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空间数据引擎是实现空间数据库的核心。本文时空间数据引擎的标准与功能、空间数据存储模型、图层管理进行了重点分析,对空间数据库技术的理论体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通过在“重庆市土壤信息系统”中的实现与应用,证明了空间数据库技术在土壤信息系统中运用的可行性与高效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SDE的数据库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空间数据引擎是实现空间数据库的核心,以空间数据引擎的标准与功能为分析起点,以其空间数据存储模型,图层管理为分析重点,并结合数据库管理系统与客户端应用程序,对空间数据库技术的理论体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通过在“重庆市土壤信息系统”中的实现与应用,证明了空间数据库技术在土壤信息系统中运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空间数据引擎是实现空间数据库的核心.以空间数据引擎的标准与功能为分析起点,以其空间数据存储模型、图层管理为分析重点,并结合数据库管理系统与客户端应用程序,对空间数据库技术的理论体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通过在"重庆市土壤信息系统"中的实现与应用,证明了空间数据库技术在土壤信息系统中运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1∶25万数据库是国家测绘局继1∶100万数据库建立后的又一个大型的空间数据库,自从1998年被建成后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对它两次更新后,用户最关心它更新前后数据发生了什么变化,所以对数据变化的研究便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1∶25万数据库更新前后的地名利用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进行了定量的对比,从中探索地名变化的规律。为以后数据库地名的有效更新提供有力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山东省1∶100万SOTER数据库的支持下,运用土壤多样性理论及其测度方法对山东省不同地形单元上发育的土壤类型的多样性及其分布模式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定量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多样性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平原、中坡度、中坡度丘陵、山麓平原、中坡度峭壁带、低洼地和高坡度山地;土壤丰富度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平原、中坡度丘陵、中坡度、低洼地和山麓平原、中坡度峭壁带和高坡度山地;土壤均匀度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中坡度、平原、山麓平原、中坡度丘陵、中坡度峭壁带、低洼地和高坡度山地。不同类型地形单元上发育的土壤的面积均不同程度地符合对数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6.
以安徽宣城样区为例,就大比例尺土壤数据库的组织与设计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分析了大比例尺土壤数据库的特点及组织原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就大比例尺土壤数据库空间制图单元构建及其属性数据的采集、组织、管理等问题作了详细地探讨,并在GIS软件支持下完成了样区土壤数据库设计。  相似文献   

7.
利用卫星影像更新全国1∶25万数据库,并进行了初步试验,讨论了有关技术方法和流程,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全国1∶25万数据库的更新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数字土壤"的渊源、定义、功能以及如何建设我国的"数字土壤"进行了讨论。"数字土壤"渊源于"数字地球",是土壤学科发展的产物、是土壤科学与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融合的必然趋势,是一种进行土壤科学研究的现代技术体系;"数字土壤"具有管理与提供土壤科学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制作士壤专题图、指导土壤调查、查询与传播土壤信息、构建运用模型、土壤质量预警等功能;历史土壤调查资料是研制我国"数字土壤"的骨干材料;中国需要同时研制不同精度的"数字土壤";"联合共建",是建设我国"数字土壤"的好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调查、收集大量土壤资料的基础上,以地理信息系统(G IS)为支撑、以试验对比分析作验证,对南充土壤数据库设计与应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次建立基于G IS的南充市土壤数据库系统,提出了建立市级土壤数据库系统的原则、方法、模式和土壤数据库系统推广应用新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0.
土壤源热泵中土壤导热系数测定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导热系数是土壤源热泵中地下埋管换热器设计的重要参数,其大小对钻孔深度与个数有显著影响;针对土壤导热系数的测定对土壤源热泵系统设计的重要性,利用电加热法研制了土壤导热系数测定系统;系统的控制部分基于先进的LonWorks现场总线技术,并结合DDE标准与Visual Basic数据库开发技术构建;整个系统包括控制器的软硬件设计以及上位机监控软件设计;系统根据实验条件对输入功率进行了精确地控制,实验获得的数据满足进行土壤导热系数计算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通过2003~2004两年的试验发现,刈割覆盖、刈割压埋、畜粪还园三处理纤维分解菌和硅酸盐细菌的数量均明显高于清耕处理(对照),且两种微生物数量均以夏季最多,秋季次之,春季再次,冬季最少。前三处理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纤维分解酶、多酚氧化酶的酶活性都较清耕有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各处理酶活性也以夏季最高、秋季次之,春季再次,冬季最低。2004年刈割覆盖、刈割压埋两处理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较2003年有显著或极显著增加,畜粪还园、清耕两处理三种酶活性两年间差异很小。经相关性分析还发现,纤维分解菌除与脲酶相关性不显著外,它与其余的酶均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硅酸盐细菌与所有的酶均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从农药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到一株能完全矿化农药敌敌畏的菌(O chrobactriumsp.),命名为DDV-1。利用5因素3水准L18(35)的正交实验确定其最适生长条件为:葡萄糖1 g L-1,硝酸铵0.5 g L-1,NaCL 1 g L-1,装液量30 m l150m l-1,pH 7.0,30℃,180 rm in-1,摇床培养;土壤实验表明,敌敌畏和降解菌在土壤中都具有一定的移动性,在本实验中,降解菌的活动范围是0~12 cm深的土层,并能对0~4 cm土层中的敌敌畏降解率为100%。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随着对生态学的深入研究,人们认识到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功能以及在生态过程中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土壤动物逐渐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分析评价了国内关于土壤动物的研究进展。同时对国外土壤动物在土壤环境评价、凋落物分解、土壤健康的指示作用、与污染环境的关系、二氧化碳浓度对其的影响、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在城市生态系统研究中的作用、在废弃物处理及土壤改良中的应用、在N循环中的作用、湿地土壤动物研究等10个方面的研究动态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对土壤动物研究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土壤质量日益衰退,寻找能够准确标示其变化的敏感指标非常重要。土壤酶几乎参与了土壤中全部的生物化学反应,与土壤中多种生态过程密切相关。土壤酶的敏感性、专一性和综合性等特点使其可以作为一个反映土壤质量的生物学指标。本文在概述了土壤酶作为土壤质量指标可行性的基础上,综述了土壤肥力质量、环境质量等的土壤酶活性和酶动力学指标的研究,并对今后相关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影响免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进行了讨论 ,分析不同土壤对免耕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分别考释了“寻”和“常”的本义和引申义 ,也考察了它们同义连用的意义来源 ,推定“寻常”做形容词时 ,为“平常、普通”的意思 ,是由“寻”和“常”的本义连用的比喻义引申而来 ;当“寻常”做副词时 ,为“经常、常常”的意思 ,是“寻”和“常”的本义分别引申为“经常、常常”的意思 ,再同义连用而成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天台山8种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DNA总量分布的特性及其与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生化活性和土壤其它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土壤的发育程度等对土壤微生物DNA总量分布影响较大。此外,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C和土壤呼吸速率对土壤微生物DNA总量分布的直接作用和它门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间接影响较显著。在所测的8种土壤理化因素中,土壤微生物DNA总量分布对土壤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四川省雨城区采集侏罗系沙溪庙组(J2s)、侏罗系遂宁组(J3s)、侏罗系蓬莱镇组(J3p)、白垩系夹关组(K2j)等地层9种母质上发育的耕地土壤样品共55个,并进行土壤性质测定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白垩系夹关组紫色砂岩上发育的耕地土壤较其他紫色母岩上发育的耕地砂粒含量高,pH低,养分含量低;第三系名山群及白垩系灌口组上发育的耕地土壤具有较其他母质高的土壤全钾;青衣江灰色河流冲积物发育的耕地土壤较其他母质发育的耕地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高,第四系冰水沉积物上发育的耕地土壤pH最低,粘粒含量高,土壤有机质及全氮、速效氮较其他母质发育的耕地土壤高.  相似文献   

19.
农业管理对土壤群落水平下各种生物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影响是土壤生态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土壤生物和酶活性在改善土壤结构、养分循环、有机质分解和保持中起重要作用。与常规耕作系统比,免耕系统中作物残体和土壤矿物质的机械混合要少得多,因此免耕系统更接近于未受扰动的自然生态系统,可能更加依赖于土壤生物体的固有作用。综合有关文献讨论了耕作实践对一些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总体看来,土壤线虫总量及功能类群对免耕既可能是正响应也可能是负响应,与常规耕作相比免耕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的丰富度或生物量增加,土壤酶活性增强,土壤呼吸作用减弱。最后还对免耕系统中有关土壤生物学特性研究的重要性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小结。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土壤磁化率与土壤物理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应用干筛法在不同粒级土团中获得的0.1~0.25mm粒级的土团主导土壤的磁化率,各组分土团中大于0.1mm的组分磁化率与粒径呈反相关,小于0.1mm的组分磁化率与粒径呈正相关。土壤比重、土壤总孔隙度、崩解速率等均与土壤磁化率呈负相关,且土壤崩解速率与土壤磁化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磁化率与容重、粒径小于0.25mm的水稳性团粒组分和大于0.05mm的机械组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坡面土壤侵蚀导致坡面物质发生再分布,使得土壤颗粒组成、容重、比重、孔隙度等土壤物理性质发生变化,进而使得坡面不同空间部位土壤磁化率出现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