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石斛酚与丁香酸联用对醛糖还原酶(AR)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表征石斛酚和丁香酸联合对AR的抑制活性;采用分子对接软件Sybyl中的FlexX方法预测二者作用残基、结合方式及其药效团。结果石斛酚和丁香酸联用的抑制活性优于单一组分——石斛酚和丁香酸,表现良好的协同效果,二者协同抑制AR的氨基酸残基为Asn160,主要作用力为范德华力,形成共同药效团。结论石斛酚与丁香酸联合对AR活性表现为抑制作用,并呈现协同性。  相似文献   

2.
石斛酚对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石斛酚对醛糖还原酶(AR)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表征石斛酚对AR的抑制作用及抑制类型;采用分子对接软件Syby17.3中的FlexX预测二者作用残基及结合方式.结果 石斛酚对AR的IC50=2.12 mmnol/L,抑制类型为非竞争性抑制,并呈显强烈的量-效关系;二者作用残基为Trp111,His110,Tyr48,Trp20,主要结合方式是疏水相互作用、氢键和范得华力.结论 石斛酚对AR活性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石斛提取的单体丁香酸对氧化条件下人类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HLEC)的形态及生长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LEC,分为正常对照组(HLEC+DMEM)、阳性对照组(正常对照组+500μmol/L H2O2)、丁香酸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0.4 g/L丁香酸)、丁香酸中剂量组(阳性对照组+0.2 g/L丁香酸)、丁香酸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0.1 g/L丁香酸),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LEC的形态变化,MMT法检测丁香酸对HLEC增值的影响。结果在H2O2的培养条件下,HLEC的死亡率增加,生长受到抑制,而用丁香酸干预的条件下的HLEC则保持了上皮形态,死亡率降低。阳性对照组HLEC的增殖被H2O2抑制,抑制率为52.99%,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剂量的丁香酸存活率达到79.97%,与高、低剂量的丁香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丁香酸对氧化损伤的HLEC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板蓝根中丁香酸的抗内毒素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云海  方建国  贡雪芃  谢委 《中草药》2003,34(10):926-928
目的 研究从板蓝根中分离出的丁香酸的抗内毒素作用。方法将丁香酸配成1%水溶液,鲎试验法做抗内毒素定量测定;用内毒素致兔发热实验检测丁香酸体内抗内毒素作用;内毒素致小鼠死亡实验测定丁香酸保护作用。结果0.334mg/mL丁香酸可使4EU内毒素降为0.777EU,破坏率为83.16%;1%丁香酸溶液可使内毒素引起的兔热显著降低;使同等剂量脂多糖引起的小鼠死亡率由68%降为20%。结论 丁香酸有抗内毒素作用。  相似文献   

5.
金钗石斛提取物抗白内障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金钗石斛总生物碱和粗多糖对白内障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溶剂提取法分离提取金钗石斛总生物碱和粗多糖;DMEM低糖培养基体外培养Wistar大鼠晶状体,将晶状体分为7个组,分别在培养后6、12、18、24 h四个时段观察并记录晶状体混浊度的改变;最后,检测各组晶状体水溶性蛋白、GSH的含量、及T-SOD和MDA的活性。结果在培养的各个时段,正常对照组晶状体始终保持透明,各药物组晶状体混浊度与模型组相比明显较轻(P〈0.05),而石斛总生物碱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混浊程度最轻;金钗石斛总生物碱组、粗多糖组晶状体水溶性蛋白、GSH含量及T-SOD活性均升高,同时MDA的活性降低;其中总生物碱高剂量组晶状体水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水平(P〈0.05),其MDA活性则显著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金钗石斛总生物碱和粗多糖在体外均有一定的抗白内障之效,而总生物碱的效果优于粗多糖。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总生物碱和粗多糖对白内障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溶剂法分离提取金钗石斛总生物碱和粗多糖;DMEM低糖培养基体外培养ICR大鼠晶状体,将晶状体分为7个组,分别在培养后6、12、18、24h共4个时段于解剖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晶状体混浊度的改变;检测晶状体水溶性蛋白、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 SOD)和丙二醛(MDA)的活性.结果:在培养的各个时段,正常对照组晶状体始终保持透明,各药物组晶状体混浊度与模型组相比明显较轻(P<0.05).而金钗石斛总生物碱和粗多糖均能减轻晶状体混浊度,并能显著升高晶状体水溶性蛋白、GSH含量及T SOD活性,降低MDA的活性(均P<0.05),其中石斛总生物碱高剂量组效果最佳.结论:金钗石斛总生物碱和粗多糖在体外均有一定的抗白内障之效,而总生物碱的效果优于粗多糖.  相似文献   

7.
左佳昕  戴鑫  何伟  郑舒怡  高淑娟  卢旭 《中草药》2024,55(4):1365-1376
铁皮石斛Dendrobii Officinalis Caulis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等功效,其活性成分能够缓解、治疗及调节多种疾病,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铁皮石斛主要活性成分包括多糖、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酚类和氨基酸类等,目前铁皮石斛的相关研究已明确了其活性化合物的结构及传统记载功效。通过对铁皮石斛中不同活性成分种类对肝脏的保护与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初步分析了铁皮石斛多糖和其他活性成分保肝功能的构效关系。为铁皮石斛在植物医学和现代药物的应用提供依据,为铁皮石斛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黄芩茎叶总黄酮(SSTF)对高浓度葡萄糖(HG)刺激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 鼠胸主动脉VSMCs,HG诱导其增殖,观察SSTF对细胞增殖及迁移、细胞周期、醛糖还原酶(AR)mRNA及AR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SSTF明显抑制HG诱导的VSMCs 增殖及迁移,抑制细胞周期进程(P< 0.05,P< 0.01),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趋势;SSTF显著抑制细胞AR mRNA及AR蛋白表达(P< 0.05,P< 0.01)。结论 SSTF对HG刺 激的VSMCs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可能与降低AR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抗鼻咽癌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厚朴中小分子化合物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对鼻咽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MTT比色法、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观察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对鼻咽癌细胞HONE1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结果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对鼻咽癌细胞HONE1有较显著的抑制增殖、迁移和侵袭效应,而且这种效应呈显著的剂量依赖性。结论厚朴酚与和厚朴酚能够抑制鼻咽癌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是具有开发潜力的抗癌小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石斛酚对高糖损伤的EA.hy926细胞(来源于人脐静脉的永生化内皮细胞系)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100 mmol·L-1高糖培养基建立EA.hy926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给予石斛酚孵育24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检测细胞半胱天冬酶-3(Caspase-3)活性以及培养液中SOD(过氧化物歧化酶)、T-AOC(总抗氧化能力)活力和MDA(丙二醛)的含量。结果:石斛酚能抑制Caspase-3活性,降低细胞凋亡率,增强细胞活力,提高SOD和T-AOC活力,减少MDA含量。结论:石斛酚对高糖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理与其增强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板蓝根药材中水杨酸、丁香酸、苯甲酸和邻氨基苯甲酸含量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方法.方法:采用重力进样,进样高度10 cm,进样时间30 s,正极进样,负极柱上220nm检测.操作电压11.5kV,运行缓冲溶液为乙腈.硼砂(15%乙腈,25 mmol·L~(-1)硼砂,15 mmol·L~(-1)β-CD),pH 9.10.对电压、缓冲液pH、缓冲液浓度、乙腈、β-CD浓度等因素对分离的影响做了系统的研究.水杨酸、丁香酸、苯甲酸和邻氨基苯甲酸分别在3.0~90,4.0-120,2.0~60,5.0~100 mg·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0.999 5,0.999 8,0.999 2);回收率分别为95.9%~102.6%,98.6%~103.4%,98.7%~104.1%,96.1%~104.3%,基于3倍信噪比(S/N=3),4种有机酸的检出限分别为0.7,1.1,1.2,1.5 mg·L~(-1).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和比较益母草碱、丁香酰胍醇及丁香酸氨基醇酯类化合物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及其与结构的关系。方法:以血小板聚集为指标并计算IC(50)以比较各样品的作用强度。结果:益母草碱(Ⅰ),化合物Ⅱ,Ⅲ和Ⅳ1,2均能对抗ADP诱导大鼠和兔的血小板聚集作用,其IC(50)分别为0.97,4.4,5.2,0.36和1.14mg/ml。所有化合物在体外均有抑制ADP诱导大鼠和兔的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以Ⅳ1,Ⅴ1和Ⅶ1,2的作用最强,IC(50)在0.15~0.36mg/ml,其次为Ⅳ3,5,7,8和Ⅵ1,2.IC(50)在0.43~0.94mg/ml。化合物Ⅰ,Ⅱ,Ⅳ2,4,6和9虽有抑制作用,但无实际意义。结论:益母草碱具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完整的益母草碱分子是维持这种活性的基本结构,改变分子结构碱性胍基为氨基,引入双键或碳链加长以及丁香酸氨基醇酯乙烯化或乙氧羰基化,其活性均比母体化合物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和比较益母草碱、丁香酰胍醇及丁香酸氨基醇酯类化合物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及其与结构的关系。方法:以血小板聚集为指标并计算IC50以比较各样品的作用强度。结果:益母草碱(Ⅰ),化合物Ⅱ,Ⅲ和Ⅳ1,2均能对抗ADP诱导大鼠和兔的血小板聚集作用,其IC50分别为0.97,4.4,5.2,0.36和1.14 mg/ml。所有化合物在体外均有抑制ADP诱导大鼠和兔的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以Ⅳ1,Ⅴ1和Ⅶ1,2的作用最强,IC50在0.15~0.36 mg/ml,其次为Ⅳ3,5,7,8和Ⅵ1,2,IC50在0.43~0.94 mg/ml。化合物Ⅰ,Ⅱ,Ⅲ,Ⅳ2,4,6和9虽有抑制作用,但无实际意义。结论:益母草碱具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完整的益母草碱分子是维持这种活性的基本结构,改变分子结构碱性胍基为氨基,引入双键或碳链加长以及丁香酸氨基醇酯乙烯化或乙氧羰基化,其活性均比母体化合物强。  相似文献   

14.
The human aldose reductase inhibitory effects of the methanol extracts of 17 medicinal and edible mushrooms were examined. Ganoderma lucidum showed the highest aldose reductase inhibitory activity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mushrooms. The effect of an ethanol extract of G. lucidum on the galactitol level in the eye lens was studied in a galactosemic rat model in vivo. This mushroom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galactitol accumulation. Copyright © 200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二氢杨梅素体外对醛糖还原酶(AR)的影响。方法:取正常SD大鼠晶状体制备醛糖还原酶,以依帕司他1×10-7mol/L为阳性对照,观察二氢杨梅素1.0×10-5、4.0×10-5、1.4×10-4、6.4×10-4mol/L四个浓度体外对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结果:随着二氢杨梅素浓度的增加,醛糖还原酶的活性逐渐降低,且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在终浓度为6.4×10-4mol/L时,其对醛糖还原酶活性的抑制率为54.3%。结论:二氢杨梅素在体外有抑制醛糖还原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密蒙花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韩澎  崔亚君  郭洪祝  果德安 《中草药》2004,35(10):1086-1090
目的为了进一步揭示中药密蒙花药理活性物质基础,研究发现活性成分,对中药密蒙花的化学成分及其活性进行系统的研究.方法经过正相、反相硅胶柱,Sephadex LH-20,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反复分离.利用各种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了11个化合物的结构,并有针对性地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醛糖还原酶抑制活性测试和以DNA拓扑异构酶Ⅳ为靶点的抑菌活性筛选.结果分离得到的化合物中,黄酮及其苷类4个,分别是Ⅰ(芹菜素,apigenin)、Ⅱ(蒙花苷,linarin)、Ⅲ(芹菜素-7-O-芸香糖苷,apigenin-7-O-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和Ⅳ(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luteolin-7-O-β-D-glucopyranoside);苯乙醇苷4个,分别是Ⅴ(毛蕊花苷,verbascoside,即洋丁香苷,acteoside)、Ⅵ(异洋丁香苷,isoacteoside)、Ⅶ-1&2(cistanoside F a&b)、Ⅶ-1&2(campneosideⅡa&b);三萜皂苷3个,分别是Ⅸ(密蒙花苷A,mimengoside A)、X(密蒙花苷B,mimengoside B)、Ⅺ(songarosideA).活性测试结果表明Ⅲ、Ⅱ、Ⅵ具有较强醛糖还原酶抑制活性,抑制率均高于阳性对照槲皮素;Ⅰ、Ⅱ、Ⅴ、Ⅵ和Ⅺ对DNA拓扑异构酶Ⅳ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与环丙沙星相同质量浓度下(1 mg/mL),产生类似的抑制效果.结论11个化合物中,化合物Ⅲ,Ⅶ-1、2,Ⅷ-1、2和Ⅺ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以及本种植物中分离得到.首次以DNA拓扑异构酶Ⅳ为靶点对密蒙花中的流份及单体化合物进行了抑菌活性筛选测试和醛糖还原酶抑制活性测试,考察结果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鬼针草不同提取物对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从鬼针草中发现治疗糖尿病合并症的天然物质,对鬼针草5种不同提取物对人醛糖还原酶筛选实验结果表明:EtOAc提取物对人醛糖还原酶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多元醇通路(PP)中醛糖还原酶(AR)灯盏细辛联合依帕司他(EPST)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氧化应激以及肾功能的干预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对照组以及各干预组(模型组、EPST组、灯盏细辛组和EPST+灯盏细辛组)。各干预组采用单次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5 mg/kg合并喂养高脂高糖饲料的方法制备大鼠DN模型。持续灌胃给药6周后,观察大鼠一般形态学变化; HE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形态变化; 血糖仪检测空腹血糖(FBG)水平; 动物体重天平检测体重水平; 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 试剂盒检测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 ELISA检测24 h尿微量白蛋白(24 h UmAlb)和肾组织AR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三多一少”糖尿病典型症状,肾小球肥大,肾小管呈空泡样变性,FBG水平升高(P<0.01),体重水平降低(P<0.01),24 h UmAlb、Scr和BUN水平升高(P<0.01),SOD和GSH水平降低(P<0.01),MDA水平升高(P<0.01),AR活性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整体状态好转,肾组织病理结构损害显著降低,FBG水平降低(P<0.01),体重水平升高(P<0.01),24 h UmAlb、Scr和BUN水平降低(P<0.01),SOD和GSH水平升高(P<0.01),MDA水平降低(P<0.01),AR活性降低(P<0.01),而EPST+灯盏细辛组的作用显著优于EPST或灯盏细辛组(P<0.05)。结论:灯盏细辛与EPST联合给药能改善DN大鼠肾功能以及提高其抗氧化能力,且治疗效果优于单独给药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下调肾组织AR活性来抑制PP的激活,并协同减轻肾组织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