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纪恩  李晓花 《海南医学》2016,(19):3223-3224
目的:分析结肠直肠恶性肿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原因,为针对性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319例结肠直肠恶性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部位感染与否分为感染组(30例)和非感染组(28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级、Dukes分期等,以找出感染原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开腹手术、年龄、手术时间、出血量、Dukes分期、ASA分级、合并糖尿病、营养不良等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长、营养不良及ASA分级>Ⅲ级是结肠直肠恶性肿瘤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而腹腔镜手术是手术部位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高龄、手术时间长、合并糖尿病、营养不良及ASA分级>Ⅲ级是导致结肠直肠恶性肿瘤术后感染的主要原因,因此围术期应加强以上感染因素的控制以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结肠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所选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胃结肠手术患者50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并对预防策略进行制定。结果全部500例患者中,36例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为7.2%(36/500);感染发生率最高的手术类型为结直肠手术,其次则为胃手术;感染发生几率和手术类型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手术时间长、术前发热、输血、合并糖尿病、合并慢性疾病以及年龄较大等是引起胃结肠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胃结肠手术后,出现手术部位感染的几率较高,术前应加强评估,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加强对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有效地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胃结肠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降低胃结肠手术部位感染率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9月-2012年9月胃结肠手术患者568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感染的高危易感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结果共发生手术部位感染41例,占7.22%.其中以结直肠癌根治术感染发生率最高,占19.64%,结直肠手术居第二,占10.5%,手术类型与感染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合并慢性疾病、合并糖尿病、输血、术前发热、手术时间长、肥胖等因素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胃结肠手术后容易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术前做好各方面的评估,部位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术前分析,从而加强预防,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室感染控制路径对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300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在2016年07月--2017年07月间入我院并接受治疗,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150例。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组患者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开展手术室感染控制路径护理,统计手术感染率、环境卫生合格率以及空气结净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感染率明显低于常规组(1.33%VS 14.67%),环境卫生合格率、空气洁净率明显高于常规组(98.67%VS 87.33%,99.33%VS 86.67%),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中,实行感染控制路径,有利于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率,建议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6.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手术感染是医院感染的一种主要形式,它直接影响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的预后。我院2009年发生7例浅部组织感染,引起我们重视,经多方面的调查分析,现总结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分析乳腺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总结并评估感染控制效果。方法 对2014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乳腺外科接受乳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乳腺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在2014—2020年每年度结束时回顾性分析乳腺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对于乳腺手术部位感染率较高的年度,分析可能导致感染率升高且可实施感染控制干预措施的因素,并依据该结果在下一年度进行特异性感染控制及持续监测,形成监测-感染控制-再监测-再感染控制的模式,并对感染控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014—2020年共实施了Ⅰ类切口手术7588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41例,感染率为0.54%。年龄、手术级别、手术持续时间、失血量、引流管引流时间、放置植入物、接受术前化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是乳腺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2014年、2016年、2018年乳腺手术部位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2014年、2016年、2018年末对乳腺手术部位感染病例进行分析,发现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治疗方式、病种构成及医疗技术操作;实施针对性感染控制措施后,2015年、2017年、2...  相似文献   

9.
目前,由于各个医疗机构对院内感染管理重视的程度不同,导致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的认识相差甚远,所以部分医疗机构预防与控制手术部位感染措施的落实情况令人担忧.手术部位感染是外科患者最常见的医院感染,其中70%为切口感染,30%为器官或腔隙感染,是外科手术患者死亡率、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增加的主要因素[1].手术室的管理与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关系密切.因此,讨论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预防与控制措施,以达到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近年来,我院感染管理科对全院住院患者手术部位感染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发现手术室的管理在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手术部位感染(简称SSI)是术后并发症之一,是医院感染的重要部分,它严重影响了医疗质量,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了患者痛苦和费用,严重者对生命构成威胁。术后BBI虽不能杜绝,但重视做好防护工作,则可极大程度地防止发生或减轻其严重程度。引起BBI的原因较多,本文只对其主要危险因素作一综述,并提出相关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手术部位感染(简称SSI)是术后并发症之一,是医院感染的重要部分,它严重影响了医疗质量,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了患者痛苦和费用,严重者对生命构成威胁.术后SSI虽不能杜绝,但重视做好防护工作,则可极大程度地防止发生或减轻其严重程度.引起SSI的原因较多,本文只对其主要危险因素作一综述,并提出相关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情况的监测,寻找可能造成感染的相关因素,以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感染,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方法查看手术患者病程记录及手术相关危险因素记录,填写《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调查表》;了解患者全身情况及手术部位情况。结果 2011年7月1日~2012年6月30日住院患者中,10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SSI)。其中,清洁切口手术感染率0.37%、清洁—污染切口手术感染率0.40%、污染切口手术感染率4.88%、感染切口手术感染率7.14%。污染切口手术感染率与感染切口手术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SI的发生与手术切口类型、手术危险指数等危险因素有关。降低SSI的发生率,不仅要评估患者自身的危险因素,还应提高医生对手术患者情况和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15.
张焕亮  杨培兰 《吉林医学》2012,33(12):2589-2590
目的:探讨对于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需要手术治疗的4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住院期间手术部位刀口情况进行观察。结果:453例患者中有21例出现刀口感染,感染率为4.64%,发生感染的患者与年龄、切口类别、手术性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有关,与性别无明显关系。结论:普通外科手术部位发生感染与许多因素都有密切的关系,进行有效的护理,可以降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行外科手术的5 4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SSI及病原菌。根据患者SSI情况将其分为感染组(46例)与非感染组(5 374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SSI的影响因素。 结果 患者SSI发生率为0.85%(46/5 420)。分离出的48株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菌31株(64.58%),革兰氏阳性菌17株(35.42%)。感染组年龄>65岁、合并糖尿病、全身麻醉、切口类型Ⅲ类、急诊手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Ⅲ级、术前使用抗菌药物者占比均高于非感染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2.125,95%CI:1.104~4.090)、合并糖尿病(OR=2.585,95%CI:1.327~5.036)、手术时机(OR=2.209,95%CI:1.306~3.736)、手术时间(OR=2.704,95%CI:1.325~5.518)、住院时间(OR=2.767,95%CI:1.348~5.680)、切口类型(OR=2.159,95%CI:1.128~4.325)、术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OR= 0.784,95%CI:0.673~0.995)是外科手术患者SSI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年龄、糖尿病、手术时机、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类型、术前抗菌药物使用是外科手术患者SSI的影响因素,针对上述因素予以早期干预有利于减少SSI。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概率及其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79例行腹腔镜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手术部位感染的概率,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179例患者中,34例(19.0%)术后出现手术部位感染。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前行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是腹腔镜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高危因素(OR=4.208,95%CI:1.590~11.135,P=0.004)。结论 腹腔镜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尤其是术前行ERCP的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显著增加,应采取预防性的干预措施来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7 209例胃肠道肿瘤手术病人的术前状态、肿瘤病理学因素和手术方法等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心脏病、糖尿病、营养不良、ASA评分、肿瘤部位、肿瘤TNM分期、联合脏器切除、术中输血、手术时间及手术失血量与胃肠道肿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共有7个变量为胃肠道肿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肿瘤部位(直肠、小肠、结肠)、ASA评分(Ⅱ级、Ⅲ级、Ⅳ级)、心脏病、营养不良、糖尿病、手术时间和手术失血量。结论应针对胃肠道肿瘤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的上述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必要的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2010-06至2012-06于我院普外科手术患者1174例,选择其中切口感染患者9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感染率占同类切口感染率的1.07%,Ⅱ类切口感染率占同类切口感染率的7.14%,Ⅲ类切口感染率占同类切口感染率13.88%.两两比较,三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13.77、X2=22.95、X2=10.72,p<0.05).高龄患者(年龄≥60岁)、术后引流、恶性肿瘤患者感染率分别为8.61%、9.69%、15.46%,非以上三种因素患者感染率为3.08%.结论:切口类型、高龄、术后引流、以及恶性肿瘤都是引起切口感染的因素,临床在注重使用抗生素的同时也应提高患者自身抵抗力,改善院内环境,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钟世良 《海南医学》2011,22(14):57-59
目的 探讨影响普通外科部位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 通过前瞻性监测分析对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影响的因素,筛选出手术部位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 我院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为6.51%,I类切口感染率为1.20%,Ⅱ、Ⅲ类切口感染率为12.15%.年龄、肥胖、糖尿病、切口分类、手术时间是普通外科部位感染的高危因素(OR值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