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研究0~3个月牛奶蛋白过敏婴儿的临床表现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190例疑似牛奶蛋白过敏的0~3个月婴儿的临床资料,其中95例确诊为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为过敏组,95例非牛奶蛋白过敏婴儿为对照组,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过敏组患儿主要表现为便血、腹胀、腹泻、湿疹、黄疸消退延迟等,且过敏组婴儿母孕期抗生素使用史、新生儿期抗生素使用史、双亲过敏史、新生儿期高胆红素血症病史、非纯母乳喂养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过敏组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母孕期、新生儿期抗生素使用史、双亲过敏史、新生儿期高胆红素血症病史、非纯母乳喂养是牛奶蛋白过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本院0~3个月婴儿牛奶蛋白过敏发病以消化道表现为主,母孕期抗生素应用史、新生儿期抗生素应用史、父母过敏史、新生儿期高胆红素血症病史、非纯母乳喂养为婴儿牛奶蛋白过敏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绵阳市母乳喂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晋蓉  李作娅 《重庆医学》2009,38(22):2876-2877
目的 通过母乳喂养调查分析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有的放矢指导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 对绵阳市区内1 573名0~6个月婴儿的母亲及直接抚养的亲属电话回访调查.结果 有1 532名婴儿家属配合回访,回访率为97.4%.纯母乳喂养从1个月91%到4个月和6个月分别下降46%及25%.人工喂养从1个月5%到4个月和6个月分别上升12%及20%.影响母乳喂养因素:婴儿与母亲自身疾病因素占10.6%,而社会环境因素占89.3%.人工喂养婴儿患急性呼吸道感染和急性腹泻者高于母乳喂养及混合喂养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母乳喂养率与联合国儿童发展基金会(UNCEF)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要求的目标还有差距,必须大力宣传母乳喂养,改善影响母乳喂养的社会环境,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新街口社区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情况,分析纯母乳喂养影响因素,以提高本社区0-6个月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表对2010年10月-2011年9月期间儿保门诊中的236例0-6个月婴儿母亲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婴儿实行纯母乳喂养121例(51.27%),混合喂养92例(38.98%),人工喂养23例(9.75%),不同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分娩方式及是否接受健康教育等因素对纯母乳喂养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纯母乳喂养与社会、文化、制度、母亲健康等诸多因素有关,需开展孕期和产后健康教育,宣传母乳喂养知识,进一步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4.
王艳 《现代实用医学》2006,18(9):670-671
目的调查社区3月龄婴儿的喂养情况和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方法抽取宁波市海曙区3个街道6个社区的3月龄婴儿280例,分析婴儿出生后至3个月的喂养方式及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结果280例3月龄婴儿中纯母乳喂养者114例,占40.71%。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有:母亲分娩方式、文化程度及工作压力等。讨论应重视阴道分娩和母乳喂养知识的宣教,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  相似文献   

5.
杨松 《中国乡村医生》2002,18(20):26-27
1临床资料患儿37例,男21例,女16例,同时期就诊婴儿总数755人次,占4.9%,其中生长在农村婴儿9例,占农村就诊273人次的3.3%,生长在城市婴儿28例,占就诊婴儿482人次的5.8%。年龄分布,最小66天,最大12个月,其中~6个月9例,~9个月14例,~12个月14例。病程2周~2个月。喂养方式:出生后纯母乳喂养23例,混合喂养10例,人工喂养4例。诊断过程:由于正常婴儿排便频度的个体差异很大,故诊断标准难确定。根据Loening-Baucke的定义,结合婴儿的生理特点,我们拟定如下诊断标准:①…  相似文献   

6.
<正>生后2周至1岁的婴儿由于维生素K(VK)缺乏而致出血称为晚发性VK缺乏症。现将1985~1992年我科收住院的VK缺乏症63例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男46例,女17例,年龄均在3个月以内,80%来自农村。夏秋季发病39例,冬春季发病24例。母乳喂养57例,混合喂养(宝宝粉、乳儿糕或奶粉为主)6例。肝炎综合症8例(含胆道畸形4例),慢性腹泻超过1周15例。均无出血性疾病家族史及外伤史。  相似文献   

7.
肠易激综合征 (IBS)是一种以腹泻、便秘、腹泻与便秘交替、腹痛、或腹胀为主要表现的肠道功能性疾病。其症状用解剖、生化或组织学检查结果难以解释 ,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清楚 ,为人类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全球性功能性疾病。 1995年 7月至 1999年 19月 ,笔者用加味逍遥散治疗腹泻型IBS患者 85例 ,收到了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85例中 ,男 2 9例 ,女 5 6例 ,男女之比为 1∶1 5 ;年龄最小14岁 ,最大 6 3岁 ,平均 41岁 ;病程 6个月~ 7年 ;日排便最少 3次 ,最多 7次 ,平均 4次 ;起病有相关精神因素存在 (如精神病、性格异常、环境刺…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6个月以内婴儿腹泻病的病因及病原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择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在我院感染消化科就诊的6个月以下婴儿腹泻患儿192例,对其粪便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诺如病毒抗原,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测轮状病毒并对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抽取58例患儿血清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维生素A含量,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喂养方式。结果192份标本中检测出诺如病毒17例,占8.8%:轮状病毒48例,占25%;病原菌42株,占21.9%。纯母乳喂养32例,占16.7%;人工与混合喂养160例.占83.3%。58例腹泻患儿中43例(74.1%)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A≤(0.70±0.40)μmol/L]。结论6个月以下婴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为病毒及条件致病菌。母乳喂养可减少腹泻的发病率。维生素A缺乏亦可为感染性腹泻病的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黄美兴  刘敏  王虹 《吉林医学》2009,30(7):602-603
目的:了解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血锌浓度的影响。方法:由专人对儿保门诊392例6-12个月锌缺乏症婴儿的母亲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确认其喂养方式。结果:392例锌缺乏症中,纯母乳喂养占32.14%,混合喂养占32.14%,人工喂养占35.71%,纯母乳喂养的血锌值明显高于另外两组,三组的锌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纯母乳喂养能够使婴儿获取更多的锌,加强纯母乳喂养是预防婴儿锌缺乏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4个~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情况并促进其母乳喂养。方法:选择足月分娩的产妇及婴儿84例,以是否进行产后访视和指导为标准,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4个~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为90.5%,对照组4个~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为71.4%,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加强产后访视对促进4个~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牛奶蛋白过敏致婴儿腹泻病的诊治经验。方法收集我院门诊及住院的20例1~6个月患儿,临床表现为反复的腹泻伴/不伴脓血便。行电子肠镜、血细胞分析、肝功能、凝血系列、便常规及培养、食物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检测。结果除部分患儿轻度贫血、便常规异常外,血小板计数、凝血系列、肝功能均正常。食物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检测有一种或多种蛋白不耐受。肠镜结果示:肠黏膜不同病理改变。结论牛奶蛋白过敏是引起婴儿腹泻病的原因之一,回避牛奶蛋白/氨基酸配方粉是解决牛奶蛋白过敏引起腹泻的最好选择。  相似文献   

12.
婴儿肝炎综合征222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222例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病因及临床特点,针对常见病因行相关检查,以协助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9年7月本院儿科诊治的222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的临床各项检测资料(实验室检查、肝胆B超、核素扫描、肝活检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2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惠儿中男女比例约为2:1,发病年龄以1~3月多见,有163例占73.4%.本组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的病因,以巨细胞病毒(CMV)肝炎有84例占37.8%、先天性胆管闭锁有82例占36.9%为主,其次为遗传代谢性疾病有14例占6.3%,其他病因的婴儿肝炎综合征有20例占9.0%,另有原因未明婴儿肝炎综合征有22例占9.9%.结论:本组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病因构成依次为CMV肝炎、先天性胆道闭锁、遗传代谢性疾病.对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应尽早行常见相关病毒学检测及肝胆B超、核素等检查.  相似文献   

13.
消旋卡多曲治疗婴幼儿腹泻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消旋卡多曲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35例婴幼儿腹泻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9例,口服消旋卡多曲治疗。患儿年龄在1~9个月者,10mg/次,3次/d;9~24个月者,20 mg/次,3次/d。对照组66例,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41例,有效25例,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显效37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72.7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消旋卡多曲治疗婴幼儿腹泻,能够迅速有效地控制病情,缩短病程,疗效显著,并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研太原市非高发季节小儿泄泻的流行特征,为临床和相关药品研发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泄泻患儿性别、年龄以及证型的构成特征。结果:该地区小儿泄泻男性患儿比例较高,达77.61%;7~12个月龄患儿所占比例为52.24%;单纯湿热证患儿占40.3%,单纯脾虚证与伤食证患儿共占10.45%。结论:太原地区非高发季节小儿泄泻流行具有一定的年龄、性别和证型倾向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广东从化地区婴幼儿腹泻中杯状病毒感染情况。方法:对6678名0~7岁腹泻患儿进行大便常规和杯状病毒检测。结果:6678份腹泻标本杯状病毒阳性率为13.45%,杯状病毒感染以6个月~3岁年龄发病率较高,男略多于女。结论:广州地区婴幼儿腹泻病主要是杯状病毒,分型引物RT—PCR法能够快速进行杯状病毒分组和鉴定,广泛适用于杯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杯状病毒腹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调查500例婴儿皮肤的发病情况,其中137例有皮损,以婴儿湿疹和婴儿脂溢性皮炎多见,分别为95例和31例,占有皮损者的69.3%和22.6%。婴儿湿疹和婴儿脂溢性皮炎好发于出生后3个月以内的婴儿,后者可能是由于母体雄性激素的影响。婴儿湿疹的发病与喂养方法有很大的关系,以牛奶喂养的频度最高,母乳喂养和牛奶喂养儿相近,原因可能是其母饮用了牛奶。本调查中某些婴儿皮肤病还与性别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婴儿母乳喂养现状,探寻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为今后进一步做好儿童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2013年3月—2015年3月阳城县县区在我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3783例初产妇所生单胎婴儿为调查对象,采取体检资料加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了解0个月~5个月婴儿母乳喂养状况。结果0个月~5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1874例(49.54%),部分母乳喂养1742例(46.05%),人工喂养167例(4.41%),影响母乳喂养的主要因素:胎龄、分娩方式、母婴分离、出生后最初3 d用母乳代用品、母亲孕期未接受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培训。结论加强产前、产后健康教育,帮助孕产妇建立母乳喂养信心,避免早产,降低剖宫产率,勤吸吮,生后最初3 d避免添加母乳代用品,鼓励母婴同室有利于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确立该指标在婴幼儿肝炎综合征诊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酶法分析技术对65例婴幼儿肝炎综合征患儿及65 例正常对照的婴幼儿进行空腹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同时对其他肝功能相关项目进行测定.[结果]正常对照婴儿血清总胆汁酸值呈正偏态分布,经对数转换后,D检验呈对数正态分布,参考值范围0~11.7μmol/L;肝炎综合征患儿测定结果为,血清总胆汁酸检测阳性率达89.2%,均值较正常上限升高7~10倍.与碱性磷酸酶(ALP)、直接胆红素(DBIL)及γ谷氨酰转移酶相比,具有显著的正相关,且血清总胆汁酸灵敏度和特异性明显优于以往的指标.[结论]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及数值变化趋势稳定性的优势,可为婴幼儿肝炎综合征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9.
乳果糖呼氢试验对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49 例肠易激综合征(IBS) 患者和10 例对照者进行乳果糖呼氢试验(LHBT) ,测定口 回盲瓣通过时间及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阳性率,对LHBT 阳性者用西沙必利治疗7 d 并进行比较。结果:IBS腹泻型及便秘型患者的口 回盲瓣通过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 P< 0 .05) ,2 型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阳性率无差别( P> 0 .05) ,2 型治疗后口 回盲瓣通过时间明显改善( P< 0 .05) ,临床症状好转。提示:小肠动力紊乱可导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并可能是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因素之一,LHBT 可为IBS的病因探索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小儿腹泻病中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方法对404例小儿腹泻病的患儿进行轮状病毒检测。结果404例小儿腹泻病患儿中检出轮状病毒感染282例,占64.85%,并且好发于秋冬季节;多见于6个月-2岁的患儿.阳性率为76.3%。6个月以内的婴儿及〉2岁幼儿较少见。结论在小儿腹泻病的患儿中以轮状病毒感染的患病率是较高的.但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