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模拟失重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回转模拟失重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组织块贴壁法原代培养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PMVEC),采用回转器模拟失重效应。PMVEC回转培养48h,同时设1g对照静置培养。采用Hoechst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观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采用Annexin V—FITC试剂盒对细胞染色,以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回转模拟失重48h后,Hoeehst33258染色结果发现细胞凋亡明显增加;流式细胞仪定量结果表明回转48hPMVEC的凋亡率为19.85%,显著高于同步对照组PMVEC的凋亡率13.72%(19.85%±1.29%vs13.72%±1.15%,P〈0.01)。结论:48h回转模拟失重可明显诱导PMVEC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模拟失重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屏障功能的影响,为防御失重所导致的不良影响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方法 采用回转器模拟失重效应干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PMVEC),回转培养72h,同时设1g对照静置培养组.之后用免疫荧光染色标记细胞骨架肌动蛋白F-actin,并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骨架的改变;光镜下观察单核细胞(THP-1) 与PMVEC 的黏附作用,并计算黏附率;绿色荧光标记的腺病毒感染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在流式细胞仪检测感染效率.结果 回转72h PMVEC 胞质内F-actin 的表达减少,微丝的拉丝感和方向感明显弱化,排列松散,细胞伸展不好,体积变小;模拟失重抑制PMVEC 对单核细胞的黏附,导致黏附率(37.69%±6.5% vs 51.25%±8.2%,P<0.05) 下降;模拟失重组的腺病毒感染率更高(84.55%±5.31% vs 66.32%±5.74%,P<0.05),更容易受到腺病毒感染.结论 模拟失重可以损伤PMVECs 的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3.
模拟失重对大鼠肺微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研究模拟失重条件下肺微血管通透性的变化。方法:采用尾悬为模拟失重,分为悬吊7d和21d及对照4组,每组1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共40只大鼠。用肺泡毛细血管对异硫氰酸荧光素钠标记的右旋糖苷通透性指数表示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并对其进行了测定,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肺组织的血管通透因子的改变情况。结果:7d悬吊组模拟失重大鼠肺微血管通透性指数显著增大(P<0.01),且21d悬吊组模拟失重大鼠肺微血通透性指数仍较大(P<0.05),但同7d悬吊组相比增大程度已明显降低;7d尾悬吊模拟失重大鼠肺组织血管通透因子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21d悬吊组模拟失重大鼠肺组织血管通透因子的表达水平仍较高(P<0.05),但增高程度已明显低于7d悬吊组。结论:在模拟失重条件下肺组织微血管通透性增高,并且随着时间延长增高程度会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的剪切力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s)细胞骨架蛋白(F-actin)的影响,探讨高血流性肺动脉高压的早期发病机制。方法 用自制的多层流动腔对体外培养的大鼠PMVECs施加剪切力作用,以异硫氰酸荧光素-毒蕈肽标记F-actin,采用共聚焦显微镜扫描观察F-actin的变化并记录相应的荧光值。结果 剪切力引起PMVECs骨架内的微丝重排,向着剪切力的方向出现与细胞长轴一致的应力纤维,且剪切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这种现象越明显,直至细胞内几乎所有的微丝F-actin都沿着细胞长轴形成应力纤维。结论 PMVECs细胞骨架在受到剪切力作用后会形成应力纤维,该现象在剪切力作用早期即可发生,并且对作用时间及剪切力大小具有依赖性,这可能与高血流性肺动脉高压的早期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随着载人航天事业的不断深入,失重对航天员的生理影响,尤其是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研究也日趋深入。航天医学实践证明, 航天员长期处在失重环境中,重力的缺失将会引起人体生理功能的显著变化,其中心血管功能失调最为常见。随着各国深空探测的不断实施,失重对心血管系统的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就近年来失重或模拟失重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影响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结合既往工作,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作用后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PMVEC)cAMP浓度的变化及其与β-AR变化的关系。方法在100ml培养瓶内接种等量RPMVEC,细胞单层汇合后分3组:TNFα组加5000U/mlTNFα,TNFα 山莨菪碱组加5000U/mlTNFα 10μg/ml山莨菪碱,正常对照组加等量稀释液(各组n=4)。于作用后15、90min采用放免法测定RPMVEC cAMP浓度。结果正常RPMVEC cAMP浓度为11.83±1.35fmol/μl。TNFα组和TNFα 山莨菪碱组,15min和90min两个时相点细胞内cAMP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NFα 山莨菪碱组15min与TNFα组15min比较,细胞内cAMP浓度显著增高(P<0.01);TNFα 山莨菪碱组90min与TNFα组90min比较,胞内cAMP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TNFα组15min与90min比较,胞内cAMP浓度显著增高(P<0.05)。结论TNFα作用可引起RPMVEC cAMP浓度显著升高,其机制可能与腺苷酸环化酶活化有关,而与TNFα引起的β-AR变化下调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种分离和培养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LMVEC)的简单方法。方法组织贴块法培养大鼠LMVEC,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生长特性,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获得的LMVEC具有规律的铺路石镶嵌状排列,内皮细胞特异性抗体CD31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结论组织贴块法培养LMVEC是简单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养的改进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大鼠肺边缘 2mm组织剪下并剪成 1mm× 1mm× 1mm大小的组织块 ,使其紧紧贴附于玻片上 ,而后用含有 2 0 %新生牛血清、RPMI 16 40、H EPES、2 巯基乙醇、丙酮酸钠、谷氨酰胺、卡那霉素、碳酸氢钠培养液培养。结果 2 4h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游出 ,72h左右游出的内皮细胞可融合成片状并紧紧贴附于玻片上 ,经Ⅷ因子相关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该方法具有快速简单、经济、重复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烟曲霉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肌动蛋白(F-actin)和细胞跨膜电阻仪测定细胞跨膜电位,以观察细胞通透性的改变,并利用p38 MAPK抑制剂、ROCK抑制剂和蛋白激酶C抑制剂探讨其机制。结果 烟曲霉处理后肺微血管内皮细胞F-actin染色的荧光强度显著下降(P<0.01),烟曲霉处理组也出现细胞跨膜电阻值的显著下降(P<0.01)。与单独烟曲霉处理组比较,SB203580(20μmol/L, p38 MAPK抑制剂)干预组、Y27632(20μmol/L, ROCK抑制剂)干预组以及LY317615(10μmol/L,蛋白激酶C抑制剂)干预组的跨膜电阻值均显著上升(P<0.05)。结论 烟曲霉处理致肺微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其机制可能涉及p38 MAPK、ROCK激酶以及蛋白激酶C通路。  相似文献   

10.
无创性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红景天苷抑制模拟微重力诱导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Sa1)抑制模拟微重力诱导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回转器回转细胞模拟微重力效应,将传代培养的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回转组、回转+Sal预处理组,采用An-nexinV-FITC试剂盒对细胞染色,以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另通过Real-time PCR检测Bcl-2、Bax及Caspase-3基因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p-Akt与Caspase-3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流式细胞仪定量结果表明回转72h后HPMEC的凋亡率显著高于同步对照组,Bcl-2基因表达降低,而Bax与Caspase-3基因表达升高,并且PI3K和p-Akt蛋白表达减低,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而Sal预处理后细胞凋亡率较回转组降低,Bcl-2基因表达升高,而Bax与Caspase-3基因表达下降,同时PI3K和p-Akt蛋白表达上升,Caspase-3蛋白表达下降。结论红景天苷可以抑制模拟微重力诱导的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为影响了PI3k/Akt通路。  相似文献   

12.
吴胜斌  王应灯  张薇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47):3374-3377
目的 观察尿毒症患者血清对培养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PMVEC)单层通透性、肌动蛋白骨架(F-肌动蛋白)的影响,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清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RPMVEC并鉴定;用针头式滤器观察尿毒症患者血清对RPMVEC单层通透性的影响;F-actin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 健康对照组6、12 h单层通透性系数分别为(0.0382 4±0.0022)、(0.0393±0.0016)ml·min-1·cm-2·kPa-1;尿毒症患者血清6、12 h单层通透性系数分别为(0.0687±0.0014)、(0.0772±0.0031)ml·min-1·cm-2·kPa-1;流式细胞仪测定F-肌动蛋白的值分别为:阴性对照组10.60±3.3、正常健康对照组1233.34±13.92、尿毒症血清组(6 h)712±51、尿毒症血清组(12 h)613.31±42.81;实验发现尿毒症患者血清100μl作用于RPMVEC 6、12 h可使RPMVEC的单层通透性增高(P<0.01);F-肌动蛋白解聚(P<0.01),且二者呈负相关(r=-0.927,P<0.01).结论 尿毒症患者血清作用于RPMVEC一定时间,可引起RPMVEC单层通透性的增高与F-肌动蛋白解聚.尿毒症患者血清引起内皮单层通透性的增高的机制与F-肌动蛋白解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组织块法培养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综合鉴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为组织块法培养的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at 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PMVECs)建立合理可靠的多指标综合鉴定方案.方法 采用外周肺组织贴块法培养RPMVECs,抽取组织块进行切片观察,以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对照,对培养细胞进行CD34、植物凝集素BSI、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细胞化学鉴定,通过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结果 组织切片显示组织块源于外周肺组织,CD34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植物凝集素BSI结合试验阳性,而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阴性,透射电镜未见Weibel-Palade小体.结论 Ⅷ因子相关抗原和Weibel-Palade小体并非RPMVECs鉴定的理想指标,联合应用外周肺组织切片、CD34和植物凝集素BSI三指标为组织块法培养的RPMVECs提供了一个简单易行、合理、可靠的综合鉴定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改进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s)的原代培养方法,并对培养细胞进行相关鉴定。方法 从动物选择、取材、循环灌注、植块贴壁等方面对体外分离PMVECs的原代培养方法进行改良。原代培养细胞经传代、冻存与复苏,倒置显微镜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生长特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标志物Ⅷ因子相关抗原和CD31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与PMVECs的特异性结合物植物凝集素BSI的结合情况(FITCBSI结合试验)。结果 倒置显微镜下,培养细胞呈多边形或梭形,融合为单层后呈典型的鹅卵石或铺路石样镶嵌生长并有接触抑制现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细胞CD31和Ⅷ因子表达阳性;FITC-BSI结合试验呈阳性结果。结论 改进的原代细胞培养方法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好且成功率高;综合鉴定表明培养细胞形态学及生物学特性与PMVECs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改进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s)的原代培养方法,并对培养细胞进行相关鉴定。方法从动物选择、取材、循环灌注、植块贴壁等方面对体外分离PMVECs的原代培养方法进行改良。原代培养细胞经传代、冻存与复苏,倒置显微镜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生长特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标志物Ⅷ因子相关抗原和CD31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与PMVECs的特异性结合物植物凝集素BSI的结合情况(FITC-BSI结合试验)。结果倒置显微镜下,培养细胞呈多边形或梭形,融合为单层后呈典型的鹅卵石或铺路石样镶嵌生长并有接触抑制现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细胞CD31和Ⅷ因子表达阳性;FITC-BSI结合试验呈阳性结果。结论改进的原代细胞培养方法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好且成功率高;综合鉴定表明培养细胞形态学及生物学特性与PMVECs一致。  相似文献   

16.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体外培养法的建立对于研究吸入性损伤具有重要意义。以大鼠肺为材料,采用弹力蛋白酶消化法以获取PMVEC,培养5d~6d后即可融合成片,经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鉴定,纯度可达90%以上。以此为模型,加入大鼠烟雾吸入伤血清,可使PMVEC分泌功能明显变化,血清NO及LDH增高,同时细胞内cAMP含量降低,[Ca2+]i水平明显升高,即信息传递系统受损。提示PMVEC是吸入性损伤中肺损伤的重要靶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种高效、稳定的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s)原代培养方法。方法:选取45只1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用酶消化法、组织贴块法、免疫磁珠分选法3种方法分离培养小鼠PMVECs,观察细胞形态学以及VIII因子相关抗原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内皮细胞,计算各组原代培养成功率及从原代培养开始到首次传代所需时间,测定细胞纯度,MTT法绘制生长曲线。结果:3组原代培养的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均能见到短梭形、多边形的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VIII因子相关抗原表达阳性。免疫磁珠分选法组原代培养成功率及细胞活性显著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原代培养至首次传代所需的时间短于组织贴块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纯度显著高于酶消化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相比于酶消化法与组织贴块法,免疫磁珠分选法原代培养小鼠PMVECs具有重复性好,分离速度快,细胞纯度高及活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