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根据山西多年的倾斜形变观测资料,综合研究了大同-阳高6.1级地震前的中长期孕育过程、中短期前兆异常特征、震前微破裂所显示的固体潮畸变临震异常,以及震前山西地震带形变应力场状况。采用“实用化攻关”方法识别异常进行分析得出,震前山西大部分倾斜形变台站存在一定的异常变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万文妮 《地震》2012,32(2):145-153
本文基于山西带跨断层形变测量的全部历史资料, 通过对1989年大同—阳高6.1级和1998年张北6.2级二次地震前断层形变群体性异常变化的分析, 对山西带断层形变特征及与强震孕育发生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 指出了断层形变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存在的相对性特征, 可供用震例中总结出的断层形变规律跟踪预测和研究未来震情的趋势时参考, 同时对当前华北震情, 特别是山西带震情的跟踪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3.
结合2010年至2011年国外发生的M〉6.0、山西地区4.0级以上地震,对山西代县地震台数字化形变观测资料进行系统研究,分析其映震情况和映震特征。研究发现,在多次中强以上地震前几小时至几天左右,各测项均记录到固体潮畸变、高频脉冲、抖动、转折等异常形态。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山西定点形变观测数据,分析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8月9日新疆精河6.6级地震的前兆异常,讨论了异常的信度。结果表明,九寨沟和新疆精河地震前,山西地区部分倾斜、应变仪器的观测数据出现了较为可靠的短临前兆异常变化,异常出现在震前3~180 d,主要表现为短时间内的破年变、转折、加速等。各定点形变台站在异常出现的时间上呈明显的准同步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发生在2003年9月27日俄、中、蒙交界Ms≥7.9级和2007年7月20日特克斯Ms≥5.9级地震前后,乌鲁木齐形变台站垂直形变资料异常特征的分析和研究认为,乌鲁木齐形变台站的前兆观测资料具有较好的映震能力,对乌鲁木齐周边及北天山中西部地区5~6级以上地震有较好的震前反应,前兆信息明显。地震前后形变形态表现为低...  相似文献   

6.
根据建立的数学模型,对山西地区跨断层观测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得到断层形变速率、异常强度值、异常强度等值线和区域性异常变化的时序曲线,并根据断层形变异常强度值及时空演化等特征,结合山西地区中、强地震,研究断层形变异常强度与地震的关系,发现在山西地区发生MS≥4.0地震前1年左右或稍长时间,断层形变异常强度均出现强烈异常,表现为R5,可以作为中、强地震孕育发生的前兆标志。  相似文献   

7.
山西地堑系强震的活动规律和危险区段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锡伟  邓起东 《地震地质》1992,14(4):305-316
山西地堑系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强震活动带之一。作者系统地分析了山西地堑系历史强震的重复和迁移现象、M≥7级地震前中强地震的活动特征、蠕变曲线的线性分段性,并根据近期地震活动的特点,判断了现今地震活动暂态和未来地震活动性;最后,在现有的形变测量资料、历史地震和古地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定了山西地堑系内可能发生强震的危险区段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山西形变台网的基本情况,应用台网的观测资料,研究了汶川8.0级地震前的异常变化及同震响应,给出了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9.
山西及邻区中强地震前断层形变特征及预报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西地震带及邻区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中强地震前断层位移测量进行处理,综合研究了观测的映震能力,通过分析山西5年来5期GPS观测资料,对水平形变做出了解释,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震前地震形变特征及应力场变化情况,获得了用形变预报中强地震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正>青藏块体东北缘自20世纪70年代建立形变监测网络以来,先后发生7次中强地震。利用区域水准以及跨断层水准等不同时空尺度的形变资料,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1986年门源6.4级、1990年天祝、古浪6.2级等7次中强地震前后地壳形变特征的回溯性研究,分析震前形变异常时空变化基本特征,总结其在震前形变异常的共性和差异性。由于地震前的形变资料的时空尺度不尽相同,为此,在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从山西省地下流体(水位、水化)的基础观测资料入手,在核实异常的基础上,总结了1989年以来山西大同—阳高6.1级,内蒙古包头6.4级,河北张北6.2级地震前的异常反应和震后认识,并对今后的地震预报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白晓勤  李冬梅 《山西地震》1999,(1):14-17,35
从山西省形变观测的基础资料入手,回顾了各形变观测台(站)在山西大同-阳高6.1级地震,内蒙古自治区包头6.4级和河北张北6.2级3次地震前后的异常追踪落实过程,并对其进行了认真的思考,给出了思考之后的启示,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1989年以来华北北部6级左右地震前山西电磁异常的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近10a来分布于山西中北部电磁观测台站的综合状况,对这些台站在1989年山西大同—阳高6.1级,1996年内蒙古包头6.4级及1998年河北张北6.2级地震前后的观测资料进行了认真分析,在排除干扰和对出现的地震异常进行识别、核实的基础上,总结了其变化特征,给出了信度。对这3次地震的分析总结后,对今后电磁学科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利用地震行业网络资源数据共享平台,收集整理2010年山西大同阳高M4.5地震前周边"十五"前兆台站所有测项资料,应用原始图像及多项方法,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只有形变观测资料出现典型的短临异常,异常类型既有典型的个体显著异常,又有多台共性的群体异常,异常台项全部位于山西地震带北部。  相似文献   

15.
对山西省地震局代县中心地震台的水准观测项目在1998年1月10日河北张北M6.2地震前的异常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张北M6.2地震前存在着大范围的应力积累、调整过程。代县台的7条水准测线均存在长、中期形变异常。异常时间大约1a~2a左右。异常幅度变化大。地震发生在测线观测曲线异常转折恢复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大陆2001年以来发生的数次5级以上地震前,山西侯马数字化形变台的波形记录发生了明显变化。本文就此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强震前的预滑移可能产生这种长周期的形变波,它们对大震预报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山西临汾台VP型宽频带倾斜仪观测资料处理发现,与同台观测的普通倾斜仪相比,该仪器灵敏度高,记录的同震阶变幅度远大于普通形变倾斜仪;该仪器映震能力强,在2010年河津M4.8地震、洪洞M3.6地震、2009年陕西高陵M4.4地震等几次地震前记录到了明显的短期、甚至短临异常变化特征,尤其是在河津地震前更是出现了原始曲线形态、潮汐因子、加卸载响应比等多项丰富的异常信息,说明该仪器对山西带南部地震有较好的映震能力,可为今后分析本区及周边地震活动提供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99年 11月 1日 ,在山西大同—阳高一带发生了 Ms5 .6地震。山西离石地震台依据该台地倾斜观测出现的异常 ,震前对这次地震作了较好的短临地震预报 ,为了探讨单台地震预报的方法 ,在该次短临预报的基础上 ,进一步用差分法、滤波法、矢量法、形态分析法对观测资料作了进一步的处理 ,发现该台地倾斜震前异常反映较好 ,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指出 ,这对山西的地震监测预报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