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对连翘Forsythia suspens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反相HPLC等多种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连翘的5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R,3S)-3-(4-羟基-3-甲氧基苯)-3-甲氧基丙烷-1,2-二醇(1)和2-甲基己烷-1,2,3,6-四醇(2)。结论化合物1为新立体构型化合物,化合物2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2R,3S)-forsythiayanoside D和连翘己四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黄皮Clausenalansium种子中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如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对黄皮种子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常数、核磁和质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以及通过PNPG法和贝曼漏斗法对化合物进行体外降血糖活性和全齿复活线虫致死活性测试。结果从黄皮种子中共分离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R*,6R*)-6-羟基胡椒酮(1)、(4S*,6R*)-6-羟基胡椒酮(2)、(1S*,2S*,4R*)-1-methyl-4-(prop-l-en-2-yl) cyclohexane-1,2-diol(3)、subamone(4)、methyl (1R*,2R*,2′Z)-2-(5′-hydroxy-pent-2′-enyl)-3-oxo-cyclopentane acetate(5)、5-hydroxy-4-phenyl-5H-furan-2-one(6)、黑麦草内酯(7)、xylogranatinin(8)、2,6-dihydroxyhumula-3(12),7(13),9(E)-triene(9)、xanthoxol(10)和ligballinol(11)。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8具有较强的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化合物5具有较强的全齿复活线虫致死活性。  相似文献   

3.
皂角刺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研究皂角刺Gleditsiae Spina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Toyopearl HW-40C、Sephadex LH-20、MCI Gel CHP-20和ODS柱色谱法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皂角刺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莨菪亭(1)、(-)-(7R,8S)-赤式-愈创木基丙三醇(2)、5-甲氧基-愈创木基丙三醇(3)、(-)-(7R,8R)-苏式-愈创木基丙三醇(4)、3,4′-dihydroxypropiophenone(5)、二氢阿魏酸(6)、对羟基苯甲酸(7)、indole-3-carbaldehyde(8)、原儿茶酸甲酯(9)、原儿茶醛(10)、丁香酸(11)、2-guaiacylpropane-1,3-diol(12)、(2R*,3R*,4S*)-2,3-二脲基-4-羟基四氢呋喃(13)、3-(2-羰基-丙基)-3-羟基-吲哚啉-2-酮(14)、核桃素D(15)、C-藜芦酰乙二醇(16)、3-(4-hydroxyl-3-methoxyphenyl)-propan-1,2-diol(17)、(-)-丁香脂素(18)。结论 1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郑庆霞  刘萍萍  翟妞  陈千思  金立锋  陈霞  周会娜 《中草药》2017,48(13):2597-2600
目的研究烟草Nicotiana tabacum叶中的西松烷二萜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技术对烟草的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波谱技术结合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烟草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5个西松烷二萜类成分,分别鉴定为(1R,3E,7E,10S,11E)-3,7,11-cem-bratriene-10,15-diols(1)、(1S,2E,4S,6R,7E,10E,12S)-2,7,10-cembratriene-4,6,11-triol(2)、(1S,2E,4R,6R,7E,10E,12S)-2,7,10-cembratriene-4,6,11-triol(3)、(1S,2E,4S,6R,7E)-4,6,11-trihydroxy-1-isopropyl-4,8-dimethylpentadeca-2,7-dien-12-one(4)、(1S,2E,4R,6R,7E,11S,12S)-11,12-epoxy-2,7-cembradiene-4,6-diol(5)。结论化合物1为1个新化合物,命名为烟叶二萜B;化合物4首次在植物中发现,为1个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5.
大八角枝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振峰  凌志群  施璐  曹晓琴  张涛 《中草药》2018,49(5):1019-1024
目的研究大八角Illicius majus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中压快速制备色谱和反相制备HPLC等技术进行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利用电喷雾质谱(ESI-MS)、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等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通过MTT比色法评价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大八角枝叶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甲氧基山柰酚-3-O-吡喃鼠李糖苷(1)、槲皮素-3-O-阿拉伯糖苷(2)、山柰酚-3-O-阿拉伯糖苷(3)、8′-氧代-6-羟基-二氢红花菜豆酸(4)、4-O-methylcedrusin(5)、左旋马尾松树脂醇(6)、(7S,8R)-4,9,9′-三羟基-3,3′,5-三甲氧基二氢苯并呋喃木脂素(7)、vladinol F(8)、9,9′-二羟基-3,3′-二甲氧基二氢苯并呋喃木脂素-4-O-吡喃鼠李糖苷(9)、槲皮素-3-O-吡喃鼠李糖苷(10)、山柰酚-3-O-吡喃鼠李糖苷(11)、牡荆素(12)、3,5,7-三羟基色原酮-3-O-葡萄糖苷(13)和苯甲醇-O-β-D-吡喃葡萄糖苷(14)。14个化合物对人结肠癌细胞HCT-8、人肝癌细胞Bel-7402、人胃癌细胞BGC-823以及人肺癌细胞A549的IC50值均大于10μmol/L。结论 1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3、5、7~9和14为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1~14均未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6.
一株毛壳属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富乾  蒋捷  马浩然  程璐  张耕 《中草药》2017,48(7):1298-1301
目的研究一株毛壳属内生真菌Chaetomium sp.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采用硅胶、凝胶和半制备等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发酵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chetoseminudin B(1)、gonytolide C(2)、chaetone D(3)、1H-indole-3-carbaldehyde(4)、1H-吲哚-3-羧酸(5)、indole-3-methylethanoate(6)、3R*,4R*-二羟基-3-甲基戊烷-2-酮(7)、大黄素(8)、3β,5α,9α-trihydroxy-(22E,24R)-ergosta-7,22-dien-6-one(9)、(3β,5α,6β,22E)-6-methoxyergosta-7,22-diene-3,5-diol(10)。结论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该菌种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霸王鞭Euphorbia royleana内生真菌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方法对菌株发酵液醋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波谱分析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烟曲霉次生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R)-2-丙基己基-2H-1,2,3-三唑-4-羧酸酯(1)、decumbenone A(2)和圆弧菌醇(3)。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烟曲霉三唑酯A。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生姜Zingiberis Rhizoma Recens的丙酮溶解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综合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各种现代谱学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生姜水部位的丙酮溶解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S,2R,4R)-1-甲基-1,2-二羟基-4-(2-羟基异丙基)-环己烷(1)、脱氢松香酸(2)、staphylionoside D(3)、12α-hydroxyabieta-7,13-abietadien-18-oic acid(4)、sachaloside VII(5)、1-(羟甲基)-5,5-二甲基双环[3.1.1]庚-2-烯-4-醇(6)、(E)-1,6,7-三羟基-3,7-二甲基-2-辛烯(7)、(2E,6E)-8-β-D-glucopyranosyloxy-2,6-dimethyl-2,6-octadienoic acid(8)。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姜萜A,化合物2~5首次从生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吉林延龄草Trillium kamtschaticum非止血活性部位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硅胶、反相C18、Sephadex LH-20等色谱材料和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并用MTT法评价部分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吉林延龄草非止血活性部位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蜕皮激素(1)、水龙骨素B(2)、integristerone B(3)、(9Z,15Z)-11,12,13-三羟基-9,15-十八碳二烯酸(4)、(Z)-11,12,13-三羟基-9-十八碳烯酸(5)、(9Z,15Z)-11,12,13-三羟基-9,15-十八碳二烯酸甲酯(6)、(Z)-11,12,13-三羟基-9-十八碳烯酸甲酯(7)、7,11-二甲基-3-亚甲基-10β,11-二羟基-1,6-十二碳二烯二醇-10-O-β-D-葡萄吡喃糖苷(8)、山柰酚-3-O-α-L-阿拉伯吡喃糖基(1→6)-O-β-D-半乳吡喃糖苷(9)、5-羟基-4-羟甲基-二氢吡喃-2-酮(10)。细胞毒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1、9和10的IC50值分别为(26.6±1.3)μmol/L(DU145细胞株)、(16.2±6.2)μmol/L(CEM细胞株)和(23.7±1.2)μmol/L(He La细胞株)。结论化合物4~7和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9和10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0.
晏通  丁林芬  程彬  谢章巧  宋流东  吴兴德 《中草药》2018,49(8):1767-1772
目的研究白斑枪刀药Hypoestes phyllostachy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MCI、HPLC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从白斑枪刀药地上部分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R,6R,7E)-3-羟基-大柱烷-4,7-二烯-9-酮(1)、(3S)-3-羟基-β-紫罗兰酮(2)、(3S,5R,6S,7E)-3-羟基-5,6-环氧-大柱烷-7-烯-9-酮(3)、蚱蜢酮(4)、vomifoliol(5)、(+)-dehydrovomifoliol(6)、黑麦草内酯(7)、2,6-二甲基-2E,7-辛二烯-1,6-二醇(8)、bifurcanol(9)、(12S)-hydroxygeranylgeraniol(10)、nectandrin B(11)、N-反式阿魏酰酪氨(12)、丁香乙酮(13)、丹皮酚(14)、香草醛(15)、脱氢姜酮(16)、邻羟基苄醇(17)、(2E)-4-羟基-2-己烯酸(1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张慧茹  张婷婷  许枬  付鸣  李泽煜 《中草药》2019,50(16):3764-3768
目的研究六神曲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各种色谱技术分离六神曲的化学成分,并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六神曲中分离得到11个成分,分别鉴定为5-二十五烷基间苯二酚(1)、5-十七烷基间苯二酚(2)、5-二十一烷基间苯二酚(3)、5-二十三烷基间苯二酚(4)、(9S,10E,12Z)-9-hydroxy-10,12-octadecadienoic acid(5)、trans-4-hydroxy-2-nonenoic acid(6)、9,10,11-trihydroxy-11(E)-octadecenoic acid(7)、(9S,12R,13S)-9,12,13-trihydroxy-10(E)-octadecenoic acid(8)、(9S,12S,13S)-9,12,13-trihydroxy-10(E)-octadecenoic acid(9)、(9S,12S,13S)-9,12,13-trihydroxy-10(E)-octadecenoic acid methyl ester(10)、9,12(Z)-octadecadienoic acid methyl ester(11)。结论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六神曲中分离得到。抗炎活性研究显示,六神曲氯仿提取物和化合物8均显示出良好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怀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以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并结合文献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模型,以抑制炎性细胞因子一氧化氮(NO)的分泌为评价指标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炎活性评价。结果 从怀菊花二氯甲烷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 (6S, 7R, 10R)-没药烷-7-羟基-10,11-环氧-4-酮(1)、黑麦草内酯(2)、(4R)-1-甲基-4-(1-羟基异丙基)环己烯-6-酮(3)、2-甲氧基对苯二酚(4)、4-(3-羟丙基)苯酚(5)、5-(3-羟丙基)-2-甲氧基苯酚(6)、4-甲基苯酚(7)。结论 化合物1为新的没药烷型倍半萜,命名为怀菊花没药烷A。除化合物2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有显著NO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值分别为9.2、38.9μmol/L。  相似文献   

13.
茜草地上部分木脂素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茂婷  杨柳  胡江苗  张虹  施香琴  刘守金 《中草药》2017,48(23):4856-4859
目的对茜草Rubia cordifolia地上部分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等多种色谱材料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共分离得到11个木脂素类成分,分别鉴定为(-)-表丁香脂素(1)、开环异落叶松脂素(2)、(-)-3,4-二香草基四氢呋喃(3)、lignans(+)-demethoxypinoresinol(4)、(+)-丁香脂素(5)、异落叶松脂素(6)、橄榄树脂素(7)、(7S,8R)-二氢脱氢双松柏醇(8)、4,5′-二甲基落叶松脂醇(9)、(+)-7R,8S-5-methoxydihydrodehydroconifery alcohol(10)、5,5′-二甲氧基-7-氧代落叶松脂醇(11)。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正相硅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HP20大孔树脂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制备色谱等分离技术进行分离,运用1H-NMR、13C-NMR、ESI-MS等多种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三尖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7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honanin(1)、牛蒡子苷元(2)、α-铁杉脂素(3)、罗汉松脂酚(4)、去甲络石苷元(5)、表去甲络石苷元(6)、(7′S)-羟罗汉脂素(7)、(7′R)-羟罗汉脂素(8)、(7′S)-hydroxyarctigenin(9)、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10)、4,4′-di-O-methylcephafortin A(11)、5-(3″,4″-二甲氧基苯基)-3-羟基-3-(4′-羟基-3′-甲氧基苄基)-4-羟甲基二氢呋喃-2-酮(12)、cephafortin B(13)、二氢去氢二愈创木基醇(14)、7R,8S-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15)、7R,8R-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16)、threo-1,2-双(4-羟基-3-甲氧基苯基)-1,3-丙二醇(17)。结论化合物3、6、10、17为首次从三尖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4、5、7~9、12、14为首次从三尖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