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比较局部艾灸配合红外线照射对肠梗阻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4月~2012年5月在我院住院行肠梗阻手术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6例,试验组给予局部艾灸配合红外线照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切口疼痛及愈合情况。结果:试验组切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切口疼痛情况评分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艾灸配合红外线照射能够加快切口愈合,并能有效减轻患者肠梗阻术后切口的疼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凡诺外敷联合红外线照射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行抗感染治疗,研究组采用利凡诺外敷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对比两组总有效率、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及两组治疗前、治疗后宫颈微循环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毛细血管管径、血流灌注、微血管管径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毛细血管管径、血流灌注、微血管管径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切口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凡诺外敷联合红外线照射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宫颈微循环,缩短切口愈合时间,预防切口边缘性感染,具备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祛毒汤湿敷肛门配合电磁波照射在痔术后患者切口愈合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160例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用祛毒汤侧卧位湿敷肛门切口配合电磁波照射法,对照组用祛毒汤常规蹲坐位坐浴法,1个疗程(7 d)后比较两组患者切口疼痛、水肿、出血、创面肉芽生长情况及疼痛消失、水肿消退、切口愈合、住院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疼痛、水肿程度、出血情况均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P<0.01);创面肉芽生长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疼痛消失、水肿消退、切口愈合、住院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病区温度及湿度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与脂肪液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8月我院的180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病区温度及湿度的不同等分为A组(温度22~24℃及湿度50%~60%)、B组(温度22~24℃及其他湿度)、C组(湿度50%~60%及其他温度)及D组(其他温度及湿度)。统计并比较四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效果、脂肪液化情况、疼痛程度及对切口满意度。结果 A组对切口愈合效果好于B,C,D组(P0.05);A组脂肪液化发生率低于B,C,D组(P0.05);A组术后1,3 d的疼痛程度轻于B,C,D组(P0.05);A组的切口满意度高于B,C,D组(P0.05)。结论病区温度及湿度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及脂肪液化的影响较大,对产妇的不适感及切口满意度也有一定影响,因此应重视剖宫产产妇产后病区的温度及湿度调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良性肿块应用麦默通微创旋切术与传统手术治疗效果对比分析。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组纳入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9例。A组采用传统开放乳腺肿块切除术治疗,B组采用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愈合时间、术后瘢痕大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A组,术后愈合时间显著短于A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B组患者术后瘢痕大小显著小于A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A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B组术后轻度疼痛患者多于A组,术后重度疼痛患者显著少于A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2.04%)显著低于A组(16.3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乳腺肿块切除术比较,乳腺良性肿块应用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术后瘢痕小、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包茎环套切除术与吻合器切除术后的疼痛及护理观察重点。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60例包皮过长或包茎患儿均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包茎环套切除术,B组采用吻合器切除术,两组均予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疗效,术后疼痛及护理观察重点等方面。结果 B组手术时间9.08±1.17min、伤口愈合时间7.48±2.19d均显著短于A组(P0.05);B组切口出血、术后感染、术后水肿各1例,均显著低于A组(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发生率(P0.05);B组轻度疼痛75例显著多于A组,B组中重疼痛5例显著少于A组(P0.05);B组满意78例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吻合器切除术较于包茎环套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疼痛可耐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He-Ne激光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A组:口服加巴喷丁胶囊;B组:He-Ne激光仪光束照射皮疹区;C组:除口服加巴喷丁外,联合He-Ne激光照射治疗.3组均口服泛昔洛韦1周抗病毒治疗.观察3组疗效及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结果:C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A、B组(P<0.05);C组结痂和脱痂时间短于A组(P<0.05),脱痂时间短于B组(P<0.05);C组疼痛缓解和消失时间短于B组(P<0.05),疼痛消失时间短于A组(P<0.05);C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显著低于A、B组(P<0.05).结论:加巴喷丁联合He-Ne激光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疗效优于单用加巴喷丁或He-Ne激光治疗,不良反应少,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是一种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耿瑞霞 《临床医学》2007,27(10):45-45
目的比较大黄、芒硝外敷和红外线局部照射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方法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患者168例,随机分为A组96例(大黄、芒硝外敷促进愈合),B组72例(红外线照射切口促进愈合),观察两组切口愈合时间和费用情况。结果A组切口愈合时间较B组稍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费用远较B组低。结论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外敷大黄、芒硝明显缩短伤口愈合时间,且费用低,尤其适用于基层无红外线治疗仪的单位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微波照射对腹部手术病人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妇科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切口局部微波照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第3天与第5天切口疼痛程度、切口水肿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病人术后第7天腹部切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切口局部微波照射治疗可明显减轻腹部手术病人术后切口疼痛,加速水肿消退,促进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祛毒汤湿敷肛门配合电磁波照射在痔术后患者切口愈合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160例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用祛毒汤侧卧位湿敷肛门切口配合电磁波照射法,对照组用祛毒汤常规蹲坐位坐浴法,1个疗程(7 d)后比较两组患者切口疼痛、水肿、出血、创面肉芽生长情况及疼痛消失、水肿消退、切口愈合、住院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疼痛、水肿程度、出血情况均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P〈0.01);创面肉芽生长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疼痛消失、水肿消退、切口愈合、住院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祛毒汤湿敷肛门配合电磁波照射能减轻痔术后患者切口疼痛和水肿,减少出血,有利于创面肉芽生长,且缩短切口愈合、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阶段体位管理联合王不留行籽穴位按压对初产妇产程进展及疼痛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7月我院的16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A组、B组、C组、D组,A组采用常规分娩干预,B组采用分阶段体位管理,C组采用王不留行籽穴位按压,D组采用分阶段体位管理联合王不留行籽穴位按压。比较四组产妇各产程时间、第二产程疼痛程度及满意度。结果:D组产妇各产程时间均短于B组、C组及A组(P0.05),第二产程疼痛程度轻于B组、C组及A组(P0.05),产妇满意度高于B组、C组及A组(P0.05);B组及C组的上述评估方面则显著优于A组(P0.05);B组及C组的上述评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阶段体位管理联合王不留行籽穴位按压对初产妇产程进展及疼痛状态的影响更为积极,因此更适用于初产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会阴侧切皮内连续缝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12月会阴侧切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侧切缝合方式不同等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行会阴侧切并连续皮内缝合,对照组行常规传统会阴侧切缝合,观察比较两组产妇手术切口所用缝合时间、愈合时间、术后切口疼痛情况。结果:试验组产妇切口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缝合时间及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会阴侧切皮内缝合术缝合时间短,切口疼痛轻,肠线反应轻,局部瘢痕形成减少,切口愈合快,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入路方式的钢板内固定对尺桡骨中上段双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97例尺桡骨中上段双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A组(49例)与治疗B组(48例),两组患者入院均给予外伤处理、消肿等对症治疗。治疗A组手术经背侧单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B组手术经桡尺侧双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sVCAM-1)、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及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术后5 d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术后2周及12周采用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评估患者前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优良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12周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A组切口长度显著短于治疗B组,术后5 d 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B组,术后2周HSS评分显著高于治疗B组(均P0.05);两组术后血清sICAM-1,sVCAM-1及IL-10,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桡尺侧双切口钢板内固定相比,背侧单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尺桡骨中上段双骨折切口明显较小,术后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前臂功能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4.
元芳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2):2209-2209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坐浴时间对肛裂术后切口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肛裂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分别用中药坐浴5~10min、15~20min,1个疗程(5d)后比较两组切口疼痛、出血、创面肉芽生长情况以及切口愈合时间.结果:A组在疼痛、创面肉芽生长情况、切口愈合时间等方面均显著优于B组(P<0.05),出血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肛裂术后患者坐浴时间以5~10min为宜,可更好减轻疼痛,促进创面肉芽生长,减少切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负压引流对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切口愈合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5月肛周脓肿患者8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负压引流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敞开换药,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疼痛程度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引流技术操作方便,运用于肛周脓肿切口引流,可明显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轻切口疼痛程度,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红外线照射与常规护理对减少产后会阴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的14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采用冷敷垫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红外线照射,观察两组12 h、24 h、48 h、72 h会阴水肿缓解情况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会阴水肿和疼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着时间的延长会阴水肿改善均明显(P0.05);观察组的甲级切口愈合率(98.6%)明显高于对照组(8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会阴水肿进行红外线照射可以很好地改善患者的会阴水肿及疼痛,加快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8):3338-3340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商品名金因肽,由深圳华生元基因工程发展有限公司研制)对促进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月本院8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剖宫产腹壁切口术后无特殊处理;治疗组使用金因肽进行临床对照观察。对比两组间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两组产妇在术后第3d切口愈合及疼痛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产妇术后第10d切口愈合分类及疼痛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与肉芽肿形成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产妇术后第42、90d比较观察两组伤口愈合情况,有无感染、裂开、硬结等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具有促进剖宫产腹壁切口愈合、减少疤痕形成、降低感染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联合地佐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该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4组,每组20例;罗哌卡因组(A组),术毕予切口浸润0.75%罗哌卡因;罗哌卡因+地佐辛组(B组),术毕静脉滴注地佐辛0.1mg/kg并切口浸润罗哌卡因;地佐辛组(C组),术毕静脉滴注地佐辛0.1mg/kg;对照组(D组)切口浸润生理盐水。记录4组患者麻醉苏醒后1、4、8、12、24h镇痛模拟评分(VAS评分),记录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及辅助镇痛药物使用情况。结果与D组比较,A组、B组和C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A组和B组术后1、4、8h的VAS评分降低(P0.05);A组与B组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患者术后使用辅助镇痛药物者明显少于D组(P0.05);A组、B组和C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口浸润罗哌卡因可有效减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紫草愈肤油联合特定电磁波(TDP)对促进会阴侧切伤口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顺产行会阴侧切分娩的100例产妇,采用完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期间均采用相同的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涂抹自制紫草愈肤油联合电磁波治疗仪进行会阴切口护理。评价两组产妇会阴侧切口愈合情况和切口疼痛情况。结果:两组产妇手术当天,产妇的会阴侧切口疼痛程度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3天,观察组产妇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 <0.05);术后第5天,观察组产妇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0.05);术后第5天,观察组的甲级愈合率为88.0%,高于对照组的58.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自制紫草愈肤油联合特定电磁波照射治疗可显著促进会阴侧切伤口的愈合,减轻患者伤口疼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外敷在促进肠梗阻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室2015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92例肠梗阻的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外敷,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的疼痛情况、愈合时间、感染率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中度疼痛以上的例数少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敷料联合家属健康教育能够促进肠梗阻患者术后的切口愈合效率,减少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