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医学衷中参西录》对桂枝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少勇 《河北中医》2005,27(11):870-871
《医学衷中参西录》是近代名医张锡纯一生临床经验总结。今将《医学衷中参西录》对桂枝的认识和临床应用总结如次。  相似文献   

2.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运用活血化瘀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锡纯,号寿甫,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张氏勤求古训,师古而不泥古,衷中参西,临证不拘成法,屡起沉疴。对血瘀理论多有创见,在其《医学衷中参西录》174首方中,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方剂27首,运用活血化瘀法颇具发挥。  相似文献   

3.
王惟恒 《家庭中医药》2007,14(10):10-10
张锡纯(1860~1933),字寿甫,河北盐山人。张锡纯主张衷中参西,汇通中西医学,有《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传世。他在临床医学上有很深的造诣,疗效卓绝,屡起沉疴危证。张锡纯与张山雷、张生甫并称"三张",为医界公认的名医。在他的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我们可以发现,其用姜疗疾独具匠心,而且是每起沉疴,疗效卓著。  相似文献   

4.
《医学衷中参西录》喘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衷中参西录》是河北盐山县名医张锡纯所著,是其毕生研究祖国医学的心血结晶,本人在学习《医学衷中参西录》喘证治法中略有所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浅谈《医学衷中参西录》外治法河南省获嘉县公费医疗门诊部(453800)刘广庆关键词:《医学衷中参西录》/外治法,探讨读清代名医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对其外治法颇有感触,临床使用也必取验,现将书中有关外治法归纳于下。1点法(包括点眼法、点喉法、点穴...  相似文献   

6.
张锡纯是近代中西医汇通派的先驱,其代表作《医学衷中参西录》是开创中西医结合先河的一部巨著。书中有理论有实践,医案讲解深入浅出,实用性极强,对后世临床治疗用药产生极大影响。他的中西医汇通思想和用药经验充分体现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之中。至今他创制的方剂被广泛应用在临床各科。  相似文献   

7.
张锡纯系近代名医,学验俱丰。《医学衷中参西录》张序:“其临证,手到病除。即病势垂危,群医束手,一经诊视,立能回春。”《医学衷中参西录》袁序:“是以生平临证疏方,活人元算;于内伤、外感诸要证,无不应手辄效。”著有《衷中参西录》一书。书中镇肝熄风汤等诸多效方为现今临床习用,疗效卓著。其对某些药物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几年来,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以中药为主,辨证施治。多获良效。尤以读《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后获益更多。考之《医学衷中参西录》为清代医家——张锡纯遗著。张氏治学严谨,博古通今,师古而不泥古,参西而不背中,《医学衷中参西录》是一部极有参考价值的实用医书。张氏选药组方,更能别具心裁,荟萃众长。多从实际出发,不尚空谈。书中方剂,多为结合自己临床经验自拟成方。用之得当,每获良效。今采其书中两方。一为活络效灵丹,一为镇肝熄风汤,加减化裁治愈两则急重症以作学习一得,仅举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锡纯是近代中医大家,其崇尚实证、重视实效、衷中参西、汇通中西的治学思想,完整地体现在名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影响深远。研读《医学衷中参西录》,不仅要领会并坚持衷中参西的治学思想,更应该重视其方剂学成就,学习选方用药的经验,不断在临证中验证体悟,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张锡钝运用山茱萸急症治验探析山东省临沭县中医院(276700)禚洪敏,李承功,陈延斌,闫西才【关键词】山茱萸,急症治验,张锡钝,《医学衷中参西录》近代名医张锡钝,擅用山茱萸,《医学衷中参西录》立方涉及山茱萸的有200余道,认为“山茱萸味酸性敛,大能收...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医学家张锡纯是一位较早运用中西医医学理论来研究《伤寒论》的医家之一。他注重临床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联系临床而验证经文;并主张灵活变通经方,提倡中西药配合,取长补短,并结合实践体会,另制新方以补仲景之未备。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张锡纯对《伤寒论》的阐发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对后世学者启发极大。就《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对张锡纯的伤寒学术思想进行归纳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翁銮坤 《中医药学刊》2006,24(7):1263-1265
近代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医学家张锡纯是一位较早运用中西医医学理论来研究《伤寒论》的医家之一。他注重临床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联系临床而验证经文;并主张灵活变通经方,提倡中西药配合,取长补短,并结合实践体会,另制新方以补仲景之未备。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张锡纯对《伤寒论》的阐发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对后世学者启发极大。就《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对张锡纯的伤寒学术思想进行归纳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任志强  吴文清  高新颜 《光明中医》2022,(12):2107-2111
此文对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新创抗感染方剂的组方用药特征进行了总结和分析。选取了《医学衷中参西录》所有抗感染新方,研读原文并对方药进行统计,总结了这些方剂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它们的用药规律。研究发现,《医学衷中参西录》新创抗感染方剂主要来源于前3期合编,共计78首,涉及7种剂型,每首方剂约4.72味药物;组方总共用到114种药物,甘草、山药、白芍、石膏、知母、牛蒡子、党参、人参等药使用频率最高,组方药物中包括阿斯必林等3种西药。基于以上工作,归纳出《医学衷中参西录》抗感染新方创制的7个特点:勇于创新、中西合用、寒温并重、扶正为本、选药精炼、药食兼用、剂型多变。此研究将对感染性疾病的中医研究和诊疗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各有关专家:中国近代杰出的中医临床家、中西医学汇通杰出代表人物张锡纯以其代表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而誉满全球,成为继《伤寒论》以来最受欢迎的中医临床经典著作之一,为中西医学的汇通交流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华运气医学学会副会长李静教授创立的"衡通法"是植根于中医经典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经四十  相似文献   

15.
黄庆田  吴纪全 《河南中医》1998,18(6):341-341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医名词;;中气下陷;;@大气下陷  相似文献   

16.
李恩庆  陈孝银 《陕西中医》2006,27(5):619-620
近代名医张锡纯先生有《医学衷中参西录》传世,临床经验丰富,理论多有卓见。对于内中风的论治更有独到见解,颇能指导临床,启迪后学。内中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血管病,为临床常见病、疑难病,现将《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关内中风的治疗经验总结如下,供同道临证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锡纯(1860~1933),河北盐山县人,近代具有革新精神的著名医学家。他不仅在传统中医学术上造诣很深,而且还能顺应科学发展潮流,博采当时西医学之长处,力图沟通中西两种医学体系,名曰“衷中参西”。他一生的学术经验,荟萃于《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是书立意新颖,见解独特,注重实践,讲求疗效。善用其方药者,效验异常,故能流传海内外,备受欢迎。今不揣谫陋,爱采书中有关论治脾胃之独特经验,作一简介,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从古代医家对山茱萸的论述、山茱萸的临床应用特点、《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山茱萸典型医案3个方面入手探讨山茱萸的药性、功用及临床运用特点,并重点分析《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山茱萸相关内容,总结山茱萸收敛固涩、补益肝气、息风止痉等临床功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张锡纯是近代影响力较大的医家,处方用药有着鲜明的特点。《医学衷中参西录》是张锡纯的代表作,展示了其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处方用药特点。笔者从《医学衷中参西录》的中药篇、方剂篇提取了有用到黄芪的病案114例,分析总结了张锡纯运用黄芪用量规律,并找出其药效与药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张锡纯,字寿甫,清代著名医学家,汇通派的代表人物,他毕生潜心医学,著述颇多,开始从临床上进行衷中参西,客观评判了中西学说,具有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的初意,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八卷,《种菊轩诗草》一卷。学术影响遍及大江南北,张氏认为,凡为良医者,必重药研而熟知药性,并且勇于亲身尝试药物,发前人所未发。近年来研究张氏药物应用的论文达数十篇,从多学科、多角度进行阐述研究,笔者就近来有关文献综述如下。擅长矿物药的应用,每有创新张氏对矿物药的应用,常有新见[1,2]。他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对石膏、代赭石等矿物药的化学成分,药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