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晨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1):124-125
目的 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与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循环酶法,测定152例脑卒中患者(其中急性脑梗死组96例,脑出血56例)和6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应用统计学方法 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脑卒中(脑出血组及脑梗死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卒中发生率密切相关,是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脑梗死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并与健康体检组比较。结果脑梗死组平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监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助于脑梗死的早期干预与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胱抑素C检测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科室收治的13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70例作为对照组,又根据患者病情分为轻(45例)、中(45例)、重(40例)三组;对比分析各组脑梗死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胱抑素C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胱抑素C水平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胱抑素C水平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和胱抑素C水平的升高可能是脑梗死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早期对同型半胱氨酸和胱抑素C水平的检测对于脑梗死的防治可能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循环酶法测定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6.79±4.16)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9±3.7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是急性脑梗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开展同型半胱氨酸的常规检测,利于早期发现脑梗死及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研究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方法 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4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的叶酸水平以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评价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脑梗死复发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初发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发生与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密切相关,明确患者疾病后可给予患者补充叶酸、维生素B12,预防脑梗死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共48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的健康人48名作为对照组,两组对象均给予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对比两组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的差异并分析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之间的差异性。结果检测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中男性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女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与健康人相比,其体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脑梗死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较高,同时男性对象体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女性对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前列地尔对糖尿病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60例糖尿病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观察组,均给予前列地尔治疗,用药时间为2周,另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空腹血糖水平,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为70%(42/60),给予患者前列地尔治疗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治疗后空腹血糖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空腹血糖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空腹血糖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脑梗死的总有效率为90%(54/60).结论 对于糖尿病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给予前列地尔能够改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缓解脑梗死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80例与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人群,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两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水平及其他生化治标,比较两组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所占比例的差异。结果脑梗死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梗死组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水平男性高于女性(P<0.01)。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在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2011年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8例作为实验组,选取3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测定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中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7.35±7.62)μmol/L,显著高于无糖尿病者(14.35±6.3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10.36±4.6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在脑梗塞及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均显著升高,其可能与脑梗死及糖尿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关系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与脑梗死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50例脑梗死患者与5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测定,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68%的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与脑梗死疾病密切相关,是导致脑梗死发生的一种重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52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5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检测,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6.8±3.3)μmol/L,对照组患者的平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0.2±1.7)μmol/L,观察组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女性患者,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且男性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12.
吴大玉  孙鉴 《上海医药》2009,30(9):402-404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与健康人群的差异,探讨采用叶酸、维生素B12干预对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脑梗死病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90例,作为病例组,并选择中、老年志愿者70例。测定90例脑梗死患者及7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浓度。对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脑梗死患者进行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的干预,干预4wk后复查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1)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15umol/L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在病例组中占52.2%,极明显高于对照组中的12.9%(P〈0.001);2)病例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为18.72±8.25umol/L,比对照组高;3)病例组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的平均浓度分别为7.59±4.52ng/mL和359.15±186.72pg/mL,均比对照组的12.25±3.23ng/mL和498.32±256.23pg/mL降低(P〈0.01);4)脑梗死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经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干预4wk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平均为17.86±4.6umol/L,较干预前27.45±7.36umol/L极显著降低(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降低,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可有效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脑梗死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龄脑梗死患者血清叶酸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54例80岁以上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清叶酸与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相关性,并做曲线拟合分析。结果在254例高龄脑梗死患者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比例为61.02%,空腹血清叶酸与Hcy水平显著相关:r=-0.56,P=0.000。通过不同曲线模型拟合,发现Power曲线模型最佳(r=0.505,P=0.000)。结论在高龄脑梗死患者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比例较高,叶酸和Hcy水平呈负相关,对于启动以叶酸补充为主的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观察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的关系。分别测定99例脑梗死患者和95例健康对照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把脑梗死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1),但不同程度脑梗死间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但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相关性。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我院诊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外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分别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升高,并且与女性患者相比,男性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升高,并且男性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方法 6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60例健康体检者为参考组,对其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进行检测分析,并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23.02±14.11)μmmol/L明显高于参考组(10.22±3.96)μ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60%显著大于参考组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发生中,高同型半胱氨酸为重要的致病因素,通过对其水平的监测能够对患者病情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到本院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对照组和观察组不同时刻的血清S100B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观察组不同时间的血清S100B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3天的血清S100B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血清S100B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脑梗死发生后不同时刻的水平改变,有助于脑梗死诊断和监测其病程情况,临床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伴发急性脑梗死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根据患者是否伴发急性脑梗死将其分为脑梗死组68例和糖尿病组92例,另选取80名健康志愿者为正常组,检测患者及健康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检测受检者的颈动脉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内斑块的形成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关系.结果 正常组受检者的血清同型半管氨酸水平明显低于糖尿病组和脑梗死组(P<0.05);糖尿病组和脑梗死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以及程度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的程度显著高于糖尿病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r=1.634,P<0.05).结论 2型糖尿病伴发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和程度明显升高,且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叶酸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2019-05~2021-04本院接收的老年脑梗死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两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试验组:联合叶酸治疗,比较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认知功能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均低于治疗前(P<0.05);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神经行为认知状况测试量表(NCSE)均高于治疗前(P<0.05);组间对比试验组NIHSS评分、Hcy水平低于对照组,MoCA评分、NC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叶酸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具有认知功能调节作用,促使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降低,利于患者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药科学》2016,(23):198-201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与急性脑梗死发作的关联性。方法从本院内科2015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取3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其进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检测及详细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与血清HCY呈正相关;血清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成正相关;血清HCY的降低有利于急性脑梗死风险因素的控制。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急性脑梗死发生几率,临床应加强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控制,降低急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和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