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300例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镜胃癌手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腹壁疤痕小以及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小等优点,因而在国内外逐步开展。我院自2004年3月以来,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300例,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进展,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且与传统的开腹手术比较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1]。合理的护理对保证手术成功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意义重大[2]。目前,有关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的护理经验不足,为了探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护理方法,我们对2011年以来我院普通外科68例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是近年来国内开展的一项新技术,由于术后病人疼痛轻,腹壁切口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深受广大病人的欢迎。我院从2004年4月至今,共完成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手术配合10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0例,男66例,女34例,年龄28~68岁,平均年龄40.7岁,其中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68例,手术时间平均为216 m in,术中失血量平均为105 m l;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10例,手术时间平均为220 m in,术中失血量平均为186 m l;根治性全胃22例,手术时间平均为325 m in,术中失血量平均为455 m l。其中中转5例,术后肛门排气平均为3.7 d…  相似文献   

4.
胃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高,外科手术是胃癌主要治疗方法。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性的外科术式,在减少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恢复中具有重要价值。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胃癌手术已经成为早期、进展期胃癌外科治疗的主要术式,本文就腹腔镜类型、手术方式及其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乔宝山  柏文勇  姜军 《医学信息》2006,19(2):354-354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发现,并采用手术根治是其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我院自1999-2004年收治26例,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腹腔镜辅助与开腹D2根治术两种术式中对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平煤神马集团总医院肿瘤科2013年3月—2016年3月行根治术的9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腹腔镜组50例,其中男23例、女27例,年龄32~56岁;开腹组48例,男22例、女26例,年龄33~56岁;分别行腹腔镜辅助和开腹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排气、恢复进食和住院时间。结果 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淋巴结清扫总数分别为(19.32±1.42)枚和(20.01±3.22)枚,第一站淋巴结清扫数量分别为(15.82±8.23)枚和(16.93±9.12)枚,第二站淋巴结清扫数量分别为(4.83±0.23)枚和(4.92±0.63)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与开腹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两种术式的腹腔淋巴结清扫效果基本无差异;但腹腔镜辅助手术损伤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心电监护对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心脏电生理观察。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期间福建省清流县总医院外一科收治的4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66~86岁;病程1~3个月。ASA分级:I级23例,Ⅱ级17例。患者均在手术期间给予心电监护。观察患者围术期心律失常发生情况,麻醉诱导前即刻(T1)、麻醉诱导完成时(T2)、手术结束后即刻(T3)以及送至麻醉恢复室后1 h(T4)心电图指标,以及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 围术期患者出现室性期前收缩1例,心房颤动1例,房室传导阻滞1例,窦性心动过速1例,发生率为10.0%。ST段一过性抬高1例,无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手术前后患者血清cTnI、cTnT以及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时比较,T2、T3、T4时PR间期明显延长,T2和T3时QTc间期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电监护下进行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术能有效预防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维持心脏电...  相似文献   

8.
目前,腹腔镜技术因其优点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生活质量高等优点,其应用范围随也逐渐扩大。经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其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本文就腹腔镜技术在胃癌的诊断、应用及研究进展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胃癌是我国的高发癌种,外科治疗是胃癌治疗的基石,腔镜手术和淋巴结清扫范围仍然是外科研究的重点。同时,随着免疫及分子靶向药物的不断推陈出新,围术期治疗及晚期治疗的模式都有了长足的改变和进步,也增加了患者生存的机率。此外,随着分子生物学及二代测序的飞速发展,精准的筛选人群及基于亚人群的精准用药,都为胃癌患者打开了生存之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腹腔镜与传统开放近端胃癌根治术的近端胃癌根治术的研究比较的优点和缺点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2年1月~2014年1月已与89例需手术治疗的近端胃癌的标准治疗的患者,根据知情同意的原则,随机分为腹腔镜治疗组(病例组)与传统手术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手术治疗记录分析(手术时间,术中情况,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的数目),术后恢复(使用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镇痛和最高温度),T淋巴细胞和外周血NK细胞活性,术后1年生存率和肿瘤复发,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病例组手术时间(236.2±43.5)min长于对照组(201.2±33.5)min(<0.05),病例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镇痛药的使用,术后卧床时间,温度,T淋巴细胞活性及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0.05),两组术后1年生存率和肿瘤复发无显著性差异(跃0.05)。结论腹腔镜胃近端癌根治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技术,微创,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和开腹胃癌D2根治术对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治疗,开腹组采用开腹D2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CRP、IL-6、TNF-α及IL-10水平。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少于开腹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 CRP、IL-6、TNF-α及IL-10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CRP、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开腹组,IL-10水平高于开腹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较开腹胃癌D2根治术炎症反应轻,创伤小,可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清扫在近端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确诊为进展期近端胃癌的6例患者资料,采取保脾脾门淋巴清扫的D2淋巴结清扫术,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脾门淋巴结数目,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6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术中出血量50~250 mL,平均120 mL;术后脾门淋巴结清扫数目3~9个,平均5个。术后有1例出现淋巴漏并发症,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随访1个月至1年,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病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在进展期近端胃癌D2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脾脏同时可以安全彻底地清除脾门淋巴结。  相似文献   

13.
保留肛门的扩大根治术在低位直肠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6  
目的 探讨扩大根治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82例低位直肠癌实施保肛手术,对其中136例行扩大根治术,另146例行一般根治术。结果 一般根治组:总转移率48.6%。N1淋巴结转移率44.5%,N2淋巴结转移率26.0%。转移度19.7%。扩大根治组:总转移率50.7%。N1淋巴结转移率46.3%,N2巴结转移率25.7%,M3淋巴结转移率5.1%,侧方淋巴结转移率13.2%。转移度15.1%。两组未见下方淋巴结转移。术后随访结果:一般根治组3年生存率72.3%,局部复发率14.1%;扩大根治组3年生存率81.7%,局部复发率5.3%。排便功能:一般根治组优83.6%,尚可11.6%,差4.8%。扩大根治组优83.1%,尚可11.0%,差5.9%。结论 扩大根治术可有效防止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局部复发,术后排便功能良好,不增加手术合并症。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探讨康莱特对胃癌细胞凋亡对增殖及胃癌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进展期胃癌患者3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0例):A组(对照组):手术前后常规给予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治疗;B组(康莱特治疗组):术前5d及术后9d,给予康莱特注射液200mL/d静脉滴入加常规TPN治疗;C组(化疗组):术前给予5d化疗,甲酰四氢叶酸钙(calcium folinatefor,CF)200mg及5氟脲嘧啶(5-FU)750mg/d静脉滴注加常规TPN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术后1d,5d及10d,采集外周静脉血,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CD3^ 、CD4^ 、CD8^ T细胞亚群。手术中取胃癌病理组织,用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切口末端标记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胃癌细胞的凋亡(AI)与增殖(PI)及二者之比(AI/PI)。结果:B组与C组相比较,胃癌细胞的AI、PI及AI/PI,无显著差异(P>0.05);B组与A组相比较,上 3种指标则具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前3组CD3^ 、CD4^ 、CD8^ T细胞亚群的百分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d,5d3组CD3^ 、CD4^ 、CD8^ T细胞亚群的百分率差异显著(P<0.01);术后10d,CD3^ 、CD4^ 、CD8^ T细胞亚群的百分率,B组与A组以及B组与C组相比较,差异性分别为显著(P<0.05)及非常显著(P<0.01)。结论:康莱特可明显促进胃癌细胞凋亡和抑制其增殖,有助于提高围手术期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残胃再发癌的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提供参考。方法胃癌切除术后残胃再发癌患者98例为残胃再发癌组,同期进行胃切除术但未出现残胃再发癌的胃癌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原发癌的Borrmann分型、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以及手术方式和残胃状态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残胃再发癌组年龄大于60岁、吸烟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两组性别、饮酒、血型构成无显著差异。原发胃癌的Borrmann分型、组织学类型及临床分期在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残胃再发癌中毕Ⅱ式根治术显著高于对照组。残胃再发癌组患有胆汁反流、Hp感染、低胃酸及残胃炎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多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Hp感染、低胃酸、临床分期和组织学类型这5个因素为残胃再发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患者高龄、残胃伴发Hp感染、低胃酸状态及原发癌的临床分期和组织学类型是残胃再发癌的高危因素。认识残胃再发癌危险因素,对残胃再发癌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行Auchincloss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特点,进一步提高乳腺癌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行Auchincloss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65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分期I期19例,Ⅱ期32例,Ⅲ期14例;其中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29例。结果65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164±19.54)min;手术出血量(75±23.79)ml;术中清除淋巴结14.63枚,39例患者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术后发生皮瓣下积液12例(18.46%)、患肢淋巴水肿2例(3.08%)。术后随访时间为0.5~4年,无局部肿瘤复发和转移,无患者死亡。结论 Auchincloss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并保持胸部外形饱满和肢体功能,根治效果良好,不会增加局部复发的危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身体质量指数(BMI)对胃癌患者腹腔镜术式选择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115例,根据患者BMI分为体型肥胖组(BMI>25 kg/m2,35例)和正常组(BMI 18.5~25.0 kg/m2,45例)、低体质量组(BMI<18.5 kg/m2,35例),其中肥胖组患者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大部切除术(LADG)15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LAPG)10例,全胃切除术(LATG)10例;正常组患者采用LADG术14例,LAPG术20例,LATG术11例;低体质量组采用LADG术10例,LAPG术15例,LATG术10例。观察3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及术后生存情况。结果:肥胖组手术时间较正常组、低体质量组明显延长,术中出血量较正常组、低体质量组增加,淋巴结清扫总数较正常组、低体质量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术后住院时间较正常组、低体质量组显著延长(P<0.05)。正常组、低体质量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总数、术后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肿瘤直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BMI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LADG、LAPG和LATG根治术治疗,其中体型肥胖组患者较正常组、低体质量组手术时间长,术后恢复时间长,但并不影响术后并发症和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胃癌根治性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在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肝胆外科接受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的50例患者病例资料,根据围手术期处理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采用ERAS理念进行指导,对照组采取常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观察2组患者麻醉后10、60、120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心排量、中心静脉压、血氧饱和度及体温等生命体征指标。分析围手术期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苏醒情况。对比2组患者术后12 h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评分、镇痛有效率及围手术期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及进食时间等功能恢复情况。数据行t检验、χ2检验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结果麻醉后10、60、120 min,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排量、中心静脉压、血氧饱和度及体温等指标无明显波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心率随时间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10、60、120 min,对照组患者心排量及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体温持续下降,中心静脉压指标呈逐渐升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麻醉后10 min,2组患者上述所有生命体征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麻醉后60、120 min,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排量及血氧饱和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观察组心率、中心静脉压水平低于对照组,体温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出现麻醉后眩晕及术后恶心和呕吐;另外,对照组肺部感染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较观察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10.51±2.28) min]低于对照组[(16.42±4.74)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4,P<0.05),其苏醒评分[(5.58±0.46)分]与对照组[(4.71±0.89)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5,P=0.016)。观察组疼痛等级(1.3±0.6)低于对照组(4.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8,P=0.024)。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3.60±1.05) d]、平均下床时间[(4.60±0.56) d]以及进食时间[(7.33±1.04) d]均低于对照组[(6.13±2.16)、(8.37±1.31)、(11.40±0.90)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 结论ERAS能有效减轻胃癌根治性切除术中患者的创伤应激反应,降低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