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生姜是我市的“三辣”特产之一,主产于山王庄镇。由于该镇人多地少,姜农一直沿袭着传统种植习惯,且反复重茬,致使生姜品质变差,产量降低,姜瘟病盛行。一、症状姜瘟病又叫腐烂病或青枯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侵害地下茎及根部。肉质茎初呈水渍状,黄褐色,失去光泽,内部组织逐渐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姜瘟病致病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总结了致病因素和侵染途径,重点介绍了致病过程中的网络调控机制,从相关基因时序性表达的角度研究致病过程。目前对姜瘟病的防控主要采取化学防控、生物防控和综合防控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改良拮抗姜瘟病菌的芽孢杆菌,从未发病土壤分离得到1株对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等8种病原菌具有较强拮抗能力的蜡状芽孢杆菌菌株L1.为进一步改进该菌的拮抗活性,采用紫外线(UV)、甲基磺酸乙酯(EMS)、吖啶橙等诱变因素对L1菌株进行诱变改良.结果表明:改良后菌株的拮抗性能显著提高,其中菌株EMS-2和UL-1的拮抗蛋白浓度分别比L1菌株提高30.38%和29.18%,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L1对UV照射十分敏感,尤其在前60 s,而90 s的照射处理正突变率最高,达24.8%;吖啶橙处理L1后,没有筛选到发生正突变的菌株;L1在EMS处理80 min后,致死率达到90%左右,因此,为大量获取正突变菌株,应采用较低剂量的EMS(0.16 mol?mL-1)、长时间处理程序(60 min为宜).  相似文献   

5.
姜瘟病是生姜在生产过程中最主要、危害最重的病害,对生姜的产量及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文章就近几年在平乐县无公害蔬菜生姜生产过程中姜瘟病的危害日趋严重的现状,分析和探讨姜瘟病的发病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为今后生姜规模化发展提供了真实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7.
8.
陈莉  高智谋  杨自保  丁祖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479-5479,5516
从安徽省姜主要种植区采集姜瘟病株,分离纯化出10个姜瘟病菌菌株,对其致病性、形态、染色反应、生理生化等性状和生产上常用药剂对病菌的毒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安徽省姜瘟病病原为茄罗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Smith) Yabuuchi et al],以生物型Ⅲ为主,也有生物型Ⅳ分布。在供试的8种药剂中,以40%爱诺.链宝对姜瘟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其次是Kocide,克菌康和菌鲨在较高浓度(>100 mg/L)时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根腐灵、速补、敌克松即使高浓度下对病菌仍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姜螟(即玉米螟)、姜瘟病是生姜生产中的大敌,在老生产基地其产量常造成30%以上的损失。本文以化学农药防治为主,筛选出防治姜螟用55%特杀螟可湿性粉剂效果最佳,防治适期为姜螟发生盛期;防治姜瘟病用10%菌立克水剂效果最佳,防治适期为7月中下旬。同时研究了综合防治技术,对生姜生产提供了新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陈勇 《农技服务》1997,(5):30-31
<正> 姜瘟病又叫生姜腐败病,是生姜栽培中的一种严重病害。在我国浙江、广东、湖南、湖北、四川、山东等姜产区均有发生,每年因姜瘟病减产20%以上,严重者达80%以上。 (一)发病症状 姜瘟危害地下茎及根部,肉质茎初呈水清状,黄褐色,失去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姜青枯假单胞菌生物型鉴定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海沃德制订鉴定青枯假单胞菌生物型的方法,对舒城、铜陵、桐城、临泉、阜阳、全椒、巢县、屯溪和休宁等9县市分得的32个菌株进行鉴定。其中4个菌株SC78、SC710、SC81和SC93能利用乳糖、麦芽糖和纤维二糖,不能利用甘露醇、山梨醇和甜醇,属生物型Ⅲ;其它28个菌株则相反,属生物型Ⅳ。生物型Ⅲ的4个菌株是由前作番茄、辣椒和茄子田中的姜瘟病株上分得的;它对姜株致病力较生物型Ⅳ弱。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国内外应用无致病力青枯菌菌株、芽孢杆菌、链霉菌、假单胞杆菌、菌根真菌、噬菌体、转基因植物对烟草青枯病进行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该方面研究中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抗青枯病花生新品种‘泉花27’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满足生产需求,选育高产抗青枯病花生新品种,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杂交育种方法,以育种中间材料‘626-2-1’为母本,‘泉花327’为父本,育出花生新品种‘泉花27’。2010—2011年参加江西省花生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5173.95 kg/hm~2,比对照‘汕油523’增产10.10%;籽仁产量3588.75 kg/hm~2,比对照增产7.64%。2010—2011年同时参加广西花生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4082.4 kg/hm~2,比对照‘桂花21’增产12.17%;籽仁产量2582.25 kg/hm~2,比对照增产4.71%。2014—2015年参加福建省花生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3901.5 kg/km~2,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9.3%;籽仁产量2779.5 kg/km~2,比对照增产13.1%。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鉴定‘泉花27’高抗青枯病。‘泉花27’高产高抗青枯病,于2012年通过广西和江西品种审(认)定,适合在广西、江西和福建等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我国青枯病发生及研究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运峰  张淑红  范永山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128-17129,17136
[目的]探究我国青枯病寄主范围变化。[方法]对国内各省区工作者研究的青枯病寄主范围进行了总结,并通过大量检索对新出现但尚未进行研究的青枯病寄主进行了概述。[结果]青枯病在我国所有省份均有发生,且已由热带、亚热带蔓延至温带和寒带;我国对青枯病的研究开展较少,与青枯病的传播速度和危害程度差距较大,表现为青枯病新寄主的研究缺失以及内蒙古、青海等多个地区尚无关于青枯病的研究报道。[结论]为我国青枯病发生规律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生姜根际土样分离获得了65个细菌分离物和42个放线菌分离物,通过离体拮抗试验,筛选出对姜瘟病有良好拮抗效果的细菌一株,放线菌两株,编号分别为H16-8、WF1和JW02-6。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确定:H16-8为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WF1为弗雷德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fradiae),JW02-6为劳伦链霉菌(Streptomyces laurentii)。H16-8、WF1和JW02-6的16S rDNA序列的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EU812754,FJ972686和FJ972687。  相似文献   

16.
于大胜  邓中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474-17476
综合介绍了姜精油、姜油树脂的特性和提取工艺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利用现状。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适宜河南省信阳市种植的抗青枯病花生品种,对27份花生品种青枯病田间病圃进行鉴定,计算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从而进行抗病性鉴定和筛选.结果表明,27个供试品种中,中高抗品种共10个占总数的37%,3个品种类型各筛选出2个抗病品种.6个抗病品种发病规律表明,7天和14天病情指数增长较快,21天后基本无变化.高油型花生'...  相似文献   

18.
姜瘟病发生规律调查及防治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舒城、铜陵、临泉、体宁等主要栽姜区姜瘟病发生规律的调查、病原菌鉴定和防治研究,明确了引起姜瘟病的病原菌为姜青枯假单胞菌,除少数菌株属生物型Ⅲ外都为生物型Ⅳ。新栽姜区的菌原主要来自带病种姜,而老姜区土壤带菌和带病种姜都是主要侵染源。病害发生与轮作、种姜处理、气候、姜田管理、土质、施肥等关系密切。采取轮作、选留无病种姜建立留种田、种姜处理、加强田间管理等,结合大田期药物防治能有效的控制病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