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状动脉再狭窄家猪模型中普通肝素用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低、中度肝素化在冠状动脉再狭窄家猪模型中的应用效果,探讨该模型合理的普通肝素用量.方法 根据普通肝素用量将24只健康家猪随机分为低度肝素化组(100 U/kg)和中度肝素化组(150 U/kg)各12头.分别测定基础促凝时间(ACT)和静脉注射肝素后不同时间点ACT.比较两组的抗凝效果,术后压迫止血情况及术中、术后24 h的安全性.采用SPSS 1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中度肝素化组和低度肝素化组在静脉推注普通肝素后5 min ACT达到峰值(245.3±93.64 s对241.0±37.29 s,P=0.824),20 min时两组维持较高ACT值(191.8±53.06 s对184.6±42.82 s,P=0.707).30 min时中度肝素化组ACT值(193.9±58.95 s)无显著变化,而低度肝素化组ACT值(154.0±28.20 s)明显回落,与前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中度肝素化组术后徒手压迫止血时间显著长于低度肝素化组(17.7±2.96 min对14.3±4.44 min,P=0.042).两组术中和术后24 h均未发生冠状动脉事件.结论 在家猪冠状动脉再狭窄模型中,若手术时间控制在20min内,则低度肝素化(100 U/kg)既可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又可缩短压迫止血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低、中度肝素化在小型猪冠状动脉再狭窄模型中的应用效果,探讨该模型合理的普通肝素用量。方法:根据普通肝素用量将24只健康小型猪随机分为低度肝素化组(100U/kg)和中度肝素化组(150U/kg)。分别测定基础活化凝血时间(activating clotting time,ACT)值和静脉注射肝素后不同时间点ACT值。比较2组的抗凝效果,术后压迫止血情况及术中、术后24h的安全性。结果:中度肝素化组和低度肝素化组在静脉推注普通肝素后5minACT达到峰值〔(315.1±50.85)svs(276.2±59.38)s,P=0.110〕,20min时2组均维持较高ACT值,但中度肝素化组明显高于低度肝素化组〔(284.8±45.14)svs(206.3±32.44)s,P=0.003〕。60min时中度肝素化组仍维持较高的ACT值(193.9±21.87)s,而低度肝素化组ACT值明显回落(132.2±13.30)s,与前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度肝素化组术后徒手压迫止血时间显著长于低度肝素化组有〔(17.3±2.06)minvs(13.5±2.94)min,P=0.006〕。总体手术平均时间为(13.2±2.34)min。2组术中和术后24h均未发生冠状动脉事件。结论:在小型猪冠状动脉再狭窄模型中,若手术时间控制在20min内,则低度肝素化(100U/kg)既可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又可缩短压迫止血时间。  相似文献   

3.
采用一种特殊的中空纤维氧合器表面涂上一层肝素膜和体外循环管道内涂上一层肝素膜,在无全身肝素化狗的体外循环实验中进行评价。同时与其他四种式样需全身肝素化的氧合器作对照,肝素用量为300IU/kg:一种为标准中空纤维膜氧合器,一种为翻转的中空纤维膜氧合器,一种为碟片膜氧合器,一种为鼓泡式氧合器。25条狗平均体重为36±12kg,分别给予动静脉插管后,采用平均流量为100ml/kg 持续灌注6小时。体外循环全过程未采用全身肝素化。其中3条狗采用标准的,未  相似文献   

4.
应用有效的溶解血栓药物治疗肺栓塞是有争议的。特别对其适应证,剂量疗程和使用方法(末梢的或中心血管滴注的)尚不明确。尿激酶静滴12小时后对肺血管阻塞的血栓溶解作用(经血管造影证实)较肝索静滴疗效明显。其有效程度按四级分可达1.7的标准度。本文报告12例;男8女4,平均年龄47(31~71)岁,皆有心悸、胸痛、气促和出汗等症状加剧到监护室治疗。全部病人首剂用尿激酶250,000u注入肺动脉,然后按2000u/kg/h经肺导管持续滴注12小时。同时用肝素15~20u/kg/h静滴,继续用药视凝血等化验结果而定,尿激酶剂量依纤维蛋白原浓度而定,其浓度值维持在50~100mg/dz。肝素剂量视凝血酶时  相似文献   

5.
目的: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应用肝素治疗缺血性心脏血管病。我们使用小剂量肝素治疗AMI,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效果较好,评价其有效率。 方法:根据国家急性心肌梗塞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N=20例),进行小剂量肝素疗法;即10%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加12,500u(100mg),静滴15滴/分,5~7天为一疗程。并与对照组(N=22例)疗效比较。同时进行监测,如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试管法等,以及其副反应。  相似文献   

6.
低分子肝素具有正规肝素相同的抗凝作用,可皮下注肘,不需实验室监测,可长期使用。观察低分子肝素加阿斯匹林及其它抗凝药物预防不稳定性CAD心脏事件的效果。 方法 1506例病人参加随机双盲试验。男性963例,平均年龄69(40~88)岁,女性543例,平均年龄71(47~90)岁。随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datelparin达特肝素)或安慰剂。治疗组于不稳定性CAD发作后第一个6天内皮下注射达特肝素120IU/kg,一日2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新疆喀什地区碘盐防治碘缺乏病措施落实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方法按照《国家碘缺乏病监测方案》和《喀什地区碘缺乏病监测实施方案》要求,监测居民户碘盐。结果 2013年喀什地区居民户碘盐覆盖率99.11%,合格碘盐食用率97.14%,全地区3 600份盐样碘含量均数28.99 mg/kg,碘含量95%的可信区间在17.68~40.30 mg/kg;精制盐碘含量低于粉洗盐,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6.08,P0.01);检出土盐20份。结论新疆喀什地区合格碘盐食用率达到了国家碘缺乏病消除标准,仍存在部分居民食用土盐的现象,建议相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和长效监管机制,确保居民都能食用合格碘盐。  相似文献   

8.
研究对象 年龄21至75岁,静息时发生心绞痛≥30分钟但<6小时并有明确的心电图改变:新发生的相邻2个或以上导联ST段抬高≥0.1mV或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且无溶栓治疗反指征。 方法 在链激酶(1.5×10~6u)和阿斯匹林(325mg/日)治疗前先随机静注肝素或水蛭素,此后连用5天直至设定的试验终点。肝素首剂5000u+1000u/h(n=71)。水蛭素  相似文献   

9.
用球囊导管堵塞猪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缺血,心电图连续监测发现ST-T电交替(STTA)发生率高达67.3%(33/49).其演变过程完整,表现独特丰富,特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取幼猪(9.5—17.0kg),雌雄不拘.皮下注射吗啡1mg/kg,30min后静脉注射戊巴比妥纳30mg/kg麻醉,注射肝素5mg/kg防止血栓形成.麻醉后作气管切开插管术,接人工呼吸机,16—20次/min.在X线透视下自左颈动脉插入  相似文献   

10.
20031066小剂量肝素透析治疗伴有明显出血的肾功能衰竭68例分析/赵德纯…刀重庆医学一2002,31(8)一731 68例患者均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并达到透析指征。用德国产4。。SB型透析机,聚矾膜透析器进行碳酸氢盐透析。小剂量肝素用法:首剂肝素。.2一。.3mg/kg,一般10一15mg,以后用肝素泵从动脉端按每小时3一4mg持续注入肝素,于透析结束前半小时停用肝素。透析血流量15。一200 ml/min,透析液流量500 ml/min。首次透析3h,以后透析4h。出血停止后改为常规肝素透析。共透析150次,透析器发生不同程度凝血8次(5 .33%),且均发生于血流量<180m口min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病态肥胖肺栓塞患者抗凝治疗时普通肝素的治疗剂量。方法报告1例病态肥胖(体质量>100 kg,体质量指数>40 kg/m2)的肺栓塞患者,并进行文献复习,结合本患者和文献资料分析肝素抗凝治疗过程中肝素初始剂量、维持剂量与体质量的关系。结果患者男,21岁,身高178 cm,体质量140 kg,因“晕厥3 h”入院,肺动脉 CT 血管造影确诊为急性肺栓塞。立即按校正体质量106 kg [(实际体重+理想体重)/2]给予负荷剂量普通肝素80 U/kg,续以18 U·kg-1·h-1持续泵入,4 h 后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145 s;暂停肝素泵入1 h,复查 APTT 为96 s;继续暂停肝素泵入1 h,APTT 为56 s;开始以1500 U/h 泵入肝素,根据 APTT 值调整肝素泵入速度,最终肝素维持用量为9.4~14.6 U·kg-1·h-1(按校正体质量计算),APTT 维持在45~96 s。复习文献:病态肥胖患者肝素按 Raschke 量表负荷和维持治疗,会出现 APTT 超标和达标时间延长。按照校正体质量′[理想体质量+0.3×(实际体质量-理想体质量)]计算,80 U/kg 为负荷剂量,13 U·kg-1·h-1为维持剂量,可能能减少病态肥胖患者肝素治疗时 APTT 的超标几率,增加安全性。结论肝素抗凝时 Raschke 量表不适合病态肥胖肺栓塞患者,应适当降低肝素的负荷剂量和维持剂量。  相似文献   

12.
高龄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从溶栓 治疗中肯定能得到较好的疗效,但溶栓疗法产生并发症的危险性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本研究旨在评估不同溶栓疗法的疗效、并发症与年龄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采用以下四种溶栓治疗方案:链激酶加皮下肝素(链激酶150万u静滴1小时,尔后皮下注射肝素12500u每天两次);链激酶加静脉肝素(链激酶150万u静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三种低分子量肝素(依诺肝素、那屈肝素和达肝素)在急性冠脉综合症(ACS)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单盲、单中心设计,76例入选的ACS患者随机分为依诺肝素组(1mg/kg)、那屈肝素组(0.01ml/kg)和达肝素组(120IU/kg),每12h皮下注射一次,至少使用48h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所有手术在末次注射低分子量肝素(LMWH)后8h以内完成,术中不追加LMwH或普通肝素(UFH),监测三组手术前和手术结束时的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激酶时间(APTT)和抗Xa因子活性,同时观察30d终点事件包括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和靶血管再次重建和严重出血事件,结果三组病例手术前和手术结束时平均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和手术结束时APTT≥45s的病例数在依诺肝素组、那屈肝素组和达肝素组分别为24例(96.0%)、23例(95.8%)和26例(9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手术前和手术结束时抗Xa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达到抗Xa因子≥0.5IU/L的比例不同,在依诺肝素组、那屈肝素组和达肝素组分别为:术前23例(92.0%)、21例(87.5%)和17例(63.O%)(P=0.018),手术结束时22例(88.0%)、19例(79.2%)和15例(55.6%)(P=0.022).30d随访三组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发生严重出血事件发生.依诺肝素组发生1例因急性左心衰导致死亡,1例术后血小板<10×1012/L,另有1例输血200mJ;那屈肝素组发生1例靶电管再次重建;达肝素组1例术中支架后急性血栓形成,导致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结论依诺肝索、那屈肝素和达肝索在ACS患者心导管室应用中均安全有效,术前皮下注射LMWH 4次且手术在末次注射的8h内完成,不需在冠状动脉造影和介人手术中静脉追加LMWH或UFH.  相似文献   

14.
妊娠期糖尿病按Fernando的诊断标准,人胰岛素治疗组44例,用量按血糖值、孕周、体重不同而不同.孕24~32周,每日0.8u/kg,32~36周,每日0.9u/kg,36~40周,每日1.0u/kg;用量分配按早、中、晚餐前半小时各皮下注射1/2、1/4、1/4量.治疗中根据监测血糖值随时调整胰岛素用量.直至空腹血糖≤5.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并与单纯饮食治疗组174例比较,提示治疗前胰岛素治疗组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单纯饮食治疗组.治疗前后两组平均血糖下降程度相比,胰岛素治疗组明显大于单纯饮食控制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说明胰岛素控制血糖变化比单纯饮食治疗更为有效.因此及时胰岛素治疗,对减少母儿并发症及围生儿的病死率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高危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围手术期使用依诺肝素和那屈肝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4例ACS高危患者随机分为依诺肝素组(44例)和那屈肝素组(40例),负荷剂量阿司匹林(300mg)和氯吡格雷(300mg)口服后继以口服维持量(阿司匹林300mg/d,氯吡格雷75mg/d),皮下注射依诺肝素1mg/kg或那屈肝素0.01ml/kg,q12h,共7d,每日及术前术后测定抗Xa因子活性。使用低分子肝素(LMWH)后48h行PCI,最后一次注射LMWH后8h内进入导管室,术中不追加LMWH或普通肝素。结果第3次给药后4h,两组87.5%患者抗Χa因子活性>0.5IU/ml,48h后95.5%患者抗Χa因子活性>0.5IU/ml,基本达到较稳定水平。30d内随访中,依诺肝素组和那屈肝素组临床主要心脏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出血发生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每日测定的抗Χa因子活性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LMWH在高危ACS患者围手术期使用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监测肝素的两种抗凝状况。 方法 入选(2018年6月~2019年12月)在阜外医院接受体外循环下双向格林手术全腔静脉与肺动脉连接术的(6月~6岁)患儿50例。所有普通肝素剂量调整都基于aPTT指导的肝素监测方案进行。根据能否在48 h内达到治疗性抗凝并且之后始终维持aPTT于治疗范围内,将入选患儿分为达标组(n = 27)与未达标组(n = 23)。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间的围术期临床资料。 结果 与未达标组比较,达标组的患儿在启用肝素24 h与48 h时的aPTT均较长(P<0.01);且在肝素启用48 h达标组患儿的抗凝血酶III水平较高(P<0.01),术后24 h与48 h内的胸管引流量较少(P<0.05);48 h内的新鲜冰冻血浆总输注量较少(P<0.05)。机械通气时间与ICU住院时间较短(P<0.01)。但两组患儿间的肝素维持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达到基于aPTT指导的肝素监测方案标准可以改善患儿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的出血情况;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ESSENCE和TIMIⅡB试验显示,依诺肝素皮下给药并与阿斯匹林合用,可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UA/NSTEMI)患者的死亡率及减少严重心脏缺血事件的发生。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是目前行经皮冠脉介入(PCI)时肝素抗凝治疗的标准凝血功能监测指标,而抗Xa活性用于监测低分子肝素抗凝水平。该研究通过观测依诺肝素抗凝时ACT及抗-Xa水平,探讨了在UA/NSTEMI患者中使用依诺肝素抗凝治疗时ACT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者分析快速静脉推注肝素对血流动力状态的影响及其机制.平均年龄60±8岁的20(男15、女5)例患者(组Ⅰ)在体外循环下接受心脏手术,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参数.其中11例肺动脉内插入热稀释导管测定心输出量和肺动脉压.在主动脉插管、着手处理心脏之前抽静脉血样,随即快速静脉推注肝素300IU/kg.待平均动脉压(MAP)降到最低水平时(3例MAP不下降)则于推注肝素后3分钟,复抽静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国人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单次经动脉鞘管注射依诺肝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或PCI的患者,术前即刻随机经动脉鞘管注射依诺肝素0.5mg/kg或0.75mg/kg,术中均不追加任何抗凝药物,术后即刻拔除动脉鞘管。术前即刻、术中10min、术后即刻、术后3h、术后次日晨监测血清抗Ⅹa因子活性及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水平。终点包括30d的出血事件及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再发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结果:0.5mg/kg组(128例)和0.75mg/kg组(132例)的患者中,分别有124例(96.9%)和132例(100%)的患者抗Ⅹa因子峰值>0.5kU/L;分别有14例(10.9%)和16例(12.1%)的患者抗Ⅹa因子峰值>1.5KU/L。其中,2组分别有77例(60.2%)和74例(56.1%)患者施行了PCI。经动脉鞘管注射依诺肝素后APTT轻度延长,但分布无明确剂量相关性。30d随访,0.5mg/kg组和0.75mg/kg组分别有2例(1.6%)和3例(2.3%)出现轻微出血事件,2组均无严重出血事件。在行PCI患者中,0.5mg/kg组有5例(6.5%)发生心血管事件,其中3例(3.9%)死亡、2例(2.6%)行再次血运重建;0.75mg/kg组有1例(1.4%)发生心血管事件。2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次经动脉鞘管注射依诺肝素用于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系统聚氯乙烯材料表面共价结合肝素的方法,并对肝素化后聚氯乙烯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及稳定性进行评估。方法通过材料表面活化,引入活性位点放大剂及扩链剂,通过酯键将肝素分子共价结合到聚氯乙烯材料表面,并对肝素化后的聚氯乙烯材料进行肝素含量、肝素释放速率、体外抗凝血性能等检测。结果肝素分子以酯键方式共价结合到聚氯乙烯材料表面,肝素结合量25μg/cm2,肝素释放速率测定显示该肝素化表面具有良好的稳定性,PT和APTT检测显示其具有良好的抗凝血性能。结论通过酯键肝素共价键结合能提高聚氯乙烯材料表面肝素结合量,其稳定性和抗凝血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