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综合手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2010-10/2013-10期间在我院住院的39例39眼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使用视网膜及睫状体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出院后随访6~12 mo。39例术后第1 wk眼压(12.94±2.33mmHg)较术前眼压(57.31±6.72mmHg)明显降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随访12 mo时35例不用降眼压药物眼压为17.25±2.24mmHg,4例用1~2种降眼压药物治疗眼压<21 mmHg。39例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均有不同程度回退。34例结膜滤过泡弥散隆起,5例较扁平。术后无浅前房或眼球萎缩。结论:视网膜及睫状体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能有效降低眼压,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为一种较安全而有效的综合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难以控制的青光眼。本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探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方法,取得满意疗效。方法:对1998年10月-2002年1月收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3例(13眼)采用在小梁切除术的同时根据眼底可见情况分次行全视网膜光凝术,全部患均随访5月-2年。结果:患13例13眼术后眼压降至正常,虹膜新生血管消退,视乳头和视网膜新生血管部分或全部消退。4例视力提高,8例视力不变,1例视力下降。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对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以有效地降低眼压,促进新生血管消退,防止再出血和眼压升高的发生。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的较好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视网膜光凝或视网膜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新生血管性青光眼64例64眼,首先行视网膜光凝或视网膜冷凝,再行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虹膜新生血管、球结膜滤过泡及手术并发症等。结果:术后随访6~12mo,视力均无明显改善,平均眼压自术前47.89±6.74mmHg随访末降至18.41±2.16mmHg,控制在21mmHg以下者53眼(73%)。结论:视网膜光凝或视网膜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较好的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雷珠单抗注射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 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 ,PPR)及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5-01/11确诊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14例14眼,依次行玻璃体腔雷珠单抗注射、PPR及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术后眼压、视力、虹膜新生血管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经3~6mo观察及随访,末次随访平均眼压为18.00±6.70mmHg,较术前平均眼压(41.65±4.07mmHg)有显著降低( t=11.288,P<0.05)。手术成功定义为未辅助用降眼压药物,眼压<21 mmHg;有效定义为辅助用降眼压药物,眼压<21mmHg。末次随访11眼眼压<21mmHg,成功率为79%;2眼有效(14%);1眼失败,眼压失控后行睫状体冷冻治疗。视力检查结果显示6眼稍有提高,7眼不变,1眼减退;13眼虹膜新生血管消失,1眼在随访的第3 mo消失的虹膜新生血管又复现,给予再次玻璃体腔雷珠单抗注射并补充眼底视网膜激光治疗后消失;术后前房积血1眼,1 wk后吸收,未出现术后浅前房及眼球萎缩患者。结论:玻璃体腔雷珠单抗注射及复合小梁切除术联合PPR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安全、可靠,疗效确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视网膜及虹膜光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对32例(34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先行全视网膜光凝,再行虹膜光凝,用氪-绿激光封闭虹膜表面及房角新生血管,3~5d后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手术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使用抗青光眼药物的数量,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情况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治疗后视力提高14只眼,无变化14只眼,下降6只眼;在用抗青光眼药物的情况下,治疗前眼压平均(42.9±8.9)mmHg,术后1周、1月及3月平均眼压为(13.6±3.4)mmHg,(15.4±3.0)mmHg,及(18.2 4±3.1)mmHg(t值分别为t=17.695.t=18.669,t=14.781,均P<0.05)治疗前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抗青光眼用药量从治疗前3.1±0.8降至治疗后0.2±0.6(t=15.760.P=0.000<0.05)治疗前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术后早期前房出血5只眼(14.7%),经药物治疗均在2周内消失;1只眼术后2月发生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药物治疗后缓解.结论 采用视网膜及虹膜光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能有效降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眼压及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提供了一种经济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三联序贯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经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玻璃体内及前房内注射,小梁切除术及双目间接检眼镜下全视网膜光凝的三联序贯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诊断为NVG伴视网膜病变且药物控制眼压不良的患者.共有18例(18眼)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15例、女3例,年龄(61.7±13.9)岁.序贯治疗的第1天行前房穿刺放液联合抗VEGF前房内及玻璃体内注射,注射后3~5d行小梁切除手术,小梁切除术术后5~7d内开始采用双目间接检眼镜激光直视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记录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眼压、角膜、虹膜、房角新生血管和眼底情况.结果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6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5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眼,视网膜动脉合并视网膜静脉阻塞2眼.治疗前眼压(43.5±5.1)mmHg(1 kPa =7.5 mmHg),使用抗青光眼药物种类为(5.1±0.5)种;治疗后眼压(15.2±2.2)mmHg,使用抗青光眼药物种类为(0.5±1.0)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68,P<0.001;t=12.30,P<0.001).序贯治疗后视力提高4例,视力无变化13例,下降1例.结论 抗VEGF玻璃体及前房内注射,小梁切除术及双目间接检眼镜下全视网膜光凝的三联序贯治疗对NVG有明确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联合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两组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方法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41例(41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随机分2组.A组(20只眼)行手术区域虹膜、房角新生血管光凝及小梁切除联合前视网膜冷凝术.B组(21只眼)行睫状体冷凝术联合前部视网膜冷凝术.观察1周内眼压及眼内情况;随访1年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1周A组眼压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2P<0.01);A组疼痛消失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5 P<0.01).术后1年A组眼压有90%(18/20)正常,B组有49%(10/21)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 P<0.05),两组病例中虹膜新生血管均有减退,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3 P<0.05).结论 手术区域虹膜、房角新生血管光凝及小梁切除联合前视网膜冷凝术效疗更优越.  相似文献   

8.
康柏西普联合多种方法综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观察康柏西普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综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11例11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行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观察房角及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后,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所有患者均在合适的时机行全视网膜光凝术。术后平均随防6mo,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术后眼压与术前比较,术后1wk,1、3、6mo眼压均有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mo,2眼(18%)矫正视力提高,8眼(73%)视力无明显变化,1眼(9%)视力降低。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前房积血、浅前房、玻璃体积血等。

结论: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综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能有效控制眼压,保护视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睫状体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2008年11月至2012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的15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5只眼的患者,进行3—4次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光凝治疗约一周后行睫状体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患者出院后均要求术后随访12—15月,随访过程中观察眼压、虹膜表面新生血管及眼球有无萎缩。15例患者12只眼眼压控制良好,虹膜表面新生血管均消退,无明显眼球萎缩,成功率达80%。结论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睫状体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木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降眼压药物+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复合式小梁切除+ 全视网膜光凝(PRP)]联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24例24眼纳入研究,经降眼压药物治疗后,7眼正常眼压,17眼高眼压.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 0.50mg/0.05mL,7d后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予以全视网膜光凝.术后随访6~18mo,观察联合治疗后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时间、眼压、视力变化,术中术后并发症以及滤过泡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后,虹膜新生血管1wk内完全消退.治疗前平均眼压41.38±3.16mmHg,治疗后6mo平均眼压12.69±1.52mmHg,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25.592,P<0.05).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0.1者3眼,视力0.01~0.1者10眼,无光感~指数者11眼,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0.1者5眼,视力0.01~0.1者16眼,无光感~指数者3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01,P<0.05) .结论:不同方法联合治疗NVG患者能有效地控制眼压,保护视功能.  相似文献   

11.
Bevacizumab辅助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intravitreal bevacizumab,IVB),联合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光凝+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06/2009-06在我院眼科收治由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缺血型)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27例27眼,角膜缘后3.5mm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0.05mL/1.25mg,治疗后7d进行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光凝+小梁切除。术后随访12mo,观察视力、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及眼压情况。结果:IVB 7d后,25眼虹膜表面、房角新生血管消失(93%)。2眼新生血管明显变细,但未完全消退(7%)。IVB治疗前平均眼压(55.81±4.65)mmHg,治疗后7d平均眼压(42.07±7.49)mmHg,两者眼压比较虽然差异有显著性(t=14.973,P<0.01),但局部应用降眼压药后眼压仍高于正常范围(28~50)mmHg。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光凝+小梁切除术后1,3,6,9,12mo,平均眼压分别为(14.85±4.56;16.70±3.73;20.04±6.58;19.30±4.74;19.67±4.12)mmHg,与IVB后7d平均眼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手术后眼压控制完全成功22眼(82%),部分成功3眼(11%),眼压未控制2眼(7%)。27眼视力均保持稳定或稍有增进。结论:IVB辅助手术治疗NVG,可以促进虹膜、房角、视网膜新生血管迅速消退,有效的控制眼压,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同时进行原发病的治疗远期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辅助玻璃体切割+全视网膜光凝(PRP)+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3/2018-10收治的NVG患者44例44眼,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玻璃体切割+PRP+小梁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22例22眼(A组),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小梁切除+PRP治疗的患者22例22眼(B组)。术后随访6mo,观察患者视力、眼压、眼压控制率、新生血管及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眼压无差异(46.2±9.41mmHg vs 49.1±10.15mmHg,P>0.05),治疗后1wk,1、6mo A组患者眼压均低于B组(P<0.05)。治疗后6mo,A组视力、眼压控制率(95%)、新生血管消退情况(91%)均优于B组(P<0.05),但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P>0.05)。

结论:雷珠单抗辅助玻璃体切割+PRP+小梁切除术治疗NVG安全有效,可稳定持久地控制眼压,改善部分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视网膜冷凝联合睫状体冷冻联合小梁切除术与视网膜冷凝联合睫状体冷冻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两种三联手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01/201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69例71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病例,其中视网膜冷凝联合睫状体冷冻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37例37眼,视网膜冷凝联合睫状体冷冻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32例34眼,观察治疗前后视力、眼压、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种方法治疗的患者术前与术后视力、眼压及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情况均有统计学差异。术后并发症视网膜冷凝联合睫状体冷冻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低于视网膜冷凝联合睫状体冷冻联合小梁切除术。结论:视网膜冷凝联合睫状体冷冻联合小梁切除术及视网膜冷凝联合睫状体冷冻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两种方法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均有明显疗效,但视网膜冷凝联合睫状体冷冻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青光眼阀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延川 《眼科新进展》2007,27(5):372-373
目的探讨青光眼阀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6例36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20例采用青光眼阀联合全视网膜光凝,16例采用单纯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压、虹膜表面新生血管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采用青光眼阀植入联合视网膜光凝术组术后视力提高率、眼压控制率均高于单纯全视网膜光凝组。且其术后发生前房出血、引流管阻塞明显低于后者。结论采用全视网膜光凝联合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既增加了房水外流,又改善了视网膜缺血、缺氧,使新生血管退化,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玻璃体联合晶状体切除术后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的原因和治疗进行临床研究。方法:PDR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术后发生NVG的患者7例7眼的原因进行临床分析,并对其进行补充光凝联合Ahmed阀门植入术治疗,术后观察视力及眼压的变化。结果:术后3~6mo时间段内NVG发生率最高(71.4%),手术后7眼均未再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和视网膜光凝。发生NVG后给予补充激光光凝联合Ahmed阀门植入术,眼压控制的总有效率为71.4%,术后无视力下降者,新生血管全部或部分消退。结论:患者的病变程度和血糖的稳定性、术中的手术技巧和充分光凝、术后定期随访和及时补充光凝等对术后发生NVG均有一定的影响;及时补充光凝联合Ahmed阀门植入术可控制眼压、使新生血管消退,是治疗NVG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辉  齐景福 《眼科新进展》2011,31(12):1159-1161
目的 探讨前部视网膜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38例(38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行前部视网膜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0.4 g·L-1).观察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 a、3 a、6a的眼压、视力及中晚期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 a、3 a、6 a的眼压控制率分别为100%、97.37%、92.11%、84.21%、82.26%、82.35%;术后1个月眼压控制率与3个月、6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3个月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个月与1 a、3 a、6 a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6个月与1 a、3 a、6 a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1a、3 a、6a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38例中均有12例视力较术前提高,无视力下降者;术后1 a时38例中10例视力较术前提高,2例下降;术后3a时29例中6例视力较术前提高,4例下降;术后6a时17例中3例视力较术前提高,5例下降.术后并发症主要是黄斑水肿、黄斑变性、黄斑出血和白内障等.结论 前部视网膜冷凝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经长期随访证明大部分患者能有效安全控制眼压,部分患者可提高视力,且远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