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水文统计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研究澧水流域观测站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年内分配、年际变化等水文特征.结果表明:澧水流域年降水量与高程显著相关,高程每降低100m,年降水量减少137.76 mm,具有典型的区域差异性,总的趋势是自流域上游向下游递减,自西北高山丘陵向东南部滨湖平原递减;澧水流域降水量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2.
湟水流域农田土壤真菌数量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湟水流域农田主要土壤类型真菌的数量分布,结果表明农田主要类型土壤真菌数量为黑钙土2.11×104cfu@g-1、灰钙土1.89×104cfu@g-1、栗钙土1.83×104cfu@g-1,旱地土壤真菌数量略大于水地土壤真菌数量;真菌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全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其它因素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昆明近期气候变化和异常特征,为区域农业生产应对气候变化和异常状况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昆明1999 2013年气温和降水资料,进行气候均值、气候倾向率、距平、线性趋势和异常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15年昆明年均气温略呈上升趋势,降水呈下降趋势;气温增温率为0.007℃/a,降水下降率为18.758mm/a;干季增温弱于雨季,而雨季降水量下降幅度强于干季;冬春季呈气温偏高异常,且降水总量呈增加趋势,夏秋季呈低温异常,且降水总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湟水流域土壤微生物生态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分析了青海省湟水流域不同土壤类型理化性状和微生物数量,研究了土壤微生物生态分布。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受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不同土壤类型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不同,农田土壤差异不明显,自然土壤中土壤微生物数量有较大差异;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与土壤养分尤其是土壤有机质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不同的农业利用方式改变了土壤环境,导致了旱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大于水地土壤,菜地土壤大于粮田土壤。  相似文献   

5.
利用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气象站1973~2014年降水量数据以及鸳鸯池水库径流量资料,通过最小二乘法、Mann-Kendall法、小波分析法等统计方法,对降水量与径流量的关系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42年里金塔县年降水量呈现出缓慢上升的变化趋势,降水量趋势倾向率为3.65 mm/10年。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平均降水量趋势倾向率为-0.02、-0.47、0.51、0.62 mm/10年。四季当中夏季降水量占到全年的比例为62%,该季节降水量的减少必定会影响全年降水量变化。鸳鸯池水库1984~2004年径流量处在偏少时期,2004年之后径流量处在相对较多的时期。通过对径流量的季节分析来看,夏季平均径流量为1.01×108 m~3,为四季中最大,占到全年径流量的32%。年降水量与年径流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52,四季当中夏季降水量与径流量以及秋季降水量与径流量的相关性均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2)Mann-Kendall法,对鸳鸯池水库年平均径流量序列做突变检测分析发现,2009年是径流量由减少转为增加趋势的突变点,对鸳鸯池水库径流量序列进行Morlet小波变换特征分析,在15年左右的尺度以及32年左右的时间尺度,径流量变化周期显著,小波方差进一步确认32年是径流量序列变化的第一主导周期,表现出的能量最大,而15年是第二主导周期。(3)对年降水量与径流量建立关系模型,选择三次方程(Cubic)作为建模需要,通过降水量来反映出径流量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刘晓宇  李宏  甘艳露  马勇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236-17239
利用1956~2006年新疆多个气象台站年均气温及降水量数据,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别对南疆五地州年序列进行了突变分析,结果表明,近51年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年平均气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均有增加趋势,但显著性程度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7.
张爽  万敏  李光兵  何遂  彭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791-9794
[目的]分析北碚区气温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方法]利用北碚地区6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51~2010年气温观测资料,运用EOF、线性趋势等分析方法对北碚区近60年来气温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揭示该地区气候特征。[结果]近60年北碚区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平均增温速率为0.045℃/10a,其中秋季增温最为明显,而夏季呈减温趋势;1~7月平均温度呈逐渐升高趋势,8~12月呈逐渐降低趋势;从空间分布来看,全区气候呈现西部地区温度较高、中部较低的分布状况;全区平均温度异常空间分布主要有全区一致偏高(低)型、南北反向型和东西反向型。[结论]该研究为有效防灾减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湟水流域水沙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湟水流域是青海省工农业生产基地,也是青海省主要水土流失区。利用湟水流域主要监测站的水文资料,对流域水沙特征及其来源进行了分析,对于研究流域水土流失规律和综合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湟水流域是工农业生产基地,流域内水源地担负着工农业和城镇生活用水的重任。水源地的保护直接关系到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流域水源地的现状分析,提出了保护流域水源地对策。  相似文献   

10.
根据1962—2011年黔南州12个气象观测站的实况降水量、气温月资料,计算蒸发量及可利用降水量。分析出可利用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及可利用降水量与降水量、气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降水量与可利用降水呈显著正相关,气温与可利用降水在7—8月呈负相关;设定降水量、气温的变化,计算可利用降水的变化量,在各月变化中,6月变化较小,12月变化最大,变化曲线可以用2次多项式拟合。  相似文献   

11.
浑善达克地区年均温度空间上变异表现为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近60年年均温度呈上升趋势,区域间温度差逐渐缩小。年降水量地域间差异较大,自东向西递减;近60年降水量变化总趋势不明显,但波动性较大。Mann-Kendall检验表明,浑善达克地区5个气象站点年均温度在20世纪70~90年代发生突变;除阿巴嘎旗以外,20世纪60年代以后,浑善达克地区降水量呈下降趋势,说明整个研究区域趋于干化。以朱日和与二连浩特为代表的西部地区,较东部有明显暖干化趋势,生态环境脆弱。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浑善达克地区气候暖干化趋于一致,需及时调节生产生活模式,减轻气候变化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降水时空分布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61~2000年福建省11个主要地市23个雨量站的实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福建省年降水量地理分布特征,降水量的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13.
气温和降水是诸多气候要素中的主要因子,二者的变化直接影响气候变化,是气候变化的主导因素。采用二阶拟合分析方法和R/S方法相结合,对四川盆中丘陵区的典型城市内江市的4个台站年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市气温和年降水量的变化特征不尽相同。气温在过去近40 a间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同时Hurst指数为0.402 4,说明当地未来气温增加的趋势可能具有反持久性;过去近40 a的年降水量呈现减少趋势,但降水量的Hurst指数为0.339 3,说明当地年降水量减少的趋势也具有反持续性。  相似文献   

14.
旱涝灾害是安徽省主要的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安徽省旱涝灾害变化特征对降低灾害损失十分重要。基于安徽省2000—2017年旱涝受灾面积数据、降水数据,利用M-K突变检验、趋势分析法和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了安徽省旱涝受灾情况以及降水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安徽省旱涝受灾面积年际变化较大,且干旱受灾面积要高于洪涝受灾面积;旱涝受灾情况分别在2013年和2007年存在明显的突变,通过突变前后区域受灾情况对比可知,旱灾受灾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洪涝受灾率大部分呈下降趋势,但长江下游区以及长江-东南诸河区呈上升趋势;旱灾受灾面积整体都有下降趋势,南方地区下降趋势尤其显著,洪灾受灾面积南方呈上升趋势,北方呈下降趋势,且旱涝受灾面积的升降趋势与降水存在一定的关系;在3个极端降水指数中,强降水日数与旱涝受灾面积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东南沿海93个气象站点1960—2014年逐日降水资料,运用Morlet小波分析、IDW(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空间插值等方法,分析近55年来东南沿海地区强降水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近55年来东南沿海年降水量整体呈缓慢增加趋势,其中夏春两季降水量最多,且大雨、暴雨为该地区主要降水类型,而年降水日数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2)大雨降水量、暴雨降水量与大雨日数、暴雨日数在时间变化上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即降水量随降水日数的增多而增多。3)大雨降水量与大雨强度,暴雨降水量与暴雨强度在空间变化上都呈现出自南向北递减的变化规律。大雨降水量与大雨日数,暴雨降水量与暴雨日数在空间分布上大体一致,其中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南部沿海地区大雨降水量、暴雨降水量较多,且大雨强度、暴雨强度较大。4)大雨降水量在空间变化上以正值变化为主,且以福建省与浙江省交界处自南向北递减,而暴雨强度变化率与暴雨降水量变化率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降水空间特征与泥石流沟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90—2001年四川省和云南省降雨量、降雨日数等资料,分析了川、滇两地泥石流沟与年降雨量、雨季日均降水、降雨变率等空间分布特征的关系. 结果表明,不同地域雨季日均降水量具有相对稳定性,而其变率与泥石流沟空间分布的数量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高达0.864. 该文提出可以进一步考虑利用雨季日均降水特性建立以雨季日均降水量为参照标准的区域泥石流临界雨量模型.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年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61-2010年福建省64个县域气象观测站的降水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回归分析、EOF分解和REOF分解等方法,分析了福建省年平均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0年,福建省年平均降水量呈增长趋势,趋势系数为0.178,回归系数为2.866mm·a-1.福建省的年降水从空间上主要可分为3个区,1区主要位于闽北和闺中地区,2区主要位于闽南和中南部沿海,3区主要位于闽东地区,其中1区的年降水量最大.  相似文献   

18.
为掌握南方湿热山区典型流域(韩江)的极端气候事件变化规律和趋势,利用中国气象数据服务共享网和广东省气象局提供的韩江流域及附近13个台站1965—2014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的日数据资料,通过RClimDex极端气候指数计算软件、IDW空间插值、R/S分析等方法,计算分析了与植被生长水热条件、寒旱灾害直接相关的极端气候指标。结果表明:1)韩江流域极端高温事件增多,极端低温事件减少,气温存在变暖趋势,极端持续指数与极端气温指数呈现出很好的一致性;2)过去50年极端降水指数均有所增加但变化趋势不显著,极端降水表征量级的指数相对表征强度的指数增加速率更快;3)各极端降水指数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分布差异,但整体上呈现"自东北向西南逐渐递减"的分布格局;4)R/S分析表明流域未来气候究竟存在"暖干化"还是"暖湿化"的倾向具有不确定性。根据极端气候的变化适时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应用福建省68个站点1961-1990年30 a平均降水量,建立降水空间模拟通用模型。该通用模型经交叉验证,其平均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及平均误差平方的平方根均较距离反比法、距离平方反比法、改进的距离反比法和梯度距离平方反比法更小,具有较高的精度,模拟精度达92.01%,能较客观地反映降水与经纬度、海拔的关系,可应用于降水的空间模拟。这不仅为降水的空间模拟提供了一种新方法,而且为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辅助的降水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实现福建省降水格局空间模拟和为福建省降水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DEM的榆林市降水空间插值方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4种空间插值方法的插值效果,为分析榆林市降水空间分布特征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榆林市45个水文及雨量站点35年(1970-2004年)的降水量观测资料,结合GIS技术,以榆林市1km×1km网格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数据为基础,建立35年各月平均、年平均降水量与站点坐标、高程之间的回归方程。选取反距离加权法、张力样条函数法、普通克里金法及协同克里金法等4种空间插值方法,对榆林市35个站点的多年平均降水量进行空间插值计算,采用10个站点的降水量数据对插值结果进行验证,并进行对比误差分析,根据插值结果,进一步分析榆林市降水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考虑了地形因素的协同克里金法插值效果最好,且较为真实地反映了榆林市降水空间分布特征,普通克里金法次之,反距离加权法和张力样条函数法较差。总体而言,4种插值方法均达到了较高的分析精度。插值结果表明,榆林市降水呈现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分布特征,且降水受地形、地貌以及季节因素影响较大。【结论】应用GIS空间插值技术,综合考虑地形因素,可以提高研究区域降水空间插值结果的精度,并可为分析该区域降水时空结构特征提供更为精细的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