浅部切口24例,深部切口9例,脏器腔隙4例;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后出现切口感染、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肝胆手术部位感染存在多种因素,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是预防和降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阑尾炎相关的感染因素,这样才能有助于以后预防和控制手术后的切口感染。方法具体的对本院的病例的临床分析,在对这些手术切口的感染患者进行分析,其主要是对发生切口和未发生切口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的,从而找出差异。结果这些阑尾炎手术患者在进行切口感染的状况下,这其中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患者本身,有:基础病史、患者体质、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留置引流状况等。结论通过对影响阑尾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来分析,从而加强医生的手术护理,在病情稳定的基础上有效的预防和控制阑尾炎手术切口的感染,减轻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医院手术室患者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制定预防控制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收治的3875例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对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与采取预防控制管理措施后2012年手术切口感染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11年共有79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率为2.0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在21~50岁、骨科患者、手术时间>5h、术中发生失血、手术切口长度>10 cm、Ⅲ类手术切口、住院时间>10 d、肥胖患者、留置引流管是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共检出病原菌98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74株占75.51%,革兰阳性菌24株占24.49%;2012年手术切口感染率为1.02%,显著低于2011年感染的发生率2.04%(x2=14.312,P<0.05).结论 根据相关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地预防控制管理措施,增强预防意识,加强培训考核;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规范,加强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耐药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肿瘤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医院2006年7月-2011年6月116例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6例外科肿瘤手术患者中,发生手术部位切口感染14例,占12.1%,与年龄、并发慢性疾病、糖尿病、乳腺手术置管时间、引流量、肥胖有关,分析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进行外科肿瘤手术前,充分预测患者的感染概率,对具备各高危感染因素的患者应加强围术期的控制,将预防、监测和控制有效结合,最大限度地降低手术部位的感染率,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某院普通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高危因素,以采取预防与控制措施,降低感染率。方法采取前瞻性调查的方法,对该院2010年1—12月普通外科手术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结果 2010年共监测普通外科手术患者914例,发现手术部位感染15例,手术部位感染率为1.64%;患者年龄、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手术性质、手术方法是手术部位感染的高危因素。2010年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率1.64%与2009年的3.45%(19/5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P=0.03)。结论实施目标性监测,加强危险因素管理,能有效降低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正> 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指无植人物手术后30天内、有植人物(如人工心脏瓣膜、人造血管、机械心脏、人工关节等)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相关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  相似文献   

14.
手术切口感染是妇产科患者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并发症,进而还会引发其他的并发症,给患者的后续治疗和生活带来诸多影响。本文以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为分析对象,详细分析了可能引起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不仅可以进一步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还可以为门诊部医生的治疗提供相应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分析肝胆外科患者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在该基础上探寻解决策略,从而有效降低肝胆外科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方法:选择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在本院进行肝胆外科手术的患者,一共2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对这些患者资料的详细分析,确定引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引发肝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包括患者年龄偏大、手术时间过长、手术切口类型、术中失血量、引流管的留置以及血清蛋白偏低等.结论:肝胆外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与诸多因素有关,医疗工作者应关注患者及手术操作两方面影响,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部位的感染状况以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抗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3年5月370例结直肠癌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癌症类型、临床分期、感染例数、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等,对感染影响因素总结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70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发生感染82例,感染率22.16%,均感染于术后311d,平均(6.97±3.11)d;82例感染患者中直肠癌37例占45.12%,结肠癌45例占54.88%;肛门至肛门至会阴切口感染13例占15.85%,腹部切口感染69例占84.15%;器官腔隙感染1例占1.22%,深部切口感染16例占19.51%,浅表切口感染68例占82.93%;共分离出104株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占80.77%;革兰阳性菌占19.23%;影响感染发生率的因素有糖尿病史、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临床分期。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容易在手术部位发生感染,以表浅切口感染为主,影响因素有合并糖尿病、肥胖、长时间手术等,应予以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8.
阑尾切除术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阑尾切除术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院2010年8月-2011年12月施行阑尾切除术的512例患者资料进行调查。结果512例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42例,感染率8.20%,均为表浅手术切口感染。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皮下组织厚度、是否患糖尿病、麻醉类型、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季节、手术切口类型、阑尾病理类型等与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切口类型(OR 95%CI: 2.75~67.45)、皮下组织厚度(OR 95%CI: 4.54~45.81)、是否患糖尿病(OR 95%CI: 5.13~29.91)、麻醉类型(OR 95%CI: 1.79~53.28)、手术持续时间(OR 95%CI: 8.10~78.63)及阑尾病理类型(OR 95%CI:5.51~54.74)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应针对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重点防控,预防阑尾切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分析医院手术部位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主要相关危险因素,以提出干预措施加强防控。方法回顾性调查2009年1月-2011年9月间25 228份外科手术患者出院病历,对其医院感染分布、影响因素及病原菌构成进行分析,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5 228例外科手术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539例,554例次,手术部位感染率为2.14%,例次感染率为2.20%。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10个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出8个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依OR值大小依次为:手术性质(OR 95% CI: 1.29~18.43)、切口类型(OR 95% CI:1.19~9.28)、是否患糖尿病(OR 95% CI: 1.25~7.23)、手术时间(OR 95% CI: 1.14~6.69)、年龄(OR 95% CI: 1.13~3.99)、术中出血量(OR 95% CI: 1.25~2.78)、住院时间(OR 95% CI:1.38~2.39)、术前有无感染灶 (OR 95% CI: 1.21~1.50)。手术部位感染率居前3位的科室为:肝胆外科(6.53%)、心胸外科(4.87%)和泌尿外科(3.91%);共检出病原菌506株,以铜绿假单胞菌较多(22.33%),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14.62%)和粪肠球菌(11.07%)。结论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强调加强切口感染的监测,重视各环节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术后切口感染诱发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内收治的普外科手术患者共300例,统计出现术后切口感染的人数,共29例。调查感染患者自身因素(包含肥胖、糖尿病、年龄)以及手术因素(包含侵入性操作、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切口引流以及住院时间),了解这些因素是否会成为诱因。结果:本次研究的所有因素均为术后切口感染诱因,其中肥胖、手术时间、切口大小、住院时间这4项影响相对更大(p〈0.01)。结论:引发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的因素较多,手术应尽可能采用微创方式并做好对感染的预防,提升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