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云南省 1991~ 2 0 0 0年疟疾监测结果 ,为制定云南省的疟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 1991~ 2 0 0 0年全省发热病人血检和重点人群 IFAT监测结果 ,边境地区流动人口管理及媒介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 结果  10年间云南省共血检发热病人 6 193 85 3例 ,检出阳性 170 5 78例 ,年平均血检率为 3.5 2 % ,阳性率为2 .75 % ,恶性疟占 2 1.48%。重点人群的 IFAT抗体阳性率为 5 .80 % ,阳性几何平均滴度在 2 2 .14~ 6 0 .14之间。对边境地区不同流动人员的发热病人血检结果 :外国入境边民的血检阳性率为 13.0 5 % ;我国出境边民的血检阳性率为7.6 7% ;内地到边境地区流动人员的血检阳性率为 12 .45 %。云南省主要媒介微小按蚊、昆明按蚊和嗜人按蚊的人房次平均捕获数分别为 2 .2 9、2 .46和 2 .90只。人、牛房比例分别为 1∶ 3.2 9、1∶ 3.19和 1∶ 1.0 4。 结论 云南省经过 10年疟疾监测 ,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已从 1991年的 3.30 %下降至 2 0 0 0年的 1.93% ,以微小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地区的发病率已从 1991年的 8.49 下降至 2 0 0 0年的 3.79 。云南省的疟疾发病保持了稳中有降。但在云南边境地区 ,受境外发病和流动人口的影响 ,疟疾的控制工作仍很艰巨。  相似文献   

2.
1992—2000年云南省疟疾IFAT纵向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我省制定疟闰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滤纸干血滴法,皖IFAT常规操作方法进行试验。结果 1992-1996年的IFAT阳性率和疟疾发病处于低度波动状态,1997-2000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阳性GMRT亦下降至0反下,但IFAT阳笥率高于疟疾疫情发病率若干倍。边培地区、元江流域和内地高发区9年平均的IFAT阳性率、阳性GMRT、疟疾发病率均以边培地区为高,元江流域次之;边境地区1992-1995年的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元江流域地区发病率则低于元江流域地区。结论 各地IFAT阳性率、阳性GMRT的高低与疟疾发病率的升降情况相一致,我省中缅边境的疟疾流行程度明显高于中越边境。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边境地区1991—1999年流动人口疟疾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我省边境地区流动人口的疟疾发病进行监测分析并提出疟疾防治对策。方法 对流动人员进行发热病人入血检和居民带虫血检监测。结果 1991-1999年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平均阳性率为6.77%,带虫率为2.10%,同期流动到边境地区不同人群的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和居民带虫率均高于当地人群。流动人口的疟疾发病是我省边境地区疟疾控制工作的主要难题之一,加强疟防知识宣传,提高流动人口的自我保护意识,可收到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我省制定疟疾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滤纸干血滴法 ,按 IFAT常规操作方法进行试验。结果 1 992 -1 996年的 IFAT阳性率和疟疾发病处于低度波动状态 ,1 997-2 0 0 0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阳性GMRT亦下降至 40以下 ,但 IFAT阳性率高于疟疾疫情发病率若干倍。边境地区、元江流域和内地高发区 9年平均的 IFAT阳性率、阳性 GMRT、疟疾发病率均以边境地区为高 ,元江流域次之 ;边境地区 1 992 -1 995年的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元江流域地区 ,发病率则低于元江流域地区。结论各地 IFAT阳性率、阳性 GMRT的高低与疟疾发病率的升降情况相一致 ,我省中缅边境的疟疾流行程度明显高于中越边境。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目前云南省疟疾流行和防治情况。方法采用全国疟疾监测方案在云南省选择5个点,开展疟疾监测。结果瑞丽等5个疟疾高发县市的年疟疾发病率为34.94,用抗疟药使用量推算的疟疾发病率为314.46,疫情漏报率为88.99%。中华按蚊叮人率为3.20只/人.夜,微小按蚊叮人率为2.00只/人.夜。当地村民蚊帐使用率57.28%。实验室诊断疟疾占总病例数的53.43%,乡村医生诊治的疟疾病例占总例数的61.70%,当地疟疾病人17.61%为境外感染,26.57%为复发病例。结论云南疟疾流行态势依然严峻,境外输入疟疾对边境地区的防治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村医生担负着61.70%的疟疾病人诊断和治疗任务,但各级CDC提供疟疾防治方面的培训和治疗药物的供给等主要还是在乡镇级以上医疗机构。为了更好地防控疟疾,应该选择适合云南流行特点的防治措施,将防治的重点进一步放到村级及流动人员出入境频繁的边境地区。  相似文献   

6.
桂林市1995—2000年疟疾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目的 1998年采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在云南省不同疟疾流行区,不同发病率分层地区进行监测,方法 16个县(市)8 575份滤纸干血滴,按IFAT实验常规方法操作.结果边境地区、元江流域、滇东北地区、基本消灭疟疾县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33%,2.44%,2.02%,0.82%;阳性GMRT分别为50.12,26.92,28.64,26.92;1: 80~1: 1 280高滴度人群分别占32.99%,8.70%,12.90%,8.33%.抗体阳性率的高低与发病率升降相一致;高年龄组抗体阳性率是低年龄组的2.2倍;发病率在10/万以上地区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地区(χ2=416.85, P<0.005 ,其余三者间无差别(χ2=6.612,P>0.05).结论各不同地理区域间抗体水平与疟疾传播强度呈水平关系;各地15岁以下低龄组抗体阳性率在5%以下,说明疟疾降至低度或得到有效控制,但尚未阻断传播;在发病率1/万以下县(市)中出现抗体阳性率4.38%的县,说明疟疾病例存在明显的漏诊、漏报、漏治现象.IFAT能客观反映当地疟疾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对云南省疟疾不同流行区监测结果。方法 1999年对7个地(州)28个县(市)15374人作了IFAT监测。结果 显示我省中缅边境地区疟疾流行相对较高,元江流域次之,中越边境相对较低,基本消灭疟疾地区存在点状流行。它们的IFAT阳性率、居民原虫率、年带虫发病率分别为中缅边境3.44%、4.09%、1.96‰。元江流域1.28%、0.62%、0.54‰;中越边境1.26%、0.15%、0.36‰;基本消灭疟疾地区1.61%、0.35%、0.11‰。在不同年龄组及不同疟疾流行区IFAT检测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IFAT在灭疟后期管理与监测中有一定意义,同时对试验中存在的问题作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
10.
盈江县属亚热带气候 ,气候炎热 ,雨量充沛 ,平均气温 2 0°C,年降雨量1810 .8mm。全县有 19个乡 (镇 )和农场 ,10 2个行政村 (办事处 ) ,1180个合作社 (含农场 4个分场 ,2 8个队 ) ,共有5 3 6 42户 ,2 5 3 70 5人。有汉、傣、景颇 ,傈僳等 2 0多种民族。全县有 9个乡(镇 )与缅甸接壤 ,国境线长达 2 14.6km。有口岸 13个 ,出入境公路 4条 ,小路不计其数。为了解当前盈江县的疟疾流行情况 ,对 1996 - 1998年盈江县8个重点乡镇的发热病人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1 内容和方法以被动病例侦查为主 ,在 8个重点乡镇中对临床初诊为疟疾、疑似疟疾、发…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1991~2000年疟疾流行态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云南省1991-2000年疟疾发病态势,为疟疾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10年间云南疟疾发病、发热病人血检、流动人员管理以及媒介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0年间云南共报告疟疾病例142194例,2000年疟疾年发病率为2.23/万,比1991年的4.83/万下降了53.83%,发热病人共血检6183853人次,检出疟疾病例170578例,血检阳性率为2.76%,年血检阳性率在1.93%~3.30%之间。在边境地区,不同流动人员的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为:外国入境边民13.05%;我国边民出境回归人员7.67%;内地到边境地区流动人员12.45%。经过10年对媒介按蚊的监测和防制,2000年微小、嗜人、昆明3种不同媒介区的疟疾发病比1990年分别下降了55.37%、58.33%、41.15%。结论云南通过两个5年疟疾防治规划的工作,疟疾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疟区范围渐步缩小。但疟疾流行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对我省边境地区流动人口的疟疾发病进行监测分析并提出疟疾防治对策.方法对流动人员进行发热病人血检和居民带虫血检监测.结果 1991-1999年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平均阳性率为6.77%,带虫率为2.10%,同期流动到边境地区不同人群的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和居民带虫率均高于当地人群.流动人口的疟疾发病是我省边境地区疟疾控制工作的主要难题之一,加强疟防知识宣传,提高流动人口的自我保护意识,可收到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云南省边境地区1989—1994年流动人口疟疾监测与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对云南省边境地区1989-1994年流动人口的疟疾进行了监测与防治,共登记 1032832人次流动人口,其中123404人次接受假定性治疗,193459人次预防服药,6309人次病人接受正规治疗。疟疾流造诣 从1989年的188.67/万人次最降到1994年的59.47/万人次。平均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和恶性疟比例分别为8.35%和30.81%,以老挝,缅甸的越南边民的最高,其次为内地到边者,  相似文献   

16.
济宁市2000~2006年共发现83例输入性疟疾,均为外来流动人口外地感染病例,以20~50岁男性为主。  相似文献   

17.
为查清云南省龙陵县学龄儿童碘营养状况,评价实现消除碘缺乏病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检查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效果,2001年5-7月对全县开展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进行了抽查评估,结果批发和销售点盐碘合格率均为100%,居民食用碘盐合格率为98.5%,目标人群尿碘中位数371.04μg/L,8-10岁在校学生甲状腺肿大率为5%,达到了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位于我国西南,辖40个县(市、区),人口约3060万,是间日疟流行区,偶有输入性恶性疟。传疟媒介有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中华按蚊区20世纪70年代即控制了疟疾流行;而嗜人按蚊区疫情波动不定,80年代末采取了灭蚊为主,结合消灭传染源的综合措施,自1993年后疟疾年发病宰下降到1/万以下,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了总结不同媒介疟区防治工作,现将重庆市1997—2000年的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00~2003年济南市疟疾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济南市曾是疟疾流行区,基本消灭疟疾后,疫情稳定,发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为了巩固防治成果,为制定疟疾防治提供决策依据,现将2000~2003年的疟疾疫情统计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监测 ,了解疟疾疫情动态 ,加强防治 ,巩固抗疟成果。方法 用晨捕法或夜·人·帐诱捕法 ,捕捉人房或帐内按蚊 ,计数鉴定蚊种 ,对发热病人 (包括外流工 )血检疟原虫 ,搜索传染源 ,同时采用氯 /伯 4d双疗程治疗现症病人 ,单疗程根治有疟史者 ,用溴氰菊酯浸泡蚊帐灭蚊。结果 嗜人按蚊除 1 992年在 3个村(点 )捕获 4只外 ,经再灭蚊后未捕到该蚊 ,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逐年下降 ,1 996年后未查到当地感染病例。结论 应着重加强传疟媒介和外流工的流行病学监测及发热者血检 ,及时发现病人 ,正规治疗患者和及时处理疫点 ,即可巩固抗疟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