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人再婚有利于身心健康和长寿,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今不少老人再婚后很快便“再离”,其根源在于不少老人认为,“少年夫妻老来伴”,老人再婚不过是找个老伴而已,用不着像年轻人那么复杂,去谈情说爱,因而往往草率行事,省略了这一过程。据相关的调查,许多老人再婚后,夫妻生活并不美满,甚至再次离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初只顾了“找老伴”,而忽视了“谈恋爱”。  相似文献   

2.
毛成宽  吕欢 《当代老年》2011,(11):26-27
在南京市建邺区滨湖街道兆园社区有一群独居老人,近日,他们悄悄地组织起南京首个“独居老人俱乐部”,在暮色之年活出一份别样的精彩。选择独居,对孤独说不家住露园的“独居老人俱乐部”主要倡导者杨惠霆老人今年74岁,退休前是一位电器工程师,14年前老伴因病去世了。  相似文献   

3.
方华 《老年世界》2009,(8):13-15
“要我放弃这两个老人,你就不值得我嫁。”陆玉珍,广西靖西县一名普普通通的女子,自愿上门赡养两个非亲非故、无依无靠的老人;为了照顾老人,她的终身大事一波三折,30年来一直单身。因这份大爱,网民称她是“中国的女儿”。2008年11月,陆玉珍被民众选人中国文明网举办的“中国好人榜”。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过凤楼镇小栗园村一位老人骨折后,3个儿子不给医治,村里老年人协会的一班人得知后,将其3个儿子和孙子召集到一起,给他们讲政策、摆法律,最后,3个儿子不但给老人治好了腿,还争着赡养老人。目前,遍布陕西省商洛市农村的千余个老年人协会已成为广大老年人的“娘家人”和村两委会的“好帮手”。  相似文献   

5.
唐伟宜 《老年人》2010,(9):44-44
一位八十高龄的老人,要圆人生的“爱心大梦”,在有生之年实现“三个五”奋斗目标,即发动50万人献爱心,募集500万元善款,扶助500名特困学生和伤、病、残等急需帮助的人。这是一个多么宏伟的计划,一个多么崇高的梦想。这位老人就是“中国好人榜”入选者、湖南省“金牌志(义)工”、湖南省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涟源市国税局退休干部肖光盛。  相似文献   

6.
孟戈 《老年人》2009,(9):34-35
住进湘雅二医院十四病室,我和刘品生老就成了病友。那天是周六,我9点钟赶到病房时,刘老正在输液,听他“哎哟妈呀”地喊着,抬眼一看,但见老人一脸痛苦。他的鼻孔上插着一根输氧管,心电监护仪上的5个“巴巴”也“贴”在他的胸脯上,老人正患着重病。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导刊》2011,(35):F0003-F0003
这里有常年坚持扶老帮老、爱残助残的“南京路上好八连”;这里有16年坚持敬老爱老、“99个儿女3个妈”的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培训大队16队;这里有为了老人好记好写改名“计一彪”和老人结对“认亲”的计翼彪……  相似文献   

8.
《当代老年》2007,(3):4-4
“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的养老问题正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为了让老人不出家门就能够享受到专业服务,江西九江市浔阳区日前开始推行“居家养老政府买单”的养老新模式,并为80位老人发放了可享受15个小时免费家政服务的“送小时家政服务卡”,老人可凭服务卡向加盟的家政公司要求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家庭卫生、理发、拆洗被褥、擦洗抽油烟机等。家政公司再凭接受服务的老人填写的“服务质量反馈卡”和“送小时家政服务卡”到区民政部门结算费用。  相似文献   

9.
郭桢 《老年世界》2009,(4):14-15
日前,记者来到80岁的刘一民(化名)老人家里,老人向记者讲述了他和老伴被骗购买了一万多元“药品”的经过。就在2008年11月28日,刘一民老人和老伴出去散步,走到街口的时候,路边一年轻人特别热情地给两位老人每人发了一张免费身体健康普查卡,并告知老人这次活动是“北京协和医院”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联合举办的,现场会有“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坐诊,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1999,(4)
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医院和南京市老年病医院开展了“南京市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47%的老人在“对当前生活的总体满意(幸福)程度”一项中选择了“很满意”,53%的老人选择“基本满意”。在回答反映心理健康状况的问题时,55%的老人认为自己“经常有自卑感”,55%的有“孤独感”,5%的有“抑郁感”,多达20%的老人认为自己“情绪不稳”。老人对健康和生活的观念颇为更新,如赞同“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人不足2%,而赞成“身心俱健才是福”这一观念的高达58%,另有40%的老人认为“无病就是福”。对…  相似文献   

11.
吴玲 《老年世界》2007,(5):22-23
俗话说:“小孩信哄.大人信捧。”其实,老人也信“哄”。最近上海市的一位“十佳好媳妇”在服侍老人的实践中得出了“要像哄孩子一样哄老人”的经验。她说。老人吃饭要“哄”,穿衣要“哄”,平时要“哄”,遇到不顺心的事时更要“哄”。  相似文献   

12.
郑州市某社区为让高龄老人交流长寿经验,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比起了谁更健康、谁更“老”。10位90岁以上的老人参加了活动,105岁任简老人获最长寿老人称号,但比起健康,91岁的张凤琴则“技高一筹”,现场进行了俯卧撑表演,获得热烈掌声。张凤琴老人说,自己的腿脚、身体都不错。其长寿的秘诀是经常锻炼身体,坚持散步、做俯卧撑、干家务活,“我能一口气做50个俯卧撑,也不会喘粗气。”  相似文献   

13.
厄瓜多尔南部的洛哈省比尔卡班巴山谷,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的气温常年在摄氏18-24摄氏度之间,湿度平均为68%,空气清新,没有污染,年迈的老人随处可见。他们既没有人搀扶,自己也不拄拐杖。居住在这里的土著有3000多人,百岁以上老人就有近百位,八九十岁的老人算是“壮年”了,因此,这里被人们称做“长寿谷”。生活在“长寿谷”里的老人都是“闲不住”的人。  相似文献   

14.
心利 《老年世界》2009,(21):21-21
“儿孙绕膝”、“四世同堂”曾经是老年人认定生活是否幸福的一种标准。随着儿女自立和人口的流动,“空巢老人”一下子多了起来,多少老人曾为此嘘叹落泪。然而随着近两年社会养老机制的完善,一些老人开始主动选择独享“空巢”,乐于享受自己的“二人世界”。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导刊》2012,(14):42-42
德国“乐龄合作社”为养老未雨绸缪 在德国,进入“专业护理老人院”是老人们最普遍的一种选择。这些养老院拥有世界一流的硬件设备和人员管理方式。不过近年来,德国兴起了一种名为“老年之家”的互助养老方式。一些害怕孤独又不愿意去养老院的老人自发组建自己的小天地,在“老年之家”中,成员共同分担家务,互相帮助,  相似文献   

16.
查代文 《老年人》2005,(12):51-51
我囿居的城外有一条小河,河水清澄明亮,可以看见水中的游鱼和水底五颜六色的鹅卵石。河边是绿绿的菖蒲,河岸有袅娜多姿的杨柳。天气晴和的日子,总有一位老人在河边怡然散步。我常和老人不期而遇,曾问他:“您在寻找什么呢?”老人说:“童趣。”见我不解,老人接着说:“看着这河水,  相似文献   

17.
樊发稼 《老年世界》2006,(16):23-23
子女对老人不孝.原因有三:(1)攀比心理。许多事实证明,越是子女多的老人,出现子女不孝的可能性越大。原因就是子女之间互相攀比。有的是比谁对老人孝顺,而有的是比谁对老人不孝。(2)依赖心理。子女多了,相互之间有某种依赖心理.也就是平时说的“踢皮球”。有人针对这一现象感叹:“一个儿子是个儿。两个儿子半个儿,三个儿子没有儿。”(3)嫌弃老人。父母老了,病也多了。在有些子女看来,老人不但不能帮助自己做事。  相似文献   

18.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一群老人正在草坪上玩着传球的游戏。虽然其中几位因腿脚不便坐在轮椅上,但大家运动的姿态、开心的笑声感染着参观者,也传递给一旁几个年幼的孩子。 这是一家设在某社区的养老机构,住着社区里的gO多位老人。他们有的是需要长期照顾的“常住户”,有的是因子女短期外出暂住于此的“短期居民”,还有的是每天按时往返的“日托”老人。而和他们一起做游戏的,还有几位是同一社区住在家里的老人。  相似文献   

19.
章法 《老年世界》2008,(19):38-38
上世纪50年代,中国家庭人口结构一般来说是一家有四五个孩子的“梯形”结构,70年代一般是一家有两个孩子的“正方形”人口构成,老人都有子女陪伺在侧。到了21世纪的现在,却已是一家只有一个孩子的“倒三角形”,子女少且忙碌,使无偶老人更显孤寂,“再婚”便成了单身老人面临的一个安度晚年的人生选择。  相似文献   

20.
张鹰 《当代老年》2011,(7):31-31
有位80岁老人在公园等人下棋的时候,碰到一位画家。攀谈中画家知道老人靠下棋打发日子,就建议老人不如学绘画。老人说:“我连画笔怎么拿都不知道,怎么作画呢?”画家说:“你可以去试一试呀。”老人一想,对呀,不试怎么知道呢?这一试,老人竞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几年以后,老人成了美国著名画家,此人就是哈里·利伯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