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济南市特有的鸡爪绵核桃雄花为原料,针对核桃雄花加工过程中易于褐变的问题,探究不同护色剂的护色效果,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正交试验对漂烫护色工艺进行优化,分析影响核桃雄花护色前后色差的重要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当色差值ΔE最低时,护色剂效果最佳,其配比为抗坏血酸0.50 g/L、植酸0.15 g/L、氯化钙0.70 g/L;核桃雄花护色最佳工艺参数为漂烫时间2 min,护色时间1.5 h,护色剂浓度0.6 g/L,料液比1∶35(g/mL),护色温度0℃,在此条件下进行护色处理后所得核桃雄花经6 h自然条件放置后色差值ΔE为15.6,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核桃雄花后续精深加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3):160-165
核桃花是我国西南地区的特色果蔬,加工贮藏过程中容易发生褐变,护色剂处理是减缓果蔬褐变的有效途径之一。采用乙酸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碳酸钠、抗坏血酸、氯化钙和L-半胱氨酸等护色剂分别对核桃花进行处理,以色差值、褐变强度为评价指标,筛选出护色效果较好的护色剂并进行复配,以确定最佳复合护色剂;选择护色剂浓度、护色时间、护色温度为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响应面法对核桃花护色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复配护色剂为m(乙二胺四乙酸二钠)∶m(氯化钙)=1∶1、护色剂质量浓度5. 23 mg/m L,护色温度25. 5℃、护色时间2. 3 h,在此条件下护色效果最佳,核桃花的色差值和褐变强度最低,分别为5. 26和0. 49。该研究通过优化得到了核桃花的最佳护色剂配方和护色工艺,有利于核桃花的加工利用。  相似文献   

3.
以新疆优质山核桃粕为原料,通过响应面分析法探讨球料比、核桃浆液浓度以及搅拌器转速对核桃粕颗粒粒度(d50)的影响,比较球磨机湿法粉碎和气流干法粉碎核桃粕效果,得出核桃粕的湿法超微粉碎工艺参数为:球料比为5(g/g),核桃浆液浓度为50%,搅拌器转速为700r/min,球磨介质为Φ10mm氧化锆球,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颗粒d50为14.5μm,球磨机湿法粉碎效果大大优于气流干法粉碎。  相似文献   

4.
速冻紫薯丁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紫薯为原料,将紫薯切丁后经护色、速冻后冻藏制备速冻紫薯丁。以护色工艺作为研究重点,分别采用热烫护色,海藻酸钠和壳聚糖涂膜护色,并以不护色直接真空包装作为空白对照组进行实验。以冻藏过程中PPO活性、褐变强度、色泽、糖类物质(淀粉,还原糖,总糖)的变化作为衡量指标,优选制备工艺。结果表明:1.6%的海藻酸钠涂膜护色后再经速冻后冻藏是最佳的速冻紫薯丁制备工艺,保质期可达90d。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野生铁核桃的特性、产地、含油率。着重阐述了野生铁核桃制油的瓶颈——粉碎及仁壳分离,介绍了野生铁核桃常温液压榨油工艺和低温螺旋榨油工艺,按工艺要求选配加工设备,分析了野生铁核桃制油经济效益。采用CSJ-200型粉碎机,壳中含仁率小于1%;常温液压榨饼中含油13.7%;采用低温螺旋二次压榨工艺,饼中含油7.3%,出油率达到11%。野生铁核桃制油大大提高了野生铁核桃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以核桃仁为原料制备常温植物基核桃酸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其发酵工艺。结果表明,常温植物基核桃酸奶最佳发酵工艺为混合发酵剂添加量0.6%,核桃仁与水料液比1∶3(kg∶L),稳定剂HBT-A3168添加量6%,发酵时间7 h,发酵温度42 ℃。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常温植物基核桃酸奶风味浓郁,色泽均一,口感细腻,感官评分为(90.00±0.32)分,相关理化卫生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是一款极具风味的特色核桃酸奶新产品。  相似文献   

7.
打浆条件对核桃蛋白溶出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核桃制品生产及开发过程中打浆处理时的温度、p H及打浆次数对核桃蛋白质溶出率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探讨核桃打浆处理过程中核桃蛋白质溶出率的变化规律 ,得到了适宜的打浆处理工艺条件 ,为核桃制品的生产及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真空冷冻干燥荔枝果肉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对荔枝果肉真空冷冻干燥工艺作了初步研究。通过对荔枝果肉进行护色、速冻处理,探讨其最佳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用柠檬酸和抗坏血酸混合液(pH值=3.0)处理的护色效果最好;速冻时间在2.5h为最好,经过护色、速冻处理后再真空冷冻干燥的荔枝果肉干基本保持原有的色、香、味、形状和营养成分,易于复水。  相似文献   

9.
高盼 《中国油脂》2021,46(1):52-56
以提高核桃蛋白产品的附加值为目的,探索核桃蛋白制备工艺。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分别对水酶法结合超声法制备核桃蛋白工艺和糖化酶处理纯化核桃蛋白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核桃蛋白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酶解时间2.0 h、加酶量2.0%、温度50℃、p H9.0,在此条件下核桃蛋白得率为78.16%,蛋白质含量为82.53%;核桃蛋白的最佳纯化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0℃、pH 4.5、酶解时间140 min、加酶量0.4%,在此条件下,核桃蛋白纯度为94.16%。  相似文献   

10.
核桃打浆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采用二次旋转响应表面实验设计研究了核桃打浆过程中温度、pH值的一次、二次及其交互作用对核桃蛋白质溶出率的影响、得到了以核桃蛋白质溶出率为指标。打浆温度、pH值为变量的二次回归数学模型。并利用所得模型求得核桃打浆适宜的温度、pH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打浆次数对核桃蛋白质溶出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核桃仁种皮的护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核桃仁种皮在加工过程中的护色工艺。通过定性试验初选出护色效果相对较好的护色剂,再经单因素试验和L9(33)正交试验选出护色效果最佳的护色剂组合,以保持种皮的颜色。结果表明:最佳护色剂组合为1.0g/L柠檬酸+6.5g/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25.0g/L CaCl2;其中对颜色改善效果影响最大的因素为柠檬酸,其次为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影响最小的为CaCl2。SPSS分析结果表明,柠檬酸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对结果的影响显著,而CaCl2对结果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选择了不同温度、光照及加入TBHQ抗氧化剂的条件下,以冷榨核桃油储存期间过氧化值和酸值变化为评价指标,对其氧化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50d储存,冷榨核桃油酸值和过氧化值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不同温度下过氧化值、酸值升高变化趋势为:50℃>室温25℃避光>5℃;见光条件下的过氧化值、酸值升高变化趋势为:室温25℃见光>室温25℃避光;不同温度下加入抗氧化剂的过氧化值、酸值变化趋势为:50℃>室温25℃避光>5℃;采用Rancimat仪评价几种抗氧化剂提高核桃油的氧化稳定性值结果为:TBHQ>VE>BHT>空白样。  相似文献   

13.
核桃多肽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核桃为原料,采用复合蛋白酶水解制备多肽,经脱苦、调配、均质、微波-高温联用杀菌制成核桃多肽饮料,70%以上核桃肽的分子质量≤10 000μ,DPPH的清除率为68.41%。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酶解最适条件,并对脱苦和稳定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与风味蛋白酶之比为2∶1,酶用量为(酶/核桃仁)0.4%、温度55℃、料液比1∶12(g∶mL)、时间2 h,水解度达13.9%。以1.5%β-CD作苦味包埋剂。核桃多肽饮料主要成分:核桃仁4%,全脂奶粉1.5%,白砂糖4%;复合稳定剂0.16%(黄原胶0.1%、海藻酸钠0.06%,CMC-Na0.1%,三聚磷酸钠0.03%),复合乳化剂0.15%(单甘酯0.05%,蔗糖酯0.1%)。  相似文献   

14.
以核桃、燕麦、面粉、白砂糖和玉米油等为原料制作核桃燕麦酥性饼干,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和感官评价对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核桃燕麦酥性饼干的最佳配方为低筋粉100%、核桃仁55%、燕麦粉26%、玉米油38%、白砂糖30%、奶粉6%、食盐0.8%,小苏打0.8%和鸡蛋50%。再以面灾170℃、底火150℃烘烤15min。在此条件下,产品色、香、质地和口感较佳,营养价值高。  相似文献   

15.
针对核桃仁特有的营养组成,采用复合酶法处理核桃浆,通过离心去除部分核桃油,并对核桃乳饮料工艺条件进行探讨,确定生产流程及配方。结果表明,酶解条件为料液比1:0.35、果胶酶与纤维素酶以10:1进行复配,即果胶酶450U/g、纤维素酶添加量45U/g、55℃酶解90min、5000r/min离心20min,油脂得率为47.66%;饮料配方为蔗糖6%、柠檬酸0.1%、复合稳定剂0.2%、蜂蜜4%,可得到组织状态稳定的核桃乳饮料。  相似文献   

16.
周晔  樊玮  宋晓波  张俊佩  裴东 《食品科学》2018,39(19):24-28
内种皮色泽是核桃仁等级划分的重要标准之一。本实验研究了内种皮色泽及其热烫脱除对压榨核桃油颜色、营养成分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内种皮色泽对压榨油颜色的影响不显著(P>0.05),且去皮处理对压榨油颜色无影响。营养成分上,深色仁油与浅色仁油在不饱和脂肪酸、总酚及生育酚含量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去皮处理对两者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无明显影响,但会导致生育酚总量的显著下降,深色仁油、浅色仁油生育酚总量分别降低20.19%、16.33%。而去皮前后核桃油中总酚含量均很少,主要存在于压榨粕中。稳定性方面,深色仁油与浅色仁油无显著差异;去皮后,两者的氧化诱导期分别缩短0.68、0.53 h,60 ℃货架期分别缩短5.52、3.36 h。另外,研究还发现内种皮的存在可提高核桃仁的压榨出油率,去皮后深色仁与浅色仁的出油率分别降低5.43%、3.29%。  相似文献   

17.
针对打浆度软测量过程中有色噪声对实际打浆度信号造成的混叠干扰,提出一种新型的信噪分离和消噪的方法。由于软测量噪声不是白噪声信号,因此首先建立噪声的AR模型并根据模型对噪声信号进行白化处理,最终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完成噪声的滤除。将该方法试运行于造纸生产线打浆控制系统中,可达到较高的打浆度软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8.
安徽宁国山核桃外果皮色素的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热水浸提法提取了安徽宁国山核桃的外果皮色素,同时对其外观、颜色,溶解性,光谱特性,稳定性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宁国山核桃的外果皮色素呈酒红色,是一种混合物,溶解性良好,对光的稳定性稍差,但对温度、乙醇、食盐、蔗糖等的稳定性较好。宁国山核桃的外果皮色素是一类有较好应用前景的食用色素。  相似文献   

19.
荔枝原汁保藏工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检测经加热杀菌和钝化酶处理的荔枝原汁在冷藏、冻藏、室温贮藏及添加柠檬酸、异VC、山梨酸钾、NaHSO3等条件下,VC、总糖、总酸和褐变度变化情况,并进行感官评价,探讨荔枝原汁保藏工艺。结果表明,荔枝原汁在冻藏(-20℃)半年后,其营养成分和色香味基本保持稳定,品质最好;冷藏(0~4℃)过程中,其VC和总糖有一定损失,总酸和褐变度略有上升,贮藏半年后色香味有所下降,品质较冻藏差;室温(30℃左右)贮藏的荔枝原汁虽然添加不同保藏剂处理,但贮藏1个月后相继产气败坏。试验结果对荔枝原汁生产和贸易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