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疆口岸朝觐人员性传播疾病的流行趋势和传播途径,为进一步预防控制性传播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新疆口岸,对由新疆民族宗教委员会组织的朝觐人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血清反应素试验(RPR)法进行艾滋病病毒(HIV)和梅毒检测。结果 2001—2009年,新疆各口岸共对18877名朝觐人员进行体检,检出梅毒感染者192例,检出率为1.02%;HIV-Ab阳性9例,检出率为0.05%。结论加强朝觐人群传染病监测工作,了解性传播疾病感染现状和传播途径,制定有效防控对策,降低发病率,对控制国际旅行者传染病传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新疆乌鲁木齐口岸出入境人员艾滋病病毒(HIV)和梅毒感染的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为今后过境口岸出入境人群中艾滋病和梅毒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116 083名出入境人员HIV抗体阳性和梅毒感染者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从116 083名出入境体检者中检出HIV抗体阳性者67例,总感染率0.06%;感染者年龄集中在20~50岁,男女性别比为3.7∶1;检出346例梅毒阳性患者,总感染率0.30%,感染者年龄集中在40~60岁;男女性别比为3∶1;其中交通员工比例最高,检出率为0.83%。结论新疆重点区域的艾滋病和梅毒流行情况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应加强对出入境人员的艾滋病和梅毒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江西口岸2005年出入境人员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的流行病学分析,从而了解江西出入境人群中梅毒的感染情况,为做好口岸梅毒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年度江西口岸5737名出入境人员采取静脉血,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进行初筛,初筛阳性标本采用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认;并结合对梅毒感染者的年龄、性别、职业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年从出入境人员中检出梅毒感染者35例,梅毒感染者在性别、年龄、职业分布上都存在明显差异。在性别分布中,男性相对女性感染率高,男性感染率为0.73%;在年龄分布中,20~50岁的年龄段的感染者较多,占感染者总数的97.14%;在人群分布中,劳务人员中感染者最多,占感染者总数的71.43%。〔结论〕出入境人群不同于一般的社会人群,国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对梅毒的监测,对防治传染病的传入和传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深圳口岸出入境人群梅毒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深圳口岸入出境人员近5年梅毒的感染情况,为制订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2—2006年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进行梅毒血清学监测,用甲苯胺红不加热反应(TRUST)进行初筛,初筛阳性标本用梅毒螺旋体微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认。[结果]在289339名受检人员中,检出梅毒感染者751例,总感染率为0.26%;其中男性感染率为0.25%,女性感染率为0.01%,男性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感染率(χ^2=33.874,P〈0.01);感染者的年龄主要分布在30-49岁,占感染者总数的63.3%;职业以交通员工为主,占感染者总数的62.1%;港台人员及境外人员占感染者总数的55.8%。[结论]应加强对口岸重点人群的传染病监测及梅毒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梅毒等性病的认识水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防止梅毒通过国境口岸传入传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北海口岸出入境人员梅毒感染情况的分析,掌握本口岸梅毒流行的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与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对1998~2002年北海口岸10439名出入境人员进行梅毒血清学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共检出梅毒感染者59例,年平均感染率为565.3/10万,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男性30~59岁年龄段27例,占男性感染者的84.37%;女性20~39岁年龄段24例,占女性感染者的88.89%.职业分布男性以船员、个体商人多发,占男性感染者的68.75%;女性以服务行业、无业人员多发,占女性感染者的77.78%.传播途径以性接触为主(79.7%以上),性乱者绝大多数无安全保护措施.隐性感染占83.1%.[结论]梅毒的感染率与年龄和职业密切相关,性乱是导致梅毒感染的重要因素.加强出入境人员的监测是控制梅毒等性传播疾病传播的重要环节.在监测的同时,应强化社会综合治理,普及性病防治知识,提高全民防范意识,及时诊治无症状感染者,以更有效地控制性病的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6.
何龙英  史克咏  张培男 《职业与健康》2008,24(24):2693-2695
目的了解昆山市出入境人员HIV、梅毒感染状况,为预防控制艾滋病、性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2004—2007年昆山市出入境人员静脉血3.5 ml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进行HIV、梅毒抗体初筛,初筛阳性标本进一步确认。结果共检测18 150份出入境人员血清标本,检出性病16例,阳性率0.88‰;其中HIV阳性4例,阳性率0.22‰;梅毒阳性12例,阳性率0.66‰。结论昆山市出入境人员HIV感染率略低于我国正常人群水平,梅毒感染率高于全国的水平,应加强对该类人员的监测、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宁波口岸出入境人员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的分析,了解梅毒在出入境人员中的感染情况,掌握其流行特点,为传染病监测和积极作好预防控制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宁波口岸出入境人员和口岸从业人员的梅毒检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实验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进行初筛,对阳性结果进行复检并测定滴度;用梅毒螺旋体抗体血凝试验(TPHA)进行确认。〔结果〕21183名出入境人员和口岸从业人员的梅毒检测结果表明,检出梅毒抗体阳性81例,阳性率0.38%,其中男性42例,女性39例,男女之间梅毒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意义(χ2=0.02,P>0.05)。梅毒感染者主要分布在20 ̄49岁年龄段,占感染总人数的86.42%,梅毒感染者的人群分布表明劳务人员所占比例最高,占感染总人数的55.56%,其次为港澳台胞人员,占感染总人数的16.05%。〔结论〕切实加强出入境人员和口岸从业人员的传染病监测是控制梅毒传播和流行的重要手段,也是卫生检疫执法和卫生保健的重要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解满洲里口岸出入境人员梅毒感染近况、流行趋势,为口岸传染病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初筛选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初筛实验阳性标本,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室验(TRUST)确认实验。结果2008年3358名出入境人员中,梅毒感染者36人,感染率1.07%;其中男性感染率为1.11%,女性为0.49%。40~49年龄段感染率最高,为1.73%。劳务人员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结论加强对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检测的同时,还应作好性病知识的宣传教育,从源头上控制梅毒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福州口岸出入境人群梅毒感染情况,为改进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2014年福州口岸出入境人员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4 725名出入境人员中检出梅毒感染81例,总感染率3.28‰,男性感染率3.93‰,女性感染率1.30‰;感染者年龄集中于40~60岁;不同职业中船员和劳务人员感染率较高。结论应加强对船员和劳务人员的流行病学监测,控制梅毒的感染和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珲春口岸1999-2004年6月对出入境人员梅毒感染者检出情况,为控制梅毒流行,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9-2004年6月出境人员传染病监测体检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初筛实验(RPR)阳性,采用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进行确认或初筛实验(TPPA)阴性采用酶联法确认.结果共检查出境人员14 142人次,发现梅毒感染者98例,感染率为69.3/万,远远高于全国的梅毒发病率(6.43/10万).结论要加强有关梅毒知识的宣传教育和预防干预措施,对出境人员进行梅毒检测是控制梅毒传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朝觐人员的预防接种状况,为更好的开展预防接种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08年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8年新疆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共体检出国朝觐人员8658人,男4900人,女3758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7368人,占总人数的85%以上,共有8658人接种了口服霍乱疫苗(可唯适)和A+C群流脑菌苗。结论朝觐者的出国体检和预防接种工作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政策性,对预防接种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刘玉清 《职业与健康》2007,23(16):1430-1431
目的了解北京市怀柔区特殊人群梅毒感染情况,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设立性病就诊者、娱乐场所性服务小姐(暗娼)、看守所羁押暗娼和嫖客3个特殊人群监测哨点,主动开展对特殊人群梅毒监测工作。结果2005年,监测的哨点特殊人群共512人,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梅毒确诊试验,抗体阳性检出64例,检出率12.5%;快速血浆反应素(RPR)试验阳性检出37例,梅毒现正感染检出率7.2%。结论上述特殊人群是一组性活跃人群,是梅毒感染的高发人群,提示有关部门今后应加强此类人群梅毒的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3.
2006~2008年枣庄市无偿献血人员梅毒感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06~2008年枣庄市无偿献血人群梅毒阳性情况,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2006~2008年梅毒阳性献血员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对梅毒阳性率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预测。[结果]3年共检出梅毒阳性198例,其中男性91例,女性107例。以梅毒阳性率建立数学模型,Y^=1.606+0.33X,并对2009年每季度进行预测,预测阳性率分别为5.90‰、6.23‰、6.56‰、6.89‰。[结论]严格检查无职业献血员,以防梅毒通过血液传播。无偿献血员梅毒流行趋于高速增长期。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新疆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喀什分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6866名出入境人员梅毒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共检出梅毒感染者126例,检出率为1.84%。文化程度低、男性、40--49岁年龄组的少数民族梅毒检出率较高,提示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对这类人群加强梅毒卫生知识的宣传,是预防梅毒等性传播疾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梅毒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梅毒抗体用ELISA检测。对2003年~2011年梅毒阳性献血员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3年-2011年合计检测189306人,梅毒阳性696人,阳性率为3.68‰。2003年-2011年梅毒阳性率分别为2.06‰、4.40‰、4.61‰、4.39‰、3.58‰、3.97‰、3.08‰、3.66‰、4.00‰。2003年与其他各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4年-2011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枣庄市献血者梅毒感染阳性率除2003年较低外,其余各年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镇江口岸出入境人员中乙型肝炎、丙肝、梅毒及艾滋病的感染情况,为口岸传染病预防和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镇江口岸2005年出入境人员部分传染病结果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结果共检查3534名出入境人员,检出传染病及指标异常111例(检出率3.14%),其中HBsAg阳性者69例(其中乙肝DNA阳性33例),丙肝抗体阳性26例,肺结核2例,梅毒阳性12例,HIV抗体阳性2例(均为再次出国人员)。结论通过了解传染病的感染现状,加强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工作,制定有效防治措施,尤其应对归国人员及时进行艾滋病监测相关法规的制定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北京口岸出入境人员梅毒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北京地区出入境人员梅毒感染情况,探讨导致梅毒发病增加的因素。〔方法〕对北京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2001~2006年236081名出入境人员梅毒血清学检测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检出梅毒感染者共290人次,年平均感染率122.84/10万,其中出境人员梅毒感染者174人次,感染率111.76/10万;入境人员梅毒感染者116人次,感染率144.30/10万。梅毒感染者中以30~39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高,为34.14%;20~29岁次之,为25.52%。男性占64.14%,明显高于女性。传染途径以非婚性接触为主。文化程度大学以上和初中以下居多,分别为38.62%和27.93%。〔结论〕2001~2006年出入境人员梅毒感染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强性健康教育,做好梅毒监测及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温州口岸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掌握温州口岸出入境人员中传染病的感染情况及在该人群中的分布特点,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疾病监测。〔方法〕对99801名出入境人员进行一般健康体检和实验室检查,对发现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HBsAg阳性7925例,感染率为7.94%;梅毒螺旋体阳性161例,感染率为0.16%;HIV抗体阳性6例,感染率为0.006%。〔结论〕加强对出入境重点人群的传染病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强化对该人群的卫生宣传教育是预防性传播疾病(STD)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受血者受血前HIV、HBV、HCV及梅毒重叠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目的探讨受血者受血前HIV、HBV、HCV及梅毒重叠感染. 方法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HBV标志物、血清抗-HCV、血清抗-HIV,用RPR及TPPA检测受血者受血前梅毒感染. 结果 19 800例受血者受血前检查中发现血清乙型肝炎HBsAg阳性者2 136例(10.79%),血清抗-HCV阳性者576例(2.91%),血清梅毒(RPR法及TPPA)阳性者16例(0.08%),血清抗-HIV阳性者14例(0.07%),其中HBV、HCV重叠感染74例(0.375%);14例抗-HIV阳性病例中,HIV重叠感染HCV4例(28.5%),HIV重叠感染HBV2例(14.28%),HIV和HCV、HBV三重感染2例(14.28%). 结论在受血者受血前检查中HIV感染者与HCV、HBV重叠感染率较高,进行全面检查不仅可以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还可以为患者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