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比较MR弹性成像(MRE)及动态增强成像(DCE-MRI)诊断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GEV)的价值。方法 收集接受MRE及DCE-MRI检查的肝硬化患者59例,记录血小板计数(PLT),测量肝弹性值(HS)、脾弹性值(SS)和MR增强视觉分级相关指标;以内镜结果为金标准,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相关指标诊断GEV的价值。结果 PLT、HS、SS及MR增强视觉分级与肝硬化GEV分级具有相关性(rs=-0.317、0.436、0.682、0.703,P均<0.05)。诊断有无GEV时,SS的AUC略高于MR增强视觉分级、HS、PLT (AUC分别为0.880、0.795、0.744、0.635),其中SS与PLT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诊断中重度GEV时,MR增强视觉分级的AUC略高于SS、HS、PLT (AUC分别为0.893、0.816、0.713、0.665),其中MR增强视觉分级与HS、PLT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0.002)。联合SS及MR增强视觉分级,鉴别诊断有无GEV及中重度GEV的敏感度分别为94.16%、96.83%。结论 MRE可有效预测GEV及其严重程度,与DCE-MRI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2.
3.
SE-EPI磁共振弹性成像评价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SE-EPI磁共振弹性成像(MRE)评价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GEV)程度的价值。方法 对89例肝硬化患者行SE-EPI序列MRE扫描、实验室及胃镜检查。以胃镜检查GEV程度为金标准,对诊断GEV、轻/中重度GEV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判定,并进行GEV分级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脾容积及肝、脾弹性值均为诊断GEV的独立影响因素,诊断比值比分别为1.02(95%CI 1.01~1.03)、2.37(95%CI 1.50~3.75)及2.76(95%CI 1.59~4.82,P均<0.01)。仅脾弹性值为鉴别轻度与中重度GEV的独立影响因素,诊断比值比为2.42(95%CI 1.71~3.43,P<0.01)。GEV分级与血小板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指数、肝弹性值具有中等程度相关性(r=0.42、0.55,P均<0.001),与脾弹性值、脾容积具有较高相关性(r=0.77、0.60,P均<0.001)。结论 SE-EPI MRE是一种简单、无创的评估GEV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门静脉系统血管径线变化及与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关系,探讨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MSCTP)在肝硬化分级及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多层螺旋CT对200例对照组及63例肝硬化患者(出血组31例、非出血组32例)的门静脉、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直径及门静脉长度的测定,比较门静脉诸血管参数在对照组与肝硬化组、不同肝硬化分级间及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间有无差异。结果肝硬化组门静脉上述参数均大于对照组(P〈0.01),但在肝硬化分级中除肠系膜上静脉Child—Pugh C级较A与B级增宽外,其他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的门静脉参数较非出血组除门静脉长度外均有增大(P〈0.05)。结论MSCTP能够反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程度,并对预测食管静脉出血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胃间质瘤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非上皮性肿瘤,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尤其是多层螺旋CT的应用,诊断胃间质瘤的报道有逐年增高的趋势[1].笔者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间质瘤患者多层螺旋CT表现,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胃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与分析多层螺旋CT静脉成像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通过病理或临床诊断为肝硬化早期以及中晚期的患者,对其进行多层螺旋CT静脉成像检查,对其门静脉与肝脏右静脉管径进行测量,并分析该检测方法对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诊断价值。结果:患者的血管显示均较为清晰,其门静脉宽度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肝脏右静脉宽度在代偿期其内径有明显增宽的表现,失代偿期则有明显变窄的表现。本组患者的门静脉宽度/肝右静脉宽度(PV/RHV)值在失代偿期为(1.76±0.04),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在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关CT参数分析。方法:选取枣庄市山亭区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疑似肝硬化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以肝穿刺活检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在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80例疑似肝硬化患者,肝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结果,阳性67例,阴性13例;肝功能分级A级58例,B级6例,C级3例。经多层螺旋CT检查显示,阳性66例,阴性14例,多层螺旋CT检查肝硬化的准确率93.75%,灵敏度95.52%,特异度84.62%,阳性预测值96.97%,阴性预测值78.57%,Kappa值=0.777,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良好;多层螺旋CT检查肝功能分级结果显示,A级56例,B级7例,C级4例,检出准确率91.04%(61/67)。肝功能C级体表面积大于A、B两组,B组肝脏体积大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在肝硬化诊断中准确率较高,能够准确获取患者肝脏体表面积以及肝脏体积等数据,有效显示肝功能分级,为后期治疗提供依据,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8.
<正>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情危急,病死率高,且患者出血前往往无明显预兆,很难预测。虽然目前开展了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气囊填塞、放射介入以及外科手术等多种方法止血[1],但疗效仍不令人满意。故降低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死亡率最为关键的就是防止出血,而防止出血的关键又在于对出血的准  相似文献   

9.
荆乐乐  刘一品 《大医生》2024,(2):115-118
目的 内镜治疗是肝硬化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GVB)的重要治疗手段,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出血风险并降低死亡率。内镜治疗包括多种技术,如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内镜下曲张静脉硬化术、内镜下联合治疗、一次预防性内镜治疗、再出血内镜治疗、断流术等。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病变情况选择最适宜的方法。此外,还需充分了解和掌握内镜治疗的操作技巧及安全事项,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研究将总结肝硬化EGVB内镜治疗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肝癌门静脉癌栓的影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诊断为肝癌的35例患者行MS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并进行2D及3D重建图象以显示门脉情况。结果:无癌栓10例占30%,根据癌栓不同部位分为门脉主干、左、右支及肿瘤周围小分支。门静脉主干占7例,约25%,门静脉分支癌栓占17例,其中3例可见病灶区小分支癌栓,40%,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1例,占5%。结论:MSCT成像,可较好的多方位显示癌栓部位及其类型,对门静脉癌栓检出作出准确判断,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预见性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方法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再出血率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以回顾性研究方式分析了2003—2005年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人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接受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A组:抢救及护理+饮食护理;B组:抢救及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C组:抢救及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预见性护理等综合护理。比较各组再出血率及病死率。结果12组患者病死率及再出血率明显低于A、B两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辅以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及临床治疗效果。并降低患者再出血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超声在食管静脉曲张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超声在食管静脉曲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超声检查104例肝硬化患者,其中合并食管静脉曲张者48例,不伴食管静脉曲张者56例。结果:超声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和89%。声像图上,曲张静脉表现为无回声区。曲张组食管下段前后径,左右径及管壁厚度均较非张组增大(P<0.01)。结论:超声对诊断食管静脉曲张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在胃癌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本组胃癌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前瞻性研究,旨在提高多层螺旋CT在胃癌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通过对40例胃癌病人的MSCT轴位图像和重建的SSD、4-D、MIP及仿真内镜图像进行观察分析,分别对各病例进行诊断及术前评估并与其相应的胃肠钡餐及胃镜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所有病人的诊断符合率为100%,TNM分期的准确性为90.00%,其仿真内镜结果与胃镜结果基本吻合。结论 多层螺旋CT在胃癌的诊治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CT门静脉血管成像(CTP)与内镜诊断肝硬化胃食管静脉曲张的效果,探讨CTP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血管的显示及其在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43例肝硬化患者行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门静脉血管成像,观察胃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及有无其他侧支开放,并在4周内行内镜检查,了解胃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结果 43例患者中有33例经胃镜确诊食管静脉曲张,其中CTP诊断与胃镜相符29例;胃镜诊断胃底静脉曲张14例,其中有12例CTP诊断与之相符;CTP诊断胃食管静脉曲张与内镜有较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但在判断食管静脉曲张部位上与胃镜一致性较差。结论对肝硬化患者可采用CTP进行随访,以评估胃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风险,可减少不必要的内镜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三腔两囊管联合奥曲肽与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三腔两囊管联合奥曲肽与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采用三腔两囊管联合垂体后叶素与奥美拉唑治疗,观察两组治疗24 h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7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5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9.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腔两囊管联合奥曲肽与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效果优于三腔两囊管联合垂体后叶素与奥美拉唑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一氧化氮 (NO)对食管动力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EVB)的影响。方法 :本文采用核素扫描法测定 4 2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 (EV)和 30例健康人 (HS)食管液体通过时间和胃食管反流 ,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含量 ;并随访 1年。结果 :EV组血浆NO含量显著高于HS组 (P <0 .0 5 ) ;EV组胃食管反流发生率显著高于HS组 (P<0 .0 5 ) ;EV组中胃食管反流患者的NO含量显著高于无胃食管反流的患者 (P <0 .0 5 ) ,EV食管动力异常组血清NO含量显著高于EV食管动力正常组 (P <0 .0 5 ) ;EV食管动力异常组出血率显著高于EV食管动力正常组 (P <0 .0 5 )。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清NO含量的升高可能使食管下段括约肌 (LES)松弛而产生胃食管反流 ,进而导致EVB机会增加。  相似文献   

17.
李福海  杨开宇 《华西医学》1992,7(3):313-317
作者对44例食管癌及胃癌术后CT资料进行了总结,并以钡餐、胃镜、手术或随访作对照,结果发现:食管胃弓上或弓下吻合时CT较易显示吻合口,正常时吻合口区管壁均匀光滑,边界清,也可为分界清楚之假性包块;吻合口复发癌的CT表现为吻合口区包块并向周围侵犯或管壁增厚向腔内及壁外突出;钡餐对于吻合口的评价仍是较好的方法,而CT对于发现局部侵犯、淋巴结增大、远处转移及脓肿等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毅  李敏  张伟 《华西医学》2011,(7):1043-1045
目的 研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RGP)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中的作用.方法 以2005年1月-2010年8月4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不同程度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严重程度分为轻度曲张组、中度曲张...  相似文献   

19.
胃左静脉血流动力学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食管静脉曲张时胃左静脉血流动力学特征与内镜下曲张程度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对 170例食管和 /或胃底静脉曲张病人和 3 0例健康成人进行胃左静脉血流方向和血流速度测量。结果 所有健康对照组均呈向肝型血流 ,而食管静脉曲张病人有 85 %为离肝型 ,轻度曲张病人有约 3 2 %仍为向肝型血流。轻度静脉曲张病人血流速度为 ( 8.3± 2 .6)cm/s ,中度为 ( 11.9± 2 .1)cm/s ,重度为 ( 13 .9± 3 .5 )cm /s ,三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且离肝血流速度大于 15cm/s( 10 /17,5 8.8% )时出血机会显著增高。结论 随着静脉曲张程度的增大 ,胃左静脉离肝血流速度平行增加 ,而且胃左静脉离肝血流速度越高 ,曲张静脉出血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20.
范合璋 《华西医学》2014,(2):246-248
目的观察内镜密集套扎和非密集套扎治疗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0月住院的肝硬化并食管静脉重度曲张患者60例,分为两组:A组为密集套扎组32例,B组为非密集套扎组(标准组)28例。采用6连发套扎器行内镜治疗。分组标准以一次使用套扎圈≤6个为非密集套扎组,〉6个为密集套扎组。结果A组首次结扎1个月后复查:食管静脉曲张基本治愈(曲张静脉基本消除)者6例,静脉曲张程度减轻者2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8%,平均结扎次数1.94次。B组首次套扎1个月后复查:食管静脉曲张基本治愈(曲张静脉基本消除)者1例,有效者有24例,无效者3例(其中死亡1例),总有效率89.3%,平均结扎次数2.75次。结论食管静脉曲张采用密集套扎法连续治疗,静脉曲张消失率高,能减少套扎次数,是一种有效治疗食管静脉重度曲张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