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沙利度胺(TLD)早期被作为一种止吐剂用于治疗妊娠呕吐,但由于严重的致畸作用而被禁用。随后研究发现TLD可治疗由免疫失调引起的多种疾病。近期研究发现TLD在血液系统肿瘤尤其是多发性骨髓瘤(MM)的治疗中显示出明显疗效,对实体肿瘤也有一定治疗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了。  相似文献   

2.
沙利度胺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利度胺(TLD)早期被作为一种止吐剂用于治疗妊娠呕吐,但由于严重的致畸作用而被禁用.随后研究发现TLD可治疗由免疫失调引起的多种疾病.近期研究发现TLD在血液系统肿瘤尤其是多发性骨髓瘤(MM)的治疗中显示出明显疗效,对实体肿瘤也有一定治疗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了.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国内外沙利度胺抗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现状.方法:应用PubMed和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沙利度胺和肿瘤”为检索词,检索2000-01-01— 2011-06-30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沙利度胺抗肿瘤的基础研究;2)沙利度胺抗肿瘤的临床研究.根据纳入标准符合分析的文献33篇.结果:沙利度胺具有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调节T淋巴细胞功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核转录因子NF-κB和调节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等作用机制.临床上可与化疗联合,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肝癌、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神经胶质细胞瘤、前列腺癌和恶性黑色素瘤等的辅助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在晚期食管癌、晚期结直肠癌和高危复发肾癌的治疗中无明显疗效.沙利度胺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乏力、皮疹和嗜睡等,深静脉血栓是潜在的严重不良反应之一.结论:沙利度胺对常见多数恶性肿瘤具有辅助治疗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雷利度胺单用或联合用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为了观察雷利度胺在我国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1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用单用雷利度胺或联合用药治疗。结果nCR1例,PR1例,MR1例,NC3例,PD4例,总有效率70.0(包括4例PD,曾经有效后进展)。中位治疗反应时间为5.1(1~16)周。不良反应:粒细胞减少3例,血小板减少1例,轻微乏力,头晕2例,过敏性皮疹1例,低钾血症1例,合并肺部感染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结论雷利度胺单用或联合用药疗效较佳,其不良反应较少,患者耐受良好,并且可以在门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配对观察的方法观察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效果。将骨髓瘤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采用沙利度胺+VAD,使用剂量为沙利度胺200mg口服d1-21+VAD方案(长春新碱0.5mg/d,d1-4,阿霉素10mg/d,d1-4;地塞米松40mg/d,d1-4、d9-12、d17-20)。B组只采用VAD方案,方案同上。结果A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结论沙利度胺对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发现沙利度胺因具有抑制血管生成、调节免疫等作用从而产生抗肿瘤活性,在靶向治疗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结直肠癌、晚期肝癌及晚期胃癌的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临床研究也发现其在改善肿瘤恶病质及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马芳  黄学惠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9):1799-1802
沙利度胺早期曾作为镇静药、止吐药使用,但因其有很强的致畸作用于1963年被停止应用。几年后又开始被用于麻风病的治疗。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沙利度胺具有抗血管生成及免疫调节作用,在一些动物肿瘤模型及临床治疗中有较好的抗肿瘤作用。随着对其药理机制研究的深入,沙利度胺的临床适应证取得了重新认识。在治疗难治性和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中已取得良好效果,正在开展的Ⅱ,Ⅲ期临床试验显示可能对某些实体肿瘤也有一定作用,但确切的机理目前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8.
沙利度胺的抗肿瘤作用及临床用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沙利度胺早期曾作为镇静药、止吐药使用,但因其有很强的致畸作用于1963年被停止应用.几年后又开始被用于麻风病的治疗.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沙利度胺具有抗血管生成及免疫调节作用,在一些动物肿瘤模型及临床治疗中有较好的抗肿瘤作用.随着对其药理机制研究的深入,沙利度胺的临床适应证取得了重新认识.在治疗难治性和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中已取得良好效果,正在开展的Ⅱ,Ⅲ期临床试验显示可能对某些实体肿瘤也有一定作用,但确切的机理目前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9.
沙利度胺具有抗肿瘤血管生成、改善免疫功能和晚期肿瘤患者恶液质等抗肿瘤作用,在治疗老年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化疗耐药后的晚期结直肠癌、晚期肝细胞癌及转移性乳腺癌等方面显示出一定的疗效。随着沙利度胺抗肿瘤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更多的临床研究开始关注沙利度胺对非血液系统肿瘤的作用,尤其是其在治疗高危结直肠癌、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术后辅助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和难治性妇科肿瘤的挽救治疗等方面获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的治疗新途径,延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试验的方法,设立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治疗组在TACE前1天开始口服沙利度胺,每次50 mg,每天3次,连服14天。同日下午开始水化治疗。次日下午3:00~5:00(申时)经皮股动脉穿剌,经肝固有动脉将导管置于肿瘤供血动脉内,注入大剂量顺铂(90~180 mg)、5-FU 1.0 g,并分别将阿霉素40~50 mg及与超液态碘油10~20 mL充分乳化后注入,同时夹心注入恩度30 mg。对照组不采用大剂量顺铂申时肝动脉灌注及恩度和沙利度胺治疗,其余治疗包括TACE用药均与治疗组相同。治疗后1-2月视情况给予重复治疗。以总生存时间为主要终点,至疾病进展时间为次要终点。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总生存时间:治疗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48.8%和30.0%,中位生存时间10.8月;对照组1、2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3.3%、16.7%和8.0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2)。(2)疾病进展时间:治疗组1、2年无疾病进展率为38.3%、16.6%,中位至疾病进展时间为9.0月,对照组分别为16.7%、16.7%和5.8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5)。(3)两组的不良反应包括肝肾功能变化、血常规尤其是反映骨髓功能的指标白细胞下降的幅度、胃肠道反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恩度+大剂量顺铂申时介入肝动脉灌注联合沙利度胺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较为满意,优于常规的TACE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肾母细胞瘤的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原发于肾脏的恶性肿瘤。外科手术在20世纪对于改善肾母细胞瘤的预后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单纯手术的适应范围越来越窄。随着对本病放射敏感性的不断认识以及有效化疗药物的不断开发,包括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的综合治疗,使肾母细胞瘤的生存率取得显著的提高,从20世纪30年代的30%提高到现在的85%以上。虽然,美国国立肾母细胞瘤研究组(NWTSG)和国际儿童肿瘤协会(SIOP)对术前治疗的价值存在不同看法,但SIOP的系列研究证实,术前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术后化疗,SIOP93-01研究结果表明,Ⅰ期组织学中危或间变型肾母细胞瘤患者可进一步减少为4周,这显著降低了治疗的毒副反应且不影响治疗的疗效。腹部照射的剂量也较以往明显减低,放疗剂量10·8Gy即可取得与20Gy同样的局部肿瘤控制,减少了放射导致的远期毒副反应的发生。目前,有关肾母细胞瘤的临床研究集中在如何减少低危肿瘤患者的治疗,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毒副反应发生最少,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肿瘤的生长有赖于血管生成,血管生成是肿瘤侵袭、转移的基础。抑制血管生成可使肿瘤萎缩坏死或使微转移灶长期处于“休眠”状态。反应停于上世纪中叶作为非巴比妥类镇静剂用于早孕反应,后曾因严重的致畸作用而被禁用。近年研究发现,反应停能明显抑制兔角膜血管生成,具有血管生成抑制作用,因而被应用于肿瘤研究。然而,实验研究中反应停对实体瘤的抗肿瘤效应并不一致,作用机制也未完全明了。我们对反应停药理作用、抗肿瘤效用、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选取 70例常见肿瘤术后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 40例 ,对照组 3 0例 ,观察组采用康赛迪胶囊加化疗 ,对照组单纯应用相同方案化疗。治疗 2个周期后 ,观察其病灶大小的变化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体重、外周血细胞、免疫学、血流变指标变化 ,并与单纯化疗作对照。结果发现 ,观察组有效率为 45 0 0 % ,对照组有效率为 3 3 3 3 %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 ,康赛迪胶囊与化疗联用有明显协同、增效、减毒作用 ,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调节T细胞亚群的失衡 ,改变血液流变性并降低化疗的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含亚砷酸化疗方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舍亚砷酸(arsenic trioxide,As2O3)联合常规化疗药物脱氧氟尿苷(floxuridine,FuDR)、卡铂(carboplatin,CAP)和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8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成亚砷酸组(41例)和对照组(45例),分别采用As2O3联合常规化疗药物和单纯常规化疗药物方案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结果:As2O3组的客观有效率(CR+PR)、荻益率(CR+PR+SD)、AFP下降率及肝内外转移发生率分别为14.6%、75.6%、84.6%和14.6%;对照组的客观有效率(CR+PR)、获益率(CR+PR+SD)、AFP下降率及肝内外转移发生率分别为8.9%、66.7%、73.5%乖33.3%。两组主要毒副反应为发热、胃肠道反应、血液学及肝脏毒性。As2O3组的肝内外转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客观有效率、获益率、AFP下降率及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THP、CAP及FUDR化疗方案相比,As2O3联合THP、CAP及FUDR化疗方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可显著降低肿瘤的肝内外转移发生率,并有较好的近期疗效而不增加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和调节免疫功能的治疗方法。方法:分别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生化法检测95例恶性肿瘤患者和18名健康人的细胞免疫功能(CD3、CD4、CD8和CD56)和体液免疫功能(C3、C4、IgA、IgM和IgG);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38例初诊和47例化疗后恶性肿瘤患者与18名健康人的细胞免疫功能比较,肿瘤患者的CD3、CD4和CD4/CD8明显低于健康人,CD8(除生物治疗后)和CD56明显高于健康人,但初诊和化疗后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胸腺五肽(欧宁)治疗后的22例患者,CD3比例略有上升,CD4和CD4/CD8明显上升,CD8明显下降,CD56略有下降。经中药治疗的16例患者,CD4略有上升,CD8比例明显降低,CD4/CD8明显增高。肿瘤患者与健康人比较,IgG明显高于健康人;经胸腺五肽和中药治疗后,体液免疫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体液免疫功能基本正常;胸腺五肽和中药治疗后均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但仍达不到健康人水平;两种治疗方法对体液免疫功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肿瘤治疗止吐药物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放化疗中致吐机制及传递神经递质的多样性、治疗药物药理特点的多样性决定了临床药物选择的多样性,且同类药物间也存在用药特点的差异性。肿瘤放化疗所致的呕吐,其形成呕吐反射的神经递质主要为多巴胺、乙酰胆碱、组胺、5-羟色胺(5-HT3)和神经激肽(NK1)。近年来,临床使用的药物主要为5-HT3受体拮抗剂和NK1受体拮抗剂。5-HT3受体拮抗剂类药物作用机制大致相同,其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与受体的作用方式、亲和力、量效曲线关系和药代动力学特征及药物代谢酶的差异。阿瑞吡坦为2003年被美国FDA批准上市的第一个NK1受体拮抗剂,与5-HT3受体拮抗剂、地塞米松合用被列为高致吐化疗和延迟性呕吐的标准药物治疗方案。2006年,ASCO修订委员会颁布了新版肿瘤患者止吐药应用指南,该指南中把止吐药物定位为:1)较高治疗指数药物;2)较低治疗指数药物;3)辅助药物。对肿瘤化疗高度、中度致吐的止吐治疗中,均将上述较高指数的3类药物联合或组合应用。对低度止吐的化疗方案,则适当使用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17.
Survivin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重要的凋亡抑制基因,具有抑制凋亡和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双重功能。大量的研究报道了在基础和临床实验中survivin基因与放、化疗的敏感性的密切关系。由于survivin基因的重要功能,加之其具有基因治疗最理想的条件,即它在肿瘤组织中表达率高,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相比,它同时具有高特异性的特点,因而目前研究关注于以survivin基因为靶点的基因治疗,抑制survivin基因的表达,增加肿瘤的自发性凋亡和放、化疗诱导的凋亡,抑制肿瘤生长,提高肿瘤对放、化疗的敏感性。基因治疗途径包括:1)改变survivin基因功能区的关键位点,使其不能生成正常功能的蛋白。2)通过黄素蛋白(flavopividol)抑制周期素依赖蛋白激酶(Cdc2)活性,使其不能对survivin Thr(34)位点磷酸化,从而抑制了survivin蛋白的正常功能。3)从RNA水平抑制survivin表达的基因沉默技术。上述研究已得到了可喜的结果,过渡到临床实验是进一步努力的目标。肿瘤防治杂志,2005,12(19):1513-1516  相似文献   

18.
Survivin基因与肿瘤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雁  祝淑钗 《肿瘤防治杂志》2005,12(19):1513-1516
Survivin基因是近年来发现的重要的凋亡抑制基因,具有抑制凋亡和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双重功能.大量的研究报道了在基础和临床实验中survivin基因与放、化疗的敏感性的密切关系.由于survivin基因的重要功能,加之其具有基因治疗最理想的条件,即它在肿瘤组织中表达率高,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相比,它同时具有高特异性的特点,因而目前研究关注于以survivin基因为靶点的基因治疗,抑制survivin基因的表达,增加肿瘤的自发性凋亡和放、化疗诱导的凋亡,抑制肿瘤生长,提高肿瘤对放、化疗的敏感性.基因治疗途径包括:1)改变survivin基因功能区的关键位点,使其不能生成正常功能的蛋白.2)通过黄素蛋白(flavopivid0l)抑制周期素依赖蛋白激酶(Cdc2)活性,使其不能对survivin Thr(34)位点磷酸化,从而抑制了survivin蛋白的正常功能.3)从RNA水平抑制surviyin表达的基因沉默技术.上述研究已得到了可喜的结果,过渡到临床实验是进一步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5FU)和甲酰四氢叶酸(CF)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选择2000年3月~2004年4月我科住院的胃癌患者42例入组,术前接受化疗,方案为:奥沙利铂130mg/m2,d1;5FU500mg/m2,d1~d3;CF300mg/d,d1~3。每3个周为1个周期,共2个周期。观察新辅助化疗后肿瘤原发病灶的缓解情况,并观察毒副反应。结果:42例患者中有38例获得手术切除,其中26例获得根治性切除,19例肿瘤原发病灶明显缩小,14例肿瘤TNM分期降低。毒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腹泻、恶心、呕吐、脱发、肝功能异常,经对症及营养支持治疗后均能缓解。结论:奥沙利铂联合5FU与CF新辅助化疗在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治疗中近期疗效显著,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肿瘤抗血管生成生物化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化疗通过杀伤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的生长和侵袭,在对细胞毒化疗药物研究的同时发现,绝大多数药物在低剂量、高频率的给药方式下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有持续抑制和杀伤作用,即后来所提出的抗血管生成的生物化疗。这种以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为作用靶点的化疗,其理论依据主要是肿瘤的生长和侵袭离不开新生血管的生成。目前认识到,许多化疗药物及一些抗肿瘤中药的有效成分在体外实验或体内实验中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