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8 毫秒
1.
赵彦龙 《中外医疗》2013,(29):90-90,92
目的 探讨多发伤患者的院前处理措施,促进后期多发伤院前处理的成功率.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院前处理的417例多发伤患者的总体临床资料(院前处理时间、伤情评估结果、处理措施等).结果 417例多发伤患者中,出现55例(13.19%)死亡患者.院前急救处理时间在30 min以内的死亡患者为7.27%(16/220),60 min以上死亡患者18.6% (35/188),60~120 min死亡的患者为44.44% (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伤后急救处理时间越及时,患者的成功救治率越高.结论 对多发伤患者行综合急救措施,能够直接提高多发伤患者救治的成功率,促进临床预后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温州市道路交通伤院内死亡的原因和流行病学特点,建立有效的院前救护,提高医院救治质量。方法抽样调查分析2005年1-12月温州市5所交通事故定点医院收治的道路交通伤死亡病例138例以致伤方式、部位和创伤严重度(ISS评分)等特点,对死亡时间与原因的关系进行Ridit分析。结果交通伤院内死亡者多数年龄较大,致伤方式多数为机动车肇事致钝性打击伤;头颈和腹部致伤比较常见;ISS值与伤后存活时间成反相关系,ISS值愈高,院内死亡时间愈短。结论提高伤后院前救护水平和院内救治质量,可降低道路交通伤院内死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多发伤的一体化急救模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提高多发伤救治成功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2003年6月-2004年6月间我院急救中心开展多发伤救治的效果,分析多发伤一体化急救的模式和关键点。结果共收治128例,抢救成功101例,成功率78.9%;死亡27例,死亡率21.1%。结论1)在急救中心实施多发伤一体化急救是提高其成功率的有效途径,也是多发伤救治的发展趋势。2)在急救中心实施多发伤一体化急救治的模式:急救中心设立创伤中心、建立成套的创伤急救体系,培养高素质专业人员。多发伤的诊治由急救中心医师实施或组织实施。3)严重多发伤救治的关键点:抓好院前、院内急救-抢救生命;开展急诊手术-尽早修复损伤器官,消除致死致残因素;重视重症监护及治疗-进一步治疗原发损伤,保护各脏器功能,促进机体恢复,防止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多发伤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探讨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探讨多发伤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及其效果。方法结合院前急救和院内抢救等综合治疗,实行院前快速有效的基础创伤生命维护,院内早期综合复苏,选择合理术式施行手术和重症监护,完成对多发伤的一体化治疗。结果115例多发伤患者治愈93例,死亡22例。结论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是有效治疗多发伤患者的先进模式,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2003年8月~2006年9月未开展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出诊的139例作为对照组;2006年10月~2009年12月开展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模式后出诊完成的146例作为急救组。结果2组患者外伤后得到有效救治的时间有统计学意义(t=2.66,P〈0.01);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致残率、病死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为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抢救赢得了时间,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可以明显提高生存率与生存质量,减少死亡与残疾的发生,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对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结合院前急救、院内抢救、损伤控制外科手术、外科ICU重症监护治疗,完成对多发伤的一体化治疗。结果救治多发伤126例,治愈104例(82.54%),死亡22例(17.46%)。90例行急诊手术治疗(包括48例行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死亡13例(14.44%)。结论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是有效治疗多发伤患者的先进模式,能够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和探讨宜昌市城区东部创伤发生的规律和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通过我院急诊科出动"120"接诊的3 531例创伤患者,记录包括年龄、职业、性别、致伤原因、创伤部位、院前时间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我院"120"接诊的院前急救创伤患者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人数占院前急救患者总人数的比例却不呈逐年递增趋势;院前急救创伤患者男女比值约为2.5:1;创伤高发人群为中青年人(平均年龄为36.25岁),高发年龄段分别为21~30岁(18.86%)、31~40岁(23.65%)、41~50岁(24.16%);我院接诊的3 531例创伤患者的创伤发生时间分布规律为:每年好发月份为9月、11月、12月,整体上来说下半年创伤发生率明显高于上半年,每周分布中以周一及周日创伤发生率高,每天好发创伤的时间段为14:00~16:00、18:00~22:00,尤以20:00~22:00为多;致伤原因位居前三位的分别为交通伤、摔伤、暴力伤,其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有所不同,而男、女性在致伤原因中所占构成比也不同;创伤部位中前三位的分别为头颅和脑、下肢、胸部。结论以创伤好发时间、年龄等相关指标的流行病学规律为依据,组织医护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合理的分配急救资源,使创伤患者得到及时确切的救治,做好院前与院内救治的无缝连接,可大大减少创伤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我院近4年救治的85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完善多发伤的救治对策。方法通过查阅现场记录和病历资料的方法收集研究资料。结果抢救成功组受伤至呼救时间、急诊处置时间明显短于死亡组。结论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在多发伤救治中有重要作用,提高院前急救能力,尽量缩短伤后呼救时间和急诊处置时间,可明显提高多发伤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严重多发伤的早期急诊救治及院内转运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的早期救治方法 及院内转运对策,提高多发伤急救水平及抢救成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2002~2009年救治的123例严重多发伤急诊救治方法 及院内转运对策.结果 经过综合救治,抢救成功104例(84.6%),死亡19例(15.4%),其中院内转运过程中死亡2例,需急诊住院手术治疗91例,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17例.结论 创伤的救治关键在于早期,建立健全的急诊抢救机制,为患者开辟一条绿色生命通道,尽量减少危重患者搬运,强调遵循一定的检查程序(以"CRASH2PLAN"为指导检查),最大限度地减少误漏诊,对严重多发伤积极进行抗休克及Ⅰ期手术治疗,同时采取改良的院内运送策略,以降低转运途中病死率,可显著提高多发伤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部创伤为主严重多发伤的一体化急诊救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0月一体化急诊救治136例严重腹部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院外急救时间0.5~1.0h,院内急诊0.5h之内;1次急诊完成手术112例,实施了分阶段的创伤控制外科24例.临床治愈112例(82.4%),残疾21例(15.4%),死亡3例(2.2%).结论:院外急救以优先处理致命性创伤为主,院内急救尽早确定是1次急诊完成手术还是实施分阶段的创伤控制性外科是提高治愈率、减少伤残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在救治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system,EMSS)是把急救医疗措施及时送到危重患者身边,送到发病和事故现场。探讨EMSS在救治严重多发伤中的效果。方法对9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包括院前急救、院内急救、急诊手术及重症监护治疗的EMSS一体化救治。结果96例患者中,存活77例,占80.21%,死亡19例,占19.79%。结论严重多发伤的患者应用EMSS一体化救治,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院前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为院前救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对我中心2009年1月1日~2013年1月1日院前严重创伤的146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数据统计,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466例严重创伤患者中主要病因为车祸外伤(占74.82%)、安全事故(跌落伤)占20.17%;按月份统计,从1月份逐渐增加,在7月份达到最高点,从8月份又开始逐渐减少,呈“弓形”分布;162例严重创伤院前死亡患者中,到达现场已经死亡为93例(占57.41%),途中抢救无效死亡为48例(占29.63%)。结论:车祸外伤、安全事故(跌落伤)是导致院前严重创伤的主要原因;院前严重创伤患者的死亡以现场未得到救治的为主,普及全民的急救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完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可降低院前严重创伤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严重多发伤规范化院前紧急救护流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规范化严重多发伤院前紧急救护流程。方法对2010年1~12月柳州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亦称柳州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接警紧急处置9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各环节流程的疏理、总结和分析。结果98例伤员经院前紧急应急反应、现场对症处置、及时转送医院抢救,91例成功救治安全转送医院后续治疗(成功率为92.86%)。结论规范化的院前紧急救护流程、及时有效的院前救护,是成功救治严重多发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无缝衔接急救模式,以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5月间,经急诊科处置的319例严重创伤患者的损伤部位、抢救措施、院前及急诊科救治时间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严重创伤患者在急诊科的救治时间约为(59.25±13.87)min,其中30min以内49例、(31~60)min127例,两部分合计176例(55.17%);61min-90min88例(27.58%)、91min-120min17例(0.53%)、121min-150min30例(0.94%)、(151—180)min8例(0.25%)。严重创伤抢救戍功率92.17%。结论:急救措施的院前延伸加急诊科绿色通道无缝衔接模式是严重创伤患者救治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5.
重症创伤846例急诊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创伤的急诊救治的方式、措施与救治成功率的关系。方法:分析2000年5月~2005年5月我院收治的846例重症创伤(ISS≥16)致伤原因、涉及部位、急诊救治措施、急诊通过时间及救治结果与死亡率的关系。结果根据创伤评分ISS≥16的重症创伤病人以青壮年男性为主。交通伤为主要致伤原因。多发伤占87.7%,骨关节、脊柱伤发生频度最大,严重度为颅脑伤占第1位。院前急救仅占48.5%,受伤至入院平均2h。急诊门诊通过时间平均4h20min,伴创伤失血性休克324例,门诊死亡率9.7%,入院后死亡率6.1%。结论:重症创伤救治成功的关键是缩短院前急救时间及门诊通过时间,尽可能减少搬运、减少辅助检查、实施急救一体化治疗。急诊医生从急救、稳定生命体征、初步明确判断、有效的复苏和救命性手术的全面开展到参与综合ICU的监护治疗管理将会减少重症创伤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严重创伤院内死亡病例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探索创伤患者的救治策略。方法对我院327例严重创伤院内死亡病例进行多因素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男228例,女99例,平均年龄33.71岁.致伤原因主要是交通伤(82.87%),损伤类型以颅脑损伤为主(84.71%)。3d内主要死于严重颅脑损伤、创伤失血性休克,4d以后主要死于继发性脑疝、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各美并发症。结论增强国民的安全意识,加强交通、生产、治安等管理.尽快健全急救网络,提高医务人员对创伤患者的救治水平,是减少创伤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杨家有  陈剑平  阮海林 《广西医学》2014,(10):1399-1400
目的探讨院前指数(PHI)在评价急诊创伤患者临床疗效中的价值。方法急诊住院的创伤患者1 425例,应用院前指数法进行院前及院内评分,统计患者的致残率及致死率。结果在1 425例住院患者中,治愈1 312例(92.07%),死亡43例(3.02%),残疾70例(4.91%)。1 312例治愈者院前评分为(2.58±1.39)分,院内评分为(2.49±0.91)分;43例死亡患者的院前评分为(16.08±2.44)分,院内评分为(15.79±2.51)分;70例致残患者的院前评分为(7.58±2.12)分,院内评分为(6.02±1.61)分。结论院前评分高的急诊创伤住院患者,其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PHI对急诊严重创伤住院患者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院内急诊救治交通伤的经验教训。方法 对交通伤患者的急诊救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8例患者中抢救成功134例(90.5%),残废4例(9.5%)。结论 重视院前、院内急救是抢救成败的关键,仔细检查、快速诊断、积极抗休克治疗可使创伤死亡率降低。  相似文献   

19.
黄耀斌  张德  丘波  侯星保 《吉林医学》2009,30(17):2004-2005
目的:指导交通状况的改善,在救治上形成有效的急救网络,正确评估多发伤情,提高院前及院内救治水平,减少经济损失。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京珠高速公路(韶关翁源至坪石段)发生的交通事故案例,应用创伤评分AIS—ISS法将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004年至2008年在京珠高速公路共统计发生交通事故的伤亡人数930例,其中男578例,女352例,男:女=1.6:1,伤754例,占81.08%;98例为当场死亡,占10.54%;救治832例,救治率为89.46%;78例为伤后7d内死亡,占8.39%;共死亡176例,死亡率为18.92%。致残237例,致残率为28.49%,成功517例,成功率为62.14%。结论:对高速公路交通伤必须重视院前急救和院内救治,提高整体急救水平,才能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交通伤的临床特点,观察院前与院内联合急救重型颅脑交通伤的效果。方法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院医疗队实施院前与院内联合急救192批次,救护重型项脑交通伤伤员672例,对伤员现场分类,心、肺、脑复苏,手术急救,后送途中有效处理,院内急救?手术与术后处理,观察临床治疗结果。结果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判断:在672例伤员中,良好264例(39%),中残154例(23%),重残74例(11%),植物生存27例(4%),死亡153例(23%),其中死于伤后1h以内39例(25%),24h以内101例(66%),24h以上52例(34%);死于院前51例(33%),急诊室10例(7%),住院后92例(60%):结论颅脑交通伤的创伤因素多,具有创伤重,变化快,多伴复合伤、多发伤,预后差的特点。采用院前与院内联合急救措施可明显降低颅脑交通伤的死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