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层序地层格架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滨浅湖滩坝砂体沉积特征,根据层序地层学理论,在综合分析地震、测井、岩心等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震层序、声波时差和测井曲线叠合等方法进行层序界面识别,建立了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层序地层格架,将沙四上亚段划分为一个三级层序,并根据层序内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及高位体系域发育情况,细分为7个准层序组.  相似文献   

2.
山东济阳坳陷的惠民凹陷目前以滩坝相的勘探为主。惠民凹陷内部各个区域沉积环境差异较大,研究区沙四上亚段地层深度大,而且沉积砂体分布不连续,仅仅利用地震剖面来研究识别滩坝砂体存在困难。在滩坝相的勘探中,首先利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方法建立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再以层序地层格架为单元,结合录井、测井和地震资料识别滩坝相。另外针对研究区的特点,采用“分区选取重点井,相邻井对比”的方法,应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将研究层位作为一个三级层序进行层序地层划分,结合测井和岩心资料的综合分析,有效的将体系域界面识别出来,建立了全区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在格架内对滩坝砂体进行研究识别。  相似文献   

3.
利津洼陷及周边地区沙四上亚段沉积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津洼陷及周边地区沙四上亚段发现了多种类型油气藏尤其是滩坝油气藏,由于缺乏对沉积相类型及平面分布系统研究,影响了下一步油气勘探.为了查明该地区的沉积相类型,搞清滩坝的沉积特征、平面分布及与其他沉积相之间的空间分布关系,以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岩心观察、测井、录井和地震等分析方法,在利津洼陷沙四上亚段识别出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滨浅湖滩坝和半深湖-深湖泥四种主要沉积相类型.根据层序地层学研究结果,将沙四上亚段细分为1个层序3个体系域(LST、TST、HST)7个准层序组,对各准层序组内的沉积相展布进行了研究,以低位域滩坝最为发育,湖侵域、高位域滩坝发育差,但高位域发育碳酸盐滩坝,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在各种层序组内均有发育,并指出下一步应尽可能向洼陷内或深洼区寻找有利的滩坝砂体.  相似文献   

4.
东营凹陷南斜坡沙四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东营凹陷南斜坡沙四段的滩坝砂体等分布广泛,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勘探30多年来不断取得新的发现和突破。该类砂体具有储集层薄、横向变化快的特点,分布规律比较复杂。本文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通过地震、测井、岩心资料的综合分析,建立了沙四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将主力含油层段——沙四上亚段划分为2个中期地层旋回和7个短期地层旋回,并指出:短期旋回基准面的升降变化控制了砂体的类型;中期旋回基准面的变化控制了砂体的叠加样式及横向展布。  相似文献   

5.
随着胜利油田东部探区勘探开发方式的调整和开发对象的变化,现场生产技术决策对录井地层划分与对比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以利津洼陷南斜坡L 76井区为例,综合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地震、测井、录井等资料,对正钻井进行高分辨率层序随钻地层对比,将沙四上亚段划分为1个长期、3个中期、6个短期层序,从而建立了研究区的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实现了地层层序的等时划分与对比。研究表明:沙四上亚段分为低位、湖扩以及高位3个体系域,分别对应着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它们的变化控制了砂体的叠加样式及横向展布,有利于录井现场地层的划分与对比;短期旋回基准面的升降变化控制了砂体的类型,是预测油气层位置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东营凹陷民丰洼陷及其周缘地区发育的永安镇三角洲沉积,依据地震层序划分原理,结合测井和录井等资料,建立了永安镇三角洲层序地层格架,研究三角洲前缘砂体的展布规律,并对层序控砂模式进行了探讨。将永安镇三角洲目的层位沙三段中、下亚段各划分为一个三级层序,其中沙三段中亚段内部划分出3 个四级层序(MSC1—MSC3)、8个五级层序(Z1—Z8),沙三段下亚段内部划分出2个四级层序(MSC4—MSC5)、2个五级层序(X1—X2)。在MSC5—MSC3层序发育时期,永安镇三角洲沉积规模较小;在MSC2层序发育时期,永安镇三角洲物源大量供给、强烈进积,并可推进到胜坨断层下降盘;在MSC1层序发育时期,永安镇三角洲物源持续供给,强度较大,但受到东营三角洲影响,逐渐向北发生迁移。对永安镇三角洲平面和剖面沉积体系演化规律的研究表明,各级旋回内部沉积趋势发生迁移,永安镇三角洲具有层序控砂的自相似性特点,三角洲进积砂体主要发育于各级旋回基准面下降半旋回,且下降半旋回含砂率高于上升半旋回。  相似文献   

7.
《油气地球物理》2015,(2):11-15
以高分辨率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测井、录井、地震资料进行处理和变换,采用TOC、测井曲线与地层叠置样式、瞬时相位、时频分析等多种方法综合分析,井震结合,有效解决了CQ地区层序复杂界面识别困难的问题。建立了从馆陶组到沙四上层序地层格架,将主力含油层段——沙三上亚段划分为3个四级层序,并形成了一套适用于盆地边缘的测井、录井、地震相结合的层序地层界面识别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8.
利用高精度3D地震、测井和录井资料,建立了大民屯凹陷沙三段、沙四段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沙三段、沙四段层序体系域构成特征属于受同沉积断裂坡折控制的层序,低位体系域主要发育低位三角洲,并分布在同沉积断裂坡折之下;高位体系域主要发育大型河流或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并发育四级层序;湖扩展体系域在坡折带之下发育深湖泥岩和油页岩,在坡折之上发育滨浅湖沉积。SSq3-1,层序(沙三中下亚段)和SSq2-1,层序(沙四段)发育的受同沉积断裂坡折控制的低位域砂体分布在湖扩展域优质烃源岩之下。这些砂体正好处于沙三段、沙四段超压带内,对形成岩性油气藏十分有利。斜坡区SSq2-1。层序、荣胜堡洼陷SSq2-1和SSq3-1。层序发育的受同沉积断裂控制的低位域砂体最有利于形成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9.
根据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利用地震、测井、岩相等资料,对冀中坳陷饶阳凹陷留西地区古近系沙三上亚段进行了层序地层学研究,建立了全区的层序地层格架。研究表明,沙三上亚段为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可分为低位、湖侵和高位3个体系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层序格架内各体系域的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沙三上亚段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相,其中前缘亚相分布面积最广。区内低位体系域砂体与湖侵体系域烃源岩形成了十分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具有优越的隐蔽圈闭发育条件。结合区域构造特征,综合分析认为中南部沙三上亚段低位体系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是下一步隐蔽油藏勘探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10.
利津洼陷沙四上亚段沉积相及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岩心观察及测井、录井资料分析,在利津洼陷沙四上亚段识别出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滨浅湖滩坝和半深湖-深湖泥岩4种主要沉积相类型.根据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理论将沙四上亚段细分为1个层序和3个体系域(LST、TST、HST),并对各体系域内的沉积相展布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对双北地区9条地震剖面进行地震层序解剖,结果表明,高位体系域地震反射具有低频、中振幅、连续性好的特征;钻井揭示岩性组合为砂砾岩与泥岩互层,分异性好,砂体横向延伸较远。水进体系域地层厚度向洼陷方向楔状增厚特征明显,地震反射具有高频、中低振幅、连续性差的特征,可识别出丘状、透镜状、楔状反射地质体及上超反射地震相,钻井揭示砂泥岩混杂,泥质含量高,分异性差,为滑塌成因。结合层序发育特点,明确沙三段高位体系域以微幅度构造控制下的岩性–构造圈闭为目标,水进体系域以砂岩上倾尖灭型岩性圈闭及砂体透镜体型岩性圈闭为目标。  相似文献   

12.
济阳坳陷低位古潜山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济阳坳陷富台油田位于埕南陡坡带下降盘二台阶上,具有“坡下山”的成藏特点。研究发现,在二台阶潜山带上发育2种古潜山类型,即以“两洼之古梁”为背景的古梁低位古潜山和发育于生油洼陷中心的隐伏低位古潜山。前者其上被新生界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三、四段所覆盖,古潜山顶部以石炭一二叠系为盖层,古潜山主体以奥陶系、寒武系为储层,以前震旦系片麻岩为基底。形成多层古潜山内幕块状油气藏;后者以新生界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三段底部和奥陶系顶部之间的不整合面为盖层,以寒武系、奥陶系为主要储层,形成新生古储古潜山内幕油气藏。其中,寒武系是近期发现的区域性新高产含油层系。据此认为,在济阳坳陷箕状断陷湖盆陡坡带一侧寻找类似的古潜山油气藏将取得一定的勘探突破。  相似文献   

13.
东营凹陷盐家地区砂砾岩体沉积期次精细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营凹陷盐家地区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简称沙四上亚段)重力流舌状体式叠覆沉积的砂砾岩体不具备“层状”地层特征,应用常规方法进行沉积旋回划分和对比很难保证时间上的等时性。针对该问题,引入天文地层学中气候旋回受天文周期驱动的理论,研究砂砾岩体的形成条件及控制因素,对砂砾岩体进行时间域的等时性控制,然后在相同的时间域内进行旋回界面的识别与旋回对比。通过对研究区砂砾岩沉积进行米兰科维奇旋回特征分析,确定研究区地层旋回主要受偏心率周期控制,并计算得出第一优势旋回厚度为151.7 m和第二优势旋回厚度为61.4 m。以米兰科维奇旋回分析结果为主,同时结合层序地层学基准面旋回理论,根据岩心和成像测井相层序分析,确定地层划分方案,将研究区沙四上亚段划分为4个四级层序和11个五级层序。以优势旋回频率信息对测井曲线进行滤波处理,同时根据基准面旋回特征,以滤波后的曲线为依据进行地层旋回的横向对比,建立了地层旋回对比格架,实现砂砾岩体沉积期次的精细划分与对比。  相似文献   

14.
阿克库勒凸起东河砂岩的沉积相与层序地层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阿克库勒地区东河砂岩包括了含泥砾砂岩、分选好的中-细粒砂岩、粉砂岩及泥岩,是一个具有完整海侵-海退旋回的标准层序,顶、底分别为两个不整合面所限,为Ⅰ型层序边界。东河砂岩自下而上明显地分为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与高位体系域。由于低位体系域是陆上河流的充填沉积,因此,盆地内低位体系域不发育,分布局限。海侵体系域主要为受潮汐控制的滨岸沉积,由一系列向上变浅和变细的副层序堆积成退积的副层序组,副层序由下部的潮下砂坝向上逐渐变化为潮间砂坪、砂泥混合坪及泥坪。高位体系域主要分布于东河砂岩的上段,由于东河砂岩的不断沉积,在达到最大海泛面之后,滨岸带海水循环畅通,形成了以波浪作用为主的浪控滨岸沉积体系,主要是以分选好的灰白色中-细粒砂岩为特征,构成了特色十分鲜明的“东河砂岩”。  相似文献   

15.
川西坳陷新场地区须家河组四段储层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是川西坳陷新场地区重要的含油气层段,根据岩心分析、岩石薄片、压汞、油气测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新场地区须四段砂岩储层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套储层以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较低-中等,结构成熟度中等;储层物性差,属低孔低渗-特低孔特低渗极度致密储层,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孔隙结构差,以微孔喉为主。利用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参数,将须四上亚段、下亚段砂岩分别评价为4类储层,其中Ⅰ、Ⅱ类储层为相对优质储层,是增储上产的首选储层。  相似文献   

16.
东濮凹陷古近系含盐地层层序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东濮凹陷古近系含盐地层的层序划分除了依据常规的层序边界识别标志之外,还应该考虑盐韵律的发育特征,使其层序地层划分更为符合含盐地层的实际情况,据此将东濮凹陷古近系含盐地层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10个三级层序,使得盐韵律的发育过程与层序的发育过程得到了统一。含盐地层的三级层序(低频层序)结构中表现出特有的规律:湖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中的盐岩层横向展布面积大于低水位体系域中盐岩层的横向展布面积。在高频层序特别是五级层序对应的准层序地层单元中,盐岩层与砂岩层表现出同时异相的沉积关系,它们与下部的暗色泥岩层构成一个完整的准层序地层单元,盐岩的高频层序发育模式为准层序地层高位蒸发成盐。  相似文献   

17.
岩性油气藏勘探技术在铁匠炉-大湾斜坡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辽河坳陷东部凹陷西斜坡北部铁匠炉-大湾斜坡带构造演化复杂、地层结构复杂、储层变化大等地质特点,综合运用层序地层学、古地貌分析、“三相”联合解释、地震属性预测砂体分布、分频解释和多参数反演等技术,对本区沙三段岩性油气藏有利储层、储盖组合、岩性圈闭发育区、油气运聚条件等进行分析预测,有效地预测沙三段碎屑岩有利储层的分布状况,实现了该区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大突破,对开展岩性油气藏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长岭凹陷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较大的区域不整合,长岭凹陷可以划分为泉头组-青山口组和姚家组-嫩江组两个二级层序。以局部不整合、沉积转换面为标志,青山口组可划分出 4个三级层序。位于保康三角洲砂体前缘带的大情字井地区,在层序S1和S2低位体系域中砂岩分布广泛,为该区的主要含油层段。层序地层不仅控制油气藏的类型,而且还控制含油性。据统计,60%的工业油气井位于低位体系域。  相似文献   

19.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海坨子地区隐蔽油藏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中基准面旋回原理和"转换面"理论,在海坨子地区青山口组—姚家组钻井、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综合研究基础上,建立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同时对该区层序发育特征和沉积体系进行了分析研究,明确了该区不同方向物源对沉积体系演化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认为,该区层序格架内主要发育砂岩上倾尖灭油藏、断层-岩性油藏、砂岩透镜体油藏和构造-岩性油藏4种隐蔽油藏,应根据所处的构造位置和发育层序有针对性地寻找不同类型隐蔽油藏,对该地区隐蔽油藏勘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