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海芸  龚宗敏  田薇 《浙江医学》2016,38(11):849-851
目的比较复方阿替卡因与利多卡因前牙浸润麻醉效果以及对血压的影响。方法对100例前牙不可复性牙髓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2颗牙)和对照组(65颗牙)各50例,观察组采取复方阿替卡因0.6~0.8ml注入患牙唇侧根尖区黏膜下,对照组采取利多卡因2~4ml注入患牙唇侧根尖区黏膜下。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血压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为8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前后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舒张压下降,心率增快,麻醉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对照组为8.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复方阿替卡因对前牙不可复性牙髓炎患者进行麻醉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患者疼痛反应小、血压波动小、心率稳定,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利多卡因与新型局麻药物阿替卡因在拔牙术中药物注射疼痛及麻醉效果,为阿替卡因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83例患者93颗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用利多卡因和阿替卡因进行局部粘膜下浸润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对注射痛和麻醉结果等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局部粘膜下浸润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阿替卡因注射无痛11.6%(5/43)或轻度痛为79.1%(34/43),麻醉完全72.1%(31/43)或良好18.6%(8/43);利多卡因注射无痛0或轻度痛为62.5%(25/40),麻醉完全32.5%(13/40)或良好52.5%(21/40);VAS法相差3.66。结论阿替卡因是一种高效的口腔局部麻醉剂,注射痛和拔牙痛明显小于利多卡因,注射痛轻,局部渗透力强,麻醉效果良好,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晓旻  张耀国  朱玲  刘茜 《黑龙江医学》2009,33(12):896-897
目的比较阿替卡因与利多卡因(均含有肾上腺素)在儿童牙体牙髓治疗中的有效率。方法本组88例5~10岁儿童乳磨牙、第一恒磨牙牙髓炎的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进行阿替卡因或者利多卡因的浸润麻醉。注射后5 min评价麻醉效果。结果阿替卡因在上、下颌乳磨牙麻醉的有效率都为100%,第一恒磨牙麻醉有效率为92.86%;利多卡因在上颌乳磨牙有效率是75.0%,下颌乳磨牙是55.56%,第一恒磨牙是35.70%。阿替卡因与利多卡因麻醉效果在下颌乳磨牙和第一恒磨牙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卡因在下颌乳磨牙和第一恒磨牙浸润麻醉效果强于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利多卡因与新型局麻药物阿替卡因在拔牙术中药物注射疼痛及麻醉效果,为阿替卡因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83例患者93颗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用利多卡因和阿替卡因进行局部粘膜下浸润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对注射痛和麻醉结果等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局部粘膜下浸润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阿替卡因注射无痛11.6%(5/43)或轻度痛为79.1%(34/43),麻醉完全72.1%(31/43)或良好18.6(8/43);利多卡因注射无痛0或轻度痛为62.5%(25/40),麻醉完全32.5%(13/40)或良好52.5%(21/40);VAS法相差3.66。结论:阿替卡因是一种高效的口腔局部麻醉剂,注射痛和拔牙痛明显小于利多卡因,注射痛轻,局部渗透力强,麻醉效果良好,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复方阿替卡因对口腔修复局部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1年12月口腔修复科门诊牙体预备中行口腔局部麻醉 的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2%盐酸利多卡因(≤5mL/次);阿替卡因组:给予复方阿替卡因(≤1.7mL/次);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阿替卡因组的麻醉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 方阿替卡因用于口腔修复局部麻醉安全有效,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阿替卡因与利多卡因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128例牙体牙髓病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多卡因进行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阿替卡因进行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为95.31%,显著高于对照组78.13%,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阿替卡因的麻醉效果优于利多卡因,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阿替卡因是一种新型的口腔局部麻醉药物。国内许多学者均推荐将其用于局部黏膜下浸润麻醉。本文探讨阿替卡因阻滞麻醉与浸润麻醉对下颌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阿替卡因对上颌磨牙牙髓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148例176颗上颌磨牙牙髓炎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74例.A组采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必兰)颊侧及腭侧粘膜下浸润,亮量1.7ml.B组采用2%的盐酸利多卡因传统阻滞麻醉,剂量5ml.通过0~10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SNK)法对注射和操作开髓,拔髓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对比其麻醉效果.结果 A、B组注射疼痛评分分别为1.96±2.14、5.34±1.90,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操作疼痛评分为0.96±2.25、1.24±2.74,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阿替卡因对上颌磨牙的浸润麻醉与传统的阻滞麻醉在操作疼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但注射疼痛明显低于阻滞麻醉.说明阿替卡因在治疗上颌磨牙患者中麻醉效果显著,并且减小了患者注射时的痛苦,缓解了患者的紧张心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用利多卡因和阿替卡因对行牙髓手术的患者实施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00例牙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利多卡因组和阿替卡因组,每组各有100例患者。在这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时,我院使用利多卡因对利多卡因组患者进行麻醉,使用阿替卡因对阿替卡因组患者进行麻醉。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麻醉的效果和手术期间生命体征的情况。结果:利多卡因组患者麻醉的总有效率为77%,阿替卡因组患者麻醉的总有效率为90%。阿替卡因组患者麻醉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利多卡因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手术过程中,两组患者的血压、呼吸、脉搏和体温均保持平稳,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利多卡因相比,用阿替卡因对行牙髓手术的患者实施麻醉的效果更好,而且不会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产生影响。因此,阿替卡因可作为进行牙髓手术患者首选的麻醉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替卡因对上颌磨牙牙髓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148例176颗上颌磨牙牙髓炎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74例。A组采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必兰)颊侧及腭侧粘膜下浸润,剂量1.7ml。B组采用2%的盐酸利多卡因传统阻滞麻醉,剂量5ml。通过0~10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SNK)法对注射和操作开髓,拔髓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对比其麻醉效果。结果 A、B组注射疼痛评分分别为1.96±2.14、5.34±1.90,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操作疼痛评分为0.96±2.25、1.24±2.74,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替卡因对上颌磨牙的浸润麻醉与传统的阻滞麻醉在操作疼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但注射疼痛明显低于阻滞麻醉。说明阿替卡因在治疗上颌磨牙患者中麻醉效果显著,并且减小了患者注射时的痛苦,缓解了患者的紧张心态。  相似文献   

11.
必兰与利多卡因局麻下拔髓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牙髓病治疗时多有痛苦,必须采取无痛措施,才能为患者所接受,使治疗顺利进行。必兰与利多卡因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两种局麻药。现将两种药物的临床麻醉效果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与利多卡因在下颌磨牙牙髓炎中的阻滞麻醉效果. 方法 随机选择自2013年6月—2014年12月于该院口腔科就诊的80例下颌磨牙牙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麻醉,对照组使用利多卡因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效果. 结果 观察组40例患者38例麻醉成功,手术顺利进行,成功率为95.00%;对照组40例患者32例麻醉成功,成功率为80.00%.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和麻醉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颌磨牙牙髓炎治疗中罗哌卡因麻醉成功率高,麻醉持续时间长,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3.
吴冬冬 《河北医学》2005,11(4):364-365
目的:探讨行人工流产术时应用利多卡因进行镇痛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180例早孕受术者(实验组),在宫颈旁侧4点、10点处分别注入2%利多卡因2ml,2~5min后宫口松驰,即施吸宫术。随机选择同类妇女180例,施术时不予宫颈注射利多卡因(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过程。结果:实验组病例宫颈内口松驰,宫颈扩张满意,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少,缩短了手术时间,无发生人流综合征,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宫颈注射2%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的应用是提高手术质量的可行方法,是非常实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利多卡因高氧流量压力雾化吸入对上呼吸道黏膜表面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拟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20例,插管前静脉推注咪唑安定0.03 mg/kg,同时予丙泊酚2 mg/(kg.h)及瑞芬太尼0.05μg/(kg.min)恒速泵注10 min,将患者OAA/S评分滴定至3~4分后在高氧流量(10 L/min)压力下将2%利多卡因雾化吸入进行表面麻醉,表面麻醉完成后予以气管插管。记录患者气管插管前后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脉搏氧饱和度(SpO2),同时进行插管条件评分,记录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例数及术后24 h访视情况。结果 20例患者均一次插管成功,平均插管条件评分为(7.2±1.2)分。患者MAP、HR在插管后即刻较插管前升高(P〈0.05),但MAP在插管后1 min,HR在插管后3 min即降低,与插管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均未出现牙齿口腔软组织损伤、局麻药中毒及呼吸抑制,术后访视未诉咽喉疼痛、声嘶,对压力雾化表面麻醉和气管插管的过程均无记忆。结论 2%利多卡因高氧流量压力雾化吸入的上呼吸道黏膜表面麻醉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尹燕伟  华震  宋建防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6):1340-1342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对急性脑外伤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探讨脑保护措施。方法选择急性脑外伤手术患者3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15例)和利多卡因组(15例)。利多卡因组在麻醉后用微量泵输入利多卡因150μg·kg^-1·min^-1,稳态处理血气,通过检测桡动脉和颈内静脉球部血液的动态血气分析及乳酸浓度测定计算全身动脉及颈内静脉的血氧含量、动-颈内静脉氧含量差、脑氧摄取率和动-颈内静脉血乳酸浓度差,分析利多卡因对脑氧代谢的影响。结果利多卡因年组动-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脑氧摄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乳酸浓度均升高,但利多卡因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脑乳酸产生量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能降低脑氧耗,有利于改善急性脑外伤患者脑氧供需平衡和保护缺血脑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机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利用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该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随机选取了2014年3月—2015年6月于该院就诊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5例。观察组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用胺碘酮来治疗,对照组用利多卡因来治疗,记录并比较在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82.3%),观察组的死亡率(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死亡率(11.4%),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2.9%),经比较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利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优于利用利多卡因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胺碘酮治疗的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上推广与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利多卡因混合芬太尼-潘库溴铵静脉局部麻醉能否降低利多卡因的剂量。方法:80例前臂和手部手术患者(ASAⅠ-Ⅱ级)分成二组,用0.6ml/kg的0.25%利多卡因(1.5mg/kg)混合1ug/kg芬太尼-0.5mg潘库溴铵或者0.5%利多卡因(3mg/kg)进行静脉局部麻醉。每5min1次,测量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时间至手术开始,手术结束,松开止血带后,每5min1次,测量感觉和运动神经恢复时间;记录术后镇痛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均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两组间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有明显差异,A组明显快于B组(P<0.05),松开止血带后,感觉和运动恢复时间,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镇痛时间,两组间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25%利多卡因混合芬太尼-劣库溴铵具有0.5%利多卡因相同的静脉局部麻醉效果,可减少局麻药剂量和潜在系统毒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观察利多卡因在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作者对96例AMI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观察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其中,49例给予预防性使用利多卡因,47例未使用利多卡因。观察其对AMI的疗效及患者的转归、预后。结果AMI并发室性早搏与否,在室颤发生率、患者病死率、休克发生率、心衰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性(P>005),是否预防性使用利多卡因在室颤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预防性使用利多卡因并不能降低AMI后室颤的发生率,也不能明显降低AMI患者的死亡率、休克发生率及心衰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布托啡诺联合利多卡因胶浆预处理对隐匿阴茎患儿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手术治疗的隐匿阴茎患儿50例,随机分为两组,预处理组(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25例,P组患儿手术结束前10min经静脉给予布托啡诺20μg/kg,手术结束时用利多卡因胶浆3ml充分润滑尿道后留置导尿管,C组患儿手术结束前10min经静脉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手术结束时用石蜡油3ml充分润滑尿道后留置导尿管,所有患儿手术结束后均送往PACU.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用于躁动镇静的异丙酚用量,术后24h曲马多需求量,观察期间术后躁动、皮肤瘙痒、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P组患儿的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患儿异丙酚用量,术后24h曲马多需求量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组患儿在呼吸抑制、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患儿术后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托啡诺联合利多卡因胶浆预处理能明显减少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减少患儿对镇痛药物的需求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关节镜术后联合玻璃酸钠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和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将120例(131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仅行关节镜下清理术,观察组行关节镜下清理术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ysholm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结果术后1个月时,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均较术后1个月时显著升高,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术后1个月和6个月时两组患者VAS均较术前显著下降,而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结论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在关节镜下清理术后联合玻璃酸钠注射可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患者膝关节功能和症状改善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