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改进膀胱癌患者膀胱全切后贮尿和排尿问题。 方法 对 2 3例全膀胱切除患者行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术。 结果  2 2例术后随访 3~ 30个月 ,3个月后贮尿囊容量 45 0~ 6 0 0ml,平均 5 5 0ml,平均内压 (14± 8)cmH2 O(1cmH2 O =0 .0 98kPa) ,贮尿囊造影未见输尿管返流 ,IVU示上尿路无积水和输尿管狭窄 ,排尿控制良好 ,插管容易。 结论 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尿流改道方法 ,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介绍去带盲结肠可控性膀胱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18例膀胱癌患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后,施行了去带可控性盲结肠膀胱术。结果 获访17例,平均随访16(6-28)个月。16例能完全控制排尿,1例夜间轻微溢尿。插管均容易。术后12月膀胱容量平均415ml。充盈压力平均22cmH2O。无输尿管狭窄及反应。肾功能、 血生化、尿液化验正常。结论 去带盲结肠可控性膀胱术具有手术简便、容量大、内压低、无反流、可控排尿、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改良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例膀胱癌患者施行全膀胱切除和改良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术。结果:随访3-41个月,均获得良好的疗效。贮尿囊容量为260-700ml,贮尿囊内最大压力为0.981-2.940kPa,每3-6h导尿1次,血清电解质和肾功能正常。结论:本术式可以获得大容量、低内压的贮尿囊,具有可控效果好、操作简单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去带可控盲结肠膀胱术的疗效观察(附3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去带可控盲结肠膀胱术的疗效。方法 采用膀胱全切去带可控盲结肠膀胱术治疗膀胱癌30例。结果 30例随访8-40个月。1年后贮尿囊容量360-580ml,贮尿囊内最大压力19.5-78.5cmH2O。白天完全可控28例,可控率93%;夜间完全可控27例,可控率90%。贮尿囊造影及IVU显示单侧输尿管狭窄并肾脏轻度积水1例,无输尿管返流。血清电解质及肾功能正常。结论 去带可控盲结肠膀胱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可靠,是一种较理想的尿流改道方法。  相似文献   

5.
可控性回盲结肠代膀胱术10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报告1992年5月~1996年7月施行可控性回盲结肠代膀胱术10例,随访4个月~4年6个月,除1例无尿毒症外,9例健在,均恢复正常社交活动甚至劳动,患者对可控性回盲结肠膀胱均满意,无一例出现输尿管返流及尿失禁,表明该术式具有可靠的抗输尿管返流,抗尿失禁的作用,有贮尿囊容量大,内压低,插管导尿管顺利等优点,完全满足患者生活方便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去带盲结肠可控性膀胱术及其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更好地解决膀胱癌患者膀胱全切除术后的贮尿和排尿问题。方法对23例膀胱切除患者行带盲结肠可控性膀胱术,并对此术式作了一些改进。结果:贮尿囊容量大,压力低,厅控性能好,术后随方观察达到了可控性尿流改善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去带盲结肠可控性膀胱术1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 6月~ 1999年 6月 ,对 18例膀胱癌患者于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后施行了去带盲结肠可控性膀胱术 ,并对手术方法作了改进。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18例。男 13例 ,女 5例。年龄 46~ 6 8岁 ,平均 5 8.3岁。膀胱肿瘤多发性 12例 ,复发性 3例 ,浸润性 3例。病理检查均为移行细胞癌 ,G13例 ,G2 11例 ,G3 4例。T11例 ,T212例 ,T3 5例。合并单侧肾输尿管积水4例 ,良性前列腺增生 6例 ,高血压冠心病 5例 ,肺心病 3例 ,糖尿病 2例。手术方法 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取平卧位 ,臀部垫高。探查无肝脏转移 ,先施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种全膀胱切除或全盆腔脏器切除术后尿流改道方法,方法:对2例全盆顺切除和1例全膀胱切除患行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术。结果:随访4~16个月,贮尿囊平均容量450ml,平均内压为(1.96±0.49)kPa,无输尿管反流,血电解质和肾功能正常,排尿控制良好,结论:去带盲结脾性可控膀胱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贮尿囊容量大、内压低,自控排尿良好,并发症少优点,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尿流改道方法。  相似文献   

9.
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可控膀胱术25例随访报告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可控膀胱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施行该术式术后患者的可控性、尿动力、血清电解质、肾功能、生活质量等进行随访观察。结果:25例随访2-15个月,平均11.3个月。白天完全自控排尿25例(100%);夜间完全自控排尿24例(96.0%),1例偶有遗尿;贮尿囊容量220-370ml,平均320ml;贮尿囊内压力1.86-3.92kPa,平均2.44kPa。IVU及贮尿囊造影示单侧贮尿囊输尿管反流2例(8.0%),无肾积水;膀胱镜检查2例(8.0%)贮尿囊内出现细沙样结石,1例(4.0%)贮尿囊后尿道吻合口狭窄,经尿道直视内切开术治愈。15例(60.0%)男性患者保留性功能,肾功能正常,1例(4.0%)出现一过性高氯血症。结论:全去带乙状结肠原位可控膀胱术手术成功率高,疗效可靠,患者生活质量高,是一种较理想的尿路分流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对4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患者应用右半结肠结肠带切断建立低压贮尿囊,原位阑尾作输出道的术式进行治疗、结果贮尿囊容量大,压力代,可控性能好,术后随访观察,基本上达到了可失性尿流改道的要求。并分析了输尿管抗反流方法的选择,认为贮尿囊粘膜下隧道式吻合优于回盲部内翻乳头缝合的方法,节省了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11.
去带可控性盲结肠新膀胱术(附七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介绍一种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方法。方法1996年12月~1997年12月对7例全膀胱切除患者行去带可控性盲结肠新膀胱术。结果随访2~12个月,贮尿囊平均容量420ml,平均内压(15±9)cmH2O,贮尿囊造影未见输尿管返流,IVU上尿路无积水和输尿管狭窄,排尿控制良好,插管容易,尿液中无致病菌生长。结论去带可控性盲结肠新膀胱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容量大、内压低、无返流、能自由控制排尿等优点,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可控性膀胱术与回肠新膀胱术(附68例报告)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目的 评价不同术式可控性膀胱术及回肠新膀胱术的疗效。 方法 对 6 8例膀胱全切除术后患者采用 4种可控性尿流改道及回肠新膀胱术式 ,术后对患者控尿、导 (排 )尿 ,贮尿囊容积、内压 ,影像学及血生化资料进行比较。 结果 回肠套叠式输出道 3例中有 2例部分脱套致术后尿失禁 ,需再次手术 ;缩窄末端回肠式输出道 44例控尿均良好 ,除 1例插管困难外余均能用 16~ 2 0F尿管自行导尿。去管折叠式贮尿囊 39例 ,其中回肠贮尿囊 3例、结肠 2 2例、回结肠 14例 ,能达到低压贮尿囊要求 ,但早期有 8例发生贮尿囊过度扩张 ,容量 1470~ 16 5 0ml;去带结肠贮尿囊 8例 ,容量 430~6 0 0ml,充盈压 30~ 45cmH2 O(1cmH2 O =0 .0 98kPa) ,有蠕动波 ,术后早期有 2例尿漏。回肠新膀胱2 1例 ,容量 35 0~ 46 0ml,充盈压 12~ 2 0cmH2 O ,日间尿失禁 1例 ,夜间尿失禁 2例 ,其余无尿失禁。 结论 盲升结肠 30cm剖开对折成形可控性膀胱可满足低压贮尿囊要求 ,去带结肠贮尿囊由于易发生术后尿漏或粘连 ,内压较高 ,不够理想。缩窄末段回肠式输出道控尿效果好、内腔大、插管顺利、并发症少 ,明显优于回肠套叠输出道。回肠新膀胱术贮尿排尿功能良好 ,术后生活质量高 ,但应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3.
去带盲升结肠可控性膀胱术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膀胱癌膀胱全切除后行去带盲升结肠可控性膀胱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去带盲升结肠可控性膀胱术治疗膀胱癌患者11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诊3 ̄18个月,贮尿囊容积为320 ̄500ml(平均430ml),平均内压1.46kPa,排尿控制良好,并发症少。结论:去带盲升结肠可控性膀胱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肠代膀胱术。  相似文献   

14.
分别采用四种可控性膀胱术治疗膀胱肿瘤或严重膀胱功能障碍及尿道病变患者23例。随访20例,3例术后出现腹壁造口处漏尿,2例经手术处理治愈,1例长期保留尿管。术后可控性良好,插管顺利19例,膀胱容量出院时250~400ml,1年后500~850ml,无输尿管肾盂返流,肾功能均获改善或稳定。认为可控性回结肠膀胱为膀胱替代及尿液转流较好的术式,HemiKock膀胱及液压回肠瓣亦有一定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enn尿囊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例膀胱癌患者行全膀胱切除加Penn尿囊术后的尿囊容量、压力,可控程度及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11例均应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2.5个月(12~42个月),术后3个月尿囊的平均最大容量为482ml,囊内压1.88kPa。术后1年,尿囊平均容量增至593ml,而囊内压降至1.25kPa,全部病例尿控满意,无输尿管尿液反流及吻合狭窄和明显代谢紊乱。阑尾输出口狭窄2例,尿囊结石1例。结论:Penn尿囊具有容量大,内压低,以及较好的顺应性,自控排尿良好,是一种较为满意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术。  相似文献   

16.
改良Maryland回肠代膀胱术(附18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更好的解决膀胱癌患者膀胱全切术后贮尿和排尿问题。方法采用改良Maryland回肠代膀胱术治疗膀胱癌患者18例。结果改良术式新膀胱功能满意,排空良好,并发症少。结论改良Maryland回肠代膀胱术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肠代膀胱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改良Kock回肠代膀胱术的优缺点,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浸润性膀胱癌患者51例(T2N0M0 37例,T3N0M0 14例,病理分级Ⅱ-Ⅲ级),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行改良Kock回肠膀胱术,包括缩短输入段凹肠,重建储尿囊,代膀胱低位与尿道吻合,恢复原有排尿通道。结果51例手术时间5.5~8.5h,平均6.5h。术中出血量300—1200ml,平均650ml,术中输血31例。围手术期发生应激性溃疡6例;术后发生输尿管支架管拔除安道漏尿1例,经再次引流后痊愈;其余44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6—8个月北于肿瘤广泛转移4例,余47例随访8—32个月存活,患者无腰腹胀痛、发热及血尿,B超及泌尿系造影显示储尿囊形态规则,2例患者存在输尿管返流,但无肾功能损害。术后6个月内患者白天均可完全控尿,夜间尿失禁6例。结论改良Kock回肠代膀胱术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术后并发症少,符合生理性排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阑尾原位经脐造口的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附3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无处理阑尾脐部造口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结肠各约20cm,纵形剖开、拼接形成囊袋。采用未经处理的阑尾由脐部直接引出造口。共为31例膀胱肿瘤和1例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实施了膀胱全切、无处理阑尾经脐造口的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结果 新膀胱容量300~500ml,内压达40cmH2O无尿溢出。患者可自我导尿,造口勿需覆盖,不影响任何活动。随访6个月至5年,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无处理  相似文献   

19.
改良VIP回肠代膀胱术(附12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更好地解决膀胱癌患者膀胱全切除术后的贮尿和控尿问题,采用改良VIP回肠代膀胱术治疗12例膀胱癌患者。其方法为截取末段回肠40cm进行除管和回肠双重折叠作为贮尿囊,输尿管与回肠行LeDucCamey吻合术,回肠与后尿道端端吻合建立尿流输出道。随访6~28个月,平均11个月。结果:10例白天完全控尿,2例增加腹压时有尿失禁;9例晚间完全控尿,2例部分尿失禁,1例完全尿失禁。代膀胱内压低,容量大(平均400ml);无输尿管返流和剩余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