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娜 《中外健康文摘》2013,(10):261-26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提出行之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2月-2011年12月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而引起动静脉内瘘闭塞的患者9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内瘘闭塞的原因并采取合理护理措施,以减少内瘘闭塞的发生.结果内瘘闭塞原因有操作、护理及患者自身原因,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内瘘闭塞的发生.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闭塞原因是多方面的,针对各种原因可能造成的内瘘闭塞,采取恰当的护理对策,可有效地延长内瘘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动静脉内瘘狭窄或闭塞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我院28例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中发生动静脉内瘘狭窄或闭塞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延长内瘘使用寿命.结果 28例透析患者中,3例发生内瘘狭窄,2例发生闭塞.其中1例因过度超滤引起低血压导致内瘘急性闭塞;1例因腹泻、呕吐后,不小心压迫内瘘导致急性闭塞;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管条件差,内瘘未成熟提前穿刺引起内瘘慢性狭窄;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内瘘感染造成狭窄;1例因内瘘吻合口处静脉血管内膜增生致内瘘狭窄.结论 透析中过度超滤、低血压、糖尿病患者血管条件差,内瘘感染及护理不当是引起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狭窄或闭塞的常见原因.预防透析引起的低血压、积极采取正确的内瘘护理方法、提高穿刺技术、预防内瘘感染、对预防内瘘狭窄或闭塞,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发生的原因及治疗对策。回顾分析12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及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内瘘栓塞及狭窄的主要原因,并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1例患者内瘘闭塞获再通,8例重新行动静脉内瘘吻合术,2例改为持久性锁骨下静脉留置导管,1例改为安置人造血管。结论:引起内瘘栓塞及狭窄的主要原因有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差,透析中低血压、血液黏度增加、内瘘局部压迫不当及内瘘穿刺不当等。  相似文献   

4.
毕月英 《九江医学》2007,22(4):54-54,F0003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血管通道,具有维持通畅时间长,穿刺成功率高,感染及并发症少的优点。我院自2001年至今有20例患者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长期间歇性血液透析,其中7人出现内瘘阻塞。现将其发生原因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应用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20例,每周透析4~15h,血流量200~300mL/m in,每次血液透析结束时按规定时间压迫止血。其中7例(女2例,男5例,年龄27~80岁)发生动静脉内瘘阻塞。血管内瘘阻塞发生率为35%。其中3例发生3次阻塞,4例发生1次阻塞,其中内瘘阻塞使用1年内发生5例,未使用发生2例。1·2动静脉内…  相似文献   

5.
许芝茵 《基层医学论坛》2016,(28):3953-3954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选取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31例内瘘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内瘘闭塞原因主要为患者持续性低血压、血管条件、感染和压迫不当,低血压造成内瘘闭塞占总人数的38.70%,患者自身血管条件占25.80%,感染因素占16.12%,压迫不当占19.35%。结论引起维持性血液透析内瘘闭塞原因诸多且复杂,低血压、血管条件、感染和压迫不当等均可导致,积极采取措施防治动静脉内瘘闭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阻塞的常见原因和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09年3月~2012年10月之间的19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阻塞进行病理分析和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通过对19例动静脉内瘘阻塞患者中,通过采取栓术、药物等处理方法,结合相应的护理措施,患者康复率提高15.97%。结论:分析动静脉内瘘阻塞患者的病因,从而得知适当妥善的护理会直接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的康复,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延长内瘘使用时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程卫  叶丽萍  李钟声  高路  顾菁 《安徽医学》2013,34(5):584-585
目的充分利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血管建立动静脉内瘘,以提高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率。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首次接受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其中前臂内瘘128例,上臂内瘘37例)的慢性血液透析患者16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臂内瘘术后1个月内闭塞5例;上臂内瘘无一例闭塞,但上臂内瘘血流量较大,压迫止血不充分易造成局部血肿,上臂内瘘可穿刺范围小,静脉易形成动脉瘤。结论前臂血管无法建立内瘘时,上臂内瘘是较好的选择。采取绳梯式穿刺,透明胶带结合指压法止血,可避免动脉瘤及皮下血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其功能状态直接影响血液透析的质量,如何能更长久地使用动静脉内瘘,避免内瘘闭塞一直是临床医生和护理工作者关注的问题。笔者通过总结我科2000-2005年做瘘158例,发生闭塞1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发生闭塞的原因,探讨预防内瘘闭塞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研究自体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10年8月本院30例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前臂桡动脉和头静脉制作内瘘,以建立用于血液透析的血管通道,观察其应用情况。结果:30例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为1~5年,平均使用寿命为(3.4±0.4)年;患者中有5例发生感染,3例并发内瘘血栓,2例形成动脉瘤,1例血量供应不足。结论:加强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这对提高患者的血液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及闭塞的护理预防经验.方法 对32例经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血液透析期间加强预防护理,规范内瘘穿刺技术,设置合适脱水量,透析后正确回血和止血,观察动静脉内瘘狭窄情况并进行早期处理,指导患者进行内瘘日常维护.结果 观察期间4例患者发生动静脉内瘘闭塞,经内瘘修补术后应用良好;其余28例患者内瘘功能正常,透析效果较满意.结论 护理预防可降低动静脉内瘘狭窄及闭塞的发生概率,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1.
李波 《血栓与止血学》2012,18(5):221-223
目的探讨局部弹拨、揉搓血管在干预自体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时的疗效。方法对2007~2009年在我院血液透析,并且发生内瘘血管闭塞事件的23例病人进行弹拨、揉搓血管治疗。首先是弹拨、揉搓动静脉内瘘的吻合口和血管,其次是维持血压,最后是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和尿激酶静脉推注进行抗凝治疗。结果经局部反复弹拨、揉搓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吻合口、血管后,23例动静脉内瘘闭塞患者中,除1例3个月后再发内瘘闭塞外,其余22例患者均内瘘再通。结论采取弹拨、揉搓血管在自体动静脉内瘘急性血栓形成时使内瘘血管再通的方法简单易行,效果显著,相对安全,所以我们强调采取早期干预措施预防内瘘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皮下血肿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21例动静脉内瘘穿刺皮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动静脉内瘘穿刺发生皮下血肿的原因及护理.结果 21例动静脉内瘘穿刺发生皮下血肿,其中1例造成内瘘闭塞,2例影响透析血流量,其余18例经过及时处理未产生影响,至今仍在使用.结论 引起内瘘穿刺皮下血肿主要原因有医护人员及患者自身的愿因,选择合理的穿刺方法,采取有效地止血错施,加强健康教育,能有效预防和降低动静脉内瘘血肿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及护理。方法:将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20例糖尿病肾病使用动静脉内瘘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结果:20例患者中,18例动静脉内瘘使用良好,1例因内瘘启用时间较早,血管充盈度差导致穿刺失败,形成皮下血肿,血管硬化,周围组织纤维化,于内瘘使用6个月后闭塞;1例因透析中多次发生低血压,1年后内瘘闭塞。结论:良好的穿刺方法及系统的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对延长DN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减少并发症发生,保证透析疗效,改善透析患者生命质量,延长患者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血透中导致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 对56例在我院行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闭塞的原因进行分析,寻找导致内瘘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是导致内瘘闭塞最主要原因,穿刺不当及患者对内瘘的保护意识不强是内瘘闭塞的危险因素.结论 避免透析中低血压是防止动静脉内瘘闭篝的重要措施,合理使用和保护内瘘及加强健康教育是预防内瘘闭塞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王伟  秦东强 《基层医学论坛》2014,(22):2881-2883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建立的手术方式、手术经验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我科2007年1月—2013年3月施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鼻咽窝内瘘组(82例),腕部内瘘组(24例);术后吻合口急性闭塞探查Fogarty取栓5例,吻合口狭窄并血栓形成再次手术取栓加球囊扩张再通4例。分析手术方式的选择、操作要点、成功率及并发症原因。结果 106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术,成功98例(92.5%),失败8例(7.5%),取栓后再次闭塞1例,患肢不同程度水肿42例。无高输出量心力衰竭及窃血综合征发生。3个月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内瘘血流量大于300 mL/min。结论鼻咽窝内瘘为建立血液透析通路的首选方式,腕关节内瘘同样可以成功建立透析通路,积极行术后并发症处理,可避免再次内瘘成形。  相似文献   

16.
茹华 《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149-150
目的通过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为降低动静脉内瘘闭塞发生率提供护理依据。方法对16名血液透析患者出现动静脉内瘘闭塞风险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并做好针对性护理。结果穿刺前评估内瘘,合理选择血管,做好并发症的防护,严密监测内瘘情况等,很好地保护了内瘘并有效地防止了闭塞发生。结论做好内瘘的保护,可减少患者因多次穿刺造成的痛苦及紧张,降低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发生率,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了血液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17.
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 (HD)顺利进行的前提 ,而建立动静脉内瘘 (AVF)是目前维持性血透患者主要的血管通路 ,但在临床上部分患者因各种原因导致内瘘闭塞 ,使血液透析不能正常进行。自 1994年以来 ,我们对动静脉内瘘闭塞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 ,取得了明显成效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院自 1994年开始至今共收治维持性血透患者 6 3例 ,均采用上肢桡动脉与头静脉的动静脉内瘘术 ,其中男 38例 ,女 2 5例 ,年龄 2 5~ 76岁 ,平均 4 6岁。其中内瘘闭塞 13例。闭塞原因有 :栓塞、低血压、局部压迫、使用不当、弃用。2 护理对策2 .1 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动静脉内瘘(AVF)闭塞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调查97例长期MHD患者中17例20次发生AVF闭塞情况,分析其闭塞高危因素,术后早期给予内瘘护理、穿刺和止血护理及内瘘保养等措施.结果:20例次AVF闭塞患者,切开手术取栓或内瘘重建14例,溶栓再通1例,放弃AVF,改行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5例.结论:避免透析中高超滤率是防止动静脉内瘘闭塞的重要措施,加强健康教育、合理使用和保养内瘘是预防内瘘闭塞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及其并发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9例患者进行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系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总结15例并发症患者声像图特征及相关临床处理情况。结果 (1)44例动静脉内瘘患者血流通畅,血流量正常,透析充分。(2)15例检测出并发症:5例血栓形成导致通路血管闭塞或重度狭窄;2例内瘘狭窄;1例瘘旁形成血肿导致通路外压性狭窄;2例形成假性动脉瘤;1例形成桡动脉真性动脉瘤;2例回流静脉形成瘤样扩张;2例出现盗血综合征。(3)将并发症分为3种类型。Ⅰ类:内瘘废用,须改建(建立新的血管通路);Ⅱ类:须处理,在原血管通路基础上进行手术修复;Ⅲ类:无需处理,仅需观察。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动静脉内瘘及其并发症有很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原因及护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形成原因和护理措施。方法 对230例常规经动静脉 内瘘血液透析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进行全程护理观察,分析发生内瘘闭塞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治疗措施。 结果 9例出现内瘘闭塞,其中手术操作原因2例、血液高凝和超滤量过多4例、护理维护不当3例。结论 正 确选用和吻合血管造瘘、合理使用和保护内瘘、注意全身因素和加强健康教育是预防内瘘闭塞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