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脉冲射频作为一种微创疼痛介入治疗技术,虽然在国外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史,但在国内依然未被广大疼痛科医师认可。脉冲射频最初被应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而近年来出现了不少用于伤害感受性疼痛治疗的临床疗效报道,逐渐成为脉冲射频领域的新热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脉冲射频的治疗将更加规范、脉冲射频的机制将进一步明确,有望成为疼痛科医生有力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道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20例重度原发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疗效。方法:脉冲射频治疗2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内疼痛数字评分、辅助药物治疗、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例(35%)患者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13例(65%)患者疗效差、改行射频热凝术治疗后疼痛缓解但均出现面部麻木感和咀嚼肌力弱。脉冲射频治疗后患者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重度原发三叉神经痛虽然穿刺更准确、无不良反应发生、但是有效率较低,有待开展深入的实验与临床研究改进脉冲射频技术以提高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疼痛是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经皮脉冲射频是一种新型非毁损的疼痛介入治疗技术,它具有操作便捷、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一系列基础实验研究为提高脉冲射频治疗疼痛的临床疗效奠定了基础。除了多数学者熟知的脉冲射频可改善多种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痛敏以外,近年来国外研究还报道了该技术治疗炎症性疼痛等模型的效果。本文就近年来脉冲射频治疗多种疼痛动物模型的疗效及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射频应用于慢性疼痛治疗的机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射频热凝(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lulation RFT,简称射频,RF),尤其是脉冲射频技术(Pulse Radiofrequency PRF)治疗疼痛性疾病在国外医学界得到迅速应用和发展。虽然众多学者对RF的镇痛机制进行了研究探讨,但对射频应用于慢性疼痛治疗的确切机制仍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脉冲射频治疗腰骶部神经根性疼痛病人的护理效果。方法对68例保守治疗无效的神经根性腰腿痛病人行脉冲射频治疗,术前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和术前指导,术中与医生密切配合,术后及早进行功能锻炼。结果随访2个月后活动时视觉模拟评分(VAS),改善≥75%者20例,VAS改善≥50%,且〈75%29例,VAS改善〈50%19例。与术后功能锻炼前比较,功能锻炼后病人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周到的护理及有效的功能锻炼指导,对减少疼痛及疼痛的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脉冲射频作为一种新颖的疼痛介入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治疗,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神经病理性疼痛按照神经损伤的部位可以分为中枢和外周两大类。目前,国内外实验研究报道脉冲射频治疗多种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取得了确切的疗效,其机制可能涉及脉冲射频抑制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影响细胞因子的表达、痛觉纤维的传导及离子通道的表达等。然而,脉冲射频治疗疼痛确切的机制尚待深入的实验研究加以明确。  相似文献   

7.
1 .介绍药物治疗无效是特发性三叉神经痛介入治疗的适应症。损毁神经的经皮操作可能引起感觉缺失、感觉迟钝等副作用。传统的射频治疗是保守治疗失败时最有效的介入技术之一。脉冲射频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脊髓疼痛的方法。本项研究报告了在我院接受脉冲射频治疗的最初 5位特发性三叉神经痛高危患者的长期疗效 ,目前尚没有这方面的报导。2 .患者与方法选择进行射频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必须是经过长时间的药物保守治疗无效或有无法耐受的副作用的顽固性患者 ,接受过其它介入治疗或不能接受有创手术操作。患者知情同意后 ,给予镇静药物 ,在…  相似文献   

8.
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PRF)作为疼痛治疗的一项前沿技术,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在动物实验以及临床试验中被广泛证实,成功应用于临床多种慢性疼痛的治疗。但作用机制仍未完全明确,其科学性和临床疗效也受到部分临床医生的质疑。本文对脉冲射频治疗慢性疼痛的最新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动脉冲射频模式下设定不同温度时组织相关参数的变化。方法:用Baylis疼痛射频治疗仪自动脉冲射频模式下分别设定脉冲射频温度为42℃、44℃、46℃、48℃、50℃、52℃、55℃、60℃、70℃、80℃和90℃,在37℃恒温水浴箱内进行新鲜蛋清实验。记录不同温度下治疗前、治疗后30 s、60 s、90 s、120 s、180 s、300 s和停止治疗后1 min时组织实际温度、电压和电阻。结果:50℃以下,随着脉冲射频设定温度的升高,组织达到设定温度、脉冲电压显著升高(P<0.01)、电阻轻微下降(P<0.01);50℃以上,即使增加脉冲射频的设定温度,组织的实际温度不再升高、脉冲电压也不增加、电阻较50℃时无显著性变化。各温度组均未观察到肉眼可见的热凝物。结论:Baylis疼痛射频治疗仪自动脉冲射频模式下升温至50℃可增加脉冲电场强度、无组织变性,可能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50℃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42℃标准脉冲射频治疗后效果欠佳的原发三叉神经痛患者32例行50℃脉冲射频治疗,评价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2℃标准脉冲射频治疗后效果欠佳改行50℃脉冲射频治疗后NRS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面部有轻度麻木感,但短期内(平均2.1月)即可完全恢复,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50℃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是42℃标准脉冲射频无效时的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4):4649-4651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脉冲射频组、体外冲击波(ESWT)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毎组20例。脉冲射频组采用脉冲射频治疗,ESWT组采用体外冲击波疗法,联合治疗组采用脉冲射频和体外冲击波联合治疗。三组患者在治疗1个疗程后第4、12和24w采用Maryland评分表,进行足部疼痛及功能评分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Maryland疼痛及功能评分比较,联合治疗组分数高于脉冲射频治疗组及ESWT组,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冲射频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跟痛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射频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射频是治疗慢性疼痛的介入性疗法之一。它通过电流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产生治疗性热损伤,以破坏神经纤维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头、颈、胸、腰和骶部的疼痛。本文介绍射频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历史、治疗原理和临床应用,并简介脉冲射频,期望此方法能够在我国现代疼痛医学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脉冲射频用于三叉神经疱疹后神经痛治疗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头面部疼痛疾病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之一,本文报道脉冲射频为主治疗三叉神经区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本组共计疼痛科住院的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30例,门诊患者30例,观察药物及脉冲射频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和性质、患区遗留症状和睡眠质量.结果:患者主诉头面部自发性闪电样疼痛、刀割样疼痛、烧灼样疼痛为主.激惹型42例,麻痹型18例,平均VAS评分为8.2分.药物组患者治疗后平均VAS评分为5.4分.经过加用2次脉冲射频治疗(2Hz,40℃,120s)平均VAS评分为3.3分.经过14-18个月的随访,脉冲射频组疗效稳定.结论:本组三叉神经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结果表明:加用脉冲射频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疼痛缓解明显,效果比较稳定,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脉冲温控射频治疗晚期胰腺癌顽固性疼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脉冲温控射频治疗晚期胰腺癌顽固性疼痛的疗效.方法:对46例伴有顽固性疼痛的晚期胰腺癌病人给予脉冲温控射频治疗,观察疼痛缓解、KPS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病人治疗后疼痛减轻,VAS评分明显减少(P<0.05).精神、睡眠、营养状况等显著改善,KPS评分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少数病人(8.7%)出现轻度消化道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治愈.结论:脉冲温控射频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晚期胰腺癌顽固性疼痛的手段,并能有效地改善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脉冲射频技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等优点。随着该技术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其镇痛机制及参数设定的研究也逐渐深入。同时存在如何选择治疗时机、选用何种方法进行穿刺定位、射频参数描述不规范、如何更好利用该技术等问题。本文就目前脉冲射频技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研究现状及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影响脉冲射频治疗原发三叉神经痛患者疗效的因素。方法: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28例原发三叉神经痛患者,以治疗后2周疼痛程度降低50%以上为标准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效差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有效,17例患者效差改行射频热凝术治疗。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术前疼痛程度、术前抗癫痫类药物用量、术中电刺激定位时电压、电阻、手术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有效组疼痛治疗发生器上监测的电压、计算的电场强度均明显高于效差组(P<0.05)。患者术后2周NRS评分与术中输出电压和电场强度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结论:高电场效应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更好,提示提高术中电压即电场强度可能是提高疗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半月神经节高电压脉冲射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保守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半月神经节标准电压和高电压脉冲射频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术后6月有效率标准电压组(41%)明显低于高电压组(69%)(P=0.037);术后1年有效率标准电压组降至19%,显著低于高电压组(69%)(P=0.000)。两组脉冲射频治疗后均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高电压脉冲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安全有效,这种非毁损的技术将为三叉神经痛患者提供又一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半月神经节不同温度模式射频在老年三叉神经痛(TN)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7月收治的TN患者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75℃+脉冲射频治疗,观察组采用70℃+脉冲射频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前后面部疼痛、麻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术前面部疼痛、麻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面部疼痛、麻木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低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法半月神经节不同温度模式射频可有效治疗老年TN,其中70℃+脉冲射频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面部疼痛、麻木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经皮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叉神经痛的射频治疗,是一项较成熟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中已常规开展。射频治疗技术的疼痛缓解率高,缓解时间长,围手术期的严重并发症少,适合于老年以及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射频治疗也有一些并发症,常见有面部麻木、感觉迟钝、咀嚼肌力减退、角膜反射迟钝等。有些并发症如感觉缺失性疼痛,角膜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三叉神经痛的射频治疗是具有广阔前景的一种治疗方法,临床医生在治疗时应该兼顾缓解疼痛与减少并发症,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应用脉冲射频治疗疼痛的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内啡肽是体内主要的内阿片肽之一,是对疼痛通路进行调节的主要抑制性递质,对疼痛的调节作用突出[1]。本实验选择SNI模型模拟临床神经病理性疼痛,并应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观察其对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