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孙敬  孙涛 《新疆医学》2012,42(3):30-32
目的:观察颅脑外伤后躁动患者应用咪达唑仑与芬太尼镇静镇痛治疗对患者平均动脉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选择ICU颅脑损伤后80例躁动患者,均持续静脉泵入小剂量咪达唑仑与芬太尼行镇痛镇静治疗,观察给药前及给药后2h及药物持续状态下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咪达唑仑与芬太尼联合应用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躁动,患者的呼吸频率、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心率趋于平稳,在用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较少。结论: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能达到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颅脑损伤术后应用咪达唑仑与芬太尼镇静镇痛治疗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ICU颅脑损伤术后46例需行镇静镇痛治疗的患者,均持续静脉泵入小剂量咪达唑仑与芬太尼,在给药前及给药后15min及药物持续状态下记录患者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变化,评价联合应用小剂量咪达唑仑与芬太尼的治疗效果及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患者的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在用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的镇静镇痛评分明显好转,基本可达治疗目标;不良反应发生较少,且均给予及时处理。结论:小剂量咪达唑仑和芬太尼对ICU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有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联合应用可消除机械通气患者的焦虑及人机对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躁动的患者,应用枸橼酸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镇痛镇静治疗,对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入住ICU全髋关节置换术后,51例躁动的患者,均持续静脉泵入小剂量的枸橼酸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镇痛镇静治疗,观察给药前,给药后2小时及药物持续状态下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枸橼酸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躁动,患者的呼吸频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平稳,在用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少。结论:枸橼酸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能够达到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与芬太尼合用在ICU危重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的镇静效果、安全性及体会.方法:对52例ICU危重患者机械通气后采用经中心静脉通路持续微量泵入咪达唑仑与芬太尼镇静治疗,观察镇静效果、安全性及动态监测用药前后和停药时患者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SpO2),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 O2)的变化,并与治疗前相比较.结果:应用咪达唑仑与芬太尼镇静治疗后,患者心率、呼吸逐渐平稳,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亦明显改善(P均<0.01).结论:咪达唑仑与芬太尼合用在ICU危重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时能达到理想镇静效果,能有效保护危重患者的治疗安全,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咪达唑仑与芬太尼在ICU患者镇静镇痛治疗中的效果,观察ICU 198例需行镇静镇痛治疗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非终末期患者持续静脉泵入咪达唑仑与芬太尼临床资料,在给药前及给药后15min及药物持续状态下记录患者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以及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同时评价药物治疗效果及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患者的R、MAP、spO2及陬在用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镇静镇痛评分明显好转,基本可达治疗目标;不良反应发生较少,且均给予及时处理.提示咪达唑仑和芬太尼在ICU患者中有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且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右美托咪定联合芬太尼,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两种系统镇静镇痛技术治疗多发伤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60例多发伤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相应的综合治疗。试验组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和芬太尼针镇静镇痛;对照组给予咪达唑仑和芬太尼针镇静镇痛。比较两组患者在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氧饱和度,停药后撤机时间,停药后拔管时间,住ICU时间,谵妄程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达到镇静评分Ramsay评分2-4分,两组镇静镇痛效果相似,两组芬太尼用量相似。右美托咪定组给予有效镇静镇痛后在呼吸频率、氧饱和度等指标较咪达唑仑组稳定(P0.01),心率缓慢发生率明显高于咪达唑仑组(P0.01);停药后撤机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停药后拔管时间与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住院期间谵妄程度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咪达唑仑组顺行性遗忘作用强。结论经过本研究建议镇静期超过7天的患者使用咪达唑仑镇静,或者早期使用咪达唑仑镇静,撤机前序贯使用右美托咪定镇静。少于3天的镇静期,可使用右美托咪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01-2014-05间在我科使用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复合酒石酸布托啡诺镇静镇痛治疗机械通气的40例患者,右美托咪定组20例,给予右美托咪定复合酒石酸布托啡诺镇静镇痛治疗;咪达唑仑组20例,给予咪达唑仑复合酒石酸布托啡诺镇静镇痛治疗;维持Ramsay镇静评分3-4分,记录两组患者布托啡诺用量、达到目标镇静所需的时间、停药后唤醒时间、谵妄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用药前(T0),用药后1 h(T1),用药后6 h(T6),用药后12 h(T12)的血氧饱和度、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等数值。结果右美托咪定组布托啡诺用量、达到目标镇静所需的时间、停药后唤醒时间、谵妄发生率均低于咪达唑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氧饱和度变化不大(P〉0.05);用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右美托咪定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降低幅度小于咪达唑仑组(P〈0.05),两组间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起效快,易唤醒,具有一定镇痛作用,可减少布托啡诺用量,镇静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呼吸抑制作用轻微,谵妄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8.
刘杰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9):2591-2592
目的:探讨ICU复合型外伤机械通气患者采用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镇静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ICU复合型外伤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诱导量咪达唑仑0.08~0.33mg/kg静推,观察组给予咪达唑仑0.05~0.1mg/(kg·h)联合芬太尼0.5~1μg/(kg·h)微量泵注入维持,对照组给予咪达唑仑0.08~0.2mg/(kg·h)微量泵注入维持。观察两组镇静镇痛前后血压、心率、呼吸、血气分析、镇静镇痛评分(Ramsay评分)及停药苏醒后配合治疗时间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均在镇静后2h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呼吸、血气分析均好转,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观察至72h镇静满意度,机械通气至停药苏醒后配合机械通气治疗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对ICU复合型外伤患者机械通气镇静效果比单用咪达唑仑好,且镇静用药时间缩短,对减少并发症早日脱机有力,值得在ICU推广。  相似文献   

9.
曹樱花  王岩  车媛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0):1377-1378
目的:总结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治疗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精神症状的护理方法。方法:对采用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治疗的40例颅脑损伤患者,均采用基础护理,病情观测以及心理护理等措施。结果:患者治疗后的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和镇静程度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结论: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治疗以及有效的护理,可减少颅脑手术患者术后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王浩 《吉林医学》2013,(28):5854-5855
目的:观察丙泊酚与咪达唑仑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将40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丙泊酚组和咪达唑仑组,各20例。观察并记录用药前及用药后1 h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R)、血氧饱和度(SpO2)等各指标的数值。结果:用药前后两组MAP、HR、R均有明显降低(P<0.05),SpO2明显改善(P<0.05)。结论:丙泊酚与咪达唑仑在AECOPD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均可快速达到镇静目标,均可出现呼吸循环抑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躁动原因以及镇静药物后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平均动脉压(MAP)情况.方法:选择颅脑外伤患者100例,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2组患者的躁动原因进行分析,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咪达唑仑进行联合治疗,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结果:2组患者用药后RR和MAP均较用药前明显减少,而PaO2显著增加(P<0.01);观察组患者在用药中和用药后的RR与MAP均较对照组减小,PaO2明显增加(P<0.01);观察组患者躁动控制有效率达100.00%,躁动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颅脑外伤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进行治疗镇定效果明显,对患者的清醒过程不造成影响,对患者的呼吸无抑制作用,是较理想的镇静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咪达唑仑与芬太尼合用在ICU患者镇静中的效果。方法: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ICU机械通气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咪达唑仑和芬太尼组)45例,对照组(芬太尼组)45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药物起效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及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咪达唑仑与芬太尼合用于ICU患者镇静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咪达唑仑与丙泊酚进行镇静镇痛治疗机械通气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行机械通气需镇痛镇静治疗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和丙泊酚组,每组各46例。比较两组患者镇静前(T0)、镇静后1/4 h(T1)、1/2 h(T2)、1 h(T3)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和自主呼吸频率以及两组患者的晨间唤醒时苏醒时间、镇静达标时间等。结果:T0、T1、T2、T3时刻,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和自主呼吸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患者的停药苏醒时间为(8.3±1.3)min,明显短于咪达唑仑组的(15.3±2.1)min(t=15.42,P=0.024)。丙泊酚组患者的镇静达标时间为(3.4±1.0)min,明显低于咪达唑仑组的(5.3±1.1)min(t=16.59,P=0.018)。结论:咪达唑仑与丙泊酚均是治疗ICU机械通气患者的理想镇静镇痛治疗方案,但与咪达唑仑比较,丙泊酚组能有效缩短患者的镇静达标时间及停药后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80例患者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mg/kg、芬太尼0.003mg/kg镇静诱导,维持用咪达唑仑0.08mg/(kg·h)+芬太尼0.001~0.004mg/(kg·h)。维持镇静Ramsay评分3~5分。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心率、呼吸、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在负荷剂量下所有患者均能够达到镇静效果,Ramsay评分均在3~5级,在维持剂量时也能保持等效的镇静效果。患者用药2h后心率、呼吸、血压、SpO2及动脉血氧分压均较用药前明显改善(P〈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机械通气的患者,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能显著提高患者的镇静效果,增加人机顺应性和用药安全,是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ICU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镇静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1月~2011年2月接诊治疗的34例重型颅脑外伤躁动患者为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选取同期34例重型颅脑外伤躁动患者组成对照组,给予安定镇静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Ramsay镇静评分,记录并分析观察组用药前及用药后10 min、30 min、1 h、6 h时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平均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结果 观察组34例患者接受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1 h内Ramsay评分均达2~4分,较对照组镇静效果满意,且每隔1 h均能被唤醒,无镇静过度现象;用药后10 min、30 min、1 h、6 h的生命体征变化明显,心率、呼吸频率及平均血压明显下降(P < 0.05),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P < 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ICU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镇静治疗中可控性好、安全性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镇静药物.  相似文献   

16.
镇痛镇静在胸腹部手术后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芬太尼合并咪达唑仑在胸腹部手术后呼衰患者机械通气的镇痛镇静效果和对血流动力学及呼吸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胸腹部手术后因呼吸衰竭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2例,联合应用芬太尼和咪达唑仑,B组20例,单独应用咪达唑仑。根据镇痛镇静效果调整剂量,使FPS<4分,Ramsay评分2—3分,观察镇痛镇静效果和呼吸循环指标的变化。结果42例患者在负荷剂量下,均很快达到镇痛镇静要求,有效率达100%,维持量也能保持满意的镇痛镇静效果,有效率100%;Ramsay评分在负荷量用药10min即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呼吸频率下降,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在达到镇静后有所下降,在药物维持阶段趋于平稳。患者均保留了自主呼吸和咳嗽排痰功能,与呼吸机同步性增加,用药1h后平均气道压和气道峰压均有所下降(P<0.05)。结论芬太尼合并咪达唑仑对胸腹部手术后呼衰需机械通气的患者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作用,起效快且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与普通结肠镜检查相比,研究老年患者中一氧化二氮联合咪达唑仑镇痛镇静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将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笔者医院自愿行一氧化二氮联合咪达唑仑镇静镇痛结肠镜检查的388例60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作为无痛肠镜组,同期行普通肠镜检查的174例老年患者作为普通肠镜组,对其镇静程度、检查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不良反应、医患满意度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无痛肠镜组患者以轻中度镇静为主,肠镜进镜检查时间为6.6±2.7min,明显短于普通肠镜组(7.6±3.9min,P<0.05),恢复时间为50.0±14.5s,术中心率和平均动脉压较术前降低,但在安全范围内,血氧饱和度无明显改变。无痛肠镜组医患满意度及不适反应均显著优于普通肠镜组(P<0.05)。结论一氧化二氮联合咪达唑仑镇痛镇静在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操作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与丙泊酚用于ICU机械通气镇静治疗的效果,分析其对患者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对86例ICU机械通气患者给予咪哒唑仑负荷量静脉注射后,持续静脉泵入咪哒唑仑和丙泊酚.观察用药前后患者呼吸、心率、血压、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应用咪达唑仑与丙泊酚镇静治疗后,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率、呼吸逐渐平稳,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亦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咪哒唑仑联合丙泊酚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能保持满意的镇静效果,提高了脱机、拨管的成功率,从而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马艳  李俊伟  吴莉 《吉林医学》2012,33(35):7632-7634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和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两种方法在ICU外科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镇静镇痛效果。方法:ICU外科手术后患者42例,随机分为单纯咪达唑仑组(A组)和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组(B组),在转入ICU行机械通气后即行镇静治疗,A组:先给予咪达唑仑0.06 mg/kg镇静诱导后,用微泵以咪达唑仑0.04~0.20 mg/(kg.h)速度持续泵注。B组:先给予咪达唑仑0.06 mg/kg和芬太尼0.50~2.0μg/kg镇静诱导后,用微泵以咪达唑仑0.04~0.20 mg/(kg.h)和芬太尼0.50~1.0μg/(kg.h)速度持续泵注。结果:达到Ramsay分级标准3~4级所需时间:A组(40.6±15.1)min,B组(23.8±8.2)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均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ICU外科手术后患者咪达唑仑和芬太尼联合应用临床效果优于咪达唑仑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地佐辛、咪达唑仑的联合应用对下肢手术患者起到的镇痛和镇静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70例下肢手术患者,取35例应用芬太尼、咪达唑仑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余联合应用地佐辛、咪达唑仑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分别监测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 O2)、平均动脉压(MAP)以及观察术中镇痛、镇静、遗忘、呼吸抑制等。记录用药前后镇静评分及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取得的镇痛、镇静效果均良好,且统计学差异不明显(P0.05),在HR、Sp O2、MAP的变化上存在的差异也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发生呼吸抑制的概率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所有的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结论在下肢手术中联合应用地佐辛、咪达唑仑,不仅可以取得理想的镇痛、镇静效果,还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具有较高的应用安全性,具有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