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小剂量普通肝素治疗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度慢性乙型病毒肝炎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一种较重的临床类型,肝脏炎症坏死较重,部分患者可转为重型肝炎或肝硬化。本研究系统观察了小剂量普通肝素对重度慢型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肝)关键性的治疗措施是抗病毒治疗.目前临床上抗病毒药物的主要分为核苷(酸)类和干扰素类,这些药物具有持续应答更好或不易引起病毒变异的优点[1],但价格均较昂贵.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可导致肝纤维化,进而发展为肝硬化,治疗慢性乙肝的远期目的是为了阻止肝硬化的发生。近年我院采用苦参素联合复方甘草酸治疗慢性乙肝,收效良好,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07~2008年在我科住院的75例慢性乙肝,诊断均符合2000年9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  相似文献   

4.
谢婵  张立伐 《临床荟萃》2006,21(17):1287-1289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目前有3.5亿慢性HBV感染者,其中约75%分布在亚太地区.慢性乙型肝炎预后不良,可发展为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相关疾病,占疾病死因第9位.高额的药费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如何预防和治疗肝炎成为当今重要的医学课题.目前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采用抗病毒、免疫调节、改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等综合治疗.机体的免疫系统是一个复杂、平衡、有机的统一整体,在正常情况下,机体能发挥自身的免疫调节作用清除外环境中侵入的病原体及其产生的毒素.近年来随着乙型肝炎免疫发病机制、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不断发展,乙型肝炎的免疫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用于乙型肝炎治疗的免疫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介素12(IL-12)是近二十年发现的一种重要细胞因子,IL-2协同促进鼠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应答.研究表明[1-2],IL-12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如促进T细胞增殖和诱导T细胞的杀伤活性,在免疫过程中可介导Th型免疫反应的发展等.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表明[3-6],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伴随着细胞因子浓度的变化,其中IL-12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相关性受到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秦守杰  王建生 《临床荟萃》2003,18(16):942-943
慢性重型乙型病毒型肝炎患者 ,救治困难 ,病死率高 ,如何提高其生存率 ,一直是临床医生所关注的焦点 ,近 2年来 ,我们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2 0 0 0年 6月至 2 0 0 2年 6月 ,35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 ,根据 2 0 0 0年 9月西安第 1 0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1 ] ,均有慢性乙型肝炎或肝炎肝硬化病史 ,有慢性肝病的症状和体征 ,并达到重型肝炎的诊断标准 [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低于 0 .4 0 ,血清总胆红素 (T…  相似文献   

7.
胸腺肽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胸腺肽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HBV)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乙肝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30例,采用胸腺肽10mg,3次/d,口服,每周2次,共用6个月,同时加用阿德福韦酯10mg,1次/d,口服,共1年;对照组30例,仅用阿德福韦酯10mg,1次/d,口服,共1年。结果治疗组在治疗6、12个月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抗一HBe血清转换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在HBV—DNA阴转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腺肽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的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明显优于阿德福韦酯。  相似文献   

8.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6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乙型肝炎病毒的持续存在是慢性乙肝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因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是根治乙肝的关键。我院于2002年6月-2005年2月应用国产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病例选择2002年6月~2005年2月在我院诊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118例,诊断符  相似文献   

9.
当前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期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乙型肝炎病毒 (HBV)慢性感染是世界性的问题 ,我国是高度流行区 ,问题显得尤其重要。乙肝疫苗在新生儿的普遍应用 ,使我国新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大幅度减少。希望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最终能够解决乙型肝炎在我国的流行问题。道路虽然漫长 ,前途却很光明。然而 ,目前大量现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需要治疗。医药科技进步的发展 ,还未能提供特效药物杀灭病毒 ,使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完全康复。科学是实实在在的 ,不容许夸大 ,虚假或浮躁。在这种情况下 ,医患双方必须清醒地认识 ,以当前我们的科技水平 ,能期望达到什么样的治疗目标 ,我们…  相似文献   

10.
沈延琴 《全科护理》2012,10(25):2331-2332
总结25例小儿乙型病毒性肝炎患儿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护理,强调应加强治疗前的心理护理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的护理。  相似文献   

11.
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HBV cccDNA的定量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肝活检组织中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的定量检测方法。方法待检肝组织标本共21份,来源于江苏省人民医院肝脏手术患者,包括19份慢性HBV感染,其中HBeAg(+)标本10份,HBeAg(-)标本9份,4份非HBV感染为阴性对照组,取HBVDNA阳性的患者外周血作为rcDNA组。检测方法的主要步骤为肝组织经蛋白酶K和细胞裂解缓冲液消化后,用液相抽提法提取核酸,将提取的核酸溶液分为2等份。1份用特异性降解单链DNA的核酸酶加以消化,纯化后使用跨缺口引物和SYBR GreenⅠ荧光染料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另1等份则用以定量检测肝细胞看家基因(β-Globin)作为样本细胞参数。检测结果的特异性主要通过PCR反应产物的序列分析及rcDNA组结果的对照进行证实,HBeAg(+)组和HBeAg(-)组cccDNA水平的差异通过两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显示扩增产物的碱基数为350bp左右,DNA测序分析提示产物与目的片段的序列符合率为99%以上,且以rcDNA为对照的结果均为阴性,排除最有可能造成假阳性的rcDNA对结果的干扰。本方法对10mg HBeAg(+)肝组织标本的cccDNA的检测阳性率为100%。血清HBeAg(+)的肝组织样本的平均HBV cccDNA水平高于HBeAb(+)的肝组织标本(P〈0.05)。结论通过上述三种途径证实了本文所建立方法的特异性。应用SYBR GreenⅠ荧光染料和β-Globin作为样本细胞参数所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肝细胞内HBV cccDNA,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且成本较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LAM)治疗期间,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与乙型肝炎病毒(HBV)重叠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利用酶免疫法检测血清HBV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利用杂交捕获法检测HBVDNA;利用测序法检测HBV前S区和S区核苷酸序列。评估a决定簇突变对S蛋白抗原性的影响,同时评估HBVYMDD变异情况。结果:LAM治疗前HBsAg、HBeAg和HBVDNA都呈阳性,治疗36个月后HBsAg阴转,而HBeAg和HBVDNA仍呈阳性;将野生型HBV与突变型HBV的s区核苷酸序列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前S2基因第23~55位核苷酸序列缺失。S基因区a决定簇发生氨基酸替代突变。HBV聚合酶测序分析显示rtM204位的蛋氨酸为异亮氨酸所替代,提示YIDD突变(rtM204I)。结论:LAM治疗期间HBV重叠基因突变可致HBsAg假阴性,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与乙肝病毒重叠基因突变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慢性乙肝和乙肝后肝硬化肝脏MRI形态的变化.方法 对慢性乙肝患者32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17例及无肝脏疾病的患者(对照组)18例行MR轴位T1W、T2W及动态增强扫描,观察肝脏形态.结果 肝脏表面不规则、肝脏边缘变钝、胆囊窝扩大、肝脏右后切迹征及再生结节能提示肝硬化(P<0.05),以其中任一种阳性诊断肝硬化,敏感度为99.85%,以其中任两种同时阳性诊断肝硬化,特异度为98.80%~99.96%;上述指标与炎症活动度无关(P>0.05);肝脏边缘变钝提示早期肝硬化(P<0.05),其余各指标在对照组和慢性乙肝不同分期、分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RI显示的肝脏形态变化能提示乙肝后肝硬化,与肝炎症活动度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一种国产阿德福韦酯用于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选择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11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阿德福韦酯组和拉米夫定组。完成12周治疗后均进入阿德福韦酯开放治疗期。完成12周和48周治疗时,检测血清HBVDNA及ALT水平。结果治疗12周时阿德福韦酯组(107例)血清HBVDNA水平平均下降2.94log10拷贝/ml,77.6%的受试者血清HBVDNA水平下降≥2log10拷贝/ml或血清HBVDNA≤104拷贝/ml,ALT均值下降76.9IU/L;而安慰剂组(104例)血清HBVDNA水平平均下降0.57log10拷贝/ml,血清HBVDNA水平下降≥2log10拷贝/ml或血清HBVDNA≤104拷贝/ml的受试者比例仅为13.5%,ALT均值下降20.9IU/L。两组血清HBVDNA水平下降值和血清ALT下降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时,阿德福韦酯组血清HBVDNA水平平均下降3.54log10拷贝/ml,ALT均值下降100.6IU/L;安慰剂组血清HBVDNA水平平均下降3.28log10拷贝/ml,ALT均值下降92.7IU/L;两组血清HBVDNA水平下降值和血清ALT下降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德福韦酯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可在病毒学及生化学方面取得较好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异甘草酸镁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TLR3信号途径的影响。方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检测异甘草酸镁对细胞生长的影响。 PolyI:C和异甘草酸镁加入PBMC培养液,半定量PCR检测TLR3信号途径中的TLR3、TRIF( Toll样受体接头分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β1(IFNβ1)的表达。结果异甘草酸镁对单个核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型,800、400、200、100、50、25、12.5和6.25μg/ml八组的抑制率分别为58%,52%,40%,30%,23%,17%,8%,6%,除12.5和6.25μg/ml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1)。RT-PCR结果显示IFNβ1在200μg/ml异甘草酸镁组和空白对照组表达分别为14.6±2.43,9.79±3.02,P=0.0003;TNFα在200μg/ml组、100μg/ml组、空白对照组分别为10.59±1.67,13.3±2.07,15.7±1.59,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TLR3和TRIF在各组间的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异甘草酸镁可能促进单个核细胞产生干扰素,同时又能抑制炎症因子TNFα的转录,这可能是该药的抗炎、免疫调节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YMDD变异的产生与血清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 选择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并产生YMDD变异的CHB患者53例,分析血清病毒载量水平与YMDD变异类型、产生时间的关系。另选择具有可比性的应用拉米夫定治疗但并未产生YMDD变异的CHB患者53例(1:1配对)对比分析治疗前血清HBV-DNA定量水平。结果 YMDD变异组治疗前血清HBVDNA定量水平显著高于未产生YMDD变异组(P〈0.01)。YMDD变异类型与血清HBVDNA定量水平不相关(P〉0.05),但YMDD变异产生时间与血清HBV-DNA定量水平相关(P〈0.05)。结论 CHB患者血清病毒载量水平越高,应用拉米夫定治疗越容易产生YMDD变异,且产生时间越早。血清病毒载量可作为应用拉米夫定治疗YMDD变异产生的早期预测指标。YMDD变异类型与病毒载量不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LA-DM基因的多态性与疾病临床分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慢性乙型肝炎轻度患者64例、中度患者68例、重度患者72例,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提取DNA,运用PCR-RFLP方法确定HLA-DM的基因型,分析HLA-DM的基因型与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分度的关系.结果 发现HLA-DMB rs1042337位点中,与携带野生型纯合子CC基因型者相比,携带CA或AA基因型者,发展为慢性中度肝炎的风险仅为0.53,发展为慢性重度肝炎的风险进一步减少仅为0.34,和疾病的临床分度存在显著关联.结论 HLA-DMB基因SNP位点rs1042337 C→A变异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分度相关,可影响疾病的临床转归.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慢性乙型肝炎(CHB)病理分级,探讨超声对CHB的诊断分级。方法对100例CHB患者行超声检查,并在超声引导下行肝穿刺活检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分析经病理学诊断为轻、中和重度CHB患者的超声表现情况。结果参照病理诊断结果,病理结果为轻度CHB者超声表现为声像图基本正常;病理诊断为中度CBD者超声表现为肝包膜欠光滑,实质呈点状强回声,略增粗,血管走行清晰,胆囊壁毛糙,胆囊壁增厚呈双影,脾脏一般厚度增大,长度正常,门静脉主干内径增宽或正常高值;病理诊断为重度CBD超声表现为肝包膜不光滑,实质呈点状强回声,增粗、增强,血管走行模糊,胆囊壁毛糙、增厚,脾脏增大,门静脉主干内径增宽。结论肝穿刺活检有一定的损伤性,操作不方便。通过慢性乙型肝炎病理分级指导超声诊断,以利于超声在诊断中度CHB、早期肝硬化及肝硬化中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与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及预测因素分析. 方法 将159例HBeAg阳性的CHB患者分为恩替卡韦分组(ETV组,81例)和替比夫定组(LDT组,78例).治疗72周后,观察两组的应答情况[生化学应答率(丙氨酸转氨酶转复率)、完全病毒学应答率(HBV-DNA阴转率)、血清学应答率(HBeAg阴转率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并且分析在治疗24周HBV-DNA转阴情况对72周疗效的预测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段的生化学应答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4周后ETV组和LDT组的HBV-DNA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治疗24周后ETV组的HBV-DNA值明显低于LDT组(P<0.05),但治疗7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完全病毒学应答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各时间点ETV组比LDT组有着更高的血清学应答率,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24周HBV-DNA转阴(HBV-DNA<3lg拷贝/ml)的患者,72周具有更高的生化学应答率及血清学应答率(P均<0.05).结论 恩替卡韦与替比夫定对治疗CHB具有很好的疗效及较低的耐药率和不良反应,恩替卡韦在早期抗HBV-DNA优于替比夫定片,且治疗24周的HBV-DNA水平可预测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分散片抗病毒48周的疗效.方法 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A组口服恩替卡韦片(进口)作为对照组,B组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国产)为试验组,均为0.5 mg/d,疗程48周,分别采用速率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电化学发光法及微粒子发光法检测基线和服药后12、24、48周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HBV DNA、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水平;数据符合参数分析条件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重复测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 抗病毒治疗48周ALT复常率分别为90.0%(27/30)和86.7%(26/30),(x2=1.172,P>0.05);A、B两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同步快速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5.833,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561,P<0.05);治疗48周时,血清HBV DNA水平测不到率分别为60.0%(18/30)和56.7%(17/30),(X2=0.044,P>0.05);26例HBeAg(+)患者A、B组各13例,两组分别有2例vs 1例HBeAg阴转,1例vs1例产生抗-HB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至48周时,两组HBeAg(+)患者HBsAg水平同步缓慢下降,组间相比无明显差异(F=55.786,P>0.05),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32.241,P<0.05).A、B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恩替卡韦分散片为快速、强效、安全、低耐药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药物,和进口恩替卡韦片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