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选择THOMSON(汤姆森)集团的DWPI(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英文专利数据库,采集1965年1月1日到2008年12月31日期间的LED信号显示技术专利文献.建立英文专利数据库;再选择Derwent Innovation Index(德温特创新专利索引)专利分析系统,分别从专利申请总量、重点专利技术和重点专利持有人等方面。对LED信号显示技术专利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对比分析国内外LED信号显示技术专利的现状.提出发展我国LED信号显示技术的专利策略。  相似文献   

2.
激光冲击强化是一种利用激光束对金属材料表面改性的表面强化技术,具有非接触、可控性强、强化效果突出等特点,在金属表面强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更好地了解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推动我国在该技术领域的科技研究和创新应用发展,基于Incopat专利数据库,对全球激光冲击强化专利的申请趋势、区域布局、创新主体、研究主题等进行多维度分析。研究发现:激光冲击强化技术正处于发展上升周期,美国、日本是该领域重要的创新主体;中国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尤其近几年专利数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显示了强大的创新活力,但也存在研究主体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海外布局薄弱等问题。对此,提出了我国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中国专利数据库和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数据库,对LCOS投影显示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进行了统计分析,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由于优异的显示特性,场致发射显示器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平板显示器件之一.分析场致发射显示领域的专利有助于了解该领域的技术发展动态.通过检索欧洲专利局的专利数据库,对筛选出的主要场致发射领域相关的专利进行统计分析,讨论了美国、日本、韩国、中国等的厂商在场致发射显示领域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着重研究了我国场致发射显示领域专利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数据库(WPI)中公开的电泳显示和胆甾型液晶显示技术的相关申请为基础,对电子纸所使用的双稳态显示技术的专利申请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并针对该领域的主要申请人近年来的技术研发重点进行了介绍,从而有助于了解电子纸显示技术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全球LED产业技术专利检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七国两组织"专利数据库,采集1985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间的全球LED技术专利文献,建立专利数据库.再选择广东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分析系统分别从专利申请总量、重点专利技术和重点专利持有人等方面,对LED产业技术专利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分析了国际LED产业技术专利现状,提出了发展我国LED专利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柴燕 《电子世界》2013,(12):216+218
激光显示技术具有色域广、色饱和度高、节能环保等优点,被认为是最具有发展前景的显示技术之一。本文对YCC、sRGB、scRGB、xvYCC等国际与颜色管理相关的颜色标准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分析,尤其对以上标准的适用范围,具有的优势及在现阶段大色域设备上适用局限进行了分析,希望借此对构建我国激光显示技术行业标准,为我国激光显示产业的发展奠定知识产权方面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美国显示拼接技术领军企业溥美(Prysm)在会上发布的第二代激光荧光体显示系统一鸣惊人.在展会首日即引起轰动。 lnfocomm是全球视听及大屏拼接领域最高规格、最具影响力的年度盛会.每年的InfoComm展都会吸引世界各国大批视听行业人士的高度关注。美国的溥美(Prysm)公司独有的LPD激光荧光体显示技术是其所有显示解决方案的核心.更代表了新一代的大面积显示拼接技术。LPD技术使用含有专利的激光引擎及荧光体面板,以低功耗固态激光创造令人叹为观止的大面积高清图像。溥美(Prysm)创新的显示科技与传统市场上的液晶,LED及投影技术有着根本上的不同.可以带来无与伦比的显示效果。  相似文献   

9.
LCOS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微显示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没有垄断性专利的技术。与其它显示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高清晰度、高亮度、高对比度、潜在的低成本等特点,必将成为未来数字电视的主流技术。本文就LCOS技术产业化状况进行了分析,指出在中国进行LCOS产业化有着雄厚的产业基础和优势,前景十分光明。  相似文献   

10.
为了指导科技立项、研发资源投入和综合管理评价,对主要显示技术方向的演进趋势进行研判。基于技术系统的S曲线进化趋势,对新型显示主要技术系统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方向进行判断,利用专利数量与时间的关系挖掘研发资源投入与其生命周期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液晶和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系统分别处于成熟期和成长期,电子纸和激光显示处于过渡期,量子点和微发光二极管处于婴儿期。专利数量多,预示着研发投入大,技术系统的市场生命周期长。技术系统成熟度越低,研发成果的发明级别越高。基础研究投入应侧重于婴儿期,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投入应侧重于过渡期和成长期的初期。本文为科技立项和研发投入的内容、主体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杨莺歌 《微纳电子技术》2007,44(12):1048-1053
介绍了国际上纳米技术专利的分类方法、技术内容,以及美国专利局和欧洲专利局推出的纳米技术专属分类977和Y01N。对国际专利分类、美国专利分类和欧洲专利局专利分类中针对纳米技术的专利分类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简单介绍投影技术的发展,我国投影机市场状况、液晶投影机光源的开发动向。重点介绍短弧金属卤化物灯及短弧氙灯超高压水银灯、金属卤化物灯、卤素灯的技术要求及市场情况。  相似文献   

13.
随着投影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投影显示产品已从专业应用扩展到家庭和个人应用领域.在详细介绍投影显示产业的市场和产业链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投影显示产业的发展趋势,希望能够对我国投影显示产业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闫晓剑 《现代显示》2007,18(6):15-19
背投显示作为最早的大屏幕显示设备,长久以来不断经历着技术革新。本文就背投显示中光学技术的发展作了简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为了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数字HDTV要求大屏幕的平板显示器件,投影技术能满足HDTV的大屏幕、纯平面和薄型的显示要求而成为HDTV的一种显示技术.详细介绍了应用于数字HDTV的投影技术.  相似文献   

16.
数字光处理(DLP)投影系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邹静娴  吴荣治 《电视技术》2003,(4):36-38,41
数字光处理(DLP)投影显示技术的核心是数字微镜器件(DMD),这是一种基于半导体制造技术、由高速数字式光反射开关阵列组成的器件,采用二进制脉宽调制技术能精确地控制光源。DLP技术提供了全数字投影显示,在清晰度、亮度、对比度和色彩还原方面能提供高质量的图像。  相似文献   

17.
Eolas vs Web     
《Spectrum, IEEE》2004,41(1):85-86
After a jury fined Microsoft US $521million for infringement, the action moved back to the U.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and a surprising patent reexamination.  相似文献   

18.
闪耀光栅数字微镜显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捷 《现代显示》2006,(4):39-44
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的闪耀光栅数字微镜显示技术以光的衍射理论为基础,具有极高的光源利用率,不仅能形成宽视角高质量彩色虚拟画面,还可以产生大幅彩色投影画面。与传统的三基色滤光片显示技术相比,在同样子象素情况下,具有更高的亮度和更高的分辨率。本文从技术背景、工作原理、实验分析和设计优化等方面介绍该项技术。  相似文献   

19.
The US Patent Office is now issuing patents on propagated data signals that embody computer programs. Result: patent infringement can now occur in a mouse click. While patents have always been available for new and useful processes, machines, manufactures, and compositions of matter, the extension of patent law to computer data signals is new. After losing a series of battles in the courts, the Patent Office now considers a computer program embodied in a carrier wave to be a manufacture, and hence patentable subject matter. This rather surprising development provides a powerful weapon against software patent infringement over the Internet; and it represents a dangerous snare for the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Is there anything beyond the reach of patent law? The Supreme Court remains steadfast in this: patents cannot be obtained for abstract ideas, laws of nature, and natural phenome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