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节能》2015,(12)
利用热泵技术回收电厂循环水余热,能够提高机组的热效率和供热能力,降低机组的冷源损失。从热泵制热性能系数COP出发,分析压缩式和溴化锂吸收式热泵的节能机理,并以300MW机组为例,在保证供热负荷不变的情况下,计算分析2种热泵供热系统的经济性。计算结果表明:溴化锂吸收式热泵供热机组的经济性优于压缩式热泵机组,整个供暖期间,获得的总节能收益比压缩式热泵供热机组高785.8万元。在乏汽利用方面,压缩式热泵供热机组的节水量要远高于溴化锂吸收式热泵供热机组,这对于某些缺水地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吸收式热泵机组余热利用的技术特点及在热电厂内余热利用的原理。通过实例,分析了吸收式热泵机组代替传统换热机组进行全厂供热的经济性及合理性,为吸收式热泵机组在垃圾焚烧厂的选择应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针对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的烟气和乏汽余热,介绍了3S离合技术、吸收式热泵技术、压缩式热泵技术、吸收式热泵+压缩式热泵技术及基于Co-ah循环供热技术(吸收式换热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5种余热利用技术,对其供热能力提升、节能性和经济性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对供热能力提升程度的分析得出,利用5种技术均可以提升供热能力,其中基于Co-ah循环供热技术提升供热能力最大。通过节能性分析得出,5种技术均有节能效果,其中基于Co-ah循环供热技术节能效果更为显著。通过经济性分析得出,增加单位供热能力(1MW)的情况下,在电厂应用吸收式热泵技术和基于Co-ah循环供热技术初投资略高,但运行费用节省也较为明显。综合考虑供热能力提升和经济性两方面因素,基于Co-ah循环供热技术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4.
以某2×350 MW抽凝机组为研究对象,利用Ebsilon软件搭建耦合吸收式热泵的供热机组模型,对耦合吸收式热泵后的供热机组进行变工况分析,给出了在热泵各个部件的传热系数和传热面积不变的条件下,热泵的出水温度、热泵制热系数COP、机组发电标准煤耗率和发电量随供热负荷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耦合吸收式热泵机组的出水温度随热负荷增大而升高,COP值随热负荷增大而降低,机组抽汽量随热负荷的增大而增加,且在相同热负荷下,与常规供热机组相比其总发电量提高2.9%左右,平均发电标准煤耗率降低2.7%左右。  相似文献   

5.
从电厂供热改造经济性出发,讨论了采用吸收式热泵、压缩式热泵时供热量及相应收益的变化情况。理论分析结果显示,采用两种热泵都存在着最大余热利用量。同时,针对某300MW抽凝机组进行了供热计算,结果显示,在增加相同供热量时,吸收式热泵的年增加收益约为压缩式热泵的2倍,即使考虑两者设备的投资差距,电厂进行余热回收供热改造时,也宜采用吸收式热泵。  相似文献   

6.
可再生能源和新型节能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以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暖产生的能耗和污染问题。基于上述理论,文章构建了太阳能-第二类吸收式热泵联合供热系统,并提出了4种运行模式以达到冬季稳定供暖的目的。文章建立了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机组的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软件编写了机组模块。同时,借助TRNSYS软件建立了太阳能-第二类吸收式热泵联合供热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基于冬季典型日的模拟结果分析了该系统的性能。模拟结果表明:太阳能-第二类吸收式热泵联合供热系统是可行的,该系统在运行期间可为用户提供60℃以上的采暖热水,系统的太阳能保证率可达到0.615;与燃气锅炉供热相比,节省了45.7%的燃料费用。  相似文献   

7.
《节能》2017,(8)
化工行业具有丰富的低温余热资源,而利用余热进行冬季供热可有效缓解北部城镇的环境污染。文中从三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余热水替代电厂低真空供热热源分析入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吸收式热泵及汽水加热器的选型,实施唐山市南堡开发区集中供热系统热源改造;通过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供热系统的运行分析,提出了运行优化策略和方法。结果表明:采用热泵机组与汽水换热器并联的供热方式,可确保供热品质,节能效果明显。其研究结果可为工业余热源供热系统的改造和运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采用吸收式热泵回收循环水余热用于供热机组,节能效益显著。在供热量、供热温度一定的情况下,为便于直观反映汽轮机与吸收式热泵整体供热系统性能随工况变化情况,以某350MW调节抽汽式汽轮机供热系统为例,将热泵系统、汽轮机凝汽器、热网加热器整体考虑,建立了供热系统热泵性能系数(COP)和发电功率增加值随工况变化的数学模型,并对热泵系统、整体供热系统进行了经济性评价。结果表明:放气范围、循环水入口温度降低,热泵的性能系数COP减小,发电功率的增加值增加。循环水温降降低,COP与发电功率增加值均提高。本文的研究为吸收式热泵与汽轮机的联合整体性能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吸收式热泵的循环水余热利用技术应用于大型抽凝机组热电联产,可以使低品质的热量得到应用,增加供热能力,但由于此项技术刚刚应用于大型抽凝机组,尚未十分成熟。从安全性角度出发,通过现场试验来验证吸收式热泵在大型抽凝机组应用的安全性是有保证的。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大型热电联产机组变工况分析模型,揭示出不同热网回水温度和热网回水温升条件下,单效溴化锂吸收式热泵驱动热源饱和蒸汽压力和热力系数的变化规律.提出2种不同供热模式选取的判据,即当量抽汽压力.以某300 MW直接空冷抽凝供热机组为例,进行了变工况计算及分析.结果表明:随热网回水温升的增大以及热网回水温度的升高,驱动热源饱和蒸汽压力升高,而吸收式热泵热力系数则减小;对于300 MW等级及以上供热改造机组,由于汽轮机中低压缸抽汽压力高于对应的当量抽汽压力,采用吸收式热泵供热模式更节能.  相似文献   

11.
何晓红  舒斌 《节能》2012,31(12)
综述火电厂低温余热利用技术的特点及应用现状,并对各种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其中集中式吸收式热泵供热技术在当前应用最广泛,是最具发展前景的技术。苇湖梁电厂低温余热利用项目是集中式吸收式热泵125MW水冷机组技术在国内的首次工程应用,项目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可实现年节约标煤41688t,节水65.88万t。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地热直供结合燃气吸收式热泵系统的工作原理。结合工程实例,对燃油锅炉和地热直供结合燃气吸收式热泵两种供热热源的技术和经济性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各采暖期的实际运行数据表明,采用地热直供结合燃气吸收式热泵作为供热热源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姜秀华 《节能》2009,28(12):21-24
在传统的单效和双效溴化锂第一类吸收式热泵的基础上,开发单双效结合运行的溴化锂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机组。当用户需求热水温度较低时,机组以双效模式运行;反之,机组则以单效模式运行。克服了溴化锂第一类吸收式热泵供热系统中机组模式单一化、运行效率低的缺点,实现了一台机组两种模式运行的方案,提高了设备和资源的利用率,具有良好的节能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采用吸收式热泵技术回收热电厂循环水余热进行供热,是近年来用于300MW等级供热机组供热的一种新型技术。增热型吸收式热泵是以蒸汽作为驱动力的一种换热元件,驱动蒸汽的物性状态决定了热泵的热效率,从传热的角度分别分析了采用原蒸汽(即五段抽汽,为过热蒸汽)与经减温器减温后的饱和蒸汽作为驱动热源时,热泵的制热性能系数(COP)的大小,结果显示:以原蒸汽(即为五段抽汽)为驱动热源时,其传热系数为3.59×104,COP为1.48;而将原蒸汽减温后,驱动热源为与原蒸汽同等压力下的饱和蒸汽,其传热系数为7.53×104,COP为1.72。  相似文献   

15.
为了降低燃煤电厂的能耗,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吸收式热泵的循环水余热利用技术,提取发电机组的循环水余热用于城市供暖,在热电厂内设置溴化锂吸收式热泵站,利用机组循环冷却水作为热泵的热源水,提取余热加热热网水,从而显著提升热电厂的供热能力及热效率,进一步降低综合供电煤耗,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沈晓懿  董委  何屏 《节能技术》2014,32(6):557-560
一方面为了降低化石燃料持续走高的价格并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另一方面为了解决热电厂目前普遍存在的供热能力严重不足的矛盾,本文通过对某热电厂供热机组的循环水侧的局部系统改造,利用吸收式热泵技术对循环水余热回收,在热泵系数COP、热泵净回收量、节约煤炭量、节约用水量及减排量几个指标方面得到结果,最后得到热电厂的日常维护成本明显下降,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也解决了冬季供热能力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油田污水余热回收方案及其经济效益测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油田大量存在的污水余热,设计了利用吸收式热泵技术回收余热,用于油田生产和生活供热的原理方案,并根据油田现用加热炉的运行效率,测算了所设计供热方案的节能效益和经济效益,论述了吸收式热泵余热回收供热技术的巨大节能潜力和广泛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以某330MW热电联产机组为例,对于集成吸收式热泵的热电解耦性能及能耗特性展开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耦合吸收式热泵扩大了热电联产机组的安全运行范围,提高了热电联产机组的最大热电比,降低了热电联产机组的最低电负荷率。当供热量为300MW时,热电联产机组电功率上调与下调能力分别增加40.53%、84.76%,最低电负荷率降低16.24%。当发电量为200MW时,其最大热电比提高了0.56。最后,对集成吸收式热泵的节能潜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王西伦  于刚  曹昕慧  张光 《节能》2012,31(10):26-29
针对供热需求与供热能力之间的矛盾和电站低品位冷凝热利用不充分的问题,以300MW抽凝供热机组为实例制定了吸收式热泵耦合抽凝机组供热方案。结合耦合供热方案提出供热面积扩容率的概念,通过对耦合供热与传统热电联产供热两种供热方式的定流量热力计算,以供热面积扩容率、能源综合利用率和热电总收益三个经济性指标为比较标准,进行了经济性指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耦合供热方式在机组不增容的前提下能够扩大供热面积,提高能源利用率,并增加热电厂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两种新型的热泵回收冷凝热供热系统——汽水双热源供热量可调集中供热系统和电热泵回收冷凝热供热系统,并与现有的热泵回收冷凝热供热系统比较,分析比较各自的节能经济性。结果表明,汽水双热源供热量可调集中供热系统和电热泵回收冷凝热供热系统的经济效益比常见的吸收式热泵回收冷凝热供热系统分别高出33%和117.9%。对于296MW供热机组,汽水双热源可调集中供热系统和电热泵回收冷凝热供热系统每年可分别减排二氧化碳10万t和11.5万t。电热泵回收冷凝热供热系统节约的冷却水量要远高于其他两个系统,这对北方缺水地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