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玻璃—建筑节能的关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筑节能是实现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举措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建筑物外围护结构保温技术和标准有了很大提高,外窗玻璃成为隔热保温最薄弱的环节。发展节能玻璃是进一步建筑节能的关键,应大力发展中空玻璃、真空玻璃、低辐射和阳光反射玻璃等建筑节能玻璃。针对节能玻璃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建筑节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筑节能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节约资源、减少大气污染和改善建筑热环境的需要,也是发展建筑业的必然要求。结合我国建筑能耗给生态环境带来的问题以及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介绍了我国建筑节能实践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建筑节能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低碳节能的社会背景下,建筑节能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主题之一,作为建筑节能中的主角暖通空调系统节能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就目前而言我国许多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量巨大,建筑中的中央空调所占能耗比例、将近一半,能耗问题是目前的最大问题。暖通空调系统是建筑功能的一部分,如何让该专业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每个设计人员需要关注的问题。作为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师需要充分考虑空调系统的耗能问题以及有效用能的问题。建筑节能的关键就是降低能耗,这同样也是暖通空调需要面对的长期性的挑战。本文主要通过讨论大型公共建筑暖通空调系统正在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节能优化的策略,希望供相关的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论建筑节能的意义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生活每天都在消耗着大量的能源,随着石油、煤炭、电力等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节约能源的问题已经摆在中国每一个行业面前,而能耗占到社会总能耗30%的建筑行业更是成为节能重点对象,建筑节能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一建筑节能的意义建筑节能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工作,有利于减少建筑能耗,节约能源;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轻大气污  相似文献   

5.
建筑节能是当前建筑界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工业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占有较大比例,面对我国在有关工业建筑节能设计等方面的规范、标准还不健全的情况。本文对如何进行节能设计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分析,强调了设计人员节能意识、理念,并提出了几点工业建筑节能设计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节能是可持续消费的具体体现,是应对能源短缺、解决环境问题的一种合理有效的能源消费行为。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在校人数建筑面积和教学设备等急剧增加,全国校园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8%,高校建筑节能潜力巨大。随着我国对建筑节能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应不断地加强节能意识,避免能源浪费。本文分析了高校建筑节能的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当前采取的措施并明确了高校节能的必要性,促进节约型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7.
根据我国的建筑节能规划,到2010年,全国新建建筑争取1/3以上达到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的标准.而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能耗惊人,80%为高能耗建筑,其能耗占整个社会能耗的30%以上.建筑节能面临严峻挑战,也充满机遇和潜力.降低全社会建筑能耗,是关系国家能源战略和资源节约方针的重大任务,做好建筑节能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正一、项目背景随社会的发展,节约能源、节能降耗已上升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目前我国建筑物建筑能耗居高不下,推广应用新的节能技术,其中建筑隔热保温是重要的内容,也是建筑节能技术的重点,它代表着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方向,而遮阳技术就是建筑隔热保温技术的代表。由于观念及技术等因素影响,建筑物的遮阳产品和技术未能得到较好的推广应用。在建筑物外设置遮阳设施,当阳光照射时,第一时间就阻挡紫外线等强烈光线,既降低了室内空间能耗的负荷,营  相似文献   

9.
面对建筑能耗居高不下的严峻形势,党中央从战略高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通过建筑节能这一平台,促进节约型社会发展。i-bus智能控制系统在控制和节能方面的优势,通过对照明设备的控制,融合亮度控制、定时控制、人体感应控制、集中控制、环境控制等各种智能控制的优势功能,为节能应用提供了高端的控制方式和友谊的节能效果,符合了国家对新建建筑节能要求的政策,也为绿色生态的建筑目的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0.
建筑节能是本世纪我国建筑业的一项重要课题,目前我国的建筑节能水平还远低于发达国家,尤其北方寒冷地区的建筑采暖能耗已占当地社会能耗的20%以上,且绝大部分都是采用火力发电和燃煤锅炉,耗能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建筑节能是执行国家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政策的主要内容,是贯彻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黄鹏  陈波  聂少春  吴博 《云南化工》2019,(3):159-160
化工产品的生产和使用,是社会工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和保证。随着社会环保节能意识的不断提高,在化学工程工艺领域,也提出了绿色化工技术的发展要求。对化学工程中的绿色化工技术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煤矿智能化技术和设备的调查问卷,指出了现阶段选煤厂智能化技术和设备的技术水平和当前面临的问题,指出了本行业智能化建设中的技术和设备工作的重点;目前,选煤厂还处在智能化建设的初期阶段,总体智能化水平还比较低,智能化设备和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在建设中,一方面需要积极进取,另一方面,也需要避免极端冒进,要立足于实现...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PTA装置中部分奥氏体不锈钢设备设计选材分析,阐明了设备结构设计经济性与节能减排降耗的理念。PTA装置过程设备设计应在遵照国家规范、标准的基础上,充分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改进结构,优化设计。设备选材在满足工艺条件要求、设计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安全的前提下,选择尽量简单而经济的结构形式,为再建设项目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刘晖 《河北化工》2014,(12):139-142
雾霾常见于城市,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石家庄的雾霾状况严重,空气质量低下,其产生有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两方面的因素。自然因素:"马蹄形"的地理位置,地面主导风向(NNE、N、SSE)和常年风速(1.8 m/s);少雨的气候特征,稳定的大气层结,干燥的气候以及城市热岛效应;社会因素:石家庄是一个工业城市,工矿企业的布局分散且不合理,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汽车尾气排放以及城市生态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速度。提出将大型污染企业搬出市区,减少和取缔耗能大、污染重的中小企业,推广低硫煤,拆除分散的燃煤锅炉,发展清洁能源,对机动车进行总量控制,扩大绿化面积等措施以减少雾霾天气。  相似文献   

15.
张健 《化肥工业》2012,39(3):58-60
介绍了原料及动力结构调整项目的创新与实施方法,以及该项目实施以后取得的良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通过实施方法的创新,使该项目节约投资7~8亿元,节省土地约26.66 hm2(400亩),缩短建设工期6个月,同时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和能源。  相似文献   

16.
窑街煤矸石综合利用热电厂的成功运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窑街劣质煤热电厂采用的4台130 t/h CFB锅炉,从建设到运行过程,科研、制造和应用单位合作攻关,采用多项新技术,锅炉运行稳定可靠,主要运行参数达到或优于设计值。取得了显著的节能降耗效果,并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李建军 《水泥工程》2023,36(6):76-78
海外工程EPC项目建设过程中,某些项目所在国存在电网基础建设不完备的问题,我公司提供了多种电力解决方案促进新能源多能互补利用研究。本文从带外供电的自备电厂项目中输变电架空线路工程实践进行分析,通过本工程的输电线路为终端用户供电,按不同发电成本以及线路损耗,其供电成本约合0.6元/kWh,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后期多能互补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运用生命周期分析(LCA)评估和选择废水处理工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科学地确定水处理的工艺路线是工程技术人员和政府希望的。本文以污水处理中的生物滤池法和活性污泥法为例,运用LCA技术,以污水处理工艺设施为主线,从设施的设计,材料和能源的获取,施工建设,运行管理和报废拆除的全过程将技术,经济,社会和心理等因素与环境保护联系起来,以全面揭示两种处理方案的优缺点。LCA技术是确定污水处理工艺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胡斌 《广州化工》2010,38(7):187-188,196
"节能"被认为是第五能源,绝热是减少能耗最经济、最快收益的技术措施。保证绝热施工质量是保证化工工工艺生产顺利进行和降低能耗的重要手段。作者介绍了在建设项目绝热施工监理活动中的体会和绝热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建筑用传统节能型高分子材料和新型节能型高分子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其中传统型节能型高分子材料包括聚氨酯、聚苯乙烯、酚醛树脂和相变材料等直接节能保温材料,以及抗菌材料、防潮材料等间接节能材料;新型节能型高分子材料则包括太阳能电池、环境敏感型高分子材料等。直接型节能材料利用自身的保温性能降低建筑物的能耗,而间接型节能材料则通过延长自身使用寿命来降低建筑成本;新型节能材料可以利用清洁能源为建筑物供能,或是通过改变自身性能来适应环境,降低建筑能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