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2.
根据CLOBOCAN2008数据显示,印度总人口中发病前5位的癌症分别是宫颈癌、乳腺癌、唇癌及口腔癌、肺癌和食管癌.印度的国家癌症防控计划(lndian National Cancer Control Programme,NCCP)在1975年开始启动,随后分别于1984年、1991年以及2004年进行修改.该计划制定的一个终极目标为降低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主要通过一级防二级预防、加强已有的癌症治疗机构和加强癌症晚期的姑息治疗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2008年,英国有31万人被诊断为癌症患者,其中,15.6万人死于癌症,占所有死因的27%。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最为常见,占所有癌症的54%。其中,男性最常见的癌症是前列腺癌,女性最常见的癌症是乳腺癌。从历史上来看,英国在癌症控制方面落后于许多其他的欧洲国家和美国。为改变这一状况,英国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肿瘤服务改善计划。由于国家在癌症治疗和预防等方面所做的努力,英国的癌症防控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 相似文献
4.
5.
全球肿瘤预防控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癌症是全球人口的第一位死因。2007年,全球有790万人死于癌症,约占全死因的13%。其中,72%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预计到2015年,将有900万人死于癌症;到2030年,将有1200万人死于癌症。其中,肺癌、胃癌、肝癌、大肠癌和乳腺癌是引起死亡的主要癌症。男性和女性的癌症谱不同。吸烟是癌症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事实证明,将近40%的癌症是可以通过减少烟草使用、提高饮食质量、增加体力活动、降低酒精摄入、消除工作场所致癌物、接种乙肝疫苗和人乳头瘤病毒疫苗而预防的。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癌症是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和早诊早治而得到治愈的。而且,所有的癌症患者都是需要关爱的。 相似文献
6.
据估计,2011年加拿大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17.8万例,7.5万人死于恶性肿瘤,居加拿大死因首位。加拿大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近二十年来有所下降,肺癌发病率下降趋势较为明显,烟草控制效果开始显现;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则呈缓慢上升趋势,主要与女性肺癌、甲状腺癌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率上升有关。加拿大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呈现逐步下降趋势,早期筛查和治疗水平的提高是主要原因,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基本保持稳定。加拿大癌症控制计划(Canadian Strategy for Cancer Control,CSCC)为肿瘤防控机构和组织建立了纽带,通过各地区和组织的协调行动,使得肿瘤防控更加高效,促进了加拿大的肿瘤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7.
自1983年起,癌症就成为韩国人群的首位死因。2008年,韩国的癌症死亡病例占全部死因的28.0%。据GLOBOCAN 2008数据显示,韩国发病率最高的5种癌症依次是胃癌、乳腺癌、甲状腺癌、结直肠癌和肺癌。韩国国家癌症中心始建于2000年,成立以来,主要致力于癌症的基础研究、癌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推行国家癌症控制措施以及肿瘤学领域专家学者的教育培训等。在其倡导和推动下,韩国顺利实施了一系列的肿瘤防控项目,包括国家癌症防控研发、肿瘤登记、癌症筛查、癌症患者管理、地区性癌症中心体系建设以及癌症患者财政救助等。 相似文献
9.
10.
癌症是德国人口的第2位死因,仅次于心血管疾病。2006年,德国有42.7万癌症新发病例,男性以前列腺癌(26.2%)、结直肠癌(15.8%)和肺癌(14.2%)为主;女性以乳腺癌(29.3%)、结直肠癌(16.4%)和肺癌(7.4%)为主。2006年,21万人死于癌症,其中肺癌、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是引起男性死亡的主要癌症,乳腺癌、结直肠癌和肺癌是导致女性死亡的主要癌症。据Robert Koch Institute(RKI)估计,从1980年开始德国每年女性新发癌症病例增加35%,男性增加80%以上,男性和女性年龄标化发病率分别增加15%和23%。吸烟和慢性感染是常见癌症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早期检测或筛查项目已在德国实施多年,目的是预防浸润型恶性新发肿瘤的形成和癌症死亡,其中皮肤癌、结肠癌、子宫癌、女性乳腺癌,男性前列腺癌的筛查费用由德国法定健康保险负担。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癌症负担、主要的预防控制策略、临床治疗和姑息治疗、防控系统建设等多角度对马来西亚肿瘤预防和控制概况予以描述。该国根据本国癌症负担制定了相应的防控策略,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值得同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借鉴。这些成功的经验包括:严格的控烟、控酒和HPV疫苗的应用以及癌症筛查等一、二级预防措施的实施,以及非政府组织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亚太地区的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蒙古和越南等5个国家的肿瘤预防和控制工作,以及取得的成效和经验。总结了肿瘤防控取得成效关键在于要确立全国性的肿瘤预防和控制策略,结合资源选择适宜技术和防控手段和做好肿瘤登记工作。 相似文献
13.
Colditz GA Atwood KA Emmons K Monson RR Willett WC Trichopoulos D Hunter DJ 《Cancer causes & control : CCC》2000,11(6):477-488
Objective: Prediction of cancer risk is a minor component of current health risk appraisals. Perception of individual cancer risk is poor. A Cancer Risk Index was developed to predict individual cancer risk for cancers accounting for 80% of the cancer burden in the United States.
Methods: We used group consensus among researchers at the Harvard Medical School and Harvard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to identify risk factors as definite, probable and possible causes of cancer. Risk points were allocated according to the strength of the causal association and summed. Population average risk of cancer and cumulative 10-year risk was obtained from SEER data. Individual ranking relative to the population average was determined. The risk index was evaluated for validity using colon cancer incidence in prospective cohort data.
Results: The Harvard Cancer Risk Index provides a broad classification of cancer risk. Validation against cohort data shows good agreement for colon cancer.
Conclusion: The Harvard Cancer Risk Index offers a simple estimation of personal risk of cancer. It may help inform users of the major risk factors for cancer and identify changes in lifestyle that will reduce their risk. It offers the potential for tailored health-promotion messag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