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b-Bi亚共晶和包晶合金的快速凝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秀君  王楠  魏炳波 《金属学报》2000,36(6):573-578
采用硅油净化法使大体积Pb-50%Bi亚共晶合金和Pb-29.2%Bi包晶合金分别获得了45K(0.11TL)和117K(0.23TL)的过冷度,并对这两种合金快速凝固过程中ε金属间化合物相的组织开矿及随过冷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对于Pb-50%Bi亚共晶合金,实验发现ε相以枝晶方式生长,随着这冷度的增大,ε相枝晶细化显著,最大过冷度处一次和二次枝晶间距细化达一个数量级,同时在过冷度达45K的试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直流电流场和交流电流场对Al-Si、Al-Cu共晶合金凝固过冷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流电流场和交流电流场都使合金凝固过冷度经历了一次先增大后减小的过程.当直流密度达到16.98 mA/mm2时,过冷度达到最大值;交流密度达到33.97mA/mm2时,过冷度达到最大值.分析表明;Al-Si、Al-Cu共晶合金凝固过冷度的变化是电传输效应和Jouler热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特定试验条件下,镍基单晶DD10取向偏离[001]的程度对其低周疲劳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取向偏离度对DD10合金的低周疲劳行为影响明显。疲劳寿命随取向偏离度的增加而明显降低,在同等偏离度下,晶体取向靠近[001]-[011]的合金低周寿命优于取向靠近[001]-[11]的合金;分析发现:不同取向偏离度合金DD10低周疲劳寿命的差异源于其每循环周次的可累计塑性变形的差异。另一方面,取向偏离度对疲劳总应力幅和塑性应变幅的影响却截然相反,但对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方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深过冷液态Co85Cu15亚包晶合金的快速凝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熔融玻璃净化法使大体积Co85Cu15亚包晶合金的最大过冷度达到351K,实验测得其超过冷临界过冷度为379K,随着过冷度的增大,显微组织由树枝晶转变为等轴晶,并显著细化;溶质截留效应增强,显微偏析程度减小,Co的同素异构转变受到抑制,凝固组织中Co主要是亚稳的过饱和α-Co固溶体,ε-Co含量极少。  相似文献   

5.
通过深过冷凝固实验对Co-Ru包晶合金中不同相的析出及演化行为进行了研究。采用熔融玻璃净化与循环过热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合金的深过冷实验获得了217 K (0.12 TL) 的最大过冷度。结合经典形核理论的计算结果,在全过冷度范围内ξ相始终作为先析相优先从熔体中析出。当过冷度(ΔT)小于临界过冷度 (ΔT* ≈ 180 K) 时,合金凝固组织表现为典型的包晶组织,此时包晶相的析出依赖于ξ相的形态改变;当ΔT>ΔT*时,虽然ξ相仍为先析相,但是包晶相α的析出不再依赖于ξ相,而是直接从过冷熔体中析出并与ξ相竞争长大。随着过冷度的增大,包晶相的相对含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再次增加  相似文献   

6.
用螺旋选晶器法制备DD483抗热腐蚀单晶高温合金,在偏离度小于100时测试合金从室温到1 000℃的瞬时拉伸性能:研究0~30.范围内偏离度对合金室温和950℃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单相γ'的反常屈服行为,750 ℃时合金的抗拉强度达到峰值1 300 MPa,屈服强度达到1 105 MPa;偏离度在0~30°范围内,DD483合金室温及950℃时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随偏离度增加而减小,塑性随偏离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偏离度样品的室温拉伸的变形机制并没有明显差别,拉伸性能的差异主要在于Schmid因子和弹性模量的不同;950℃时由于开动滑移系数目的增加,偏离度对合金拉伸强度的影响相对室温的影响减小.  相似文献   

7.
Ni基单晶高温合金CMSX—2树枝晶结构错配度变化的测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元素分配比计算了CMSX-2合金树枝状晶各典型区域(枝晶、枝晶臂及枝晶间)γ和γ′的相成分,用Wantanabe公式求得相应区域γ和γ′的点阵常数,由此算得各区域所对应的室温错配度,用Link关于温度与应力综合作用对错配度影响的公式计算了持久变形过程的错配度。解释了该合金在室温无外应力至高温+外应力作用时错配度符号及大小的变化,枝晶各区域错配度的变化与各区域分的变化和各区、各相中Ta/W比以及显微硬度(HV)的变化有显著对应,支晶各区域成分变化引起的错配度及其速率的变化幅度直接影响试样的持久寿命。  相似文献   

8.
针对W-Ni—Mn合金难烧结致密的问题,通过在原料中添加合金元素(活泼的或低熔点的)来改善其烧结特性,提高其致密度。通过对烧结体显微组织分析,发现Al和Si元素能够还原合金中的MnO,净化粘结相:Sn,Zn能够降低合金的烧结温度-2种途径都有效地提高了该合金的致密度。  相似文献   

9.
铝硅合金变质度的电导率评定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ula.  MH 朱文高 《铸造》1990,(6):43-44,8
近几年来,热分析作为一种评估铝硅合金晶粒度和共晶变质度的方法,巳获得广泛应用。但是,在无需知道晶粒度情况的应用场合,测量电导率也能对共晶组织给予同等的控制,而其成本却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Ni—32.5%Sn共晶合金的净化与深过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循环高温过热和无机盐玻璃净化剂去除液态Ni-32.5%Sn共晶合金中的异质晶核,获得高达397K(0.283T_E)的过冷度,发现深过冷熔体主要以辐射方式散热,从而导出一种根据冷却曲线近似计算其平均比热的方法,采用高速摄影技术研究了其再辉过程,发现即使过冷度超过0.2T_E,液态合金仍然优先发生界面异质形核。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一种评定Al-Si合金变质度的新方法。根据扫描电镜照片,对Si相分类统计,用概率统计求其数学期望值来定义变质度,结果表明,新方法直观,数可靠,是对铝合金变质规律进行定量化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通过硫酸亚铁电位滴定法测定AuBe1、AuNi9、AuAgCu35-5、PdAgCuAuPtZn30-14-10-10-1合金中Au的实践,分析了测定不同Au含量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来源,建立了数学模型,计算了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表明:测定合金样品中9.99%、60.16%、90.85%、98.93%的Au含量,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0.02%、0.14%、0.22%、0.24%。  相似文献   

13.
采用熔融玻璃净化和循环过热相结合获得熔体深过冷的方法,使Cu-34.15%Pb(质量分数)偏晶合金获得了最大204K的大过冷度。研究了Cu-Pb偏晶合金凝固组织随过冷度的演化规律,探讨了深过冷下合金的凝固机制,发现合金在小过冷度(〈147K)情况下只有一次再辉,而在大过冷度下(≥147K)有两次再辉现象。研究表明:合金在小过冷度下a(Cu)相和厶液相基本同时形核,而在大过冷度下则是富Pb的厶液相先形核,随后在更大的过冷度下a(Cu)相形核并开始凝固。不同过冷度下合金的凝固组织均由a(Cu)相和Ph相组成。随过冷度增大,a(Cu)枝晶细化,Pb相尺寸变小。在97~161K过冷度区间内,试样中有热裂出现。在174~204K的过冷度区间内,组织出现明显分层。  相似文献   

14.
过冷DD3单晶高温合金凝固组织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峰  蔡瑜  郭学锋  杨根仓 《金属学报》2000,36(6):567-572
用复合熔盐净化与循环过热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DD3单晶高温合金过冷熔体凝固组织的演化规律,获得了最大过冷度210K,在所获得的过冷度范围内,其凝固组织的形态发生三次突变;第一次是在过冷度为30K时,因枝晶熟化,重熔,高度发牵树枝晶转变为第一类粒状晶;第二次发生在过冷度为78K时,因枝晶熟化抑制,组织转变为细枝晶;当过冷度大于等于180K时,组织因枝晶发生碎断和再结晶而转变为第二类粒状晶  相似文献   

15.
李明军  薛玉芳 《金属学报》1999,35(5):517-522
采用熔融玻璃净化法,在Fe-30Co(原子分数,%,下同)合金中获得了308K的过冷度,借助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过冷度与组织演化的关系以及bcc亚稳相的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电磁悬浮设备,通过在真空状态下反复加热与冷却处理,获得了Al50Si50(原子分数)合金熔体的深过冷,最大过冷度为320K、观察了不同过冷度下凝固样品小球的表面及其截面深腐蚀后的组织形貌.过冷度较小时,初生相Si为板条状枝晶形貌,并在其中发现了Al的层状沉积;过冷度较大时,初生相Si转变为粒状形貌,共晶体的形貌也随过冷度的增大转变为离异共晶形态.较大过冷度下,微观组织中发现有晶粒细化现象,这与Si晶体生长受溶质的抑制及初生相Si枝晶的断裂有关.  相似文献   

17.
国内非晶态合金镀层研究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勇 《腐蚀与防护》1999,20(9):385-388
以90年代国内公开发表的非晶态合金镀层的研究论文基础,综述该领域近期发展动态,指出非晶态合金以镍基合金度层为主,铁基合金镀层近期研究增多,其它合金镀层的研究逐渐增加,是国内研究的现状,但与日本相比,镀层种类仍较为单调,其工艺方法相对单一,尤其是化学镀更显滞后。  相似文献   

18.
该测试仪与传统测试仪器相比,具有测试精度高、连度快、测试方便和成本低的特点,特别是可以动态地测出流动过程中的速度和加速度。  相似文献   

19.
用熔融玻璃净化与循环过热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BFe30-2合金过冷熔体凝固组织的演化规律。研究表明:在过冷度39~203K的范围内,其凝固组织的形态有三次变化过程:第一次是在39~118K过冷度范围,随着过冷度的增加,凝固组织中枝晶明显细化且同时存在枝晶重熔形成的第一类粒状晶;第二次发生在118~174K过冷度范围,因枝晶熟化被抑制,形成的第一类粒状晶转变为高度细化的细枝晶;第三次发生在174~203K过冷度区间,组织因细枝晶再结晶转变为均匀的准球状晶粒。  相似文献   

20.
王强  马明臻  张新宇  刘日平 《金属学报》2008,44(12):1415-1418
利用静电悬浮设备成功地实现了Zr50Cu50合金熔体的深过冷与凝固, 并测得了在近200 K的过冷度范围内的晶体生长速度. 随过冷度的增加, 初生ZrCu相的晶体生长速度几乎呈线性增大, 但在整个测量的过冷度范围之内, 其生长速度极低, 比一般的金属、Si和Ge等的生长速度低两个数量级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