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异补骨脂素对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 Ca T)光老化模型p-ERK1/2表达的影响及对光老化细胞分泌的白介素1α(IL-1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使用照射强度为0.61m W·cm~(-2),照射时间为5min的UVB,建立光老化模型;雌二醇(阳性对照)及异补骨脂素(10~(-7),10~(-6),10-5 mol·L~(-1))处理光老化模型。MTT法检测细胞的活性;GSH、LDH及MDA试剂盒检测雌二醇及不同浓度异补骨脂素对细胞氧化酶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雌二醇及不同浓度的异补骨脂素对细胞p-ERK1/2、IL-1α及TNF-α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GSH活性降低,LDH活性升高,MDA含量升高,p-ERK1/2、IL-1α及TNF-α蛋白表达量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雌二醇及不同浓度异补骨脂素可以显著的升高GSH的活性,降低LDH活性,降低MDA含量,降低p-ERK1/2、IL-1α及TNF-α蛋白表达量(P0.01,P0.05)。结论异补骨脂素可通过抑制ERK磷酸化,抑制炎症因子的分泌。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甘草酸对UVB光老化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 Ca T)的保护作用及炎症因子影响。方法:采用30 m J/cm2的UVB照射Ha Ca T细胞,建立光老化模型;用10-7、10-6、10-5mol/L甘草酸处理光老化细胞24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采用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SOD、GSH及CAT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IL-1β、IL-6、TNF-α蛋白表达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GSH、SOD及CAT活性显著降低(P0.01),IL-1β、IL-6、TNF-α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不同浓度甘草酸可使SOD、GSH及CAT活性显著升高(P0.01),IL-1β、IL-6、TNF-α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甘草酸能保护UVB诱导的Ha Ca T细胞光老化,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氧化损伤,减少炎症因子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甘草次酸对中波紫外线(UVB)诱导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 Ca T)细胞光老化的保护作用及相关炎症因子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甘草次酸作用于Ha Ca T细胞,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率,筛选出药物最佳有效浓度;用30 m J·cm-2的UVB照射Ha Ca T细胞,建立光老化模型,用3个不同浓度的甘草次酸作用于光老化细胞,MTT比色法检测光老化Ha Ca T细胞增殖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和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分别检测甘草次酸对光老化Ha Ca T细胞中GSH-Px,CAT和LDH活性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甘草次酸对光老化Ha Ca T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结果:筛选出1×10-7,1×10-6,1×10-5mol·L-1甘草次酸为最佳有效浓度。与空白组比较,UVB组细胞增殖率显著降低(P0.01),GSH-Px,CAT活性显著降低,LDH活性显著升高(P0.01),IL-1β,IL-6,TNF-α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P0.01)。与UVB组比较,1×10-7,1×10-6,1×10-5mol·L-1甘草次酸+UVB组细胞增殖率显著上升(P0.01),GSH-Px,CAT活性显著上升,LDH活性显著降低(P0.01),IL-1β,IL-6,TNF-α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甘草次酸可通过提高GSH-Px,CAT活性,降低LDH活性,减少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从而抑制UVB诱导Ha Ca T细胞光老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黄芩素对UVB导致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光老化的保护作用。方法:使用UVB照射永生化HaCaT细胞建立UVB光老化模型,使用三种不同浓度的黄芩素处理光老化模型,MTT法检测细胞活性,CAT试剂盒检测细胞过氧化氢酶(CAT)活性;RT-PCR检测各组细胞NF-κBp65 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TNF-α蛋白含量。结果:筛选最适合的照射时间5 min;细胞经UVB照射后,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无显著变化,CAT活性降低,细胞NF-κBp65 mRNA及TNF-α蛋白表达量均升高,选定黄芩素10~(-7)mol/L、10~(-6)mol/L、10~(-5)mol/L三个浓度能够显著改善HaCaT细胞的光老化。结论:黄芩素对UVB导致的HaCaT细胞的光老化具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与其抑制NF-κB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因子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2016,(7)
目的:探讨大气细颗粒物(PM2.5)对EA.hy926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损伤及黄连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集大气PM2.5并分别以0、20、200、400 mg/L染毒EA.hy926细胞24 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p-ERK1/2、BAX、BCL-2蛋白表达,ELISA法测IL-6、TNF-α、MDA含量及SOD、LDH活性;分别加入黄连素(10、50、100μmol/L)和ERK1/2通路特异性阻滞剂PD98059 20μmol/L检测黄连素的干预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M2.5染毒后呈剂量依赖性降低细胞存活率,并上调p-ERK1/2蛋白水平及BAX/BCL-2蛋白比率以促进细胞凋亡、诱导分泌IL-6、TNF-α及升高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LDH活性(P0.05);黄连素呈剂量依赖性升高PM2.5作用下细胞存活率、下调p-ERK1/2蛋白水平及BAX/BCL-2蛋白比率以抑制细胞凋亡、降低IL-6、TNF-α及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LDH活性(P0.05)。结论:黄连素能通过抑制ERK1/2通路,减轻PM2.5对EA.hy926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黄芩素对中波紫外线(UVB)诱导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CaT)光老化及相关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择1×10~(-11),1×10~(-10),1×10~(-9),1×10~(-8),1×10~(-7),1×10~(-6),1×10~(-5),1×10~(-4),1×10~(-3)mol·L~(-1)9种浓度黄芩素作用于HaCaT细胞,噻唑蓝(MTT)法筛选出最佳有效浓度。经预实验筛选出辐射强度为0.5 mW·cm~(-2)的UVB,辐射时间为5 min建立光老化模型,筛选出最佳有效浓度作用于光老化模型,另设空白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及丙二醛(MDA)试剂盒检测SOD,GSH-Px,CAT活性及MDA含量。实时定量荧光定量聚合酶连式反应(RT-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中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筛选出1×10~(-7),1×10~(-6),1×10~(-5)mol·L~(-1)黄芩素为最佳有效浓度;与空白组比较,UVB组对HaCaT细胞无明显的增殖作用。与UVB组比较,1×10~(-7),1×10~(-6),1×10~(-5)mol·L~(-1)黄芩素组对光老化模型无明显增殖作用。与空白组比较,UVB组SOD,GSH-Px及CAT活性明显的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UVB组比较,1×10~(-7),1×10~(-6),1×10~(-5)mol·L~(-1)黄芩素组SOD,GSH,CAT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UVB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及TNF-α,磷酸化p38(p-p38)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UVB组比较,1×10~(-7),1×10~(-6),1×10~(-5)mol·L~(-1)黄芩素组TNF-αmRNA及TNF-α,p-p38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黄芩素对UVB诱导HaCaT细胞光老化保护作用主要是通过提高氧化酶活性以及阻断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因子产生。  相似文献   

7.
万强  杨玉萍  刘中勇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2):2309-2314
探讨PM2.5对EA.hy926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及葛根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采集大气PM2.5分别以0,20,200,400 mg·L~(-1)染毒EA.hy926细胞24 h,MTT法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测p-ERK1/2,Bax,Bcl-2蛋白水平,ELISA法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并测细胞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分别加入葛根素(10,50,100μmol·L~(-1))和ERK1/2通路特异性阻滞剂PD98059 20μmol·L~(-1)检测葛根素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检测发现与对照组比较,PM2.5染毒后呈剂量依赖性降低EA.hy926细胞存活率,上调p-ERK1/2蛋白水平及Bax/Bcl-2蛋白比率以促进细胞凋亡,诱导分泌TNF-α及IL-6含量增高,降低SOD活性,增加MDA含量及LDH活性(P0.05);葛根素呈剂量依赖性增加EA.hy926细胞的存活率,下调p-ERK1/2蛋白水平及Bax/Bcl-2蛋白比率以抑制细胞凋亡,降低TNF-α及IL-6含量,增加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及LDH活性(P0.05)。研究显示葛根素可能通过抑制ERK1/2通路减轻PM2.5对EA.hy926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细叶远志皂苷(Tenuifolin, Ten)对Aβ25-35诱导PC12细胞氧化应激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根据前期实验结果,20μM Aβ25-35作用于PC12细胞,建立细胞损伤模型。40μg/ml TEN予以细胞保护作用。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TEN组。试剂盒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蛋白水平。结果 高与空白组比较,SOD、GSH水平下降,MDA水平升高;细胞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蛋白表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TEN能提高SOD、GSH水平,降低MDA水平;降低细胞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TEN能减轻Aβ25-35诱导PC12细胞的细胞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起到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杜仲对紫外线致ESF-1细胞光老化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杜仲抗紫外线致ESF-1细胞光老化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杜仲70%乙醇提取物上D101大孔树脂制备不同浓度乙醇梯度洗脱部位,采用40 J.cm-2的UVA或70 mJ.cm-2的UVB照射ESF-1细胞后,立即加入不同浓度的杜仲50%乙醇洗脱部位,24 h后MTT法测定细胞活性,试剂盒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歧化酶(SOD)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杜仲50%乙醇大孔树脂洗脱部位250,500 mg.L-1的给药浓度能使UVA诱导的光老化细胞活性明显增强(P<0.05),细胞培养液中LDH活力明显降低(P<0.05),其中250 mg.L-1的给药浓度能使细胞培养液中SOD活力明显升高(P<0.05),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125,250,500 mg.L-1的给药浓度能使UVB诱导的光老化细胞活性明显增强,其中125 mg.L-1的给药浓度能使细胞培养液中LDH活力明显降低(P<0.05),SOD活力明显升高(P<0.05),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杜仲50%乙醇大孔树脂洗脱部位对UVA和UVB致ESF-1细胞光老化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推测其机制为通过提高SOD活力、加速氧自由基的清除和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使细胞的脂质过氧化损伤程度降低;同时,可能通过抗氧化作用,维持了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使LDH的漏出减少。  相似文献   

10.
李建民  杨柳  王业秋  张丽宏  吴迪  张春雷  张宁  刘俊辰  傅云  董蕊 《中草药》2017,48(20):4289-4295
目的研究黄芩素对皮肤光老化模型中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使用照射强度为0.5 m J/cm2的UVB型紫外线辐照计,照射不同时间制备光老化细胞模型。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黄芩素1×10~(-7)、1×10~(-6)、1×10~(-5) mol/L组。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中活性氧(ROS)量的变化,q 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α(IL-1α)、IL-8 m RNA表达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中IL-1α、IL-8、p-ERK、ERK蛋白的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出现皱缩、椭圆形,细胞边缘有破损现象,趋于死亡状态。与模型组相比,1×10~(-7) mol/L黄芩素组细胞破损现象减轻,1×10~(-6) mol/L黄芩素组细胞无明显的皱缩及破损现象,1×10~(-5) mol/L黄芩素组细胞状态良好,接近于正常状态;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中ROS的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1×10~(-7)、1×10~(-6)、1×10~(-5) mol/L黄芩素组细胞中ROS的量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L-1α、IL-8 m 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1×10~(-7)、1×10~(-6)、1×10~(-5) mol/L黄芩素组细胞中IL-1α、IL-8 m RNA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IL-1α、IL-8、p-ERK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ERK蛋白表达量不变。与模型组比较,1×10~(-7)、1×10~(-6)、1×10~(-5) mol/L黄芩素组细胞中IL-1α、IL-8、p-ERK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0.01),ERK蛋白表达量不变。结论黄芩素对HaCaT细胞光老化模型的保护作用主要通过降低ROS的量,阻断ERK信号通路,进而降低炎症因子的产生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沙苑子苷A对脂肪变L02细胞的降脂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游离脂肪酸(FFA)诱导肝L02细胞脂肪变性,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沙苑子苷A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1 μmol/L、10 μmol/L、50 μmol/L),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脂肪堆积,按照试剂盒检测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三酰甘油水解酶(ATGL)、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mRNA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ATGL、PPAR-α、PPARγ、TNF-α、IL-6蛋白的表达。结果:沙苑子苷A能显著减少脂肪堆积,降低TG、TC、MDA含量,增加SOD活性,降低细胞凋亡率,减轻脂毒性造成的肝细胞损伤,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沙苑子苷A能升高ATGL、PPAR-α、PPARγmRNA和蛋白的表达,同时降低TNF-α、IL-6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沙苑子苷A可能通过上调PPARα、PPARγ的表达,使ATGL表达增加,促进肝脏TG的水解,减少肝脏脂肪的沉积,缓解氧化应激,抑制TNF-α和IL-6的分泌,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恢复肝细胞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12.
王业秋  陈巧云  李建民  张宁 《中草药》2014,45(3):386-391
目的 探讨绿原酸对光老化人皮肤成纤维细胞ESF-1光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用20 J/cm2的长波紫外线(UVA)照射ESF-1细胞制备光老化模型,以不同浓度绿原酸处理光老化细胞,检测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量,RT-PCR法检测细胞中ERK1、ERK2、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 mRNA的表达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ERK1/2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MMP-1、TIMP-1的量。结果 UVA照射ESF-1细胞后,SOD活性、GSH-Px活性、TIMP-1 mRNA的表达量、TIMP-1的量明显降低,MDA水平、ERK1、ERK2、MMP-1 mRNA的表达量、p-ERK1/2、MMP-1水平明显升高(P<0.01);10.0、1.0 μmol/L绿原酸能够显著改善光老化ESF-1细胞的损伤(P<0.05、0.01)。结论 绿原酸调控光老化ESF-1细胞ERK信号通路,从而减轻UVA对ESF-1细胞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补骨脂素对UVB诱导HaCaT细胞凋亡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UVB组和补骨脂素组,并用30mJ·cm~(-2)的中波紫外线(UVB)照射UVB组和补骨脂素+UVB组,制备光老化模型。MTT法分别测定补骨脂素对正常HaCaT细胞及光老化HaCaT细胞增殖率的影响;活性氧自由基(ROS)试剂盒测定各组细胞中ROS含量;Annexin V-FITC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测定各组细胞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细胞中p53、Bcl-2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10~(-7)、10~(-6)、10~(-5) mol·L~(-1)补骨脂素对HaCaT细胞增殖率无显著影响(P0.05),可用于后续实验研究。与空白组比较,UVB组ROS含量和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p53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10~(-7)、10~(-6)、10~(-5) mol·L~(-1)补骨脂素+UVB组ROS含量和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P0.01),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p53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补骨脂素可以通过降低细胞ROS含量和凋亡率,调控凋亡相关细胞因子p53、Bcl-2及Caspase-3的表达水平,抑制UVB诱导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补骨脂素减少炎症和抑制Ras/Raf1表达保护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成对照组、模型组(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补骨脂素低剂量组(22 mg/kg补骨脂素处理)、补骨脂素中剂量组(44 mg/kg补骨脂素处理)、补骨脂素高剂量组(88 mg/kg补骨脂素处理)、补骨脂素高剂量+NC组(88 mg/kg补骨脂素+阴性对照慢病毒载体处理)、补骨脂素高剂量+Ras组(88 mg/kg补骨脂素+Ras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处理);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原癌基因丝苏氨酸蛋白激酶-1(Raf1)、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x)、Ⅰ型胶原蛋白α1链(COL1A1)、骨钙素(OC)、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蛋白表达;检测关节肿胀度,HE染色对关节组织病理评分,ELISA法检测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关节组织中Ras、Raf1、MMP-3、MMP-13蛋白表达以及关节肿胀度、关节组织病理评分和IL-2、TNF-α、IL-6水平均升高,Osx、COL1A1、OC蛋白表达均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骨脂素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关节组织中除Osx、COL1A1、OC蛋白表达均升高外,其他指标均显著降低(均P<0.05);与补骨脂素高剂量+NC组比较,补骨脂素高剂量+Ras组大鼠关节组织中Osx、COL1A1、OC蛋白表达均降低,而其他指标均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补骨脂素通过减少炎症和抑制Ras/Raf1表达减轻类风湿关节炎大鼠关节损伤,促进软骨修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藤茶总黄酮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藤茶总黄酮低、中、高(50、75、100 mg/kg)给药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按16 mL/kg剂量灌胃56%白酒,每天1次,灌酒1 h后各剂量组灌胃给药,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给药21 d。对肝脏进行HE染色,生化法检测肝脏匀浆上清液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呈现典型酒精肝组织病变特征,肝组织ALT、AST、MDA、IL-4、IL-6及TNF-α水平升高(P<0.05),而SOD、T-AOC及GSH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藤茶总黄酮各剂量组对酒精性肝组织炎性程度、水肿程度及脂变程度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减轻,肝组织ALT、AST、MDA、IL-4、IL-6、TNF-α水平降低(P<0.05),而SOD、T-AOC、GSH水平升高(P<0.05)。结论藤茶总黄酮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可能机制与增加肝组织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降低肝组织IL-4、IL-6、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中药材》2017,(4)
目的:研究霍山石斛多糖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灌流系统建造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不停灌处理)、模型组(停灌20 min)及霍山石斛多糖低、中、高浓度(停灌前灌流已配制浓度为0.1、0.5、1.0 mg/L的KH液10 min)组。利用生物多导记录仪连续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通过TTC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并用ELISA法检测冠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ELISA法检测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还原型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GSH/GSSG)比率、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利用HE染色和TUNEL法分别检测心肌细胞的坏死和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GSK-3β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出现严重的心肌坏死和极高的凋亡率,心功能下降,冠脉流出液中LDH和CK水平显著升高,心肌组织中MDA、IL-6和TNF-α含量显著升高,SOD的活性与GSH/GSSG比值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霍山石斛多糖中、高剂量组的心肌坏死程度、梗死面积和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心功能显著改善;冠脉流出液中LDH、CK水平逐渐降低;心肌组织中MDA、TNF-α及IL-6含量显著降低,SOD活性和GSH/GSSG比值显著升高(P0.01)。高剂量霍山石斛多糖可显著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提高心肌组织中GSK-3β磷酸化水平。结论:霍山石斛多糖具有显著的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GSK-3β信号通路发挥抗氧化、抗炎和抗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NF-κB/YY1信号通路探讨芍药苷配伍小檗碱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s,分别设空白对照组、模型组(TNF-α20 ng/m L)、芍药苷组(PF 160μmol/L)、小檗碱组(BBR 20μmol/L)、配伍组(160μmol/L芍药苷+20μmol/L小檗碱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LDH毒性实验检测细胞上清液中LDH释放量;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6和IL-8含量;RT-PCR检测NF-κB、YY1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YY1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活力减弱,LDH漏出率增加,IL-6和IL-8含量增加,NF-κB和YY1基因及蛋白表达上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芍药苷组、小檗碱组及配伍组干预后细胞活力增强,LDH漏出率减少,IL6和IL-8含量降低,NF-κB和YY1基因及蛋白表达下调,且芍药苷和小檗碱配伍组较单体组干预后效果更明显(P<0.05,P<0.01)。结论TNF-α可激活HUVECs NF-κB/YY1信号通路,诱导炎症反应,加重内皮损伤。芍药苷配伍小檗碱较单药使用可更有效地抑制NF-κB/YY1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进而起到血管内皮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茯苓酸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SH-SY5Y细胞炎症、氧化应激损伤和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H-SY5Y细胞,用TNF-α诱导SH-SY5Y造模,将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茯苓酸组、依达拉奉组。采用噻唑蓝比色(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用比色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Nrf2)的蛋白表达。结果:在50 mg/L浓度时, TNF-α对SH-SY5Y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与模型组比较,茯苓酸组和依达拉奉组SH-SY5Y细胞的LDH、MDA和IL-6、IL-1β的含量及BAX,p-ERK和nuclear Nrf2的表达显著减少(P0.05或P0.01),而SOD含量和BCL-2表达显著增加(P0.05或P0.01)。结论:茯苓有效成分茯苓酸具有抑制TNF-α诱导SH-SY5Y的炎症和氧化应激损伤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ERK/Nrf2信号通路的Nrf2进入细胞核达到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N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过氧化氢(H2O2)所致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培养HUVECs,建立过氧化氢(500μmol/L作用24h)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分为4组:空白组、过氧化氢组、PNS低剂量(L)组(浓度为30μmol/L)、PNS高剂量(H)组(浓度为60μmol/L)。正常培养6h,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HUVECs增殖及细胞活性,荧光素双醋酸酯(FDA)染色检测HUVECs生命力强度,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损伤相关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谷胱甘肽(GSH)的表达。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细胞损伤相关基因SOD、MDA、LDH、GSH的表达。结果:PNS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显著提高受损HUVECs活力,Western Blot结果表明SOD和GSH的蛋白表达升高,MDA和LDH的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CR结果与Western Blot结果相同。结论:PNS在一定浓度时可避免HUVECs不受H_2O_2的损伤。其分子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LDH、GSH蛋白表达,上调SOD、MDA蛋白表达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异黄柏酮酸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炎症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异黄柏酮酸对RAW264.7细胞活性的影响,Griess法及荧光法测定一氧化氮(NO)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E2(PGE2)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NF-κB p65核转位,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化酶-2(COX-2)和NF-κB、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异黄柏酮酸能降低LPS刺激RAW264.7细胞释放的NO水平(P<0.05),其IC50为(39.6±3.05)μmol/L;同时,异黄柏酮酸降低了炎性介质PGE2、TNF-α、IL-6、IL-1β和MCP-1水平(P<0.05),且在0~200μmol/L浓度条件下对RAW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