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脾囊肿相对比较少见,较大囊肿或有压迫症状需外科治疗。传统治疗手段包括脾囊肿开窗引流术和全脾切除术,脾囊肿开窗引流术相对比较简单易行,但术后易出现囊肿复发、积液感染及出血等风险,全脾切除术无复发风险,但破坏患者免疫功能,术后可能出现爆发感染以及静脉血栓;目前认为最理想的治疗方法是行脾部分切除术,既切除病变的脾组织同时也保留了部分健康脾组织,从而保存了脾脏正常的免疫功能。开腹部分脾切除术临床报道较多,但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少见报道。在这里,我们报道两例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治疗脾巨大囊肿,术中通过解剖脾门血管,选择性结扎脾上、中极动静脉,在脾缺血带内侧1 cm用超声刀和Hem-o-lok离断脾实质,术后随访无复发。我们认为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治疗脾囊肿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治疗非寄生虫性脾囊肿3例附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非寄生虫性脾囊肿的可行性.方法: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为3例脾囊肿患者行腹腔镜脾囊肿去顶减压术,用超声刀切开囊壁,完全暴露囊腔,在囊壁与正常脾脏组织交界0.5cm处切除囊壁,并直接取出.结果:3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脾囊肿去顶减压术,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分别为45min、30min、35...  相似文献   

3.
探讨真性非寄生虫性脾囊肿的病因、诊断、治疗,使更多的外科医师认识、了解该并发症,提高治愈率。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例非寄生虫性脾囊肿的临床资料,均行腹腔镜脾囊肿去顶引流术,3例患者均痊愈。无并发症,随访无复发。病因:一部分非寄生虫性脾囊肿是先天性的,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明确诊断,掌握腹腔镜脾囊肿去顶引流术适应证、手术方式及术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患者 ,女 ,32岁。左上腹胀痛感伴消化不良 4年。于 2 0 0 4年 7月 5日以脾囊肿收入院。查体示左季肋部叩击痛 ,余未见异常。彩超示脾脏多发囊肿。脾脏CT示脾脏巨大囊肿 12cm× 8cm× 7cm ,囊肿内有 2处分隔。囊肿壁大部分在脾脏表面。2 0 0 4年 7月 7日在气管插管全麻下 ,行腹腔镜脾囊肿开窗引流术。患者取右侧倾斜 4 5°卧位 ,分别于脐下缘、剑突下 5cm、左腋前线肋缘下 4cm各做 10mm切口 ,术中于脾脏表面见到脾囊肿壁 ,呈暗蓝色 ,选择最薄弱处用穿刺针抽出囊液 ,囊液呈淡黄色。切除囊肿壁 ,并切除脾囊肿的 2处分隔 ,彻底开窗引流 ,残余囊…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下脾囊肿的保脾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囊肿保脾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腹腔镜微创器械和镜下单人双手操作缝合技术为8例脾囊肿施行保脾手术,根据囊肿所处的部位、大小、性质,采用囊肿完整剥除4例,脾部分切除2例,囊肿去顶开窗引流2例。结果8例脾囊肿都成功地完成了腹腔镜下去除囊肿和脾脏的保留,手术时间60~120min,平均100min;术中出血量60~120ml,平均80ml。术后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4~6d出院。8例术后随访1~72个月,平均38个月,恢复良好,无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去除囊肿而保存脾脏的术式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脾窦岸细胞血管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脾窦岸细胞血管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2月至2015年12月3例脾窦岸细胞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脾窦岸细胞血管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治疗脾窦岸细胞血管瘤的疗效。结果:3例患者成功施行腹腔镜脾切除术,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脾窦岸细胞血管瘤,手术时间125~190 min,术中出血量50~100 ml,术后住院6~11 d。术后随访,无一例复发。结论:脾窦岸细胞血管瘤作为临床罕见疾病,腹腔镜脾切除术完全可达到根治效果,且手术安全、微创。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治疗肾盂旁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为21例肾盂旁囊肿患者经腹腔入路行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5~85 min,平均52 min;术中出血量5~40 ml,平均16 ml;无肾蒂、肾盂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7 d。术后随访3年,1例于术后8个月复发,再次手术;其余患者随访至今均无复发。结论: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治疗肾盂旁囊肿具有患者创伤小、出血少、疗效确切等优点,可作为肾盂旁囊肿的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腹膜后表皮样囊肿的诊治方法,介绍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切除盆腔腹膜后巨大肿瘤的手术经验。方法:为1例青年男性盆腔腹膜后巨大肿瘤患者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切除,并结合文献探讨腹膜后表皮样囊肿的诊治方法。结果:患者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表皮样囊肿切除术,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手术时间1.5 h、出血量约8 ml。术后病理诊断为表皮样囊肿。术后1周出院,随访8个月未见囊肿复发及转移。结论:腹膜后表皮样囊肿在临床症状上缺乏特异性,需要与脊索瘤、畸胎瘤等相鉴别;因有感染、恶变的倾向,治疗上应手术切除。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位于盆腔的腹膜后巨大肿瘤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腺内副脾表皮样囊肿(ECIPAS)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报道1例ECIPAS,并检索总结近30多年国内外的37篇文献41例患者,分析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结果:ECIPAS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良性疾病,全球报道共42例,女性多发,男女比例1:1.6,不具有典型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常常被误诊为胰腺良性或恶性囊性疾病,误诊率为95.2%,明确诊断需手术切除后病理检查,一般首选手术治疗(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手术方式包括囊肿切除和保脾或非保脾的胰体尾切除术。结论:ECIPAS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良性疾病,不具有典型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术前明确诊断比较困难,需手术后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右肾囊肿合并右肝囊肿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分析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右肾囊肿合并右肝囊肿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顺利完成腹膜后腹腔镜右肾囊肿去顶术及右肝囊肿开窗术,手术时间约60 min。结论:腹膜后腹腔镜右肾囊肿去顶术可同时行右肝囊肿开窗术,手术操作方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 包虫病在牧区是较为常见的人畜共患病,常发生在人体的肝、肺、脾、脑及腹腔等器官。而在临床上孤立性的脾囊性包虫病较为罕见,特别是合并恶性肿瘤就更为少见。目前国内外对该类合并症的研究甚少,本文对1例非疫区胃癌合并原发性脾囊性包虫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为非疫区包虫病合并恶性肿瘤的处理提供相关的参考和思路。方法 分析本院收治的1例非疫区胃癌合并原发性脾囊性包虫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措施等临床病历资料,并复习相关国内外文献。结果 患者上腹部胀痛不适1个月余,经胃镜及病检证实为胃癌,彩超检查提示脾脏囊性病变,进一步经详细病史询问、查体、CT检查后诊断为局部进展期胃癌、脾脏囊性包虫病,经积极术前准备,并综合考虑肿瘤根治性及脾脏包虫的根治性处理后,进行“D2淋巴结清扫术、根治性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脾切除术、自体脾片移植术”的手术治疗,术中注意防范包虫囊肿破裂并保留了部分脾脏功能,术后病理学证实为胃癌(pT3N1M0)合并脾囊性包虫病,并给予辅助化疗6周期和抗寄生虫治疗3个月。术后3个月监测外周血IgA、IgM、IgG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说明患者免疫功能恢复正常。术后半年行CT检查时发现脾窝处有大小不等结节,考虑脾片成活组织。现患者术后15个月无肿瘤及包虫复发及腹腔播散。结论 胃癌合并原发性脾囊性包虫病在临床上是较为罕见的合并症,尤其在非疫区更为少见。在处理该类合并症时应该兼顾肿瘤和包虫治疗的特殊性,术前着重进行病史询问及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制定详细的术前治疗方案、术中相关准备及手术方案;术后应继续加强抗肿瘤及包虫的治疗和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膜后腹腔镜肾上腺囊肿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过去2年来3例肾上腺囊肿患者行后腹膜腹腔镜肾上腺囊肿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60-100min,平均85min。术后住院3-6d,均未发生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后腹膜径路腹腔镜肾上腺囊肿切除术有效、安全,可做为肾上腺囊肿的标准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腹腔途径治疗肾盂旁囊肿的微创方式.方法 2008年至2015年,腹腔镜经腹腔途径行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肾盂旁囊肿45例,其中男33例,女12例,年龄区间为35~65岁,左侧27例,右侧18例.观察术后临床恢复及影像学改善情况.结果 4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1例患者为肾积水误诊为肾盂旁囊肿,术中予以缝合,留置双J管,术后无漏尿;手术时间平均值35min,术中无明显活动性出血,未见明显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3 ~5d,术后病理44例为肾盂旁囊肿.术后随访3~18个月,临床症状无反复,尚无在影像学下确诊复发病例.结论 经腹腔途径腹腔镜下囊肿去顶减压解剖层次清楚,暴露手术标志物清晰,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效果确切,是治疗肾盂旁囊肿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下用LigaSure行胰腺肿瘤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结合文献及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完全腹腔镜下应用LigaSure行胰腺肿瘤切除术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结果:手术时间150 min,术中出血量约20 ml,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使用LigaSure行胰腺肿瘤切除术具有手术视野清晰、解剖精细、术中出血少等优点,可作为腹腔镜胰腺手术中优先选择的操作工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腹腔镜肾盂旁囊肿切除术与去项术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8例肾盂旁囊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肾盂旁囊肿切除术18例,腹腔镜肾盂旁囊肿去顶术10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效果.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无肾蒂损伤及肾盂损伤并发症.腹腔镜肾盂旁囊肿切除术组与去顶组相比,手术时间长、术中失血量多,囊肿复发率低,P值均<0.05.结论 经腹腔途径腹腔镜技术治疗肾盂旁囊肿微创、安全、有效.腹腔镜肾盂旁囊肿切除术后囊肿复发率低,是肾盂旁囊肿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脐尿管囊肿腹腔镜治疗的技术要点和临床疗效。方法:脐尿管囊肿3例。男2例,女1例,平均48岁,手术切除范围包括脐尿管、脐尿管肿物、脐正中韧带以及与脐尿管肿物相连的部分膀胱顶部;检索PubMed及国内CBM等数据库中相关文献,讨论脐尿管囊肿发病特点、影像学特征以及临床诊治。结果:3例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21min,3例患者术中均无明显出血,2例术后病理提示脐尿管囊肿,1例提示脐尿管囊肿合并感染。平均留置导尿时间4天,平均住院6天,切口一级愈合,无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11个月,无复发,无恶变。结论:腹腔镜手术是治疗脐尿管囊肿的~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即使对于合并感染的脐尿管囊肿也具有同等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腹腔镜根治性顺行模块化胰脾切除术(Lap-RAMPS)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为1例患者行Lap-RAMPS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230 min,术中出血量50 mL,术后住院7 d,无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诊断:胰腺导管腺癌,浸润胰腺腺泡并突破胰腺外膜,累及周围脂肪、神经;肾上腺见癌细胞转移;脾脏未见肿瘤;淋巴结未见癌细胞转移。结论:Lap-RAMPS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术者应具备丰富的开放手术经验,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腹腔镜肝囊肿去顶术致急性心包腔填塞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腔镜手术已是肝囊肿手术治疗的常规手术,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得到认可,但是操作不当也可导致严重并发症。本文报告1例少见严重并发症,希望外科医生以此为鉴。病人女性,60岁。术前CT报告肝右叶一直径8cm单房囊肿,肝左外叶两个直径分别为4cm、5cm的囊肿。除上腹有时轻微胀痛外无其他不适。以要求腹腔镜手术治疗肝囊肿入院。于2004年10月5日在全麻下行手术。采用三孔法去除肝囊肿顶部,吸尽囊液。因左外叶囊肿和左膈肌粘连,术中膈肌出血,经电灼止血,消除气腹,结束手术。手术时间1h。术后病人逐渐清醒,气管插管将拔除时突然发生持续性低血压,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迷走脾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12例迷走脾动脉瘤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8例,对其治疗方法进行临床分析.迷走脾动脉瘤均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瘤体均为单发,直径1.5 ~2.8 cm,平均2.1 cm.12例均行手术治疗,4例行开放手术切除瘤体,5例行脾动脉介入栓塞治疗,3例行瘤体内栓塞+肠系膜上动脉内覆膜支架植入.结果 12例治疗均获成功,2例出现腹痛、发热等不适反应.未出现脾动脉瘤复发、增大或破裂.12例均获随访,每隔3个月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或CT血管成像,随访时间6~24个月,1例术后1年死于腹腔大出血;11例情况良好,无复发.结论 对于具有适合解剖条件的迷走脾动脉瘤,腔内治疗安全有效,对于累及肝动脉的迷走脾动脉瘤,需开放手术进行血管重建.  相似文献   

20.
脾囊肿诊治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囊肿是临床上的少见病,可分真性和假性两大类.脾囊肿的诊断主要依靠B超、CT或MRI.根据囊肿直径及有无临床症状,采取保守治疗或外科治疗.外科治疗应尽量保留脾脏,提倡使用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治疗脾囊肿.保守及手术治疗的患者皆应定期行B超检查,以动态观察囊肿变化及有无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